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仿真宫腔镜在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柳鑫 郭银树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200-202,共3页
目前我国进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技能的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的要求,学生在宫腔镜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宫腔镜手术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模拟3D宫腔镜手术技能... 目前我国进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技能的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的要求,学生在宫腔镜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宫腔镜手术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模拟3D宫腔镜手术技能培训可以加快规范化培训学生从观察手术到作为宫腔镜检查的主要外科医生成长进程,开展模拟3D宫腔镜手术技能培训,在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宫腔镜 妇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妇科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静 陈芳 +2 位作者 钱景锋 许欣 郭银树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POU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95例,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POU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9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UR,分为POUR组和非POUR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管理时间、主穿刺孔选择、术前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eneralized anxiexy disorder-7,GAD-7)评分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POUR的影响因素。结果195例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38.3±8.7)岁。发生POUR的患者65例,POUR组的术前焦虑及术后VAS较非POUR组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轻度焦虑(OR=4.226,95%CI:1.950~9.158,P=0.000)、术前中/重度焦虑(OR=5.698,95%CI:2.180~14.892,P=0.000)和术后中/重度疼痛(OR=6.941,95%CI:3.195~15.082,P=0.000)的患者,越容易发生POUR。结论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是妇科良性疾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绪疏导、术后及时止疼治疗,降低POUR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尿潴留 妇科 良性疾病
下载PDF
误诊为妇科肿瘤的58例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阡 成九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妇科肿瘤的临床病例特点,提高妇科医生对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的认知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8例误诊为妇科肿瘤收治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经术中探查及病理学... 目的:探讨误诊为妇科肿瘤的临床病例特点,提高妇科医生对盆腔非生殖系统肿瘤的认知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8例误诊为妇科肿瘤收治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经术中探查及病理学诊断证实腹膜后肿瘤24例,阑尾肿瘤15例,肠或肠系膜肿瘤19例,分别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24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前误诊为附件肿物18例(75.0%),误诊为子宫肌瘤或阔韧带肌瘤5例(20.8%),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1例(4.2%)。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下腹部坠胀6例(25.0%),尿频2例(8.3%),大便不畅伴骶尾部不适1例(4.2%),无明显症状15例(62.5%)。超声或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均未提示腹膜后肿物可能,仅1例患者盆腹腔增强CT提示不除外腹膜后肿物可能。15例阑尾肿瘤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附件肿物;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下腹部坠胀6例(40.0%),无明显症状9例(60.0%);超声均未提示阑尾肿物来源可能,3例盆腹腔CT或盆腔增强MRI提示不除外阑尾来源肿瘤可能。19例肠或肠系膜肿瘤患者术前误诊为附件肿物18例(94.7%),1例(5.3%)误诊为浆膜下肌瘤;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下腹部坠胀8例(42.1%),无明显症状11例(57.9%);超声提示不除外肠系膜囊肿1例,CT及MRI均未提示肠或肠系膜肿物可能。结论:腹膜后肿瘤、阑尾肿瘤、肠或肠系膜肿瘤的术前影像学多提示为盆腔肿物,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难以与妇科肿瘤鉴别,且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鉴别依据,术前常误诊为妇科肿瘤,妇科医生应对上述肿瘤引起重视,对提示附件肿物的患者仔细辨别,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 盆腔肿瘤 腹膜后肿瘤 阑尾肿瘤 肠肿瘤 肠系膜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颖(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URDP的预后因素进行文献总结,为妇科医生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手术技巧,将URDP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期子宫破裂 妇科医生 文献总结 育龄期女性 临床医生 远期并发症 RUPTURE
下载PDF
宫腔粘连宫腔整复手术治疗现状
5
作者 陈芳 郭银树 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因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破坏,子宫内膜纤维瘢痕化及宫腔形态学破坏,引起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以及反复流产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育龄女性的生殖生理功能和身心健康。文... 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因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破坏,子宫内膜纤维瘢痕化及宫腔形态学破坏,引起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以及反复流产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育龄女性的生殖生理功能和身心健康。文献报道约2.8%~45.5%的不孕和8%~68%的月经减少及闭经患者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IUA所致[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宫腔粘连 育龄女性 闭经患者 宫腔形态 整复手术 纤维瘢痕 反复流产
下载PDF
外阴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琳 郭银树 +1 位作者 钱景锋 郑兴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总结相关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外阴肿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 目的 探讨外阴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总结相关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外阴肿物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肿物性状特点、病理类型、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仅2例(8.3%)为多发病灶,其余患者均为单发。发病年龄为14~7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围绝经期患者2例(8.3%)。所有患者表现为自触和/或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肿物,有2例伴异味及破溃;病程为2周~70年;3例表现为外阴囊性肿物,21例表现为外阴实性肿物(包括8例外阴皮赘),包块大小为0.5~8 cm。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软纤维瘤者8例,平滑肌瘤4例,外阴皮内痣、纤维瘤、乳头状汗腺腺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各2例,多发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脂肪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各1例。除1例外阴多发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患者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外阴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实性肿物多见,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理类型呈多样性,预后较好,建议尽早手术切除,术后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良性肿瘤 病理特征 临床诊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文莉 叶红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传统的POP手术大部分选择切除子宫并行盆底的韧带悬吊术,随着对盆底功能认知的深入,子宫在盆底功能支撑功能中起...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传统的POP手术大部分选择切除子宫并行盆底的韧带悬吊术,随着对盆底功能认知的深入,子宫在盆底功能支撑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单纯切除子宫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修复盆底筋膜和韧带才是POP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临床上逐步开展了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现从POP的流行病学及解剖学基础、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的必要性、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POP患者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术 子宫 中盆腔缺陷 顶端悬吊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麒薇 张俊辉 +1 位作者 杨袁 王金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背景:目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大多是超指征用药,对其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研究证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修复卵巢功能,但鲜有研究报道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并... 背景:目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大多是超指征用药,对其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研究证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修复卵巢功能,但鲜有研究报道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并初探线粒体自噬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连续注射20 d脱氢表雄酮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10^(6)),治疗后连续10 d取阴道内分泌物检测小鼠的发情周期。治疗后2周,采用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卵巢组织病理学评估,最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组织中线粒体自噬反应。结果与结论:(1)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巢中出现了处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等各阶段的卵泡,而且可见黄体组织,说明小鼠排卵功能明显改善;(2)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性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3)未经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长期处在动情期,缺乏动情间期和动情前期,经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动情周期恢复到正常水平;(4)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巢组织中的线粒体自噬明显减少;(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内分泌紊乱,促进排卵,这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障碍 内分泌紊乱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葡萄胎合并腹腔内出血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佟 叶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输卵管妊娠葡萄胎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大多存在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1例38岁女性因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急诊行腹腔镜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完全性葡萄胎的病例。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 输卵管妊娠葡萄胎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大多存在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1例38岁女性因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急诊行腹腔镜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完全性葡萄胎的病例。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下降满意,无阴道出血、咳嗽和咳血等相关病灶转移症状。输卵管妊娠葡萄胎多表现为急腹症,因此对于急腹症患者临床上应警惕葡萄胎的可能性,其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行化疗,术后需严密随访,注意病变侵蚀及恶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 妊娠 异位 葡萄胎 腹腔 出血
下载PDF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84例临床病例分析
10
作者 许阡 段华 +1 位作者 汪沙 安圆圆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2-305,31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所见、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所见、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①84例患者中,临床无相关症状患者73例(86.9%),有痛经、接触性出血和间断高热患者各1例(1.2%),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8例(9.5%),其中6例患者为阴道间断或持续少量出血,1例患者为绝经后少量阴道出血,1例患者为阴道大量出血;②术前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宫颈异常回声19例(22.6%),11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中仅3例提示宫颈出血性囊性占位;③术中肉眼可见14例宫颈局部紫蓝色病灶和12例宫颈囊肿,58例肉眼未见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病灶,17例患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17例患者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84例患者随访时间36~18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隐匿,多数无临床症状,可出现感染、大量阴道出血等症状,因其可恶变或与妇科恶性疾病共存,需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许欣 陈超 张颖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59-262,267,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201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分为症状性低钠血症组(67例)和...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201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分为症状性低钠血症组(67例)和对照组(134例),选取同期年龄与症状性低钠血症组相差不超过2岁,手术方式相同的患者进行1∶2配比形成对照组,如多个符合则选择年龄最接近的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01例患者中,年龄20~52岁,平均(34.1±6.6)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泻次数≥10次(OR=2.636,95%CI:1.816~25.849,P=0.006)、宫腔镜手术时间≥30 min(OR=2.052,95%CI:0.024~19.845,P=0.000)、灌流液量≥3000 ml(OR=1.436,95%CI:0.122~15.623,P=0.016)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结论腹泻次数、宫腔镜手术时间、灌流液量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发生症状性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术前需充分评估肠道准备必要性及其程度,密切关注患者腹泻次数,加强电解质管理,监测术中灌流液用量,控制宫腔镜手术时间,及时给予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症状性低钠血症 影响因素 肠道准备
下载PDF
褪黑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寿鹤君 段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3-1088,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宫腔外的部位种植或生长,其病理机制包括免疫炎性改变、氧化应激、上皮-间质转化及新生血管生成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及长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宫腔外的部位种植或生长,其病理机制包括免疫炎性改变、氧化应激、上皮-间质转化及新生血管生成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及长期药物管理进行治疗。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吲哚胺类激素,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可通过抑制雌激素合成、拮抗血管生成等作用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并能有效缓解盆腔疼痛。本文就褪黑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褪黑素 氧化应激 血管生成 雌激素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诗雨(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1,2],早期诊断可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无病生存率,故此,亟待确立高效的筛查途径来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3]。部分指南认为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ul...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1,2],早期诊断可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无病生存率,故此,亟待确立高效的筛查途径来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3]。部分指南认为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S)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线影像学检查[4~6],但其特异度较低,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者主观评判以及仪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经阴道超声检查 无病生存率 子宫内膜癌 仪器误差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主观评判
下载PDF
宫颈脂肪平滑肌瘤1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许阡 成九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提高对宫颈脂肪平滑肌瘤(cervical lipoleiomyoma)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我院)收治的1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宫颈脂肪平滑肌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临... 目的:提高对宫颈脂肪平滑肌瘤(cervical lipoleiomyoma)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我院)收治的1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宫颈脂肪平滑肌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我院1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6±9.6)岁。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或腰痛、月经量增多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全部患者行超声检查,均未提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5例(29.4%)患者提示肌瘤变性。6例患者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2例患者检出脂肪成分。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宫颈肌瘤结节,直径2.0~15.0 cm不等,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随访3~141个月,仅1例患者术后9个月再次发现宫颈肿物,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平滑肌瘤。结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依靠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并需要术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平滑肌瘤 脂肪瘤 诊断 治疗 宫颈脂肪平滑肌瘤
下载PDF
子宫及子宫外多发性脂肪平滑肌瘤一例
15
作者 许阡 袁静 安圆圆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脂肪平滑肌瘤较为罕见,同时存在多处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更是极为罕见。报告1例患者因超声检查考虑右侧卵巢畸胎瘤可能入院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子宫右后壁肌壁间外突结节、阑尾末端实性肿物及膀胱后壁脏层腹膜实性肿物,术后组织... 脂肪平滑肌瘤较为罕见,同时存在多处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更是极为罕见。报告1例患者因超声检查考虑右侧卵巢畸胎瘤可能入院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子宫右后壁肌壁间外突结节、阑尾末端实性肿物及膀胱后壁脏层腹膜实性肿物,术后组织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均提示符合脂肪平滑肌瘤。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子宫,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可能归因于妇科手术后的种植。子宫及子宫外的脂肪平滑肌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其影像学显示有类似脂肪组织特征,尤其是肿物邻近附件区时,更易误诊为卵巢畸胎瘤,需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但有恶性转化或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共存的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脂肪瘤 子宫 阑尾 腹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中环状RNA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正晨 段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环状RNA是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RNA,因其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和进化保守性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发挥分子海绵作用,同时还能与不同蛋白质结合、翻译为蛋白质,参与多种良恶性病变的关键病理过程,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 环状RNA是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RNA,因其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和进化保守性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发挥分子海绵作用,同时还能与不同蛋白质结合、翻译为蛋白质,参与多种良恶性病变的关键病理过程,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环状RNA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关联性已有初步研究。本文就环状RNA的分类、特征、功能及其在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明确现有环状RNA与该类疾病的相关性,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宫腔粘连 环状RNA miRNA海绵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沙 段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AWE的临床资料,按照治...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AWE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HIFU组(n=64)和手术组(n=198),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灶大小、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HIFU组中位手术时间[34.5(22.3,47.3)min]明显短于手术组[40.0(30.0,6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2,P=0.002);HIFU组中位住院时间[2.0(2.0,3.0)d]明显短于手术组[7.0(6.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82,P=0.000)。HIFU组与手术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227)。HIFU组治疗后1、3、6个月行超声随访,病灶消融率分别为(88.25±13.09)%、(92.33±9.18)%和(98.67±4.09)%,至术后第12个月,病灶消融率均为100.00%。治疗后1、3、6、12个月病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U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64)和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560)。结论:HIFU消融治疗AWE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以及减轻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手术切除,因此HIFU消融可成为供AWE患者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 复发 疗效比较研究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地屈孕酮片与短效避孕药对其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欣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屈孕酮片和短效避孕药对EP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并择期行宫腔镜...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屈孕酮片和短效避孕药对EP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并择期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的育龄期EP患者597例,失访13例,最终纳入5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4例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片组和短效避孕药组,每组292例,地屈孕酮片组患者在术后开始口服地屈孕酮片,短效避孕药组患者在术后开始口服短效避孕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采用月经失血图评分表(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对患者的月经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月经量和经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TCRP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及经期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及经期均明显降低或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12个月时短效避孕药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及经期均低于或短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地屈孕酮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EP复发率均高于短效避孕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8kg/m^(2)、雌二醇高表达是TCRP术后E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及时规范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是TCRP术后EP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口服短效避孕药对育龄期TCRP术后EP复发的预防效果优于地屈孕酮片,且患者体重指数≥28kg/m^(2)、雌二醇高表达是TCRP术后E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及时规范使用短效避孕药可有效降低TCRP术后EP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复发 地屈孕酮片 短效避孕药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4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钟萍萍 +2 位作者 徐晓菲 杨静 王金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7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4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含1例恶性子宫PEComa),包括年龄、生育史、既往疾病、临床...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7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4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含1例恶性子宫PEComa),包括年龄、生育史、既往疾病、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结果、肿瘤部位、癌灶大小、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特征、放化疗与否、预后等。结果最终纳入4例子宫PEComa患者,皆具有典型临床特征及个性化的诊疗策略,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5.8岁。临床初始症状均不典型,包括异常子宫出血、腹痛及腹胀、亦或无明显症状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可疑变性,易初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肉瘤可能。肿瘤所在部位包括相对常见的宫体及宫颈,较少见的浆膜下、黏膜下,甚至极为罕见的阔韧带。主要术式为腹腔镜∕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仅单纯行肿物切除术、根治性手术等。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含恶性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程度地表达子宫PEComa特异性标志物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 45)。恶性子宫PEComa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次。全部病例严密随访2~60个月,平均21.5个月,患者均无不适症状,生活质量满意,定期复查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PEComa临床罕见,病史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最终明确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辅以放化疗,因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需长期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20
作者 陈芳 张颖 郭银树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45-948,953,共5页
目的分析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3-01至2022-06收治的因子宫或附件良性病变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2例,依据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物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疾病组(49例... 目的分析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3-01至2022-06收治的因子宫或附件良性病变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2例,依据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物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疾病组(49例)及恶性肿瘤组(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结果恶性肿瘤组行子宫切除时年龄、发现盆腔肿物时年龄、盆腔肿物发生距离子宫切除时间间隔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73.9%患者有腹痛腹胀、阴道出血或排液等临床症状,仅有26.1%患者为体检时发现,与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超声影像全部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较大体积盆腔肿物,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易发生于年龄较大时切除子宫、距离子宫切除间隔5年以上者,且多数患者有临床症状。对于此类患者一旦发现盆腔肿物,要结合肿物影像学特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症状等综合进行分析,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盆腔肿物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