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认知障碍的血管因素诊治,是脑卒中防治的基石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俊 施炯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33-634,共2页
中国作为脑卒中大国,近20年来全面推动质控建设,特别是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技术综合应用使脑卒中病人医疗质量综合指标提升了3.4%,1年新发血管事件下降了2.7%,1年致残率下降了2.0%[1]。因此,持续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体系必然纳入卒中后认... 中国作为脑卒中大国,近20年来全面推动质控建设,特别是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技术综合应用使脑卒中病人医疗质量综合指标提升了3.4%,1年新发血管事件下降了2.7%,1年致残率下降了2.0%[1]。因此,持续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体系必然纳入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全面管理内容。突出认知障碍和卒中的整合干预理念,能更有效地指导医师对PSCI进行规范管理,强调卒中病人的早期筛查评估,规范诊治用药和及时转诊管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降低复发风险,其中需要明确以卒中病人门诊就诊为抓手,这对我国老年人群尤其重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病人 早期筛查 老年人群 复发风险 认知障碍 医疗质量 技术综合应用 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带花 张千 +5 位作者 张兆 李琳 徐耀 张盛楠 李陈芳 徐俊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40-643,64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动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登记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291例,分别在梗死后2周内(基线)、3个月和6个月对病人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共有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完成基线、3个月和6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动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登记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291例,分别在梗死后2周内(基线)、3个月和6个月对病人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共有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完成基线、3个月和6个月随访,其中老年组(>60岁)112例。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在卒中基线、卒中后3个月和卒中后6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55.6%、43.7%和41.7%。卒中后3个月和6个月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基线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后6个月与卒中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CA子项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老年组在卒中基线时、卒中后3个月、卒中后6个月的PSCI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具有较高的PSCI发生率,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较年轻病人更易发生PSCI。在卒中后3个月,多数缺血性卒中病人认知功能较急性期有提高,尤其在命名、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方面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