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就诊于精神科的麻痹性痴呆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龙海英 巩凤芹 王红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总结近2年内就诊于我院的麻痹性痴呆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单纯抗... 目的总结近2年内就诊于我院的麻痹性痴呆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而青霉素驱梅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结论就诊于精神科的麻痹性痴呆均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临床表现 误诊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身体暴力伤害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丽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科病人对护士身体暴力伤害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全年80名护士(95人次)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受到暴力伤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身体暴力发生率为28.07%,男、女受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作时间不同的...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科病人对护士身体暴力伤害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全年80名护士(95人次)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受到暴力伤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身体暴力发生率为28.07%,男、女受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作时间不同的护士受到暴力伤害情况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级暴力攻击居多。受伤部位以四肢、躯干部为主。暴力攻击者主要为新入院、受精神症状支配的病人。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高。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时遭受身体暴力伤害的发生率高,工作危险性大。应制订完善的防范措施,以降低精神科病人对护士的身体暴力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身体暴力伤害 护士
下载PDF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暴力行为的认知状况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江玲 邹海欧 +1 位作者 索志敏 苏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某精神病医院20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院外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4.04%...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某精神病医院20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208例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院外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4.04%。照顾者缺乏对暴力行为的认知,特别缺乏对处理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先兆和处理暴力行为的相关知识,有46.15%的照顾者不了解暴力行为的先兆表现,有68.75%的照顾者不了解处理暴力行为的技巧,有39.42%的主要照顾者在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时因感到难以启齿而不愿求助,另外有42.79%的主要照顾者认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不可避免,对患者暴力行为的态度消极、悲观。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遭受暴力攻击发生率高,对暴力行为的认知水平低,态度消极。应在医院和社区制定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并为照顾者提供健康教育,以减少照顾者遭受暴力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主要照顾者 暴力行为 认知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特点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斌 王红星 张明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跟踪随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评估,并追踪随访... 目的跟踪随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评估,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入组时和随访期间P300的非靶N1、P2潜伏期和靶N1、P2、N2、P3潜伏期延长,非靶N1、P2波幅和靶P3波幅缩小(P<0.05或0.01),靶N1波幅在随访到第2个月末时和第3个月末时与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入组时相比,随访到第3个月末时非靶N1、P2和靶P2潜伏期仍然延长,靶P3波幅增大(P<0.05或0.01)。②与入组时相比,患者组随访到第3个月末时,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以及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和抑郁等5个症状群分均降低(P<0.01)。③患者组入组时P300的非靶N1潜伏期与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反应缺乏负相关;靶N1潜伏期与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和偏执等因子分负相关;靶P3波幅与激活分负相关(P<0.05或0.01)。随访到第3个月末时,仅靶N2波幅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激活和抑郁分正相关(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异常,P300是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素质和状态的混合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随访
下载PDF
DRD2基因C957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龙海英 范华 +3 位作者 张燕敏 王茜 巩凤芹 张付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4-1476,148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在调查DRD2基因的变异与SZ发病的相关性。探讨精神分裂症(SZ)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C957T(rs6277)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s6277与SZ具有相关性,T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8,95%CI=1.03~2.43,P=0.034)。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 目的本研究拟在调查DRD2基因的变异与SZ发病的相关性。探讨精神分裂症(SZ)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C957T(rs6277)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s6277与SZ具有相关性,T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8,95%CI=1.03~2.43,P=0.034)。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了421个SZ患者和403个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对DRD2基因的rs6277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进行了该位点与疾病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多巴胺功能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DRD2在多巴胺信号传递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DRD2基因可能与SZ的发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提示C957T的T等位基因可能在SZ的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支持DRD2基因与SZ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D2基因受体 rs6277
下载PDF
青少年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后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晓虎 郑毅 王红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比较男女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并探讨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的关系。方法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基线和第4,... 目的比较男女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并探讨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的关系。方法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基线和第4,8周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在治疗第4,8周末监测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的血药浓度。结果①血清催乳素在时间上存在主效应(P<0.001),其中第4周末、第8周末男、女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与基线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男、女患者间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在第4周末、第8周末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男、女患者利培酮(Ris)、9-羟利培酮(9oh)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存在正相关(男:4周末PRis<0.01、P9oh<0.01;8周末PRis<0.01、P9oh<0.05;女:4周末PRis>0.05、P9oh<0.01,8周末PRis<0.05、P9oh<0.01)。结论①利培酮能明显升高青少年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其血药浓度越高,催乳素水平也越高;②性别对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9-羟利培酮 血药浓度 血清催乳素
下载PDF
具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斌 王红星 +5 位作者 巩凤芹 甄文凤 黄朝阳 韩春玉 石川 蔡焯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分析具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特征。方法应用自制相关量表收集300例具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状况、违法情况、司法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人口学特征方面:男女比例为5.1∶1,违法时的平... 目的分析具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特征。方法应用自制相关量表收集300例具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状况、违法情况、司法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人口学特征方面:男女比例为5.1∶1,违法时的平均年龄(36.47±11.66)岁,单身者200例(66.7%),初中及以下学历208例(69.3%);职业方面:无业124例(41.3%)、农民115例(38.3%)。②发病诱因方面:130例(43.3%)精神疾病患者本次实施违法行为时存在诱因,其中,应激因素104例(80.0%)。③诊断及鉴定结果依次为:精神分裂症135例(45.0%),精神发育迟滞39例(13.0%),人格障碍20例(6.7%),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9例(6.3%),癫痫性精神障碍16例(5.4%);鉴定结论中无责任能力者127例(42.3%),部分责任能力者105例(35.0%),完全责任能力者68例(22.7%)。④违法行为的出现频率依次是:行凶殴打他人致伤82例(27.3%),杀人44例(14.7%),扰乱公共秩序42例(14.0%),盗窃34例(11.3%)。其中,44例精神疾病患者杀认识人的比例(包括父母亲、爱人、子女、邻居、朋友以及熟人)高于陌生人的比例(86.4%vs13.6%),其中应用刀制工具致人死亡者最多为61.4%。该人群既往发生过违法行为的患者为23.3%。⑤导致违法行为的直接原因有妄想101例(33.7%),幻觉15例(5.0%),生活应激事件36例(12.0%),现实动机100例(33.3%)。结论男性、青壮年、单身、文化程度低、无业、低收入、社会地位低、既往发生过违法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发生违法行为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早期判断和预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潜在的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行为 精神疾病 特征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晓虎 郑毅 +1 位作者 王红星 刘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01-606,共6页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男43例,女46例),服用利培酮2-8 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第2,4,6,8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男43例,女46例),服用利培酮2-8 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第2,4,6,8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8周后PANSS减分率为65.1%,第2,4,6,8周末的PANSS总分与基线相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1);②锥体外系副反应在第4周末达到峰值57.3%,第8周末下降为43.2%。③利培酮剂量与PANSS呈负相关(2周末P<0.05,4周末P<0.01),利培酮剂量与锥体外系反应呈正相关(2周末P<0.01,4周末P<0.05),每2周体重增加与治疗时间正相关(P<0.01);④患儿的年龄、病程与临床疗效(第8周末PANSS减分率)存在一定关系(R2=0.150,年龄b=0.362,P=0.001;病程b=-0.254,P=0.031)。结论①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有效。②治疗前4周中小剂量的利培酮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锥体外系反应。③患儿的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其疗效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临床效应 不良反应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多种听觉脑电生理学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红星 张明岛 +5 位作者 陈兴时 王祖承 严和骎 楼翡樱 梁建华 陈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BR)、感觉门控电位P50(P5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名正常成人应用美国Nicolet Bro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50、ABR、AEP和... 目的: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BR)、感觉门控电位P50(P5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名正常成人应用美国Nicolet Bro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50、ABR、AEP和P300检测,并随访3个月。结果:①K-means聚类分析发现,S1-S2、S2/S1、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3%、84.26%和79.09%)。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S1-S2、S2/S1比值、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得到的2个主成分,其中在第一主成分上能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成人。③一次判别分析显示,P50中的3个指标有100(1-S2/S1)、S2/S1比值和S1-P50潜伏期(S1-P50 lat)能有效地从正常成人中判别出精神分裂症患者。④二次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能够完全把判别集中的正常成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区别出来。⑤分别应用一次判别分析和二次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方程式对随访3个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均能完全把患者准确地判别出来。结论:指标P50具有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价值,诊断价值高于指标AEP和P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脑电生理学 感觉门控 感觉门控电位P50 脑干听觉反应 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脑干反应及其随访研究
10
作者 龙海英 王红星 陈兴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脑干功能的特征。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美国Nicolet Brova脑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指标评价,并记录随访3个月的...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脑干功能的特征。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美国Nicolet Brova脑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指标评价,并记录随访3个月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的比值和Ⅴ/Ⅰ波幅的比值等指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入组时患者组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的比值和Ⅴ/Ⅰ波幅的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在随访期间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比值和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信息的脑干传导阶段无异常,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脑干听觉反应 随访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1例
11
作者 陈旭 崔永华 郑毅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阿立哌唑
下载PDF
北京市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永翼 郑毅 +1 位作者 韩书文 崔永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了解大兴区中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就医、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TD的横断面调查。根据TD国内外研究现况,制定TD初筛问卷,收集学生临床资料,对筛查... 目的了解大兴区中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就医、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TD的横断面调查。根据TD国内外研究现况,制定TD初筛问卷,收集学生临床资料,对筛查阳性者及学校教师或同学报告有类似症状者进行面谈及临床评估。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TD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TD总患病率为2.26%。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TT)、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CMVT)、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S)的患病率分别为1.05%、0.73%和0.47%。男生TD患病率3.39%,女生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83,P〈0.001),患病率比3.27:1(95%可信区间为2.00~5.60)。TD的3种临床亚型的患病率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TTx^2=12.808,P〈0.001;CMVTx^26.042,P=0.014;TS)(2=4.861,P=0.027);平均发病年龄(8.0±2.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5~12.0岁;各年龄组患病率以8~9岁组最高。86例TD患者仅16例(19%)因抽动症状就医,就医者中仅5例得到正确诊治。结论TD在大兴区中小学生中较多见,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疾病早期就医率低,正确治疗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性运动障碍 学生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Tourette综合征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旭 崔永华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以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TS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并在解剖及功能影像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以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TS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并在解剖及功能影像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以及PET分子成像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也被相继应用于对TS的研究。现将这些研究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神经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神经精神障碍 功能影像学 影像学技术 发声抽动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旭 郑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9~17岁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系统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PANSS、TESS、CGI评定以及血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检查。结果对于总体组和两亚组,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9~17岁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系统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PANSS、TESS、CGI评定以及血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检查。结果对于总体组和两亚组,治疗前后PANSS、CG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EPS和失眠。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对难治组疗效可,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戚艳杰 崔永华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又称全面发育障碍或弥漫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发育障碍。PDD以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言语交流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为核心特征,并具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 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又称全面发育障碍或弥漫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发育障碍。PDD以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言语交流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为核心特征,并具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常伴易激惹、冲动、攻击、多动、自伤等行为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将PDD分为5个亚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PDD,临床以孤独症最为常见。目前,该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10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ASPERGER综合征 治疗 RETT综合征 社会功能损害 人际交往障碍 Mental
原文传递
利培酮致持续频繁眨眼一例
16
作者 戚艳杰 崔永华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6,共1页
患者女,35岁,7年前无诱因出现凭空闻声,疑心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常与家人讨论转基因和黑社会的问题,易发脾气,孤僻,不与别人交往,不能工作。曾于2004年7月在某精神病医院诊治,诊断不详,予利培酮(天津药物研究院,商品名... 患者女,35岁,7年前无诱因出现凭空闻声,疑心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常与家人讨论转基因和黑社会的问题,易发脾气,孤僻,不与别人交往,不能工作。曾于2004年7月在某精神病医院诊治,诊断不详,予利培酮(天津药物研究院,商品名:卓菲)最大剂量4mg/d治疗,服药当天即出现快速、不随意、频繁眨眼,此后持续存在。1个月后患者自行停药,频繁眨眼消失。于2004年9月首次来我院门诊求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维思通)渐加量至5mg/d第2天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繁眨眼 利培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天津药物研究院 精神病医院 精神分裂症 最大剂量 自行停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