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液水肿性昏迷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少芳 宗华 +2 位作者 徐秋芬 王丽 高元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2页
关键词 黏液水肿性昏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断 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京岚 胡尚基 +3 位作者 徐利 刘双 朱惠娟 杨京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对37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为:好转拔管31例,死亡6例。好转率83.8%。存活者带管天数为1-18天,中位数为8天。并发症主要为声音嘶... 对37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为:好转拔管31例,死亡6例。好转率83.8%。存活者带管天数为1-18天,中位数为8天。并发症主要为声音嘶哑,鼻出血,少数病例导管内痰痂形成,插管过程中无一例死亡。认为:通过该法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有助于提高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术 呼吸功能不全 插管法 肺心病
下载PDF
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监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泽英 刘双 +3 位作者 梁瑛 何善娴 臧宝霞 李蔚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呼吸科住院患者253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RSV抗体IgM。结果:对照组阳性12例,阳性率6%;患者组阳性37例,阳性率14.6%,其中慢性阻...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呼吸科住院患者253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RSV抗体IgM。结果:对照组阳性12例,阳性率6%;患者组阳性37例,阳性率14.6%,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结核性胸膜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组患者秋冬季发病较多,阳性率19.5%,春夏季阳性率9.6%,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SV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引起下呼吸道炎症(如COPD、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疾病等)的发生和反复发作,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载PDF
以呼吸困难为首诊的艾滋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少芳 徐洁 +2 位作者 及会忠 高元明 梁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8-48,64,共2页
关键词 呼吸困难 艾滋病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微微 刘双 张蔚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0期1567-1568,共2页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一种常见的肺循环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特征.肺栓塞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为继心肌梗死、脑卒中之后...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一种常见的肺循环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特征.肺栓塞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为继心肌梗死、脑卒中之后第三大血管性致死原因[1],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较大.有10%或更多的肺栓塞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2].因此加强PTE高危因素的认识,从而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的PTE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如蛋白C、蛋白S缺陷等)及后天因素(如年龄、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制动等),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可减少PTE的发生[3].但未发现明显原因的PTE约占总PTE患者的50%[4],PTE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活质量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评估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洁 马琛明 +1 位作者 杨京华 丁少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6年1—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173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个性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6年1—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173例,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教育、管理、康复、心理治疗等实现个性化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普适性问卷选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疾病特殊问卷选用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COPD急性发作情况。结果两个生活质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77。两个生活质量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相关性(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治疗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生活质量 个性化治疗
下载PDF
溶栓与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宗华 朱光发 梁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溶栓与抗凝治疗对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次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组49例,单纯肝素抗凝组(抗凝组)35例,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 目的探讨溶栓与抗凝治疗对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次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组49例,单纯肝素抗凝组(抗凝组)35例,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以治愈+显效+进步为有效,计算有效率,以恶化+死亡计算严重事件发生率,统计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组临床有效率为81.6%,显著高于抗凝组的54.3%(P=0.007)。溶栓组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抗凝组恶化4例,死亡1例,两组严重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溶栓组和抗凝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为皮下或穿刺点出血,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病例。结论急性次大面积PTE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首选溶栓治疗,以迅速逆转右心功能不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右室功能不全 溶栓疗法 抗凝疗法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生浩 刘双 +3 位作者 王增智 龚利民 郭伟 陈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辅助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48例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140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8例,比较分析两...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辅助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48例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140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出院时疗效评价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秩次分别为120.67和127.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6%和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基础上,推荐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活血化瘀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129例住院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栓塞面积与基础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叶晓芳 刘双 +1 位作者 朱光发 徐秋芬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栓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关性。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房颤 大面积肺栓塞
下载PDF
52例肺栓塞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泽英 刘双 +2 位作者 肖瑶 赵秀清 左大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68-169,172,共3页
本文对 52例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进行测定 ,发现治疗有效者纤维蛋白原有明显下降 (P <0 .0 5) ,无效者则有上升趋势 ,而D 二聚体在治疗 2 4h后下降 ,其中有效者下降明显 (P <0 .0 5) ,结果表明 ,纤维蛋白原和D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肺栓塞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靶向小鼠核因子κB P65的小干扰RNA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靳丽妍 朱光发 +1 位作者 吴春婷 闫树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核因子κB(NF-κB)P65进行RNA干扰(RNA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鉴定其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靶向小鼠NF-κB P65 si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293E细胞,包装成逆转录病毒,以不同滴度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核因子κB(NF-κB)P65进行RNA干扰(RNA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鉴定其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靶向小鼠NF-κB P65 si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293E细胞,包装成逆转录病毒,以不同滴度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用相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刺激,在不同时间点用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细胞NF-κBP65表达,并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靶向小鼠NF-κB P65基因的小干扰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LPS刺激后,siRNA病毒组J774A.1细胞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2 h即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0.91±0.03比1.02±0.02,P<0.01),此后持续降低;在LPS刺激后的24、36、48和72 h,siRNA病毒组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0.97±0.02比1.01±0.01,0.94±0.01比1.02±0.01,0.94±0.02比1.02±0.01,0.93±0.01比1.00±0.02,P<0.05)。LPS刺激后2、6、12和24 h,siRNA病毒组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P<0.01),而相同时间点siRNA病毒组细胞上清TNF-α的含量亦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P<0.01)。结论将小干扰RNA片段连接到空白质粒中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NF-κB的表达后,可以减少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提示RNA干扰技术在炎性损伤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核因子ΚB RNA干扰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晓芳 刘双 +1 位作者 杨京华 徐秋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28例(CPHD+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0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目的探讨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28例(CPHD+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0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氧分压(PaO2)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CPHD+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性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及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PHD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PTE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低氧血症、血浆D-dimer及SPAP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 肺血栓栓塞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元明 刘双 顾虹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北京安贞医院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AH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4例(35.9%),女25例(...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北京安贞医院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AH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4例(35.9%),女25例(64.1%);平均年龄(29.7±16.4)岁。临床表现主要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90.9%)、胸闷(72.7%)、胸痛(30.7%)、咳嗽(41.0%)、乏力(48.7%)、晕厥(35.9%)、发绀(28.2%)、双下肢水肿(43.6%)等。超声心动图检查示39例肺动脉收缩压(SPAP)平均为(88.8±24.2)mm Hg,37例右心扩大,2例右心正常。肺动脉造影检查36例表现为中心型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纹理稀疏紊乱,3例未见明显异常。15例患者在右心导管下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为(77.6±27.83)mm Hg,3例阳性,阳性率为20.0%。入院时2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61.5%,平均误诊时间为(26.0±24.5)个月。2008年4月前21例患者中20例给予一般内科治疗,1例肺移植。其后18例中13例给予西地那非等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亡率5.1%。结论 IPAH临床上少见,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有较大诊断价值。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有待进一步推广。治疗上应尽早应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叶晓芳 刘双 杨京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9-9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 高碳酸血症 血浆D-二聚体 肺动脉收缩压
下载PDF
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 被引量:4
15
作者 商鸣宇 高元明 +1 位作者 梁瑛 徐秋芬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因素 支气管哮喘 影响 机体免疫功能 综述
下载PDF
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元明 张向峰 刘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4例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磷脂综合征、肺... 目的探讨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4例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磷脂综合征、肺动脉肉瘤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给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一些少见病因可致肺动脉高压,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病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磷脂综合征 肺动脉肉瘤
下载PDF
不同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洁 马琛明 杨京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运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和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SOLDQ)对不同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73例,在门... 目的:运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和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SOLDQ)对不同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73例,在门诊就诊期间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有173例患者接受了问卷的调查。结果:两个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77。两个生活质量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相关性(r=0.156-0.459,P〈0.01)。共有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61例,两组患者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总分以及各个亚组得分和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问卷总分以及各个亚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NHP、SOLOQ二个问卷信度佳,互相相关好,均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男性与女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生活质量 性别因素 康复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诊断及分类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颖 刘双 杨京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1-192,F0003,共3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诊断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技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华 梁瑛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2期15-17,共3页
肺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对肺栓塞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5%;磁共振肺血管造影目前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检查技术;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 肺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对肺栓塞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5%;磁共振肺血管造影目前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检查技术;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其已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主要影像学方法;CT静脉血管造影在评价下腔静脉与髂静脉的病变优于传统的静脉造影与超声波显像;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是进行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肺栓塞病人进行筛查及危险分层;心电图检查缺少特异性,但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D-Dimer<0.5mg/L时可较准确的排除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率 肺血管造影 临床评价 肺血栓栓塞症 特异性 D-DIMER 准确 线索 手段
下载PDF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向峰 梁瑛 +1 位作者 杨京华 高明哲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明确肺栓塞患者肺泡气 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O2 变化的影响因素 ,探讨P(A a)O2 等血气指标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对 4 7例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肺栓塞面积、原有心肺疾患、诊断间隔 )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 明确肺栓塞患者肺泡气 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O2 变化的影响因素 ,探讨P(A a)O2 等血气指标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对 4 7例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肺栓塞面积、原有心肺疾患、诊断间隔 )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74 %的患者 ( 35例 )动脉血氧分压 (PO2 )低于 80mmHg ,85% ( 4 0例 )患者P(A a)O2 高于正常 ,经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P(A a)O2 的影响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年龄。在肺栓塞诊断中 ,P(A a)O2 具有较PO2 更高的敏感性 ,影响肺栓塞患者P(A a)O2 的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肺栓塞 相关分析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