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趋化因子受体2阳性外泌体抑制单核细胞浸润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岩 刘凤菊 +1 位作者 李曦 尹娜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阳性(CCR2^(+))外泌体调控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C57小鼠完全随机分为野生型(WT)假手术组、WT手术(IR模型)组、CCR2-外泌体手术组和CCR2^(+)外泌体手术组,其中后3组均构建了心肌IR...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阳性(CCR2^(+))外泌体调控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C57小鼠完全随机分为野生型(WT)假手术组、WT手术(IR模型)组、CCR2-外泌体手术组和CCR2^(+)外泌体手术组,其中后3组均构建了心肌IR损伤模型并给予相应处理。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Masson三色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脏组织内胶原沉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单核细胞招募相关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表面CCR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IR后梗死部位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C(Ly6C)和CD_(43)单核细胞数量。结果心肌IR手术后7 d,CCR2^(+)外泌体手术组小鼠心脏纤维化面积小于IR模型组[(16.8±8.1)%比(45.7±3.8)%];射血分数明显低于WT假手术组,但高于IR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小于IR模型组;小鼠心脏中CCR2蛋白相对表达量小于IR模型组;小鼠再灌注区域CCR2阳性细胞面积小于IR模型组;小鼠再灌注部位Ly6C+的单核细胞数明显低于IR模型组,CD_(43)^(+)的单核细胞数明显高于IR模型组;小鼠心脏中C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小于IR模型组(均P<0.05)。结论CCR2^(+)外泌体表现出明显的抗心肌I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是CCL2表达减少抑制单核细胞浸润,从而减轻了心肌损伤和抑制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C-C趋化因子受体2 单核细胞 炎症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中老年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汶 胡荣 +1 位作者 薛源 孙佳艺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45~75岁中老年体检者948人,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生化检查,同时收集既往史、生活方式等... 目的了解中老年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45~75岁中老年体检者948人,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生化检查,同时收集既往史、生活方式等基础信息。结果本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存在CAS病变者为662例,总检出率为69. 8%(662/948)。组间比较显示,CAS组年龄、男性、高血压、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身体活动、膳食结构失衡比例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60±7)岁比(53±6)岁、61. 3%(406/662)比48. 6%(139/286)、80. 1%(530/662)比39. 5%(113/286)、33. 8%(224/662)比12. 9%(37/286)、32. 3%(214/662)比14. 3%(41/286)、56. 9%(377/662)比35. 3%(101/286)、61. 2%(405/662)比25. 9%(74/286)、(19±6)μmol/L比(14±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60~75岁体检者CAS检出率高于45~59岁体检者[78. 0%(333/427)比63. 1%(329/521)](P <0. 001)。男性CAS检出率高于女性[74. 5%(406/545)比63. 5%(256/403)](P <0.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1. 076,95%置信区间:1. 064~1. 102,P <0. 001)、性别(比值比=1. 714,95%置信区间:1. 081~2. 695,P=0. 024)、高血压(比值比=1. 453,95%置信区间:1. 024~2. 315,P <0. 001)、吸烟(比值比=2. 135,95%置信区间:1. 281~4. 143,P=0. 018)、过度饮酒(比值比=1. 564,95%置信区间:1. 157~3. 168,P=0. 021)、缺乏身体活动(比值比=1. 466,95%置信区间:1. 047~2. 154,P=0. 032)、膳食结构失衡(比值比=2. 015,95%置信区间:1. 562~3. 473,P <0. 001)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值比=0. 423,95%置信区间:0. 237~0. 651,P=0. 004)是中老年体检人群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论中老年体检人群随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此外,生活习惯等许多可干预的因素会影响CAS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健康管理对CAS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源 胡荣 芦燕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253-42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1 078例,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者402例(高血压组),其余676例为非高...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1 078例,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者402例(高血压组),其余676例为非高血压组。在服用降压药物前,检测受试者血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采用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受试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24 h脉压和心率、SBP变化、DBP变化、心率变化、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以及24 h、日间和夜间SBP变化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Hcy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Hcy水平的因素。结果两组性别、BMI、GLU、Cr、LDL-C、24 h心率、DBP变化、心率变化、DBP负荷、日间SBP变化速率和夜间SBP变化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年龄、SBP变化、HDL-C低于非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cy、SBP、DBP、24 h SBP、24 h DBP、24 h脉压、SBP负荷、24 h SBP变化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Hcy与诊室SBP、24 h SBP、24 h脉压、SBP负荷、DBP负荷、24 h SBP变化速率、日间SBP变化速率、夜间SBP变化速率呈正相关(P<0.01);非高血压组Hcy水平与24 h SBP、SBP负荷、DBP负荷和日间SBP变化速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诊室血压、24 h SBP、SBP负荷、DBP负荷、24h SBP变化速率、日间SBP变化速率、夜间SBP变化速率为Hcy的影响因素(P<0.05);非高血压组24 h SBP、SBP负荷和DBP负荷为Hcy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态血压指标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于汶 宗力群 +1 位作者 胡荣 芦燕玲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0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56名,依据13C-UBT...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56名,依据13C-UBT检测结果将所有体检者分为Hp阳性组(412名)和Hp阴性组(744名)。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感染的相关因素。再将Hp阳性者根据Hp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180名)、中度组(143名)和重度组(89名),比较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以及心脏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腹型肥胖者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组IMT明显高于Hp阴性组[1.01(0.78,1.95)mm比0.81(0.62,1.06)mm],不稳定斑块数比例明显高于Hp阴性组[51.6%(16/31)比26.2%(1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LDL-C、CRP、Hey水平及不稳定斑块为Hp感染的相关因素(均P〈0.05)。Hp感染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IMT分别为0.89(0.63,1.32)、1.21(0.91,1.45)、1.43(1.02,1.92)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0%(9/180)、7.7%(11/143)、12.4%(11/89),不稳定斑块占比分别为2.2%(4/180)、3.5%(5/143)、7.9%(7/8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感染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占比均呈正相关性(r=0.289,0.302,0.382,均P〈0.05)。不同Hp感染程度患者心脏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感染与血脂异常、炎性反应、Hey升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IMT、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幽门螺杆菌 斑块稳定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符岚 胡荣 +1 位作者 芦燕玲 李曦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850例,依据高血压分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850例,依据高血压分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IMT增厚程度、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分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高血压分级组UACR水平及MAU检出率、IMT及cf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斑块组、IMT增厚组和无增厚组UACR水平[32.15(11.64,38.94)mg/g、28.68(10.42,37.58)mg/g、21.59(9.24,24.41)mg/g]及MAU检出率[44.9%(40/89)、30.2%(71/235)、12.7%(67/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fPWVⅠ、Ⅱ、Ⅲ、Ⅳ组UACR水平[分别为:22.04(9.66,27.98)mg/g、24.89(9.24,28.62)mg/g、29.41(12.98,38.94)mg/g、33.85(15.64,38.52)mg/g]及MAU检出率[10.6%(30/284)、17.2%(38/221)、27.7%(54/195)、37.3%(56/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患者IMT与cfPWV呈正相关(r=0.4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尿病后,MAU与IMT有相关性(OR=3.121,P<0.05);校正高血压分级的影响后,二者无明显相关性(OR=1.548,P〉0.05);校正cfPWV的影响后,二者有相关性(OR=2.685,P<0.05).校正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及糖尿病后,MAU与cfPWV有相关性(OR=6.245,P<0.05);校正高血压分级的影响后,二者依然有相关性(OR=4.268,P<0.05);校正IMT的影响后,二者仍有相关性(OR=4.859,P<0.05).结论 MAU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大动脉病变发生有关,MAU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更为明显,结合IM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可预测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苗颖 胡荣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2 292例,根据斑块检出情况分为无斑块组(1 582例)和斑块组(710例),依据颈动...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2 292例,根据斑块检出情况分为无斑块组(1 582例)和斑块组(710例),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回声特征,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01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425例).结果 超重和/或肥胖(662例)、糖尿病(713例)、高血压(742例)、血脂紊乱(624例)的患者IMT分别为(1.36±0.35)、(1.49±0.41)、(1.43±0.38)、(1.51±0.48) mm,明显高于无超重和/或肥胖(737例)、糖尿病(686例)、高血压(657例)、血脂紊乱(775例)患者的(1.16 ±0.24)、(1.18±0.22)、(1.09 ±0.19)、(1.05 ±0.13) mm(P <0.05).超重和/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5.1%(365/662)、58.6% (418/713)、60.5% (449/742)、68.1%(425/624),明显高于无超重和/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的46.8%(345/737)、42.6%(292/686)、39.7% (261/657)、36.8%(285/775)(P<0.05).具备1、2、3个代谢综合征组分患者的IMT分别为(1.31±0.24)、(1.46±0.35)、(1.66 ±0.39) 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8.2%(233/610)、54.7%(223/408)、66.7%(254/381),IMT厚度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增加而增加(P<0.05).收缩压[比值比(OR) =3.212,95%置信区间(CI):1.542~ 5.295]、空腹血糖(OR =3.082,95% CI:1.416 ~4.98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3.087,95%CI:1.654 ~7.395)、代谢综合征(OR =4.624,95%CI:1.654 ~ 7.295)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735,95%CI:0.449 ~0.95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保护因素(P<0.05).空腹血糖(OR=2.156,95% CI:1.424 ~5.249)、总胆固醇(OR=1.895,95% CI:1.169 ~3.195)、代谢综合征(OR =3.652,95% CI:1.752 ~8.985)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758,95%CI:0.424~0.946)是颈动脉斑块稳定保护因素(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并且与IMT增厚、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型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体检项目与检出疾病24399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芦燕玲 于利群 +2 位作者 肖慧 宋晓华 陈娟娟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前体检行业在国内迅速发展,体检项目也各不相同。了解体检人群、选择体检项目及检出疾病的分布,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体检项目,为预测未来人群疾病发展和提出预防措施提供证据。我们收集了本院体检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体检人... 目前体检行业在国内迅速发展,体检项目也各不相同。了解体检人群、选择体检项目及检出疾病的分布,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体检项目,为预测未来人群疾病发展和提出预防措施提供证据。我们收集了本院体检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体检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项目 检出疾病 体检人群 疾病发展 体检中心
原文传递
健康管理降低功能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芦燕玲 于利群 潘玮琦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功能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做体检的一个功能社区共20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健康管理组(n=104),于入组当时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测量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功能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做体检的一个功能社区共20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健康管理组(n=104),于入组当时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测量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问卷调奄。对照组给以体检及问卷评估结果和建议,管理组应用签约式健康管理模式。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1年时间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组研究后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危险因素个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满意率、人均年请病假天数、日均蔬菜摄入量、日均体力活动时间、血压等指标均较研究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管理组研究后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危险因素个数、年请病假天数[(0.8±0.4)、172,118d(人均1.13d)]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1.3±0,5)、283,264d,(人均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管理组研究后的对个人健康状况的满意度、蔬菜日均摄入量、日均体力活动时间[83.7%(87/104),520.5g,1.2h]显著改善于同期对照组[52.9%(55/104),348.3g,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签约式健康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功能社区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巧烹饪 更健康
9
作者 吕传勇 《糖尿病之友》 2016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样,对食物的营养影响亦不同。比如家庭常用方法煮,适用于肉类、鱼类等。煮对营养的影响主要是汤中有相当多的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因此煮蔬菜对营养的破坏较多,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部分...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样,对食物的营养影响亦不同。比如家庭常用方法煮,适用于肉类、鱼类等。煮对营养的影响主要是汤中有相当多的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因此煮蔬菜对营养的破坏较多,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部分水解,而脂肪无显著变化;炖,适用于肉类和海鲜类等,炖因采用小火,烹制时间较长,所以大量可溶性物质溶解于汤中,因温度相对较低,原料中坚韧的胶原蛋白在与热水的长时间接触中转变成了可溶性的白明胶,淀粉产生糊化作用,这些变化都使营养更易被人体吸收;涮,适用的食材也较为广泛,涮肉片、涮鱼片、涮蔬菜都可以,涮时必须将食材切成薄片,使食材快熟,才能更多保留食材的营养。烹饪方法对营养的影响不一而足,下面我们就以“糖友”日常膳食不可缺少的鱼、蔬菜和主食为例,介绍怎样烹饪才能吃得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法 健康 可溶性物质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常用方法 维生素B 维生素C
原文传递
老年人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汶 胡荣 芦燕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增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某三甲医院老年及中年体检者常规数据。对老年组(≥60岁)按照IMT正常(255例)和斑块形成(201例)分成两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指...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增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某三甲医院老年及中年体检者常规数据。对老年组(≥60岁)按照IMT正常(255例)和斑块形成(201例)分成两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指标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导致IMT增厚的相关因素及影响尿酸增高的因素。结果老年组较中年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IMT正常组和斑块形成组尿酸分别为(350.6±89.6)μmol/L和(359.6±86.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P〈0.05)。内膜正常组和斑块形成组体质指数[(25.3±3.6)kg/m^2和(25.8±3.5)kg/m^2]、血压[收缩压(115.9±13.8)mmHg(1mmHg=0.133kPa)和(126.8±16.9)mmHg、舒张压[(74.6±11.3)mmHg和(77.8±12.1)mmHg]、血尿素[(4.9±1.2)μmol/L和(5.4±1.3)μmol/L]、胆固醇[(4.9±0.9)mmol/L和(5.0±1.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3)mmol/L和(1.2±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膜增厚与性别、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有相关性,与尿酸水平无关。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吸烟、体质指数、三酰甘油、血糖、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结论IMT斑块形成组较IMT正常组的血尿酸、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等明显升高;但血尿酸水平不能作为IMT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