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秀钰 李峥 +3 位作者 徐江玲 金鑫 张梁 张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对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深入了解评估内容。方法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8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12名护士进行访谈。结果分别有96.20%和92.39%的护士认为评估时会考虑患者院外攻击...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对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深入了解评估内容。方法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8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12名护士进行访谈。结果分别有96.20%和92.39%的护士认为评估时会考虑患者院外攻击行为史及患者目前精神状态。类属分析方法提炼出3个主题概念:攻击史因素、临床因素、一般资料。攻击行为史、家族史、精神症状及临时预警信号是精神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时考虑的主要方面。结论通过护士的动态观察和判断,及时进行评估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攻击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 攻击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旸 王雪 +1 位作者 刘倩汝 张桂青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PTS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32例,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分别在右侧额叶背外侧区给予0.5 Hz和10Hz...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PTS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32例,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分别在右侧额叶背外侧区给予0.5 Hz和10Hz的rTMS,假刺激组不通电流,只有声音,治疗共3周。于治疗前1d及治疗3周后,采用PCL-C和MoCA量表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低频和高频刺激组PCL-C量表得分低于假刺激组,MoCA量表得分高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MoCA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而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有效改善PT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促炎因子分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认知功能损害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俊枚 李学欣 +3 位作者 许耀坤 苏凤玲 王宁 郭彤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就诊于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精神科门诊经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症"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就诊于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精神科门诊经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症"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每周治疗5次,每次20 min,共治疗20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PSQ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经济、安全的治疗方式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效果显著,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痛 安全
下载PDF
精神科攻击风险评估中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姚秀钰 李峥 +4 位作者 封砚村 安凤荣 胡丽丽 侯冷冰 程艮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精神科护理实践中在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完善攻击风险评估的临床实践。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一观察.反思”的螺旋过程.依次引入攻击风险筛查量表(V-RISK-10)、... 目的探讨我国精神科护理实践中在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完善攻击风险评估的临床实践。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一观察.反思”的螺旋过程.依次引入攻击风险筛查量表(V-RISK-10)、Brcset攻击行为量表(BVC),并分别在376例住院患者和289例出院患者、281例住院患者中进行验证,收集使用者意见,探讨使用效果。结果两个工具的接受性均较好,改善了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护理实践。攻击风险筛查量表在住院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63[95%CI(0.57—0.69)],出院患者中为0.62[95%CI(0.51-0.73)]。BVC量表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达0.85[95%CI(0.80~0.91)],对患者攻击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攻击风险筛查量表和BVC攻击行为量表是适合我国精神科使用的攻击风险评估工具,工具的使用可协助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和改善临床护理实践,值得在精神科护理领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科 医院 暴力 行动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