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的核心内容及临床思维要点 被引量:5
1
作者 焦以庆 王宇 刘景院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7期3-6,共4页
危重症患者存在急性的、全身性的、动态发展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综合征)。ICU主要任务是:准确地识别和有效地调整患者的这种病理生理学状态/过程,促使其稳定。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分析判断的原则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动态观察各种指标... 危重症患者存在急性的、全身性的、动态发展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综合征)。ICU主要任务是:准确地识别和有效地调整患者的这种病理生理学状态/过程,促使其稳定。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分析判断的原则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动态观察各种指标的变化,包括对治疗的反应性;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要注意个体化的特殊性。诊疗原则是:抓住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找到该患者的平衡点,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临床思维 病理生理学状态
下载PDF
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艳华 张珂 +6 位作者 张海霞 文静 靳桂芳 李代京 郑新媚 常敏 王宏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干预组则予以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院内死亡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脓毒症、出血、水电酸碱紊乱、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浆Hcy、FA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阶梯式治疗 老年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ICU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爽 向攀 +1 位作者 熊号峰 刘景院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和综合预防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ICU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患者为对照组(25例),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综合预防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干预组(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和综合预防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ICU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患者为对照组(25例),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综合预防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干预组(53例)。对照组采用口罩、手套、隔离服等防护措施;综合干预组在对照组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采取AIDS患者进入ICU后常规在日间放置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密闭式吸痰管和防护面罩,由高年资、心理素质好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创操作等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HIV职业暴露人数/收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例数比值的差异。结果 4年间本院ICU共收治AIDS危重患者78例,发生HIV职业暴露共7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使HIV职业暴露人数/收治AIDS病例数的比值由20%减低至4%(χ2=13.2,P<0.05)。结论 ICU内收治AIDS患者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够降低ICU内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体外膜氧合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组合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救治中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熊号峰 郭利民 +6 位作者 刘景院 李兴旺 张铭 李传胜 蒲琳 向攀 孙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在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及通气的同时,可使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和肺的修复赢得足够的时间,已经成为严重呼吸衰竭有效的终极治疗手段。自2...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在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及通气的同时,可使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和肺的修复赢得足够的时间,已经成为严重呼吸衰竭有效的终极治疗手段。自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中应用ECMO治疗获得成功以来,ECMO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已成为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策略[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ECMO治疗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必须联合使用CRRT,该组合疗法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体外膜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病毒感染 禽流感 应用 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肾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部CT及肺功能随访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景院 徐云良 +4 位作者 孙燕 王玉光 焦以庆 向攀 张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年的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改变,探讨长期肺部病变与住院期间病情的关系。方法建立2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访队列,在出院后1年[(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年的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改变,探讨长期肺部病变与住院期间病情的关系。方法建立2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访队列,在出院后1年[(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回顾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参数及肺部影像特点,分析长期改变与患者急性期病情的关系、随访期胸部CT与肺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 24例患者恢复期存在胸部CT异常者11例,其中网格样改变者11例、磨玻璃样改变者3例、局部肺气肿3例。恢复期肺功能障碍常见,13例(54.2%)仍有肺功能异常,其中8例(33.3%)存在弥散功能障碍,5例(25.8%)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3例(12.5%)存在混合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限制性),7例(29.2%)存在通气储备功能下降。胸部CT异常者中肺功能异常明显高于胸部CT正常者(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出院1年后,胸部CT异常和肺功能障碍仍较为常见,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胸部HRCT和肺功能检查,以指导长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和胸部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景院 徐云良 +2 位作者 魏丽荣 王慧珠 宋丽红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20例肝衰竭合并肺侵袭性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3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20例(4.3%),其中...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20例肝衰竭合并肺侵袭性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3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20例(4.3%),其中药物性肝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6例、代谢性肝病2例、乙型肝炎5例。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包括:70%患者长期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60%患者有糖皮质激素暴露史,55%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mm3。胸部平片缺乏特征性改变,而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和近胸膜楔形实变最为常见,晕轮征和新月形空气征较少。5例IPA患者经伏立康唑治愈,其余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肝衰竭患者易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多数患者具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胸部CT特征对于肝衰竭合并IPA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宿主因素 胸部CT
原文传递
危重症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蒲琳 郭利民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3-285,共3页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我国目前正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危重症艾滋病患者转...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我国目前正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危重症艾滋病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其临床症状与其他危重症患者存在差异。本研究收集了近3年我院ICU收治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d为研究终点,分析危重症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原文传递
重症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欣 张铭 +2 位作者 焦以庆 刘景院 郭利民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56-57,共2页
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16个亚型[1],其中感染人类并能引起一定范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包括H1N1(甲1)和H3N2(甲3)亚型。2009年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可出... 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16个亚型[1],其中感染人类并能引起一定范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包括H1N1(甲1)和H3N2(甲3)亚型。2009年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2]。本院于2010年11月3日收治1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感染人类 甲型H1N1流感 多脏器功能损伤 重症 神经氨酸酶 2009年 流感样症状
原文传递
气管切开术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房高丽 郭江 +2 位作者 马爱民 张立松 蔡超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自2009年3月以来,北美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其他国家,随后危重症病例不断出现。小院至今收治了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128例,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者41例,其中施行了气管切开术者7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谱 构成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