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与心力衰竭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刘沛璇 马晓海 +1 位作者 李晓萌 许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究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不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类型... 目的:探究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不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入选HFrEF合并NSTE-ACS行PCI治疗的患者866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AF的类型分为三组:无AF组(n=585),阵发性AF组(n=198)和持续性/永久性AF组(n=83)。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次要终点:主要终点的组成部分,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HF再住院。随访时间为3年。采用生存分析明确不同AF类型与各结局间的关系。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探索不同AF类型对结局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永久性AF组的主要结局及次要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持续性/永久性AF组MACE、非致死性MI及HF再住院3年复合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Log-rank P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持续性/永久性AF组M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AF组(HR=2.19,95%CI:1.53~3.12,P<0.001)及阵发性AF组(HR=1.55,95%CI:1.03~2.32,P=0.035)。结论:在HFrEF合并NSTEACS行PCI的患者中,持续性/永久性AF患者M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血管内局灶性强化灶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浩 吴文辉 +3 位作者 黄小勇 曾庆龙 蒲俊舟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作为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形式,IMH合并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IBP)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IMH合并IBP与IMH伴溃疡样凸起(ULP)、穿通性溃疡(PAU)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临床预后。更好的对IMH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目的:作为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形式,IMH合并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IBP)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IMH合并IBP与IMH伴溃疡样凸起(ULP)、穿通性溃疡(PAU)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临床预后。更好的对IMH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同时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123例仅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壁内血肿患者,其中31例于初次发病或随访中发现IMH伴IBP为试验组A,22例发现IMH伴ULP为对照组B,18例发现IMH伴PAU为对照组C。所有患者均进行CTA随访。结果:IBP组患者随访预后明显优于PAU组及ULP组,但大部分病例17/31(55%)随访进展。各组间血肿吸收情况及随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8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并发症(主动脉夹层1例,瘤样扩张6例,主动脉破裂1例)均接受外科手术,其余12例患者(持续疼痛4例,病变明显增大3例,病变数量明显增多1例)接受外科或腔内治疗。三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发生。结论:IMH合并IBP在病变大小、深度、数量、破口大小上与ULP及PAU影像学上存在明显差异,临床预后明显优于ULP及PAU,但仍有不良预后的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 影像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晓峰 郭曦 +1 位作者 刘光锐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817-820,共4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多因素影响的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大多数AAA患者常无症状,然而瘤体一旦破裂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90%。AAA管腔瘤样扩张常伴随主动脉管壁慢性炎性浸润、中层平滑肌细...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多因素影响的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大多数AAA患者常无症状,然而瘤体一旦破裂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90%。AAA管腔瘤样扩张常伴随主动脉管壁慢性炎性浸润、中层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降解变薄和弹力纤维结构破坏紊乱和异常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降解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炎性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侧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蒲俊舟 吴文辉 +5 位作者 黄连军 李铁铮 黄小勇 郭曦 刘光锐 薛玉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封堵器经冠状动脉侧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5年间,连续12例患者(年龄18~62岁,男性7例,女性5例)在本中心确诊为冠状动脉瘘并试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封堵前完成血液动力学评估及...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封堵器经冠状动脉侧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5年间,连续12例患者(年龄18~62岁,男性7例,女性5例)在本中心确诊为冠状动脉瘘并试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封堵前完成血液动力学评估及冠状动脉造影,依造影结果选择封堵器。结果:12例患者共存在13处瘘口,1例为双支病变。9例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术,1例因新瘘再形成行二次介入,故累计完成10例封堵术。使用ADO II封堵器4例,纤维弹簧圈3例,电离弹簧圈2例,血管塞联合弹簧圈1例。术后造影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其中1例随访中新瘘再生。无冠状动脉损伤或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5.2个月。结论:经冠状动脉侧置入封堵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术式更为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两段式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明亮 黄小勇 +7 位作者 吴文辉 薛玉国 韩晓峰 曾庆龙 蒲俊舟 刘浩 宁一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②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③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 6 ± 7. 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 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 6%) ,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 9%) ,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 8%(55 /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 8%(23 /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 3%(4 /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大锥度覆膜支架 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
下载PDF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辉 蒲俊舟 +6 位作者 薛玉国 黄小勇 郭曦 李铁铮 刘光锐 韩晓峰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s)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共7例男性患者,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9±10.5)岁,因IIAAs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s)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共7例男性患者,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9±10.5)岁,因IIAAs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其中单侧病变3例;双侧病变4例,4例合并髂内动脉瘤。6例患者使用Microport Aegis-B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例使用Powerlink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远端共使用9枚髂动脉延长支架。1例患者行髂内动脉预栓塞以避免II型内漏。术后分别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行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一体式支架主体近端直径为24~26 mm,长度为80~90 mm。6例患者单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1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无盆腔及臀肌缺血发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32.5±19)个月(12~70个月)。患者随访期内无支架移位,无支架相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随访内发现轻度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IIAAs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或双侧受累的患者有其独到特殊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髂动脉瘤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侧支循环通路开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晓峰 刘光锐 +1 位作者 李铁铮 郭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时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科的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的1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男性14例,平均年龄51.4岁(38~66...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时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科的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的1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男性14例,平均年龄51.4岁(38~66岁)。分析患者腔内修复手术前后主动脉CTA图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水平主动脉真腔和假腔面积,分别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的类型、侧支循环通路开放情况及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归转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前主动脉CTA显示,7例肠系膜上动脉属动力型缺血,其中3例侧支循环通路开放(2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循环通路、1例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循环通路);8例肠系膜上动脉属静力型缺血,其中7例侧支循环通路开放(5例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循环通路、2例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循环通路)。15例患者均成功行腔内修复术。术后主动脉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开口水平主动脉真腔面积占比增加(52.5%vs.33.4%,P<0.005)。7例属动力型缺血和6例属静力型缺血患者灌注改善且侧支循环通路未再开放。另2例属静力型缺血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类型维持不变且侧支循环通路仍开放。结论:对于B型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患者,侧支循环通路的开放缓解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不良状况。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夹层原发破口防止破裂而且能改善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灌注类型 侧支循环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佳青 马萍 +1 位作者 李立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齐所需物品、急救设施。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手术进程,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被成功完成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置入,手术时间120~180(150±30)min。术中食道超声监测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我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左心耳封堵治疗过程,更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加强医护患关系密切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左心耳封堵术 护理
下载PDF
Amplatzer Ⅲ型血管塞治疗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蒲俊舟 科雨彤 +3 位作者 黄连军 赵宏磊 张纯 吴文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 Ⅲ型血管塞(AVP Ⅲ)治疗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AVP Ⅲ治疗的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患者21例,对其术前、...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 Ⅲ型血管塞(AVP Ⅲ)治疗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AVP Ⅲ治疗的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患者21例,对其术前、术中资料及术后近中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瓣周漏患者年龄(54.9±11.7)岁,男性12例(57.1%)。二尖瓣替换术后患者8例(38.1%),主动脉瓣替换术后患者4例(19.0%),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后患者9例(42.9%)。二尖瓣瓣周漏14例(66.7%),主动脉瓣瓣周漏6例(28.6%),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周漏1例(4.8%)。17例瓣周漏患者的18处缺损完成介入封堵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周漏介入封堵术的技术成功比例分别为12/15和6/7。1例瓣周漏患者因术后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而行外科切除和股动脉修补术。瓣周漏反流量术前大量17例、中量1例,术后中量2例、轻量6例、无反流10例,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时间为(8.3±4.7)个月。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58.8%)、Ⅳ级7例(41.2%),术后心功能分级Ⅰ级12例(70.6%)、Ⅱ级5例(29.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术后无封堵器移位和影响瓣叶活动,无新发溶血或溶血加重。结论应用AVP Ⅲ治疗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可行,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瓣周漏 血管塞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与外科治疗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蒲俊舟 吴文辉 +3 位作者 科雨彤 黄连军 马晓海 张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比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28(21,74)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073(36837,52448)元比130798(104048,186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原文传递
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光锐 郭曦 +7 位作者 吴文辉 黄小勇 李铁铮 韩晓峰 薛玉国 蒲俊舟 濮欣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 9 ± 8. 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 9 ± 8. 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 病9例。瘤 颈 长 度 范 围1. 7 ~ 10. 5mm,平 均(6. 0 ± 4. 3)mm,因瘤颈锚定距离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而行肾动脉烟囱支架置入术,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同时有效保护肾动脉,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24例手术全部获成功,成功率100%。24例患者使用31枚肾动脉支架,其中左侧肾动脉烟囱术22例,右侧肾动脉烟囱术1例,双肾烟囱1例。结果:20例患者AAA瘤腔隔绝良好,4例因存在近端1型内漏而置入Cuff支架,共5枚;所有患者肾动脉血流良好。随访2 ~ 26个月,平均13. 3个 月,无死亡病例,肾动脉烟囱支架通畅,3例近端少量1型内漏术,随访瘤体无增大,1例肱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转外科修复;1例股动脉夹层形成,随访观察中。术前与术后1月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近JAA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 烟囱支架技术
下载PDF
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并发症及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玉国 吴文辉 +5 位作者 郭曦 李铁铮 刘光锐 蒲俊舟 韩晓峰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803-806,842,共5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动脉穿通性溃疡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后二次介入治疗4例;男性206例,女性18例;年龄36~90岁,平均(69.0±9.2)岁。患者出院前,术后1、6、12个月及每年行主动脉CTA检查。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率分别为0.9%(2/224)和10.3%(23/224)。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13例、支架移位2例,瘤颈医源性夹层1例,脊髓缺血1例,入路血管损伤2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3例,严重低血红蛋白血症1例。随访12~4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8.9%(20/224)和4.5%(10/224)。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4例、间歇性跛行3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2例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复发1例。结论: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可靠,但严重并发症不客忽视。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细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应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髂动脉及近端瘤颈重度扭曲的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铁铮 韩晓峰 +2 位作者 郭曦 刘光锐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在处理入路不良及瘤颈严重扭曲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我科收治确诊为瘤颈重度扭曲和/或髂动脉迂曲的肾下型AAA患者23例(男性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在处理入路不良及瘤颈严重扭曲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我科收治确诊为瘤颈重度扭曲和/或髂动脉迂曲的肾下型AAA患者23例(男性21例),53~76岁,收集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单纯AAA颈严重扭曲14例(61%),成角61.5~90度,平均(79.1±14.9)度;近端瘤颈扭曲合并髂动脉瘤样扩张9例(39%)。结果: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使用Gore Excluder 2例(8.7%);COOK Zenith7例(30.4%);Medtronic Endurant 14例(60.9%);近端cuff Gore/Medtronic 4例,烟囱技术肾动脉支架3例。术后即刻I型内漏6例(26.1%)。平均随访7个月,随访期无死亡患者。无支架移位、下肢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充分了解不同支架产品特性和掌握相应操作技巧是确保腔内治疗近端瘤颈和/或入路不良的AAA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近端瘤颈扭曲 髂动脉迂曲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庆龙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814-816,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部病理性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AAA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据报道,50岁以上的亚洲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10万,男性发病率约...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部病理性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AAA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据报道,50岁以上的亚洲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10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5倍[1]。我国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多种影像检查的应用及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国内AAA检出率亦逐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进展 并发症
下载PDF
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曾庆龙 郭曦 +5 位作者 黄小勇 吴文辉 李铁铮 刘光锐 孙立忠 黄连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与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的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15-06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诊治中心21例多水平主...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与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的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15-06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诊治中心21例多水平主动脉病变(multilevel aortic diseases,MLAD)患者资料,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7)岁。患者术前均行胸腹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于局麻下行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1、3、6个月及每年定期CTA随访。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胸主动脉支架覆盖长度范围为15~27 cm,平均长度为(20.4±4.7)cm。无术后30 d死亡病例,无严重心肺并发症及造影剂肾病发生。2例(9.5%)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缺血表现,予积极升压、静脉大剂量激素及脑脊液引流治疗后缓解。随访2~59个月,1例患者术后半年因为急性主动脉破裂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与48个月出现Ⅰb型内漏,1例植入髂腿延长支架后缓解,1例因为严重合并症行保守治疗。结论同期TEVAR和EVAR为MLAD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平主动脉病变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血肿内局限性血池样强化病灶的影像学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肖 薛玉国 +1 位作者 蒲俊舟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出现不同形态的局限的血池样强化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对应不同类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出现不同形态的局限的血池样强化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对应不同类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且表现为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合并局限的血池样强化病灶的患者50例,存在病灶75个。同时根据病灶的影像学表现是否存在内膜破口或分支血管将病灶分为两组,破口组和分支组,又将分支组依据是否存在内膜开口与主动脉相通分为两组,分支1组和分支2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A随访。结果:破口组和分支组病灶存在明显影像学上的差异,分支亚组影像学特征特异性并不明显。分支组病灶随访预后明显优于破口组病灶,分支1组随访预后优于分支2组。1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相关并发症(病灶明显增大7例,夹层4例,瘤样扩张1例,持续性疼痛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或腔内修复术等方法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或截止至进行了干预治疗,随访过程中无相关死亡事件。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血肿内血池样强化病灶中破口组,和分支组病灶之间存在影像学特征上的差异,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合并存在内膜破口的病灶时,继续进展的概率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 血池样强化病灶 内膜破口 分支血管 预后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经皮介入封堵1例
17
作者 蒲俊舟 吴文辉 +1 位作者 潘欣 黄连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251-252,共2页
患者女,43岁。5个月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机械瓣,连续缝合)。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发现二尖瓣瓣周漏。查体:心尖部听诊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介入封堵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漏经 后瓣 收缩期杂音 连续缝合 机械瓣
原文传递
同期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永山 郭曦 +5 位作者 刘光锐 韩晓峰 黄小勇 吴文辉 李铁铮 黄连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诊断为胸主动脉合并腹主动脉病变且同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同期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诊断为胸主动脉合并腹主动脉病变且同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6.8±8.2)岁。其中胸主动脉瘤伴腹主动脉瘤4例,胸主动脉穿通溃疡伴腹主动脉瘤5例,胸主动脉穿通溃疡伴髂内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穿通溃疡伴腹主动脉夹层1例,胸主动脉夹层伴腹主动脉瘤2例。局部麻醉下同期行TEVAR、EVAR,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同期TEVAR及EVAR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由于脊髓缺血所致的截瘫症状。手术时间(177.7±48.5)min,术后住院(3.1±1.6)天,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支架远端发生内漏需再次介入干预外,其余患者支架均无内漏及移位。结论同期行TEVAR联合EVAR手术安全、可行,术后密切监测下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体征,必要时行脑脊液引流及激素冲击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截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应用Cheatham Platinum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急性并发症分析
19
作者 蒲俊舟 张浩 +5 位作者 吴文辉 黄连军 马晓海 马为 赵宏磊 刘光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Cheatham Platinum支架(CPs)治疗主动脉缩窄(CoA)的效果及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以CPs植入术治疗CoA连续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3例... 目的:探讨Cheatham Platinum支架(CPs)治疗主动脉缩窄(CoA)的效果及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以CPs植入术治疗CoA连续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21(18,25)岁,对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类收集并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86例成功将支架植入缩窄处,支架植入后缩窄近远端动脉收缩压差由术前55(45,60)mmHg显著下降为0(0,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118,P<0.001),其中80例符合CPs治疗成功指标。共7例发生急性并发症,包括主动脉损伤1例,器械与技术并发症2例,外周血管并发症3例,反常高血压所致并发症1例。相较于未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患者手术失败率更高[分别为42.9%(3/7)、5.0%(4/80),P=0.010]。结论:CPs治疗CoA安全、有效,但急性并发症关乎手术成败,应予以充分认知及有效预防,使治疗达到更理想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手术后并发症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