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无创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全明 杜慧峰 +5 位作者 董小黎 徐占民 王倩 许金鹏 宋爱丽 米洪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可行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20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20周。静脉注射FDG(1mCi/... 目的探讨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可行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20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20周。静脉注射FDG(1mCi/kg)180min后,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置于PET/CT设备下进行降主动脉活体成像,之后处死实验组动物,进行降主动脉标本游离,数码照相,降主动脉标本分段,测定其放射强度和靶非靶比值。结果注药180min后18F-FDG PET/CT活体显像显示:所有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均可见沿降主动脉分布的放射性浓集显像。离体大体标本数码照相病变斑块与活体显像相一致。活体SUV以及离体标本放射性技术显示靶-非靶比值均相对较高。结论18F-FDG 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临床无创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多模式成像技术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学诚 赵全明 +7 位作者 李德鹏 刘瑜 郑虹 李丽琴 张玉慧 闫云峰 赵欣 李昕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动脉粥样硬化 PPARΓ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青年冠心病的防治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婷婷 赵全明 《慢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青年冠心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是把冠心病防治窗口前移的重要措施。1中国冠心病流行病学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99锝^m标记膜联蛋白V检测细胞凋亡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金鹏 赵全明 +5 位作者 董小黎 王蓓 陈东 米宏志 杜慧峰 徐占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目的细胞凋亡会导致斑块易损,检测凋亡部位有助于确定易损斑块的存在。本实验将^99锝^m(^99Tc^m)-膜联蛋白V(annexinV)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凋亡检测,探讨此方法用于体外无创检测斑块和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学及可行性。... 目的细胞凋亡会导致斑块易损,检测凋亡部位有助于确定易损斑块的存在。本实验将^99锝^m(^99Tc^m)-膜联蛋白V(annexinV)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凋亡检测,探讨此方法用于体外无创检测斑块和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1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实验组8只给予2%高胆固醇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3只给予普通饲料。将^99Tc^m-annexinV经耳缘静脉注射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体内。使用伽马照相机摄取左侧位二维全身照片。成像后处死实验组动物,取出腹主动脉进行离体伽马照相。将动脉按病变分布分成若干部分称重,测量计算单位放射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注射^99Tc^m-annexinV2h后,活体伽马摄像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内放射标记的清晰轮廓。取出主动脉后,离体1摄像显示膈下腹主动脉摄取放射标记物明显,与活体成像一致。离体成像与离体标本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区域一致。腹主动脉标本按病变分为18个片段,除1~4段为AHAⅠ型或Ⅱ型病变外,其余14个片段为AHAⅣ型和Ⅴ型病变(易损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以及帽/核厚度比值与单位放射量呈负相关,帽/核厚度比值与单位放射计数的相关性(r=-0.904,P〈0.01)强于纤维帽厚度与单位放射计数的相关性(r=-0.8,P〈0.01)。凋亡检测显示,斑块annexinV的摄取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651,P=0.012)。结论放射标记的annexinV是良好的凋亡示踪剂,^99Tc^m-annexinV核素成像可能成为无创检测易损斑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膜联蛋白质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A成像无创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血栓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欣 赵全明 +6 位作者 冯婷婷 李德鹏 刘瑜 李丽琴 张明多 庄须翠 赵学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A成像检测兔主动脉易损斑块和预测血栓事件可行性。方法2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脂饲料饲喂2周后球囊拉伤腹主动脉,继续间断高脂饲养14周后进行药物诱发实验,以期斑块破裂和形成血...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A成像检测兔主动脉易损斑块和预测血栓事件可行性。方法2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脂饲料饲喂2周后球囊拉伤腹主动脉,继续间断高脂饲养14周后进行药物诱发实验,以期斑块破裂和形成血栓;在药物诱发实验前后分别行主动脉的PET/CTA成像,分段测量主动脉对FDG的摄取情况(SUV值),成像后处死动物获得主动脉段的大体病理和组织学资料。将PET/CTA成像所得数据与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中有8只兔死亡,存活的20只兔中有13只(65%)产生血栓,将有无血栓动脉段在诱发实验前的SUVmean及SUVmax值进行比较,结果未形成血栓动脉段显著低于有血栓形成动脉段(0.77±0.11比1.10±O.19,P=0.000)及(0.80±0.12比1.23±0.29,P=0.000);将诱发实验后的SUVmean及SUVmax值进行比较,结果未形成血栓动脉段亦显著低于有血栓形成动脉段(0.85±0.17比1.15±0.26,P=0.000)及(0.91±O.19比1.29±0.31,P=0.00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Vmean值对动脉段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10.857~0.939),P=0.000,截断值为0.882。结论^18F—FDPPET/CTA这一无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易损斑块,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血管造影术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