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妇产医院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及妊娠结局的概况分析
1
作者 朱宏远 曹妍 +3 位作者 王殊 谢杰施 翟燕红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589-1592,1599,共5页
目的分析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受累感染的概况。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围产期孕妇26351例,新生儿2015例,对其进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分析。结果在26351例围产期孕妇中... 目的分析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受累感染的概况。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围产期孕妇26351例,新生儿2015例,对其进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分析。结果在26351例围产期孕妇中,有2906例为GBS阳性感染者,感染率为11.03%。其中18~24岁孕妇GBS感染率为10.70%,25~35岁孕妇GBS感染率为11.22%,36~45岁孕妇GBS感染率为10.35%,46~52岁孕妇GBS感染率为13.33%,4组年龄段B族链球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季节分组发现春季围产期孕妇GBS感染率为10.41%,夏季孕妇GBS感染率为11.51%,秋季孕妇GBS感染率为11.83%,冬季孕妇GBS感染率为10.74%,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在不同季节的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5例新生儿中,有124例为B族链球菌阳性感染者,感染率为6.15%;B族链球菌阳性感染孕妇中正常新生儿913例(45.31%)、不良妊娠结局1102例(54.69%),包括新生儿早产715例(53.48%)、新生儿感染108例(5.36%)、新生儿呼吸困难99例(4.91%)、胎膜早破116例(5.7%)、新生儿宫内窘迫11例(0.55%)、新生儿低血糖13例(0.65%)、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2例(0.1%)。结论北京地区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为11.03%,其中以46岁至52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13.33%),夏秋季节孕妇GBS感染高发,GBS阳性感染孕妇娩出新生儿的GBS感染率为6.15%,不良妊娠结局中以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最高(53.48%)。通过本研究为临床对于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概况、诊疗、预防、把控妊娠结局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B族链球菌感染 新生儿感染 早产 感染率
下载PDF
某院2020-2022年产科胎盘拭子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高阳 杨冬梅 +2 位作者 李幽然 高正平 寇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2020年至2022年产科胎盘拭子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并探讨这些病原菌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至2022年产科胎盘拭子培养的临床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标准的微生物学方法,对胎盘拭子...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2020年至2022年产科胎盘拭子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并探讨这些病原菌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至2022年产科胎盘拭子培养的临床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标准的微生物学方法,对胎盘拭子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同时,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评估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则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菌株耐药情况为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64.59%);革兰阳性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65.22%);真菌对三唑类抗生素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60.00%),而对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则未检测出耐药株。培养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共有94人生后24小时内因存出现呼吸症状或血常规异常住院治疗,其中住院诊断主要为新生儿感染(86.17%);培养阳性对新生儿生后早期住院可以产生影响(P<0.05),当病原菌为溶血葡萄球菌时,新生儿生后早期住院治疗的可能性越高(P<0.05)。结论产科胎盘拭子培养中存在广泛的病原菌分布,其中许多菌株表现出耐药性。这些病原菌的存在和耐药性与新生儿的结局密切相关,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病原菌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北京地区周岁内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3
作者 谢杰施 陈怡菲 +2 位作者 王殊 曹正 翟燕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6-21,47,共7页
目的 对本地区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周岁内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周岁内,无急、慢性疾病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受试儿童末梢血,利用荧光免疫层... 目的 对本地区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周岁内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周岁内,无急、慢性疾病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受试儿童末梢血,利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对其血液中的总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_(3)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地区周岁内婴幼儿整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3/4婴幼儿维生素D为理想水平,维生素D缺乏者占比小于1.3%,且无严重缺乏者。随月龄增大,维生素D理想水平的婴幼儿比例减低,维生素D充足和缺乏的婴幼儿比例增加。整体婴幼儿和男、女婴幼儿在周岁内总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_(3)的平均值均随着月龄增加而呈现小幅波动,且不同月龄的总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_(3)在整体和女婴幼儿中均存在差异(P<0.001)。除3月龄外,各月龄男、女婴幼儿的总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_(3)及其差值、比值均无差异。半岁前,男、女婴幼儿的总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_(3)的平均值从2月龄开始每两个月进行翻转,半岁后,整体呈每月翻转。结论 本地区周岁内婴幼儿总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月龄 维生素D营养状况 总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北京朝阳区28923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分析
4
作者 韩立灿 王莹莹 +2 位作者 翟燕红 乔晨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28-33,51,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朝阳区28923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的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及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为本地区的宫颈癌(CC)防治及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 目的分析北京朝阳区28923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的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及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为本地区的宫颈癌(CC)防治及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科肿瘤科、计划生育科、妇保妇检科等科室首次就诊且自愿进行多重荧光PCR技术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的28923例女性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筛查检测结果。结果28923例患者中,检测出HPV感染者11076例,感染率为38.29%;所有HPV感染者中单一型别感染占比24.45%、两重感染占比8.56%、双重以上型别感染占比5.27%;患者年龄从低到高感染率趋势呈U型分布;单一型别感染中高危型HPV(HR-HPV)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HPV16型,其次是52、58、53型,单一型别感染中低危型HPV(LR-HPV)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HPV81型,其次是42、44、43型;28923例感染者中31~40岁年龄组患者人数最多为8958例(占比31%);检出率小于20岁年龄组最高为55.56%,其次为21~30岁年龄组为42.62%,接下来是大于60岁年龄组为41.88%。结论北京朝阳区总体HR-HPV中感染率最高型别依次是HPV16、52及58型,LR-HPV中感染率最高的型别依次是HPV42、81及44型;年龄上31~50岁组感染率更高,单一HPV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应提高本地区HPV16、52、58型的筛查能力,引起足够重视,有针对性的推广CC疫苗的接种,以便有效降低本地区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年龄分布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医院2020—2021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磊 高阳 +1 位作者 刘晓巍 王建东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分析2020—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50例大肠埃希菌阳性产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肠埃希菌临床... 目的分析2020—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50例大肠埃希菌阳性产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患者年龄、标本来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50例大肠埃希菌阳性产妇中,年龄31~40岁占比最高、为59.3%(89例),其次为21~30岁、占32.0%(48例),41~45岁最少、占8.7%(13例)。150份大肠埃希菌阳性标本中,胎盘子面拭子占比最高、为66.7%(100份),其次为胎盘母面拭子和新生儿咽拭子,分别占55.3%(83份)和52.7%(79份)。共97例(64.7%)产妇存在多部位感染。ESBLs阳性菌株占32.0%(48/150)。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80.0%),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10.0%)。结论本院产妇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胎盘子面拭子、胎盘母面拭子、新生儿咽拭子,且存在多重部位感染。ESBLs阳性检出率较高,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特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2019年至2021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阳 吉彤珍 杨冬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标本培养出的真菌616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分析仪、VITEKMS质谱... 目的分析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标本培养出的真菌616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分析仪、VITEKMS质谱鉴定仪及ATB GUNGUS 3真菌药敏试剂盒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616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16%(463/616)、15.26%(94/616)、3.41%(21/616)、2.11%(13/616)。616株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45.78%),其次为氟康唑(69.32%)、伏立康唑(73.05%)、5-氟胞嘧啶(95.29%)、两性霉素(100%)。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69.33%、74.47%、90.48%,近平滑念珠菌对5种药物敏感率最高(90.48%~100%)。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分别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检出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种类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菌种分布 药物敏感率
下载PDF
某院产科2019~2022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阳 杨冬梅 +1 位作者 李幽然 寇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842-1845,1929,共5页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producing Enterobacter)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在产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producing Enterobacter)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在产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s)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的临床样本数据,包括血液、尿液和分泌物等。通过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筛选出产ESBLs肠杆菌的菌株。采用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及梅里埃VITEK 2 COMPACT仪器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评估耐药性。结果产科共筛选出152株产ESBLs肠杆菌菌株。这些菌株主要来源于产科患者的胎盘子母面以及伤口分泌物等样本。其中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59.9%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显示耐药性,35.5%对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药物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仅为0.01%;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73.4%的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21.5%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在磺胺类抗生素中,53.9%的菌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结论某院产科2019~2022年产ESBLs肠杆菌的分布较为广泛,且这些菌株普遍存在耐药性。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医生应谨慎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并进行合理的药物使用与监测,以减少产ESBLs肠杆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 产科 耐药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妊娠期女性TORCH感染情况回顾和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杰施 陈陆 +3 位作者 陈怡菲 王殊 曹正 翟燕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081-1087,1099,共8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女性TORCH感染情况,为本地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4014例妊娠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反应实验检测血清中TORCH各病原体抗体IgG和IgM的阳性情...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女性TORCH感染情况,为本地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4014例妊娠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反应实验检测血清中TORCH各病原体抗体IgG和IgM的阳性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妊娠期女性的TORCH检测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TOX、RV和HSV-1的感染在不同年龄的妊娠女性中存在差异。各孕期IgG的阳性率由高到低均为CMV、RV、HSV-1、HSV-2、TOX,孕早期和孕中期IgM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为HSV-1、HSV-2、CMV、RV、TOX,孕晚期RV IgM阳性率高于CMV。TORCH的合并感染以双重感染居多,其中IgG阳性的合并感染以RV、CMV、HSV-1为主,IgM阳性的合并感染以HSV-1和HSV-2为主。相较于RV、CMV和HSV-1,妊娠期女性对TOX和HSV-2的整体免疫基础较弱,且4种感染模式在不同孕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P<0.001)。妊娠女性的整体和各孕期的感染模式分析中,IgG+/IgM+感染模式HSV-1阳性率最高,IgG-/IgM+感染模式HSV-2阳性率最高。本地区季节变换对妊娠期女性TORCH的感染无影响。结论本地区妊娠期女性应着重注意对HSV感染的预防,避免复发和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感染 妊娠期女性 阳性率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产科尿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9
作者 高阳 吉彤珍 +1 位作者 杨冬梅 王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分析产科尿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患者尿液标本分离菌276株,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手工药敏试... 目的分析产科尿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患者尿液标本分离菌276株,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手工药敏试验采用K-B法及E-test法。结果276株分离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16株(78.26%),革兰阳性菌52株(18.84%),真菌5株(1.81%)。革兰阴性菌中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185株(6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37株(20.00%);肺炎克雷伯菌16株(5.8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株(6.2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不耐药;革兰阳性菌有粪肠球菌20株(7.25%),粪肠球菌未检出氨苄西林、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苄青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株;无乳链球菌12株(4.35%);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共6株(2.17%);产单核李斯特菌3株(1.09%);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共5株(1.81%);其他病原菌35株(12.68%)。结论产科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应加强感染防控,根据药敏结果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尿标本 病原菌 耐药率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在女性阴道炎中分布特征观察
10
作者 郝洪超 翟艳红 +3 位作者 朱宏远 谢鑫 曾甲子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93-595,621,共4页
目的研究在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妇科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3478例,对其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比(28.4%)高于单纯性阴道炎(27.77... 目的研究在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妇科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3478例,对其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比(28.4%)高于单纯性阴道炎(27.77%),单纯性阴道炎中以VVC(12.22%)感染率最高;混合性阴道炎以AV+BV(15.53%)感染率最高。结论女性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布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阴道微生态 混合性阴道炎 感染率
下载PDF
TORCH感染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徐东 翟艳红 +1 位作者 李雷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952-1957,共6页
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育龄男女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母婴传播导致不孕、流... 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育龄男女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母婴传播导致不孕、流产、死胎、死产及胎儿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本文深入探讨了TORCH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了其在不同年龄段、季节及地区的差异性分布,并强调了不良妊娠史与TORCH感染率之间的显著关联。同时,文章综述了TORCH感染的诊断方法,涵盖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与临床评估的综合运用。在治疗策略上,尽管多数病原体尚无特效疗法,但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减轻病情、降低传播风险。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孕前筛查、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及孕期监测与管理在TORCH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综合分析TORCH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为优化妊娠结局、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感染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育龄男女
下载PDF
双性水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尚晨光 尚翔 +4 位作者 白会会 范琳媛 李婷 宗晓楠 刘朝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测OD值、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德纳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在培养48h形成较好(P<0.05)。双性水对加德纳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被抑制的加德纳菌在电镜下生物膜形成减少,未被抑制的和已形成生物膜的加德纳菌,双性水作用后其生物膜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性水可抑制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但对已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加德纳菌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水 细菌性阴道病 加德纳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孕周体重和采血时间对新生儿CAH筛查中17羟孕酮切值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万智慧 于璐 +3 位作者 简永建 李艳霞 刘伟 马志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786-78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体重和采血时间对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筛查中17羟孕酮(17-OH-progesterone,17-OHP)切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的...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体重和采血时间对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筛查中17羟孕酮(17-OH-progesterone,17-OHP)切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的新生儿样本共141465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新生儿干血滤纸片中17-OHP的水平,按照孕周、体重和采血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以99.5%百分位数来设置初始切值。结果17-OHP的水平在不同孕周组、不同体重组和不同采血时间组均有显著差异,17-OHP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比体重更大。结论不同孕周、体重和采血时间均显著影响17-OHP的水平,应根据孕周和采血时间调整、优化17-OHP的切值以提高新生儿CAH筛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周 体重 采血时间 17羟孕酮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下载PDF
采血时间对低出生体重新生儿CAH筛查中17-OHP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智慧 于璐 +3 位作者 简永建 李艳霞 刘伟 马志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457-1459,1565,共4页
目的分析采血时间对低体重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筛查中17羟孕酮(17-OH-progesterone,17-OH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筛查的低体重新生... 目的分析采血时间对低体重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筛查中17羟孕酮(17-OH-progesterone,17-OH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筛查的低体重新生儿样本共6891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新生儿干血滤纸片中17-OHP的水平,按照体重和采血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采血时间越长;低体重新生儿采血时间越长,17-OHP的水平越低。结论采血时间对低体重新生儿CAH筛查中17-OHP水平有显著影响,在对低体重新生儿的CAH筛查结果进行判定时还应充分考虑采血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时间 体重 17羟孕酮 新生儿疾病筛查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下载PDF
783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阳 吉彤珍 +1 位作者 杨冬梅 刘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0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783株,使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分析仪和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783株,使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分析仪和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783株病原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432株(55.17%),革兰阳性菌295株(37.68%),真菌56株(7.1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331株(42.2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77株(23.26%),肺炎克雷伯菌26株(3.32%),鲍曼不动杆菌26株(3.32%);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的有表面葡萄球菌79株(10.09%),溶血葡萄球菌64株(8.17%),沃氏葡萄球菌18株(2.30%);粪肠球菌38株(4.85%),屎肠球菌25株(3.19%)。真菌检出率高的有白色念珠菌30株(3.83%),近平滑念珠菌17株(2.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为23.26%和7.69%。结论新生儿感染中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是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建议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下载PDF
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宏远 曹正 +4 位作者 翟燕红 曾甲子 郝洪超 谢鑫 吕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检测用以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179例,其中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73例为研究组,健康新生儿10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血血气分析中pH、...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检测用以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179例,其中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73例为研究组,健康新生儿10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血血气分析中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乳酸(CLAC)、剩余碱(BE)、氧饱和度(SO_(2))检测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Apgar评分、pH、PO_(2)、SO_(2)、BE明显低于对照组,PCO_(2)、CLAC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有很好的相关性,可及时反映新生儿的血氧状况和酸碱平衡等,具有良好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血气分析 新生儿窒息 APGAR评分
下载PDF
脂肪酶试剂携带的污染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检验的干扰作用分析
17
作者 王萌 翟燕红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测工作中脂肪酶(LPS)试剂携带的污染对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不同样本中血清TBA水平,观察LPS的R1和R2试剂对于血清TBA检测的携带污染。结果LPS的R1和R2检测试剂均对血清TBA水... 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测工作中脂肪酶(LPS)试剂携带的污染对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不同样本中血清TBA水平,观察LPS的R1和R2试剂对于血清TBA检测的携带污染。结果LPS的R1和R2检测试剂均对血清TBA水平的检测存在显著的干扰(P<0.05),且这种干扰作用呈现递减趋势。结论血清TBA水平检测易受到LPS检测试剂的干扰。在临床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可通过将互相干扰的项目设置在不同的检测模块中,从而保证检测水平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总胆汁酸 携带污染 生化检测
下载PDF
尿蝶呤检测在高苯丙氨酸血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万智慧 刘伟 +3 位作者 孔元原 谢鑫 王晶 马志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建立尿蝶呤谱的检测方法,检测小儿尿液中新蝶呤(neopterin, N)和生物蝶呤(biopterin, B)的水平,分析方法的检测性能,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1)检测新蝶呤和生...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建立尿蝶呤谱的检测方法,检测小儿尿液中新蝶呤(neopterin, N)和生物蝶呤(biopterin, B)的水平,分析方法的检测性能,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1)检测新蝶呤和生物蝶呤标准品,评估HPLC检测尿蝶呤的性能;(2)检测16例确诊的HPA样本,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HPA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结果 (1)HPLC检测N和B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N(3.91%~8.20%,3.70%~5.77%)和B(4.06%~8.19%,3.55%~5.67%),符合精密度要求;(2)处理好的尿液样本在-20℃储存,稳定性较好;(3)16例HPA患儿的N和B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HPLC检测N和B水平的性能参数符合实验要求,可用于HPA患儿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效液相色谱 新蝶呤 生物蝶呤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9
作者 聂海鑫 李幽然 +3 位作者 冯迟 刘颖 翟燕红 曹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699-702,716,共5页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良好分离性能和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检验领域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目前LC-MS/MS在临床检验方面...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良好分离性能和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检验领域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目前LC-MS/MS在临床检验方面,已经成为临床小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此外在激素检测、新生儿筛查、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检测、蛋白质与多肽定量等项目应用也日趋成熟。虽然LC-MS/MS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临床检验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但是LC-MS/MS临床检验应用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质谱检验中,其自动化程度较低、前处理操作复杂、仪器操作复杂、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对检验人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阻碍了LC-MS/MS优秀的检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限制了LC-MS/MS在临床检验中的发展,本文将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质谱检验中心在LC-MS/MS检测技术工作效率提升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信息化 数据传输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晓雯 孙媛媛 +4 位作者 李华 赵虹 白会会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49%对83.11%),Up3(38.46%对32.42%)、Up6(32.05%对35.16%)和Up1(8.97%对14.61%)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Uu)感染仅在≥25岁组中呈现出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③患者年龄随着共感染STI病原体的种类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2)。④两组间阴道微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TI病原体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无明显相关。⑤STI病原体与HPV感染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感染是发生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0,95%CI:1.114~6.164,P=0.027),UU亚型及STI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将显著增加HPV的感染风险(OR=1.594,95%CI:1.070~2.375;OR=1.666,95%CI:1.245~2.229,P<0.05)。结论单一型UU是女性下生殖道的常驻菌群,与HPV感染并无相关。CT、Mg、NG、HSV-Ⅱ以及STI病原体、UU亚型的多重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尤其应关注≥25岁女性的ST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生殖支原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