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反射对心房颤动消融效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艾辉 孟旭 +3 位作者 聂绍平 李岩 曾文 曾亚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迷走反射阳性与阴性患者心房颤动(AF)的消融效果,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入选209例AF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中标测103例为迷走反射阳性,106例迷走反射阴性。其中男性63例,女性146例;年龄24~77(534-10)岁。术前纽约心... 目的对比研究迷走反射阳性与阴性患者心房颤动(AF)的消融效果,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入选209例AF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中标测103例为迷走反射阳性,106例迷走反射阴性。其中男性63例,女性146例;年龄24~77(534-10)岁。术前纽约心脏联合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144例。AF病史(36±43)个月。随访6~34(18.9±9.0)个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AF心律为60.8%,迷走反射阳性组和迷走反射阴性组分别为68.2%和53-3%(P=0.0004)。Cox回归分析发现,迷走反射是除左房大小外AF复发的又一预测因子(Wald=9.71,P=0.002,95%CI:0.081~0.563)。左房大小和迷走反射有交互作用(Wald:4.45,P=0.035,95%CI:0.965~0.999),迷走反射阴性组中左房〉70mm的比例大于迷走反射阳性组(48.1%vs30.1%,P=0.008)。结论迷走神经在持续性AF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去神经化能提高AF转复率;迷走反射是除左房大小外AF复发的又一预测因子;迷走反射阳性与左房大小显著相关,迷走反射阳性组的左房小于阴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 消融技术
下载PDF
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的电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亚平 朱小玲 +4 位作者 崔永强 李岩 刘兴鹏 许春雷 孟旭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对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的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入选8例接受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患者均在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导管消... 目的对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的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入选8例接受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患者均在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导管消融,观察微创术后心律失常复发患者的电生理特性。结果8例复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颤动4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3例。Carto三维标测提示3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裂隙”存在于肺静脉隔离线的顶端或底端,第4例复发心房颤动的患者“裂隙”在肺静脉隔离线上。1例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源于残余左心耳基底部的微折返。3例心房扑动患者中,2例围绕二尖瓣瓣环,1例在左心房顶部。导管消融术后随访3~11个月,8例患者均为窦性心率,且无需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肺静脉隔离线的两端是心房颤动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常见的位置,心房扑动是微创肺静脉隔离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创外科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单纯性心房纤颤行微创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杨欣欣 范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25期3041-3042,共2页
目的总结56例微创外科治疗单纯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术后主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心律(率)变化,做好应用胺碘酮、华法林药物的宣教及护理,及时处理伤口疼痛,配合医生做好电复律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8... 目的总结56例微创外科治疗单纯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术后主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心律(率)变化,做好应用胺碘酮、华法林药物的宣教及护理,及时处理伤口疼痛,配合医生做好电复律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8例患者(85.7%)即刻转为窦性心律,44例患者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平均术后住院(7.5±2.3)d。术后随访至6个月,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81.3%,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90%,随访率100%,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结论单纯性心房纤颤行微创外科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可改善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微创外科 射频消融 护理
原文传递
VSRR手术与Bentall手术近期疗效的安全性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的应用
4
作者 李光 李平 +2 位作者 尤斌 徐屹 许李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1-796,800,共7页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SRR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手术)手术治疗的混杂因素,评价2种术式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SRR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手术)手术治疗的混杂因素,评价2种术式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主动脉根部手术患者186例,其中VSRR手术48例(VSRR组),Bentall手术138例(Bentall组),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倾向性评分,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VSRR手术最匹配的48例进行对比研究。根据2组手术的术中、术后数据,评价VSRR手术相对于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结果 VSRR组手术时间长于Bentall组[(6.8±1.9)h vs.(5.7±2.1)h,t=2.691,P=0.00],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entall组[(154.4±42.0)min vs.(131.6±46.1)min,t=2.533,P=0.013],驻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短于Bentall组[(34.5±38.6)h vs.(37.5±21.1)h,t=0.472,P=0.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SRR组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低于Bentall组[(9.56±6.51)mmHg vs.(13.07±7.53)mmHg,t=2.443,P=0.016],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低于Bentall组[(18.0±2.11)mmHg vs.(23.37±11.80)mmHg,t=3.104,P=0.003];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VSRR组(10.5%)与Bentall组(2.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331);VSRR组病死率(4.2%)低于Bentall组(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1.000),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手术后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VSRR组与Bentall组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与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后,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手术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 围手术期 安全性
下载PDF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雪梅 范琍 邱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5-416,共2页
总结238例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维护心功能,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心率、心律的监测,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要点以及服用抗凝药物的宣教,尤其对实行瓣膜成形或生物瓣置换未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 总结238例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维护心功能,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心率、心律的监测,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要点以及服用抗凝药物的宣教,尤其对实行瓣膜成形或生物瓣置换未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直至恢复窦性心律。本组病例平均随访(546±23)d。平均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3%,3例(1.3%)安装了永久起搏器,35例(15.4%)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颠 导管消融术 护理
原文传递
30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及排异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范琍 李雪梅 陈玉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2-893,共2页
总结30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感染与排异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包括房间、物品的准备和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要求;在预防感染及排异反应的监测和护理中做到仔细、认真;应用抗感染、抗排异反应药物后... 总结30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感染与排异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提出术后护理要点: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包括房间、物品的准备和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要求;在预防感染及排异反应的监测和护理中做到仔细、认真;应用抗感染、抗排异反应药物后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本组围手术期死亡率16.7%,远期随诊死亡3例,存活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感染 移植物排斥 护理
原文传递
1例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玉环 任婧伊 李雪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4期4201-4202,共2页
患者男,31岁,5年前因发热、胸闷、咯血入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最近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患者一般情况差,周身极度水肿,不能长时间平卧休息,活动量稍大即气短明显。术前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右心衰... 患者男,31岁,5年前因发热、胸闷、咯血入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最近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患者一般情况差,周身极度水肿,不能长时间平卧休息,活动量稍大即气短明显。术前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右心衰、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灌注显像检查:双肺多发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