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雷雳 韩德民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27-231,共5页
在过去的十年中,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研究发展很快,不少耳聋相关基因密码被破译。本文就已定位克隆耳聋基因结构和功能作综述性回顾,以加深我们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现状的了解。
关键词 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相关基因研究 遗传性耳聋 基因密码 基因结构 定位克隆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及术前准备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永新 韩德民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手术适应证 术前准备 言语处理器 医学装置 重度耳聋 交流能力 体内植入 体外装置 高科技 体内和 刺激器 麦克风 方向性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叶京英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999年第6期352-356,共5页
准确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阻塞部位及程度是选择治疗手段及提高疗效的前提。应用三维影像检查,测量上气道截面积,可为OSAS定位诊断提供有价... 准确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阻塞部位及程度是选择治疗手段及提高疗效的前提。应用三维影像检查,测量上气道截面积,可为OSAS定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纤维喉镜检查不仅可观察到上气道形态及结构异常,并且可与Muller's法相结合,观察气道顺应性的改变。近年来兴起的上气道测压检查,因其可准确判定OSAS患者睡眠时的阻塞平面,与三维影像及纤维喉镜检查相结合,可准确判定OSAS患者的阻塞平面及形态结构,指导治疗。根据阻塞平面不同可分别选择UPPP手术,舌根部分切除术,舌骨悬吊术及下颌骨前徙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 睡眠性 呼吸暂停 定位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7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白文忠 刘仲燕 鞠淑英 庞宝森 范尔钟 李颖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50,I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探讨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实验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Ⅰ (vascularcellularadhesionmolecular Ⅰ ,VCAM Ⅰ )和白细胞介素 13 (interleukin 13 ,IL 13 )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外周血IL 5浓度。结果 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 ,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肺功能 0 3s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前两组肺组织中VCAM Ⅰ和IL 13阳性血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哮喘组外周血IL 5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 ,变应原反复激发上呼吸道也能引起下呼吸道炎症改变和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炎症反应 嗜酸粒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呼吸功能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下载PDF
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玉玲 刘晓虹 +1 位作者 傅新星 亓贝尔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初步确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使用澳大利亚HEARLab测试系统,对3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在三种言语刺激声(/m/、/t/、/g/)、三种刺激强度(55、65、75dB SPL)条件下进行... 目的:初步确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使用澳大利亚HEARLab测试系统,对3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在三种言语刺激声(/m/、/t/、/g/)、三种刺激强度(55、65、75dB SPL)条件下进行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测试。采用方差分析(ANOVA)评估刺激声频率、刺激声强度以及性别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影响。结果:1建立不同言语刺激声、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及幅值的参考值范围;2不同频率言语刺激声(/m/、/t/、/g/)对N1波潜伏期(P<0.05)、幅值(P<0.05)以及P2波潜伏期(P<0.05)均有显著影响;3不同刺激强度(55、65、75dB SPL)对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4N1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及P2波的潜伏期在部分强度的刺激声下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言语刺激声、不同刺激强度下听力正常青年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参考值范围;并发现不同言语刺激声诱发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P1-N1-P2特征值呈现各自特性,刺激声频率对N1、P2波特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该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 正常值 青年人 言语刺激
原文传递
正常人单音节词及语句识别-强度函数测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华 王硕 +3 位作者 陈静 林少莲 王靓 郭连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难度等价性一致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的单音节词表和句表进行分析,以期描绘出基于此测试材料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法:选取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日常生活中以普通话作为交流方式的40例听力正常人... 目的:对难度等价性一致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的单音节词表和句表进行分析,以期描绘出基于此测试材料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法:选取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日常生活中以普通话作为交流方式的40例听力正常人作为受试者,对其中8例受试者进行预试验,从而获得正式测试时所需的给声强度;对其余32例受试者进行正式的言语识别测试。采用MSTMs中经过等价性评估的7张(每张50词)单音节词表和15张句表(每表50个关键词)作为测试材料。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STMs单音节词表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的线性部分为Y=3.194X-46.147,识别率为50%时的给声强度为30.1dBSPL;MSTMs句表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的线性部分为Y=7.419X-121.744,识别率为50%时的给声强度为23.1dBSP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具有难度等价性的7张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汇表和15张普通话语句测听词汇表的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基于MST-Ms的正常听力者的鉴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听法 言语 单音节词 语句 言语识别测验
原文传递
助听器无线麦克风技术对成人听障患者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静 董瑞娟 +2 位作者 刘冬鑫 王媛 王硕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953,共3页
目的:研究噪声环境无线麦克风技术对不同聆听距离下助听效果的影响;方法:23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7例,女6例,佩戴双耳助听器在1.5 m和3 m聆听距离时分别采用:①单独使用助听器;②关闭助听器麦克风,单独使用迷你无线麦克风... 目的:研究噪声环境无线麦克风技术对不同聆听距离下助听效果的影响;方法:23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7例,女6例,佩戴双耳助听器在1.5 m和3 m聆听距离时分别采用:①单独使用助听器;②关闭助听器麦克风,单独使用迷你无线麦克风;③助听器麦克风及无线音频麦克风同时开启3种聆听条件,进行噪声下语句识别阈测试,对助听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单独使用助听器聆听,聆听距离为3 m下的语句识别阈显著高于1.5 m聆听距离(P<0.05);使用迷你音频麦克风聆听,在2个聆听距离下的语句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你音频麦克风可显著改善嘈杂环境下远距离聆听的助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迷你音频麦克风 语句识别阈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