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中ECG“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小玲 赵青 +9 位作者 佟海滨 宋庆桥 薛超 张民 杨树华 王群 汪平 石凤祥 徐磊 方继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中ECG呈现的"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Flash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73例连续病例,与采集数据前ECG波形比较,观察采集数据的单个R-R间期中波形变化。采...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中ECG呈现的"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Flash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73例连续病例,与采集数据前ECG波形比较,观察采集数据的单个R-R间期中波形变化。采用4级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组1(30例)为"不稳定波形"组,组2(43例)为"稳定波形"组。"不稳定波形"发生于数据采集时和(或)数据采集完成后,表现为基线抬高或下移,P波或QRS波群倒置、宽大畸形,T波~P波之间无命名的波形,波形呈M形、W形、V形或∧形,但R-R间期无变化。以血管段及患者为单位,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评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时,仅在图像采集R-R间期呈现的ECG"不稳定波形"可能为伪差,不对图像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图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门控大螺距扫描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青 佟海滨 +9 位作者 王小玲 薛超 张民 杨树华 王群 汪平 石凤祥 徐磊 于薇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9-302,321,F0002,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同时观察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第二代双源CT使用Flash扫描模式(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R-R间期,螺距3.4)行冠脉成像患者... 目的:初步分析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同时观察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第二代双源CT使用Flash扫描模式(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R-R间期,螺距3.4)行冠脉成像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别由2名医师采用4级法进行综合评估,1~3级图像为可评估,能用于影像诊断,4级为不可评估;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冠脉16段分段法,对各段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再根据扫描心率,分成≤65次/min和>65次/min2组病例,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统计分析此种扫描模式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共评价冠脉1047段,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7.3%,不可评价节段占2.7%;平均心率≤65次/min组可评价血管节段为99.5%,平均心率>65次/min组可评价血管节段是89.1%,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例扫描辐射剂量为(1.25±0.45)mSv。结论:使用Flash模式行冠脉CTA扫描图像质量较高;对于心律较整齐患者,影响其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在60%R-R间期采集时,扫描时心率≤65次/min图像质量较心率>65次/min可评价比例明显提高;此种模式较其他扫描模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双源CT 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