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平 黄捷英 +4 位作者 贾三庆 马文英 吴永全 张德强 李虹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通过心室起搏诱发窦性心律震荡(HRT)模型,观察自主神经对HRT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诱发室性早搏的不同联律间期(CI)及代偿间期(CP)与HR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自主神经阻断药物情况下(基础状态),采用右... 目的通过心室起搏诱发窦性心律震荡(HRT)模型,观察自主神经对HRT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诱发室性早搏的不同联律间期(CI)及代偿间期(CP)与HR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自主神经阻断药物情况下(基础状态),采用右室心尖部V-S2刺激,联律间期以刺激前平均心动周期的60%感知V波,并逐渐2%递减,直至连续发出10个V-S2刺激,每个S2刺激之间至少间隔有20个VV间期;然后静脉注入艾司洛尔(艾司洛尔状态),待药物作用至高峰后重复上述V-S2刺激;静脉注入阿托品(阿托品状态),待其作用至高峰后再次重复上述刺激;随即再次注入艾司洛尔(联合用药状态)后重复发出10个V-S2刺激。测量并分析四种状态下体表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数据。结果基础状态下RR间期是698.91±75.70ms,震荡初始(TO)为-1.65%±2.29%,震荡斜率(TS)为8.16±4.63ms。而在使用不同的自主神经阻滞药物后,TO显著性增加发生在阿托品状态和联合用药状态,而在艾司洛尔状态无显著变化。TS显著性降低发生在阿托品状态和联合用药状态(P均<0.01),而在艾司洛尔状态无显著变化。基础状态诱发的室性早搏,它的CI与HRT指标并没有相关性(所有的P>0.05),而CP则与HRT指标相关。结论自主神经系统对HRT的影响中,迷走神经起着主导作用;基础状态下CI和HRT指标之间不相关,而CP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窦性心律震荡 诱导性心律震荡 自主神经系统 联律间期 代偿间期
下载PDF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青 胡大一 +1 位作者 王杰平 尹朝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观察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 (Gly LDL)指数的变化 ,对 68例 (合并糖尿病 2 8例 ,无糖尿病 40例 )冠心病患者和 2 9例对照者 ,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比色法测定Gly LDL指数。结果 :冠心病组的Gly LD... 为观察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 (Gly LDL)指数的变化 ,对 68例 (合并糖尿病 2 8例 ,无糖尿病 40例 )冠心病患者和 2 9例对照者 ,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比色法测定Gly LDL指数。结果 :冠心病组的Gly LD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糖尿病冠心病组Gly LDL指数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Gly LDL增高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增高更明显 ;Gly LDL可能是促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因素 ,并可能作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间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及肝素抗凝治疗 被引量:38
3
作者 韩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理 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引起继发醛固酮增多致高血压危象1例
4
作者 李东霞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20期947-947,共1页
因醛固酮增多症导致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1%~2%,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原发性醛固酮(原醛)增多所致,但需警惕少数继发醛固酮增多,特别是肾动脉狭窄引起,如果仅依据夜尿增多、抽搐及血中醛固酮(ALD)水平增高诊断原醛,忽略同样亦可引起上述... 因醛固酮增多症导致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1%~2%,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原发性醛固酮(原醛)增多所致,但需警惕少数继发醛固酮增多,特别是肾动脉狭窄引起,如果仅依据夜尿增多、抽搐及血中醛固酮(ALD)水平增高诊断原醛,忽略同样亦可引起上述症状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仅用氨体舒通治疗而不解决继发病因,就会延误病情导致高血压危象发生,下面就工作曾遇到的1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醛固酮增多 高血压危象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韩凌 沈潞华 +2 位作者 刘贵健 贾三庆 杜雪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3-615,共3页
目的 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6 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 (A组 ,依诺肝素组 ) 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 (B组 ,肝素钙组 ) 30例 ,疗程为 5d ,观察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6 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 (A组 ,依诺肝素组 ) 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 (B组 ,肝素钙组 ) 30例 ,疗程为 5d ,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结果 治疗后A、B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 80 % (P <0 0 5 ) ,出血发生率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5d后两组血浆抗因子Xa活性 (anti Xa)、抗因子IIa活性 (anti IIa)均明显升高 (P <0 0 1) ,anti Xa活性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而anti IIa活性B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血浆抗凝血酶III(AT III)活性在A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B组明显下降 (P <0 0 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 (F1+ 2 )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 (P <0 0 1)。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A、B组均明显延长 (P <0 0 1) ,第 5天时B组APTT稍长于A组 (P =0 0 5 )。结论 治疗 5d后 ,普通肝素以抗因子IIa为主 ,低分子量肝素以抗因子Xa为主 ;普通肝素导致血浆AT III活性明显下降 ,而低分子肝素则无此不良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 ,与凝血系统的变化相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凝血系统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