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回眸2022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昱懿 赵威 +2 位作者 段婉莹 杨中华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2期145-162,共18页
回首2022年,国内外神经重症领域研究者在后循环梗死和大梗死核心患者的血管开通治疗、围治疗期抗栓管理、最佳个体化脑灌注压管理、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管理、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2023年伊始,让我们共同回顾202... 回首2022年,国内外神经重症领域研究者在后循环梗死和大梗死核心患者的血管开通治疗、围治疗期抗栓管理、最佳个体化脑灌注压管理、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管理、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2023年伊始,让我们共同回顾2022年神经重症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脑灌注压 心肺复苏 肠内营养 气管切开 低温治疗
下载PDF
脱氧血红蛋白与吸入氧气浓度乘积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歌 杨中华 +6 位作者 史一君 钱玲烨 Rasha Alsamani Osman 杨波 张长青 刘丽萍 张国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目的评估脱氧血红蛋白(HHb)与吸入氧浓度(FiO_(2))乘积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2018年6—9月收治的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目的评估脱氧血红蛋白(HHb)与吸入氧浓度(FiO_(2))乘积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2018年6—9月收治的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6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气分析结果,以血氧分压(PaO_(2))/FiO_(2)为金标准进行分组,统计血氧饱和度(SaO_(2))、HHb×FiO_(2)对低氧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随着低氧血症的出现及加重,SaO_(2)、氧合血红蛋白(O_(2)Hb)均呈下降趋势,而HHb、HHb×FiO_(2)等指标呈上升趋势。其中与SaO_(2)相比,HHb×FiO_(2)对轻度及中重度低氧血症的诊断效能更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10、0.980,灵敏度分别是0.922、1.000,特异度分别是0.802、0.899,并且其在贫血患者中对低氧血症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HHb×FiO_(2)作为一个新指标,能有效诊断神经重症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且其诊断效能优于S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低氧血症 脱氧血红蛋白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谢涛波 钟纯正 +2 位作者 符尧天 王国卿 米东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递质水平,采用脑灌注CT检查脑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值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vs.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和重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神经康复 血液凝固试验 丁苯酞 急性重症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聂曦明 王龙 +1 位作者 刘丽萍 杨中华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4期277-281,共5页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邻域。随着神经重症监护、神经病学及交叉学科技术的革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神经重症监护数据分析,并进行疾病预后评估、重症监测、病情预测...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邻域。随着神经重症监护、神经病学及交叉学科技术的革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神经重症监护数据分析,并进行疾病预后评估、重症监测、病情预测、治疗决策成为研究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在NICU或ICU中应用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人工智能技术更理想的应用于临床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重症监护 预后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于丹丹 秦海强 +6 位作者 王安心 张晓丽 左颖婷 张亚清 杨波 魏娜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观察发病7 d内首次卒中住院患者的BMI与3个月卒中结局的关系。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和中重度卒中(N... 目的探讨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观察发病7 d内首次卒中住院患者的BMI与3个月卒中结局的关系。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和中重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情况。记录入院时BMI、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在院期间肺炎等资料,其中BMI按照四分位数分为4层。发病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集mRS评分,以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比较轻度卒中组和中重度卒中组BMI及其他基线指标的差异并探索不同水平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33例患者,其中男性474例(64.7%),女性259例(35.3%)。缺血性卒中552例(75.3%),出血性卒中181例(24.7%)。轻度卒中组526例,中重度卒中组207例。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不同水平BMI对整体患者及轻度卒中患者3个月结局均无显著影响;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中,与BMI最低四分位水平患者相比,最高四分位水平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降低(OR 0.376,95%CI 0.142~0.992,P=0.048)。结论不同BMI水平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不同,其中,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人群中,高BMI水平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重指数 预后 超重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苏丹 胡秀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177-18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康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包括肢体功能、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情绪状况、思维状况、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0 d及出院时两组组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14.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快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出血 神经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020版《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判定》解读
7
作者 胡文政 杨中华 +4 位作者 黄越 石广志 张哲 刘丽萍 周建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自1968年哈佛脑死亡标准公布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发表多篇关于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BD/DNC)的指南和诊断流程,并且不断被修订、更新。2020年世界脑死亡项目发布《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判定》,以统一各国临床实践... 自1968年哈佛脑死亡标准公布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发表多篇关于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BD/DNC)的指南和诊断流程,并且不断被修订、更新。2020年世界脑死亡项目发布《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判定》,以统一各国临床实践并提高BD/DNC判定的严格性。本文分析并解读2020版《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判定》,以明确BD/DNC概念、判定的最低临床标准、辅助检查、儿童/新生儿BD/DNC的判定,并与我国现行的脑死亡判定指南进行比较,以明确国内外脑死亡判定标准之间的差异,供国内相关专业医疗人员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指南 综述
下载PDF
标准化培训流程对护士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可靠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新 袁媛 +2 位作者 徐明 晁明珠 聂曦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评价标准化培训流程对护士进行GCS评分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基于目前GCS评估方法,采用文字讲解、测验和临床实践培训一体化的标准化培训流程,进行针对护士的评分规范培训。前瞻性、连续纳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 目的评价标准化培训流程对护士进行GCS评分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基于目前GCS评估方法,采用文字讲解、测验和临床实践培训一体化的标准化培训流程,进行针对护士的评分规范培训。前瞻性、连续纳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的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选取20名低年资(工作2年以内)护士,在进行标准化GCS评分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100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GCS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比较接受标准化培训流程前后,护士对GCS评分评价的一致性。此外,以做培训的神经重症专科医师的GCS评分为金标准,评估培训前后护士评估量表的效度。结果标准化培训流程使低年资护士间评估GCS评分的信度,即GCS总分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862升至0.956,语言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874升至0.953,运动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689升至0.922,睁眼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486升至0.665。以神经重症专科医师评定的GCS评分为金标准,低年资护士评定GCS总分的效标效度从0.856升至0.942。结论标准化培训流程可提高低年资护士评估GCS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标准化培训 一致性
下载PDF
70例脑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启东 张蓉 +6 位作者 张婧 濮月华 于丹丹 魏娜 温淼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667-671,共5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促进对脑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2014年12月~2015年4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动脉夹层患者... 目的分析脑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促进对脑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2014年12月~2015年4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的情况。结果共纳入70例脑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50.0±12.8)岁,男性52例(74%),女性18例(26%)。颈动脉颅外段夹层21例(30%),椎动脉段夹层30例(43%),基底动脉夹层15例(21%),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夹层1例(1%),侧裂段夹层1例(1%)。大脑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夹层各1例(1%)。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19例(27%),头晕3例(4%),颈痛11例(16%),缺血性卒中16例(2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6%),其中3例经检查后发现缺血性卒中,无症状者19例(27%)。1例同时存在头痛和颈痛。3例患者同时存在缺血性卒中和头痛,1例患者同时存在颈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动脉局部瘤样扩张、内膜瓣、动脉壁内新月形高信号征等。接受抗栓治疗者9例(13%),单纯抗凝治疗2例(3%),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17例(24%),单纯弹簧圈填塞5例(7%),单纯支架治疗11例(16%),抗凝结合支架治疗者1例(1%),没有治疗者23例(33%),死亡2例(3%)。结论脑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形式不同,轻症者可无症状,或单纯头颈痛,重症者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正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层 头痛 颈痛 缺血性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无创颅内压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哲 濮月华 +3 位作者 米东华 魏娜 刘丽萍 温淼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无创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危重症研究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指导疾病诊治,同时避免传统有创监测的风险和不足。目前无创颅内压监测主要通过脑血流监测、颅内压间接传导检测、神经电生理监测、脑代谢监测等方法实现,本质是检测颅内压变化引起的... 无创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危重症研究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指导疾病诊治,同时避免传统有创监测的风险和不足。目前无创颅内压监测主要通过脑血流监测、颅内压间接传导检测、神经电生理监测、脑代谢监测等方法实现,本质是检测颅内压变化引起的间接表现,如脑血流、组织结构形态、神经元电活动的改变。目前这些方法均无法准确可靠地测量颅内压,更理想的无创监测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电生理学 脑疾病 代谢性
下载PDF
留学生见习带教在提高青年医生教学技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丹丹 濮月华 +2 位作者 温淼 杨中华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和比较青年医师带教留学生和传统学生的教学技能的不同,探索留学生见习带教对青年医师教学技能的影响。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负责见习带教工作的20名青年医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带教留学生的实验组... 目的通过评价和比较青年医师带教留学生和传统学生的教学技能的不同,探索留学生见习带教对青年医师教学技能的影响。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负责见习带教工作的20名青年医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带教留学生的实验组和传统带教组。每组各10名青年医生,每人带教3次。由教学干事完成对于青年医生带教能力的评估试卷。组间比较包括:文献阅读质量、教学讲义质量、讲授技能、讨论技能、演示技能、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比较两组带教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留学生带教组与传统带教组的青年医师相比,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增加了文献阅读的数量和深度,提高了英语书写、听力和阅读的能力,总体教学能力高于传统带教组。结论留学生见习带教可以提高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技能 留学生教学 临床见习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3 位作者 王春雪 刘丽萍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发病7 d以内的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发病7 d以内的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急性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分布特征、责任动脉有无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926例患者,责任MCA狭窄≥70%的患者(447例)常见多发梗死灶(338例,75.6%)和分水岭梗死(317例,70.9%),而责任MCA无狭窄或狭窄程度<70%患者(479例)常见MCA穿支分布区单发梗死灶(247例,55.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值比(odds ratio,OR)7.5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5~20.0,P<0.001]、缺血性卒中病史(OR 3.49,95%CI 1.52~8.01,P=0.003)、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史(OR 22.7,95%CI 8.35~61.6,P<0.001)、新发梗死灶为多发(OR 5.26,95%CI 1.33~20.8,P=0.018)是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CA分布区梗死灶的分布特征与MCA狭窄程度有关。新发梗死灶为多发、既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欣 濮月华 刘丽萍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从传统的角度,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一直是作为预测卒中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CICAS研究结果发现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卒中患者年复发率在0.58%~5.88%之间,表明狭窄程度并不一定能决定患者的危...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从传统的角度,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一直是作为预测卒中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CICAS研究结果发现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卒中患者年复发率在0.58%~5.88%之间,表明狭窄程度并不一定能决定患者的危险动脉。因此,关注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更需关注责任动脉血流因素。从心血管领域引入血流储备分数(flow fraction reserve,FFR)的概念,将传统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概念去除,也可引申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基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似性,冠状动脉循环可能为脑血管的FFR测量提供了最佳的参考选择。造影检查的狭窄程度不能区分出狭窄程度是否已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降低了功能评估的价值,不能准确的判断出高风险的斑块。关注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可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起到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下载PDF
3种评分工具对缺血性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1年死亡风险评估的验证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姝雅 赵性泉 +4 位作者 刘丽萍 王春雪 刘改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18-822,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临床预后预测模型在中国伴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预测效度的评估,寻找能够准确预测预后结局的评分工具,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决策。方法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中选...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临床预后预测模型在中国伴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预测效度的评估,寻找能够准确预测预后结局的评分工具,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决策。方法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中选取连续入组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为本研究的研究人群。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用药信息等基本资料,随访时间为1年,预后结局包括卒中复发及死亡。用χ2检验比较缺血性卒中伴或不伴心房颤动患者基线资料,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值表示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价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评分(ischemic stroke predictive risk score,IScore),住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and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和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对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效度。按照各个评分的分层标准计算各层人群死亡和卒中复发的事件发生率。结果从CNSR数据库中选取12 415例完成1年随访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人群。其中,10 847例(87.37%)患者不伴心房颤动,1568例(12.63%)患者伴心房颤动。总研究人群1年全因死亡的事件发生率为13.4%,伴心房颤动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34.6%,不伴心房颤动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0.3%。随着各评分分数的增高,死亡事件发生率逐渐增加。IScore对于伴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测死亡的C值为0.784,PLAN评分为0.769,ASTRAL评分为0.793。结论 IScore、PLAN评分和ASTRAL评分可针对1年死亡风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初步分层。各评分工具对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伴心房颤动的患者1年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及临床处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强 郭彩霞 +7 位作者 龚浠平 方瑞乐 于丹丹 鞠奕 刘丽萍 莫大鹏 董可辉 陈步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46-849,共4页
1 病例介绍本文中的5个病例均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专家,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后,高度怀疑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为致病因素,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卒中 偏头痛 晕厥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3 位作者 王春雪 刘丽萍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及责任动脉、责任动脉有无严重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4.8%)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责任脑动脉狭窄程度≥70%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后循环梗死、有责任脑动脉严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传导性失语起病并以尿液线粒体基因PCR-Sanger法确诊的MELAS 1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娜 龚浠平 +8 位作者 曲辉 董可辉 张哲 王朝霞 马艳玲 贾伟丽 王朝朝 李院军 张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2-317,共6页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性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种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综合征。由Pavlakis等[1]于1984年首先报道。
关键词 MELAS 1 PCR-Sanger 传导性失语 线粒体
下载PDF
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然 刘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诊的7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诊的7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疏导。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分别为(9.16±0.73)分、(25.42±2.00)分,均优于对照组(12.59±1.05)分、(20.73±2.16)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和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分别为(80.86±3.29)分、(13.70±1.53)分,均优于对照组(71.53±3.75)分、(18.53±1.99)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为18.42%,略高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心理疏导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姝雅 王伊龙 +4 位作者 郑华光 赵性泉 刘丽萍 孟霞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2771例发病72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疗... 目的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2771例发病72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疗程14d。主要安全性终点为(90±7)d的全因死亡,主要有效性终点为(90±7)d的mRS评分,次要有效性终点为(7±2)d、(14±2)d的NIHS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2月全国74家中心的2771例患者(全分析集),其中男性1890例(68.21%),女性881例(31.79%)。2672例受试者(符合方案集)完成90d随访,脱落率3.39%,剔除率0.18%。全分析集(2771例)中,安全性终点分析:90d全因死亡率为1.08%,研究者判定与研究药物有关及无法判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有效性终点分析:治疗前、治疗第90天的mRS评分0~1分的比例分别为23.29%和63.80%,治疗前后差值均数为(1.36±1.32)分,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丁苯酞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涛波 钟纯正 +2 位作者 符尧天 王国卿 米东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467-4471,共5页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采用...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采用中动脉闭塞法复制急性脑梗死模型,银杏叶提取物组分别给予50 mg/kg、100 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处理,连续灌胃7 d。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渗透量,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测定脑水含量,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切割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脑组织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脑组织匀浆液中IL-6、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p-PI3K/PI3K和p-AKT/AKT水平明显增加(P<0.05),以高剂量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保护血脑屏障功能,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减轻脑内炎症反应、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 血脑屏障功能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