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纤维血管瘤MRI表现及其影像学分期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闫钟钰 梁熙虹 +1 位作者 李静 王振常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55-360,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MRI特征及其术前分期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7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MRI信号特点,包括病变部位、轮廓、边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流空信号、强化程度;分析患者MRI术前影像学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分期对照。结果 7...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MRI特征及其术前分期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7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MRI信号特点,包括病变部位、轮廓、边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流空信号、强化程度;分析患者MRI术前影像学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分期对照。结果 74例均发生于鼻咽后鼻孔区,圆形或椭圆形32例(43.2%),不规则形42例(56.8%);边缘光滑18例(24.3%),分叶状56例(75.7%)。与脑灰质相比,74例中,T1WI等信号69例(93.2%),稍低信号5例(6.8%),信号均匀;T2WI高信号66例(89.1%),等信号为主8例(10.9%);信号不均匀66例(89.1%),信号均匀8例(10.9%);流空信号61例(82.4%),流空信号不明显13例(17.6%);明显不均匀强化49例(66.2%),均匀强化25例(33.8%)。74例MRI分期结果(括号内是手术分期)是:Ⅰa期6例(6例),Ⅰb期2例(2例);Ⅱa期5例(5例),Ⅱb期20例(20例),Ⅱc期14例(18例);Ⅲa期18例(13例),Ⅲb期9例(10例),与临床手术分期相对照,MRI分期准确性高(Kappa值0.92)。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影像分期可作为术前分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血管瘤 鼻咽疾病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下载PDF
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青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舫 燕飞 李书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增强MRI特征。患者年龄25.0~71.0岁,平均为(50.9±10.6)岁。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2.7%),9例为非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增强MRI特征。患者年龄25.0~71.0岁,平均为(50.9±10.6)岁。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2.7%),9例为非浸润性导管癌(27.3%)。1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所有标本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抑癌基因、CD34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每例患者的MRI形态学表现、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资料行Fisher检验。结果 18例肿块长径≥2.0cm,15例<2.0cm。MRI表现分为两种类型:结节型26例;囊状型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4例为Ⅰ型单相型,24例为Ⅱ型平台型,5例为Ⅲ型流出型。统计结果显示,将MRI上病灶长径分为≥2.0cm及<2.0cm两组,病灶长径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p53具有相关性,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也与p53具有相关性(P值均<0.01);将MRI曲线分为平台型及其他型,将MRI所见淋巴结分为长径≥1.0cm及<1.0cm两组,MRI曲线类型与MRI所见淋巴结大小具有相关性(P<0.01);乳腺癌病理类型与CD34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早期动态增强MRI特征与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RI在先天性内耳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建红 王振常 +1 位作者 鲜军舫 燕飞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内耳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岁以下56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儿童的内耳MRI资料,结合内耳畸形的最新分类标准进行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 56例(112耳)中内耳... 目的探讨MRI在内耳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岁以下56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儿童的内耳MRI资料,结合内耳畸形的最新分类标准进行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 56例(112耳)中内耳畸形107耳,其中耳蜗畸形56耳,前庭畸形68耳,半规管畸形71耳,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37耳,内耳道发育异常50耳,蜗神经发育不良58耳。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内耳MRI检查可以准确进行内耳畸形的分类诊断,可指导手术方案、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畸形 磁共振成像 耳蜗植入术
下载PDF
味觉刺激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正常涎腺功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眉 王振常 +2 位作者 戴皓洁 许庆刚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探测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否能记录味觉刺激时涎腺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味觉刺激前后ADC值的变化。方法对17名健康志愿者行1.5TMR检查。DWI序列于静息时采集1次,给予含化维生素C片500mg之后30s至23min左右连续采集。由DWI... 目的探测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否能记录味觉刺激时涎腺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味觉刺激前后ADC值的变化。方法对17名健康志愿者行1.5TMR检查。DWI序列于静息时采集1次,给予含化维生素C片500mg之后30s至23min左右连续采集。由DWI得到刺激前后涎腺的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刺激前后的差异。结果静息状态颌下腺ADC值(1.26±0.11)×10-3mm2/s高于腮腺(1.00±0.09)×10-3mm2/s(P<0.01)。在酸刺激最初的2min(0.5~4.5min)腮腺ADC值[(1.08±0.10)×10-3mm2/s]显著升高(P<0.01),颌下腺ADC值[(1.27±0.15)×10-3mm2/s]稍升高(P=0.71);之后的7min(2.5~8.5min)腮腺ADC值[(0.09±0.01)×10-3mm2/s]和颌下腺ADC值[(1.11±0.12)×10-3mm2/s]明显下降(P<0.01);之后的9minADC值逐渐上升,至16min(10.5~22.5min)达高峰。腮腺[(1.13±0.09)×10-3mm2/s]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颌下腺[(1.34±0.11)×10-3mm2/s]轻度提高(P=0.02)。结论DWI可以无创地评价涎腺功能变化,味觉刺激后ADC值显示出三个阶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涎腺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脑实质T2WI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琳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李静 鲜军舫 张征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8例NF1患者中有55例的脑实质可见到T2H(70.5%)。2~18岁组52例患者中有42例可见T2H(80.8%),>18岁组26例患者中有13例可见T2H(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05)。所有阳性病例中,各部位T2H的患病率依次为:脑干65.5%(36/55)、小脑58.2%(32/55)、基底节区49.1%(27/55)、海马25.5%(14/55)及丘脑20%(11/55)。2~18岁组脑干、小脑、基底节、海马、丘脑发现T2H者分别为30、29、22、10、9例,>18岁组分别为6、3、5、4、2例,不同年龄组T2H发生部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P=0.603)。在阳性病例患者中,基底节区T2H边界清晰者为74.1%(20/27),其他部位的T2H多为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略高信号,脑干为77.8%(28/36),小脑半球为90.6%(29/32),丘脑为81.8%(9/11);多发者居多。结论 T2H是NF1患者脑实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青少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博 刘中林 +2 位作者 廉能静 韩娜 王小彬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4期213-215,207,共4页
目的 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指导医师和家长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儿童游戏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眼震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检查),对130例... 目的 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指导医师和家长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儿童游戏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眼震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检查),对130例(男72例,女58例)进行分析。结果 ①母孕期感冒和出生时有异常者占患病总人数的79%;②有外伤史的占63%;③有3个家族7例发病,占5%;④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占23.4%;⑤6岁以前首次发病的占83%;⑥占总人数80%的儿童有波动性听力变化,8.5%出现混合性听力下降,69.1%以重度耳聋为首次发病的特点;⑦67%呈现单纯的前庭导水管扩大,且多为双侧畸形;⑧首次发病时间与畸形类型无关;⑨26例可配合眼震电图检查的患者中,稳定期患者半规管功能均对称正常,但在听力下降期进行检查的8例患者中,4例出现了前庭功能异常。结论 尽量避免孕期感染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出现;预防幼童头部外伤和感冒是减少发病的措施之一;听力波动性变化与前庭功能下降有关联但首次发病时间与畸形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病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患者 临床特点 前庭功能 听力下降 眼震电图 畸形 感冒 双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征宇 梁熙虹 +3 位作者 陈光利 杨本涛 王振常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气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时及支架取出后行64层螺旋CT和支气管镜检查,回顾分析其MSCT及支气管镜表现。结果 MSCT显示了全部14例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气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时及支架取出后行64层螺旋CT和支气管镜检查,回顾分析其MSCT及支气管镜表现。结果 MSCT显示了全部14例气管狭窄,其中上段7例,中段5例,下段1例,上段和中段两处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12.9~41.9mm,平均(28.09±7.99)mm,狭窄段直径1.5~8.2mm,平均(5.68±2.22)mm,置入支架后,狭窄段直径11.6~16.4mm,平均(13.69±1.25)mm,支架取出后狭窄段直径10.2~15.6mm,平均(11.96±1.44)mm。支架相关并发症:全部14例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和黏液滞留,2例发生支架移位。支气管镜显示了全部14例气管狭窄,气管黏膜充血、支架表面滞留液和气管壁、肉芽组织的动态变化,其中5例先端未能通过狭窄段而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结论 MSCT在良性气管狭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架 气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复发 被引量:4
8
作者 梁熙虹 李季 +3 位作者 陈光利 宋乐 王征宇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JNA)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JN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患者术后均未进行规范性随访,平均于2.4年后症状再次出现时诊为肿瘤复发。CT显示复发肿瘤多以蝶腭孔为中...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JNA)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JN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患者术后均未进行规范性随访,平均于2.4年后症状再次出现时诊为肿瘤复发。CT显示复发肿瘤多以蝶腭孔为中心,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包括颅底及颅内结构。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范围。结论采用CT和MRI对JNA术后患者行规范性随访检查对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纤维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可回收支架用于良性气管狭窄患者24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征宇 张效平 +5 位作者 吴广忠 席强 吴汝江 马建中 陈光利 梁熙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用于良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于透视引导下置入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段,两端分别超出狭窄段10~15 mm。术后根据CT、气管镜检查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于4~8... 目的探讨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用于良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于透视引导下置入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段,两端分别超出狭窄段10~15 mm。术后根据CT、气管镜检查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于4~8个月取出支架,观察支架置入前和取出后气管直径、气促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统计并发症(分泌物滞留、肉芽组织增生、支架移位及咳出)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31个气管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完全,患者呼吸道梗阻症状立即缓解。支架取出后气管直径及FEV1明显高于、气促评分明显低于置入前(P均<0.05),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支架未取出,出现分泌物滞留24例,肉芽组织增生21例,支架移位及咳出3例。结论可回收全覆膜金属支架用于良性气管狭窄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 支架 良性 气管狭窄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长微球囊导管在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光利 钱洪刚 +2 位作者 梁熙虹 王征宇 宋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68-2170,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 目的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19条患肢1条血管狭窄2条闭塞,5条患肢1条血管正常(腓动脉)2条闭塞,6条患肢2条血管狭窄1条闭塞。利用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管损伤小的长微球囊导管对小腿3条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PTA治疗。球囊的长度选择80~120mm,直径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或小于0.5mm,扩张时间为3~5min。术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如有狭窄再次进行球囊扩张。结果56条患肢完成PTA的有52条(92.9%)。47条(83.9%)患肢远近血管的再通达到足部,踝肱指数(ABI)术前、术后分别为0.37±0.15和0.88±0.16,9条(26.5%)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再次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论利用长微球囊导管进行PTA是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糖尿病 长微球囊导管
下载PDF
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青 王振常 +6 位作者 鲜军舫 田其昌 赵波 吴超 张华 史旭波 李田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透壁程度、左室功能参数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9例发病3~7天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MRI及心电图(ECG)检查。采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电影MRI后,以4ml/s的流率静脉注射Gd-DTPA0.1... 目的探讨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透壁程度、左室功能参数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9例发病3~7天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MRI及心电图(ECG)检查。采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电影MRI后,以4ml/s的流率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体重行首过灌注成像,随后以2.5ml/s的流率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体重,延迟5~10min后行延迟增强成像,所用对比剂总量为0.2mmol/kg体重。在短轴像上根据16段心脏模型分别评价每例患者的梗死部位、受累段数、梗死质量、梗死百分比、透壁程度及左室功能参数,分析急性期ECG。结果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1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中包括4例右室心肌梗死)均清晰显示。透壁心肌梗死12例,非透壁心肌梗死7例。受累段数平均为3.1±1.8,梗死质量平均为(8.8±7.5)g,梗死百分比平均为(7.9±6.4)%,射血分数平均为(54.1±15.4)%,每搏输出量平均为(57.6±15.0)ml。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MRI检查安全、可行,可客观显示梗死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心电图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定量评价心肌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青 王振常 +8 位作者 赵波 鲜军舫 田其昌 张华 吴超 李岩 罗福燕 牛延涛 史旭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测体积法(CAVM)与视觉评分法(VSM)在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上评价梗死心肌大小的相关性,并探讨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次屏气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对2...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测体积法(CAVM)与视觉评分法(VSM)在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上评价梗死心肌大小的相关性,并探讨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次屏气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对21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电影MRI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的延迟强化成像。①用CAVM及VSM分别评价患者的梗死心肌质量及梗死心肌范围程度。用VSM评价时根据延迟强化的透壁程度分为0~4分;0=无强化,1=1%~25%强化,2=26%~50%强化,3=51%~75%,4=76%~100%强化;②评价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及左室功能。结果两种方法评价梗死心肌高度相关(r=0.825,P〈0.001);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r=0.740)、射血分数(r=-0.733)、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0.702)、收缩末期容积(r=0.698)、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0.657)、舒张末期客积(r=0.648)均密切相关(P≤0.001)。结论计算机辅助测体积法及视觉评分法均可准确定量梗死心肌,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心肌延迟强化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光利 梁熙虹 +1 位作者 郁正亚 宋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结果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结论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
下载PDF
以视乳头水肿为主征的颅内高压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世磊 张晓君 +6 位作者 颜榕 刘丽娟 路阳 孙林 孙厚亮 田国红 王振常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0期778-783,共6页
目的观察以视乳头水肿为主征的颅内高压患者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1年7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以视乳头水肿为主要体征的颅内高压住院患者的临床和颅脑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确定病因学诊断,观察这一类患者的病因构成及... 目的观察以视乳头水肿为主征的颅内高压患者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1年7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以视乳头水肿为主要体征的颅内高压住院患者的临床和颅脑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确定病因学诊断,观察这一类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各组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颅内高压患者174例,男56例,女118例,平均发病年龄(38.6±11.2)岁。符合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nial hypertension,ⅡH)127例(73.0%),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20例(11.5%),其他病因27例(15.5%),该27例包括良性颅内占位性病变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6例,手术相关因素6例(包括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术后、硬脑膜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及神经鞘瘤术后),Castleman病、淋巴瘤、脑囊虫、Arnold-Chiari畸形、脑膜癌病、变应性肉茅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各1例,可疑颅内感染2例。ⅡH组体重超重者占73.4%(47/64),视力低于0.1的眼球占11.4%(29/254),本组平均年龄(38.3±11.1)岁,女性占75.6%(96/127);CVST组平均年龄(38.3±11.7)岁,影像学提示侧窦受累者占85%(17/20),其中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占65%(13/20),本组中男性13例(65%)。结论ⅡH为本组以视乳头水肿为特征的颅内高压患者最为常见的病因。该组惠者多为育龄期超重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视功能损害。CVST是第二常见病因,其中以孤立性侧窦血栓形成较为多见。应注意鉴别包括某些恶性病变在内的其他少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乳头水肿 颅内高压 窦血栓形成 颅内
下载PDF
鼻、眶髓外浆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书玲 王振常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眼眶髓外浆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及眼眶原发浆细胞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及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蝶窦1例、鼻腔上颌窦1例,颅鼻眶沟通1例,眶内1例。MRI平扫肿瘤均呈...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眼眶髓外浆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及眼眶原发浆细胞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及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蝶窦1例、鼻腔上颌窦1例,颅鼻眶沟通1例,眶内1例。MRI平扫肿瘤均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明显强化,2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曲线呈速升-缓降型1例、速升-速降型1例。3例同时行CT检查,肿瘤邻近骨质均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腔、鼻窦及眼眶髓外浆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术前MRI可明确显示病变范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眶肿瘤 鼻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MRI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书玲 王振常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加强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提高术前MRI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MR影像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0例中病变主体位于鼻腔副鼻窦7例,眼眶5例,翼腭窝3例,颅、鼻、眶广泛受累2例... 目的加强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提高术前MRI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MR影像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0例中病变主体位于鼻腔副鼻窦7例,眼眶5例,翼腭窝3例,颅、鼻、眶广泛受累2例,舌根2例,外耳1例。病变累及邻近2个以上解剖结构者15例,其中累及翼腭窝9例,上颌神经受累9例,下颌神经受累6例,翼管神经受累8例,中颅窝及海绵窦受累8例。在T1WI肿瘤实质以等信号为主13例,稍低信号为主7例;T2WI以等信号为主13例,稍高、高信号7例,20例信号都不均匀。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花斑状强化8例,中等程度强化12例,11例动态增强扫描中,增强曲线呈速升-平台型7例,其中1例部分病变呈速升-速降型;持续上升型4例。其内有片状短T1、长或混杂T2出血样信号4例。15例CT检查,肿瘤邻近溶骨性骨质破坏13例,其中3例病变呈膨胀性改变,邻近骨质受压为主。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MRI信号特点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多呈中度强化,范围弥漫;以稍长T1、长或稍长T2信号为主者,多呈明显花斑状强化,边界较清,范围相对较局限,以膨胀性改变为主。MRI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相位对比电影MRI在乙状窦血流测量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兆会 龚树生 +6 位作者 胡凌 赵鹏飞 王振常 王国鹏 鲜军舫 马晓波 李轶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相位对比电影MRI(PC cine MRI)定量测量乙状窦血流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应用PC cine MRI测量20名正常志愿者双侧乙状窦正向峰值流速(PPV)、反向峰值流速(PNV)、平均每搏血流量(AFV/B)、正向平均每搏血流量(APFV/B)、反向平... 目的探讨应用相位对比电影MRI(PC cine MRI)定量测量乙状窦血流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应用PC cine MRI测量20名正常志愿者双侧乙状窦正向峰值流速(PPV)、反向峰值流速(PNV)、平均每搏血流量(AFV/B)、正向平均每搏血流量(APFV/B)、反向平均每搏血流量(ANFV/B)。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及心率、乙状窦截面积计算平均每分血流量(AFV/M)、正向平均每分血流量(APFV/M)、反向平均每分血流量(ANFV/M)、正向平均流速(APV)、反向平均流速(ANV)及反流分数(RF)。结果左右侧乙状窦PPV分别是:(24.7±7.4)cm/s、(29.8±4.7)cm/s;APV:(10.6±2.9)cm/s、(15.7±3.3)cm/s;APFV/B:(3.8±2.0)ml/beat、(5.2±2.0)ml/beat;APFV/M:(252.3±125.4)ml/min、(345.5±125.8)ml/min;AFV/B:(3.8±2.0)ml/beat、(5.1±1.9)ml/beat;AFV/M:(250.9±126.4)ml/min、(335.4±117.0)ml/min。右侧乙状窦PPV和APV均明显大于左侧(P<0.05),而左右侧APFV/B、APFV/M、AFV/B和AF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乙状窦PNV四分位间距分别是:0.2~34.3cm/s、0~34.4cm/s,ANV:0~0.3cm/s、0~1.0cm/s,ANFV/B:0~0.1ml/beat、0~0.4ml/beat,ANFV/M:0~6.5ml/min、0~30ml/min,RF:0%~2.7%、0%~6.3%。左右侧上述反向血流指标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 cine MRI可用于定量测量乙状窦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窦 血液动力学现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头线圈与眼表面线圈对眼球MR成像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青华 王振常 鲜军舫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24-330,共7页
目的通过筛选环形眼表面线圈对眼球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对比头线圈与眼表面线圈对眼球MRI质量的影响,优化眼球MRI扫描参数。材料与方法应用环形眼表面线圈采用不同参数组合对体模进行FSET1WI、T2WI(FOV分别为18cm×18cm、10cm×... 目的通过筛选环形眼表面线圈对眼球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对比头线圈与眼表面线圈对眼球MRI质量的影响,优化眼球MRI扫描参数。材料与方法应用环形眼表面线圈采用不同参数组合对体模进行FSET1WI、T2WI(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8cm×8cm,层厚分别为4.0mm、3.0mm、2.0mm)和FSPGR序列(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8cm×8cm,层厚分别为3.2mm、2.8mm、2.4mm)扫描,筛选出环形眼表面线圈的最佳扫描参数,然后分别用环形眼表面线圈和头线圈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横断面FSET2WI,计算图像的SNR、CNR和空间分辨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体模实验结果:FSE序列采用层厚/间距4.0mm/0.5mm、矩阵288×224、NEX2、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8cm×8cm时体模图像空间分辨率分别是0.80mm、0.45mm、0.36mm,FSET2WI的SNR分别是241.10、94.01、56.90,FSET1WI的SNR分别是805.22、234.71、156.88;FSE序列采用FOV10cm×10cm、矩阵288×224、NEX2、层厚/间距分别为4.0mm/0.5mm、3.0mm/0.3mm、2.0mm/0.2mm时,FSET2WI的SNR分别是94.01、71.57、51.40,FSET1WI的SNR分别是223.34、183.80、130.43;FSPGR序列采用层厚/间距3.2mm/0mm、矩阵288×224、NEX2、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8cm×8cm时,图像SNR分别是263.69、95.40、67.35;FSPGR序列扫描参数FOV10cm×10cm、矩阵288×224、NEX2不变,层厚/间距分别为3.2mm/0mm、2.8mm/0mm、2.4mm/0mm时SNR分别是95.40、93.44、67.39。(2)健康志愿者实验结果:FSE序列T2WI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时,所得环形眼表面线圈图像SNR分别是166.22±45.17、65.17±4.99,CNR分别是142.09±43.58、54.98±5.48,头线圈图像SNR分别是70.53±6.58、9.79±0.87,CNR分别是57.20±2.58、6.35±0.34;环形眼表面线圈FOV分别为18cm×18cm、10cm×10cm时,所得图像SNR分别是相应头线圈的2.36倍(P<0.01)、6.66倍(P<0.01),CNR分别是2.48倍(P<0.01)、8.66倍(P<0.01),环形眼表面线圈FOV为10cm×10cm时,所得图像SNR与头线圈FOV为18cm×18cm时的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此时环形眼表面线圈图像的空间分辨率(0.45mm)高于头线圈图像(0.8mm)。结论眼球MRI检查推荐使用环形眼表面线圈(FOV10cm×10cm)或头线圈(FOV18cm×18cm),采用FSE序列、层厚/间距:4mm/0.5mm、矩阵288×224、NEX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以搏动性耳鸣伴眩晕为主诉的内淋巴囊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鹏飞 王振常 +1 位作者 梁熙虹 刘中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4-484,共1页
患者女,59岁,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呈持续性,与脉搏一致。查体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右侧气导10—10—15—30dB,骨导10—10—20—30dB;左侧气导15—15—15—45dB,骨导10—10—15—40dB。颞骨HRCT示左侧颞骨岩部后缘不规... 患者女,59岁,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呈持续性,与脉搏一致。查体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右侧气导10—10—15—30dB,骨导10—10—20—30dB;左侧气导15—15—15—45dB,骨导10—10—15—40dB。颞骨HRCT示左侧颞骨岩部后缘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评价急慢性门静脉系统血栓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青 鲜军舫 +3 位作者 燕飞 刘中林 郭鹏德 史旭波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51-653,657,共4页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价急慢性门静脉系统血栓(PVT)。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证实的住院患者PVT的增强螺旋CT表现。根据症状发作时间将PVT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根据形态将血栓分为Ⅰ型完全型和Ⅱ型偏心型,分别评价门静...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价急慢性门静脉系统血栓(PVT)。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证实的住院患者PVT的增强螺旋CT表现。根据症状发作时间将PVT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根据形态将血栓分为Ⅰ型完全型和Ⅱ型偏心型,分别评价门静脉直径、血栓位置、形态、密度、强化及伴随征象。结果 PVT形成患者19例。急性期3例,均为完全型;2例同时累及门静脉主干、左右分支、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1例累及除门静脉主干外的其他3支血管。血栓CT值平均为(39±19)Hu,2例在血栓内部或边缘可见轻度强化。均有肠壁增厚、肠腔扩张积液、肠系膜水肿、腹水及侧支循环形成。慢性期16例,3例累及4支血管,4例累及3支,7例累及2支,2例累及1支。5例为完全型,11例为偏心型(68.8%),其中8例(72.7%)血栓宽径小于门脉宽径的50%。血栓CT值平均为(41±12)Hu,3例强化。腹水15例,肠系膜水肿10例,侧支循环形成14例。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对急慢性PVT的累及范围及形态特点做出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