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辉 刘国华 裴莉 《中国医药》 2012年第7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及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患者的cT血管造影(erA)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出sT段压低者120例...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及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患者的cT血管造影(erA)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出sT段压低者120例,ST段抬高者24例;SMI93例(64.6%),心绞痛48例(33.3%),急性心肌梗死(AMI)3例(2.1%)。93例SMI的CTA检查显示71例(76.3%)阳性,其中冠状动脉狭窄〉70%者42例(59.0%)。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29例(40.8%)。CTA显示病变血管共172支(狭窄〉70%的病变血管69支),单支病变20例,2支病变33例,3支病变18例。累及左主干4支,左回旋支42支,左前降支65支,右冠状动脉61支。22例(23.7%)CTA结果阴性。结论动态心电图并选择性地结合CTA可提高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冰 张英川 +3 位作者 郭成军 裴丽 徐霞 陈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室性心动过速(VT)在自然状态下的发作情况,研究VT起源位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934例心悸等不适症状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48h。对VT病例按其QRS波形态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记录各部位发作例次和发作比例。对检... 目的:观察室性心动过速(VT)在自然状态下的发作情况,研究VT起源位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934例心悸等不适症状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48h。对VT病例按其QRS波形态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记录各部位发作例次和发作比例。对检出的VT病例依据体表心电图的VT起源点定位规律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检出VT102例,总检出率3·74%。单形VT78例,占VT病例的76·4%,检出率2·65%,多形VT23例占22·55%,检出率0·78%,同一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形态单形VT13例占12·6%,检出率0·44%,心室颤动1例占0·98%,检出率0·03%。单形VT初步定位右心室流出道1600例次占50·9%,前乳头肌50例次占1·6%,左心室流出道204例次占6·5%,前分支472例次占15·0%,中分支330例次占10·5%,后分支487例次占15·5%。结论:自然状态下的VT发作以单形为主,其次为多形VT,或同一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形态的单形VT,较少检出心室颤动。VT起源部位为非随机分布,主要分布区域,依次为右心室流出道、左后分支、左前分支部位。对VT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较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短QT综合征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 被引量:50
3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蓬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短QT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指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辉 张冬花 +4 位作者 刘虹宏 康立惠 陶娟 孙俊平 林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23-625,62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指标作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与多导呼吸...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指标作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与多导呼吸睡眠监测(PSG)的患者268例,依据PSG监测出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按病情程度分为四组:正常(A组)56例(AHI<5次/h);轻度(B组)64例(AHI 5~15次/h);中度(C组)60例(AHI>15~30次/h);重度(D组)88例(AHI>30次/h)。比较四组患者Holter ECG中的HRV数据和心律失常数据(至少包含7 h睡眠时的数据)。结果A组患者中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一定时间内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谱功率(HF)明显高于其余三组;B组患者中的PNN50、HF指标均显著高于C、D两组;C、D两组中的低频谱功率(LF)显著高于A、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的指标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初步诊断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低通气指数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更换永久起搏器时原房室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冬平 张英川 +4 位作者 郭成军 刘冰 郝鹏 李果 何东方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更换时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方法:1988年12月至2005年5月,143例患者因电池耗竭而更换起搏器时的起搏电极导线阈值与植入时的阈值比较。结果:至更换时电极导线使用年限为6~18年,平均(9.66±2.67)年,...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更换时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方法:1988年12月至2005年5月,143例患者因电池耗竭而更换起搏器时的起搏电极导线阈值与植入时的阈值比较。结果:至更换时电极导线使用年限为6~18年,平均(9.66±2.67)年,心室电极导线起搏阈值由植入时的(0.64±0.21)V升至更换时的(1.99±1.13)V(P〈0.01),阻抗和感知没有统计学差异。心房电极导线起搏阈值由植入时的(1.10±0.34)V升至更换时的(1.44±1.47)V,无统计学差异,阻抗和感知亦无统计学差异。原起搏电极导线的使用率为75.47%。结论:大多数起搏器在首次更换时原电极导线阚值满意,可以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起搏电极导线阈值 起搏器更换
下载PDF
多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6
作者 卢春山 郭成军 +4 位作者 方冬平 郝蓬 李果 何东方 张英川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多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3例连续住院的多发性室速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2~58)岁,其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例,冠心病2例,长QT综合征1例,短QT综合征1例,在影像解剖,心内电图和/或三...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多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3例连续住院的多发性室速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2~58)岁,其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例,冠心病2例,长QT综合征1例,短QT综合征1例,在影像解剖,心内电图和/或三维标测(CARTO/ENSITE)系统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13例中,1例于临床持续性VT中消融,8例术中诱发(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和/或结合起搏)出持续性VT,4例只诱发出短阵VT。起搏结合激动顺序及拖带标测5例,CARTO系统指导标测6例,ENSITE系统指导标测2例。同一患者可诱发出的VT类型2~6种不等,VT起源于2种部位的有9例,起源于3种部位的有3例,起源于4种部位的有1例,其中合并有室上速的患者2例,2例三维影像解剖证实起源于乳头肌底部。即刻成功10例,失败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持续性右束支阻滞。随访1~48个月,2例复发。结论多发性室速需多处消融,三维图像融合标测有助于证实靶点的解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标测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钾离子通道β亚单位KCNE4对KCNQ1及HERG电流的影响
7
作者 马克娟 浦介麟 +1 位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β亚单位KCNE4对KCNQ1及HERG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构建离子通道细胞模型,单独表达基因KCNQ1、HERG,以及联合表达基因KCNQ1+KCNE4、HERG+KCNE4。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通道电流曲线,比较组间电流的大小及通道的...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β亚单位KCNE4对KCNQ1及HERG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构建离子通道细胞模型,单独表达基因KCNQ1、HERG,以及联合表达基因KCNQ1+KCNE4、HERG+KCNE4。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通道电流曲线,比较组间电流的大小及通道的动力学特征。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定位方法,检测KCNE4对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KCNE4与KCNQ1共表达显著减低KCNQ1通道电流。单独表达KCNQ1通道的细胞,膜电位+60 mV时,平均电流密度为(24±2.9)pA/pF,共表达KCNQ1+KCNE4时,细胞电流密度降至(7.3±1.1)pA/pF。与KCNQ1电流相比,+40 mV时KCNQ1/KCNE4激活时间常数的快成分(τfast)增加,但慢成分(τslow)减慢,KC-NQ1/KCNE4无尾电流产生,表明KCNE4参与了KCNQ1通道动力学的调整。单独表达KCNE4亚单位的细胞没有产生任何电流。当KCNE4与HERG共表达时,电流的大小、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及通道稳态激活曲线都与HERG通道无明显差异,电流密度为(26.7±3.9)pA/pF,半数激活电压(V1/2)为(-3.10±0.68)mV,斜率因子为8.89±0.33。从通道的失活时间常数以及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与测试电压的关系曲线可见,KCNE4对HERG通道的动力学特征均无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KCNE4没有影响KCNQ1蛋白的表达。结论:KCNE4亚单位可显著改变KCNQ1通道的电压敏感性,表现出抑制作用,KCNE4对KCNQ1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及HERG通道电流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E4 钾离子通道 KCNQ1 HERG 膜片钳 膜电流
下载PDF
经导管消融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8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鹏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38-,共1页
  目的报告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
下载PDF
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阎方明 方冬平 郝蓬 刘冰 何东方 李果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报告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心病。方法对反复晕厥或心脏骤停发作的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例男性患者,年龄40,51和39岁。2例反复发生晕厥,动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1例运动时... 目的报告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心病。方法对反复晕厥或心脏骤停发作的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例男性患者,年龄40,51和39岁。2例反复发生晕厥,动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1例运动时室速/室颤。3例血管造影均发现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心电图U波明显,晨起或运动时一过性缺血型ST-T改变,室性早搏先于ST-T改变出现。以QRS波形态定位,电风暴起源与罪犯血管的供血区域一致。植入支架解除狭窄后,电风暴与ST-T改变消失,症状缓解。随访8,32个月和7年,未见电风暴发作,1例植入ICD,7年仅有1次不恰当电击。结论冠心病可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植入冠状动脉支架解除狭窄,消除缺血性电风暴的病理基础,可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风暴 冠心病 心脏性猝死 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电风暴 缺血型ST-T改变 初发 冠状动脉支架 动态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的起搏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冬平 张英川 +4 位作者 郭成军 刘冰 郝鹏 李果 何东方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1期656-657,共2页
目的对比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存年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4年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例高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同起搏器类型的低龄... 目的对比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存年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4年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例高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同起搏器类型的低龄老年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心室起搏阈值为(0.54±0.38)V,感知为(12.99±5.31)mV,阻抗为(718.45±218.86)Ω,心房起搏阈值为(0.68±0.28)V,感知为(2.77±1.10)mV,阻抗为(643.84±234.25)Ω,产生手术并发症有7例;对照组心室起搏阈值为(0.49±0.29)V,感知为(12.26±5.45)mV,阻抗为(778.95±321.57)Ω,心房起搏阈值为(0.59±0.24)V。感知为(2.91±1.38)mV,阻抗(667.6±183.41)Ω,产生手术并发症有5例。2组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与低龄老年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6.77%和78.17%。结论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起搏治疗均安全有效,起搏植入参数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高龄老年患者起搏治疗长期预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高龄 预后
下载PDF
短QT与短QT综合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成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短QT综合征 心律失常 QT间期 心电图 QRS波
下载PDF
高龄与老年患者急性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的观察
12
作者 方冬平 张英川 +4 位作者 郭成军 刘冰 郝鹏 李果 何东方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永久起搏器置入者的资料,以90例高龄(≥80岁)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置入相同起搏器类型的老年(≥60岁,<80岁)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高龄组与老年组之间置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分别为7,5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永久起搏器置入者的资料,以90例高龄(≥80岁)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置入相同起搏器类型的老年(≥60岁,<80岁)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高龄组与老年组之间置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分别为7,5例)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与老年患者起搏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起搏置入参数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人工心脏起搏器 高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