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乔岩 王悦 +9 位作者 李松南 蒋晨曦 桑才华 汤日波 龙德勇 吴嘉慧 何柳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2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入选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2783例,根据是否应...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入选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2783例,根据是否应用ACEI/ARB分为ACEI/ARB组(1362例)和未用ACEI/ARB组(1421例)。主要终点事件是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血管原因住院。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ACEI/ARB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ACEI/ARB组年龄75岁以上比例,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比例,CHA;DS;-VASc评分≥2分比例和HAS-BLED积分≥3分比例均高于未用ACEI/ARB组,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比例低于未用ACEI/ARB组(均P<0.05)。患者随访2.99(1.48,4.90)年,Kaplan-Meier分析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风险比=0.73,95%置信区间:0.56~0.95,P=0.021),而2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原因住院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EI/ARB治疗虽然没有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和心血管原因住院的风险,但明显降低了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评估和管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扬 李梦梦 +1 位作者 韩康宁 龙德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既往观点认为此类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过去被普遍认为是良性、无需过多干预的心脏节律异常,与部分患者左心室功能可逆性减退,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相关,并由此引出室性期前...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既往观点认为此类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过去被普遍认为是良性、无需过多干预的心脏节律异常,与部分患者左心室功能可逆性减退,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相关,并由此引出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这一概念。并非所有室性期前收缩最终都会进展为心肌病,这一过程受室性期前收缩负荷、起源部位、QRS波群时程、伴随症状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成功的导管消融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改善甚至逆转已经受损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性心肌病 室性期前收缩负荷
下载PDF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与我国心律失常研究50年回眸
3
作者 王珏 左嵩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5-1021,共7页
随着电生理理论的完善、设备技术的革新和临床科研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自1972年创刊、1973年正式出版以来,至今已走过50年,与我国心血管病学共同发展,见证了心律失常专业逐渐由追赶者发... 随着电生理理论的完善、设备技术的革新和临床科研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自1972年创刊、1973年正式出版以来,至今已走过50年,与我国心血管病学共同发展,见证了心律失常专业逐渐由追赶者发展为领先者。本文将结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文章,从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临床研究、诊疗管理及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介绍中国心律失常发展的概况,回顾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学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宵 何柳 +1 位作者 孔羽 马长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我国心血管病仍面临严峻负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有监督学习及无监督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已被应用于心血管病智能诊断、影像判读、精准分型和远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及革新潜力。数字化、智能化的心血管病管理... 我国心血管病仍面临严峻负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有监督学习及无监督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已被应用于心血管病智能诊断、影像判读、精准分型和远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及革新潜力。数字化、智能化的心血管病管理模式将有望提高疾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心血管全周期照护。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数字管理
原文传递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嘉慧 张筑欣 +11 位作者 王建旗 金泽宁 戴雯莉 管宇 田俊萍 蒋超 黎旭 贾长琪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55-757,761,共4页
目的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 目的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对照组)和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主要终点是在监测期间内检测到的心律失常,定义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室性心动过速(连续≥4跳)、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持续≥1 min)、心脏停搏(≥3 s)、室上性早搏(累计≥10000跳)、室性早搏(累计≥10000跳)。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试验组的敏感性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检测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在全分析集为99.09%(95%CI:95.03%~99.84%),在符合方案集为99.07%(95%CI:94.94%~99.84%),95%CI下限均高于标准值85%。试验组患者的佩戴舒适度及应用偏好均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记录心电图波形一致率为92.7%。在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心律失常,可作为传统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 心律失常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袁慧慧 尹春琳 尹言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VTE)临床特征及其与院内转归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降低HA-VTE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1 570例HA-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观察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VTE)临床特征及其与院内转归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降低HA-VTE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1 570例HA-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评估情况、预防情况及院内转归等。结果研究期间HA-VTE发生率为0.50%(1 570/317 047)。HA-VTE年发生率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0.19%(85/44 737)逐渐升至2019年的0.82%(564/68 780)。老年患者HA-VTE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0.96% (970/100 768)比0.28%(600/216 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4.96,P<0.01)。男性与女性患者HA-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780/151 617)比0.48%(790/165 430),χ2 = 2.19,P>0.05]。HA-VTE患者主要分布于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骨科、血管外科、普外科等,神经内科占比最高为27.83%(437/1 570);HA-VTE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卒中中心、骨科、康复科、神经内科,其中重症医学科发生率最高为7.69%(7/91)。HA-VTE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未发生HA-VTE患者[14(9,20)d比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9.75,P<0.01)。住院期间死亡94例,其中因HA-VTE直接导致死亡7例(0.45%,7/1 570)。仅有0.13%(2/1 570)的患者行VTE相关危险评估。结论 HA-VTE发生率逐年升高,以高龄、重症患者为主,HA-VTE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应强化筛查评估,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降低HA-VT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疾病特征 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研究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嘉慧 李思彤 +7 位作者 李起帆 蒋超 黎旭 宁曼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1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拟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治疗的3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每位患者连同1位家属入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发生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拟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治疗的3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每位患者连同1位家属入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心房颤动相关信息、既往史、用药史信息,以及家属基线资料、疾病数量信息。欧洲心律协会(EHRA)症状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用于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抑郁状况,PHQ-9评分≥5分定义为抑郁。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心房颤动症状与患者及家属抑郁的关系。结果患者及家属PHQ-9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1,6)分和0(0,3)分。117例患者(35.6%)及46例家属(14.0%)PHQ-9评分≥5分。EHRA 3~4级的患者抑郁率明显高于EHRA1~2级的患者[48.3%(69/143)比25.8%(48/186),P<0.001];EHRA 3~4级患者的家属抑郁率明显高于EHRA 1~2级患者的家属[18.9%(27/143)比10.2%(19/186),P=0.025]。调整混杂因素后,较重的心房颤动症状(EHRA 3~4级)与患者的抑郁(比值比=2.42,95%置信区间:1.46~4.01,P=0.001)及家属的抑郁(比值比=2.04,95%置信区间:1.04~4.01,P=0.038)均有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及其家属抑郁状态的患病率较高。症状较重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比例更高,且其家属存在抑郁的可能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症状 抑郁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8
作者 周乐 马长生 +2 位作者 孔羽 何柳 蒋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高,位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互联网医疗有利于实现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可缓解实体医疗资源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心血管慢性病管理的基础、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心血管慢性病管理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超 张妍 +6 位作者 李松南 左嵩 闻松男 白融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耳封堵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且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左心耳封堵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且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45 d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有效性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及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果术中完全封堵左心耳23例,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中位随访时间12(6,24)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事件,有效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0/100人年。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大出血事件,仅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0/100人年。结论左心耳封堵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左心耳封堵
下载PDF
吸烟状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超 蓝迪慧 +15 位作者 何柳 赖一炜 孔祥怡 夏时俊 郭雪原 王伟 李松南 蒋晨曦 刘念 汤日波 桑才华 白融 龙德勇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状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行导管消融术的49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吸烟状态分为从不吸烟组(3370例)、戒烟>1年组(... 目的探讨吸烟状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行导管消融术的49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吸烟状态分为从不吸烟组(3370例)、戒烟>1年组(827例)、戒烟≤1年组(261例)和目前吸烟组(近1个月内吸烟,每天>1支,537例)。比较4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状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4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7±20)个月,共有2181例(43.7%)患者心房颤动复发,其中目前吸烟组患者复发率最高,为48.0%(258/5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目前饮酒情况、左心房前后径、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和临床疾病史后,目前吸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较从不吸烟组显著升高(风险比=1.362,95%置信区间:1.159~1.601,P<0.001),戒烟>1年组和戒烟≤1年组复发率较从不吸烟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149、1.085,95%置信区间:0.924~1.428、0.948~1.243,P=0.211、0.238)。结论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目前吸烟状态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吸烟状态 复发
下载PDF
心房颤动家族史与年轻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超 吴转转 +15 位作者 杜婧 赖一炜 孔祥怡 左嵩 郭雪原 王伟 李松南 蒋晨曦 刘念 汤日波 桑才华 白融 龙德勇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家族史与年轻(≤50岁)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从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纳入25512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排除瓣膜性心房颤动、既往行导管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的患者后,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家族史与年轻(≤50岁)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从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纳入25512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排除瓣膜性心房颤动、既往行导管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的患者后,2919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且首次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时年龄≤50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有无心房颤动家族史,将患者分为无心房颤动家族史组和有心房颤动家族史组。术后第3、6、12个月及其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患者心房颤动复发信息。心房颤动家族史定义为: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在65岁之前诊断心房颤动,且诊断时间早于该患者。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已知的影响心房颤动复发的因素,评估心房颤动家族史与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2919例入选患者中,289例(9.9%)有心房颤动家族史,2630例(90.1%)无心房颤动家族史。术后平均随访(24.05±19.38)个月,共有1272例(43.6%)患者心房颤动复发。有心房颤动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无心房颤动家族史者(26.70/100人年vs.21.19/100人年,P=0.00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心房颤动家族史者相比,有心房颤动家族史者术后复发风险升高27%(HR=1.27,95%CI:1.07~1.50,P=0.0056)。结论:在年轻心房颤动患者中,心房颤动家族史与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家族史 年轻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20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明阳 何柳 +2 位作者 杜昕 桑才华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过去20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危险因素的累积,我国房颤相关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但知晓率和综合管理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房颤检测设备的进步与...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过去20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危险因素的累积,我国房颤相关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但知晓率和综合管理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房颤检测设备的进步与普及、筛查策略的优化,房颤检出率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诊断治疗关口前移,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庞大的患者数量,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远程管理将发挥巨大价值,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疾病负担 患者管理
原文传递
血细胞比容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新民 董建增 +9 位作者 吕强 张崟 罗太阳 关杨 郭飞 陈晨 张骞 白融 杜昕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1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HCT)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治疗且术前有HCT记录的患者2437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贫血的...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HCT)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治疗且术前有HCT记录的患者2437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贫血的诊断标准(男性HCT<39%,女性HCT<36%)将患者分为低HCT组(1067例)和正常HCT组(137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术后病死率的差异,分析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低HCT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比例低于正常HCT组[61.0%(651/1067)比65.4%(896/1370)],合并左主干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高于正常HCT组[3.8%(41/1067)比2.6%(35/1370)、12.9%(138/1067)比9.6%(132/1370)](均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年,低HCT组患者术后死亡48例(4.5%),正常HCT组患者术后死亡15例(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HCT是患者PCI术后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080,95%置信区间:1.441~6.583,P=0.004)。结论低HCT是择期PCI患者术后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细胞比容 预后
下载PDF
协作创新助力我国心血管随机对照试验提速
14
作者 王珏 何柳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137,共7页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价治疗策略的基石,是临床指南中最高级别证据来源。经过30多年的积累,我国心血管领域RCT历经探索期、成长期,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有丰富的临床和人力资源,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显著成本优势和巨大潜力。目...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价治疗策略的基石,是临床指南中最高级别证据来源。经过30多年的积累,我国心血管领域RCT历经探索期、成长期,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有丰富的临床和人力资源,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显著成本优势和巨大潜力。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2个方面,一是选题设计和实施质量普遍存在不足,研究质量不高或达不到预期结果,导致资源浪费;二是难以获得充足的RCT经费,严重制约我国RCT优势和潜力的发挥释放。解决RCT研究能力和经费不足需要多方面努力,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探索RCT新型协作模式,坚定进行高质量RCT的信心,对于未来几年促进我国心血管RCT的提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随机对照试验 协作 创新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心磁图特征性改变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舒雯 张欢 +3 位作者 刘琳祺 周墅 宋现涛 屠琛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前尚缺少省时、经济、敏感度高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无创检查手段。该文介绍了两例CMD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病史,一例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除外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例通过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二者... 目前尚缺少省时、经济、敏感度高的辅助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无创检查手段。该文介绍了两例CMD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病史,一例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除外了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例通过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二者心磁图均表现出TT段的多极化现象或极点分布异常,T波顶峰磁场角度大幅度偏转,提示有明显的心肌缺血。二者分别通过腺苷负荷灌注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和微循环阻力指数确诊为CMD。提示心磁图或可用于辅助诊断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磁图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合并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心房颤动患者血脂异常的现况分析
16
作者 常三帅 吴嘉慧 +9 位作者 崔晶 华畅 夏时俊 何柳 黎旭 宁曼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2-647,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心房颤动(房颤)登记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CAFR)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方法从CAFR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 目的分析中国心房颤动(房颤)登记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CAFR)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方法从CAFR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选的9119例房颤患者中筛选出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疾病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将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高危患者LDL-C<2.6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分析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LDL-C达标率。结果共筛选出3833例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其中ASCVD极高危的房颤患者1912例(21.0%),ASCVD高危的房颤患者1921例(21.1%)。ASCVD极高危和高危房颤患者服用他汀比例分别为60.2%(1151/1912)和38.6%(741/1921),LDL-C达标率分别为26.7%(511/1912)和36.4%(700/1912)。结论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比例和LDL-C血脂达标率均较低,应该进一步加强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尤其应强化心血管危险分层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围生期心肌病发病及院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尹言 成建军 +6 位作者 王凤英 龙燕 张燕莉 马元良 高雪 杨咏梅 尹春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PPCM)发病及院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5例PPCM患者和35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个人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PPCM)发病及院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5例PPCM患者和35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个人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功能转归等。根据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PPCM患者分为院内恢复组(LVEF≥50%,18例)和病情迁延组(LVEF<50%,1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CM患者院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5例PPCM患者年龄(29.81 ± 5.37)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例(48.57%),合并妊娠期糖尿病6例(17.14%),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24例(68.57%),死亡4例(11.43%)。PPCM患者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健康孕妇[(36.26 ± 4.27)周比(38.54 ± 4.59)周],多胎妊娠率和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17.14%(6/35)比2.86%(1/35)和48.57%(17/35)比11.4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院内恢复组比较,病情迁延组发病孕周更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血肌酐、C反应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组初诊时LVEF和肌钙蛋白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升高是影响PPCM患者院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4.554,95%CI 1.536~13.684,P = 0.018)。结论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为PPCM发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较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高NT-proBNP、高C反应蛋白、高肌酐、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可能为PPCM患者院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高肌酐为影响PPCM患者院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力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围生期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进入节律控制时代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长生 刘晓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自2002年AFFIRM研究证实节律控制不降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死亡率之后,房颤治疗一直以室率控制策略为主导。直至2020年,EAST-AFNET4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早期节律控制明确改善预后,以节律控制策略为主导的时代即将开始。
关键词 节律控制 心房颤动 改善预后 房颤患者 室率控制 房颤治疗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如何更好地使用药物与导管消融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明阳 刘晓霞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 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将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
原文传递
房颤合并心衰:急诊处理与导管消融并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雨锋 马长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当前全世界约有3 350万人罹患房颤, 预计至2060年, 房颤患病率还会增加一倍[1]。房颤患者急诊就诊率较高, 美国数据显示, 2014年因房颤急诊就诊占所有急诊访视的0.5%, 而2007-2014年房颤相关急...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当前全世界约有3 350万人罹患房颤, 预计至2060年, 房颤患病率还会增加一倍[1]。房颤患者急诊就诊率较高, 美国数据显示, 2014年因房颤急诊就诊占所有急诊访视的0.5%, 而2007-2014年房颤相关急诊就诊率增加了30%, 且超过60%的急诊房颤患者需要住院行进一步诊治[2]。心力衰竭(心衰)同样是急诊的最常见心血管病之一, 也是房颤最重要的合并疾病。据统计, 急诊房颤患者近40%合并心衰, 且随着房颤进展, 合并心衰比例更高[3]。不仅如此, 急诊房颤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11%, 其中1/3的死亡原因与心衰急性发作有关[4]。除抗凝治疗和合并疾病的管理外,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主要治疗手段还包括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变革, 射频消融成为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在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症状及预后方面的地位也逐渐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导管消融 心血管病 合并疾病 房颤患者 心律失常 急诊就诊 数据显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