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丽杰 胡朝伟 +1 位作者 于华惠 秦彦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44-547,共4页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是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够促进血管重塑、调节炎性反应,并通过这些机制参与冠心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病理性心肌肥厚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预防和治...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是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够促进血管重塑、调节炎性反应,并通过这些机制参与冠心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病理性心肌肥厚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冠心病 高血压 主动脉瘤 病理性心肌肥厚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凤丽 张东凤 +3 位作者 赵一楠 李宇 文丽娜 陶红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评估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T_(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22年2月1-28日门诊就诊并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T_(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收集患者... 目的评估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T_(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22年2月1-28日门诊就诊并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T_(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收集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脂质谱水平。患者门诊或者通过电话访视填写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5例T_(2)DM患者。治疗后,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HbA1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83±20)kg比(86±22)kg、(28±6)kg/m^(2)比(30±8)kg/m^(2)、(7.1±2.8)%比(8.4±1.3)%、(7.3±1.8)mmol/L比(10.4±2.1)mmol/L、(134±31)mmHg(1 mmHg=0.133 kPa)比(137±32)mmHg、(76±21)mmHg比(79±16)mmHg、(5.2±2.7)mmol/L比(5.4±2.5)mmol/L、(2.6±0.5)mmol/L比(3.1±1.1)mmol/L、(1.7±0.6)mmol/L比(2.4±0.7)mmol/L、(3.4±0.8)mmol/L比(3.6±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6周时DTSQ中位评分为32.5分。治疗期间共71例(14.9%)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58例(12.2%)、腹胀13例(2.7%)。不良反应症状轻微,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结论司美格鲁肽可以改善T_(2)DM患者的代谢控制和血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银花 王绿娅 杨秋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708-709,共2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的遗传表型表达改变而DNA序列不改变现象的学科,主要从DNA甲基化、蛋白质修饰与非编码RNA调控这3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这些变化是通过复杂的环境/基因组相互作用介导的。其中,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的遗传表型表达改变而DNA序列不改变现象的学科,主要从DNA甲基化、蛋白质修饰与非编码RNA调控这3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这些变化是通过复杂的环境/基因组相互作用介导的。其中,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是最受关注的表观遗传标志高脂血症、吸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可导致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研究这些变异为进一步阐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重点阐述DNA甲基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CPG岛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4
作者 耿冀 俞婧 +7 位作者 范占明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徐磊 张兆琪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主动脉根部管径和左心室功能,计算辐射剂量。将DSCTA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DSCTA检查。97.14%(34/35)的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图像、93.10%(445/47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右窦受累17例,无窦受累15例,左窦受累5例;右-无窦交界受累13例,左-右窦交界受累3例,左-无窦交界受累1例。主动脉窦部直径(41.6±9.4)mm;瓣环直径(28.2±4.1)mm;窦管交界直径(73.6±1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主动脉根部受累程度呈负相关(r=-0.97,P=0.02)。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6±4.36)mSv。DSCTA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率(30/34,88.24%)和一致性(Kappa=0.82,P<0.01)均较高。结论 DSCTA"一站式"检查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宇 许尚栋 +2 位作者 张楠 孙立忠 范占明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价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可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使用双源大螺距前瞻心电触发全主动脉成... 目的评价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可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使用双源大螺距前瞻心电触发全主动脉成像(FLASH,螺距3.2),对其中明确诊断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进行手术治疗的35例与同期非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的2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以术中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其对主动脉窦、主动脉瓣交界、冠状动脉及窦管交界的受累情况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A距离手术平均时间为(3.38±7.20)天,FLASH组与对照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扫描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根部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对主动脉窦受累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8.4%,对主动脉瓣交界的受累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6.2%;对冠状动脉受累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98.1%。FLASH组扫描时间为(1.55±0.07)秒,有效辐射剂量(4.13±1.12)m Sv,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主动脉CTA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评价准确性明显高于非心电门控组,且有效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霏 李月平 +5 位作者 史冬梅 王志坚 齐静 马晓腾 杨丽霞 周玉杰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与单纯造影引导下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根据DCB介入治疗时是否为IVUS引导下手术将入选患者分为IVUS引导组和单纯造影引导组。比较IVUS引导组患者DCB治疗前后IVUS检测指标。比较2组DCB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指标。结果共96例患者(单纯造影引导组68例、IVUS引导组28例)满足入排标准并完成临床及造影随访,随访时间(13±10)个月。IVUS引导组患者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和平均管腔面积均明显大于DCB术前,斑块负荷明显低于DCB术前(均P<0.05)。IVUS引导组有4例(14.3%)患者在DCB术后即刻行IVUS检查时可见造影未发现的内膜夹层,夹层范围均未超过60°,围术期未出现不良事件。DCB术后即刻2组最小管腔直径均大于DCB术前(均P<0.05),但2组间管腔获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随访时,2组晚期管腔丢失和管腔净获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VUS引导组随访时靶病变直径狭窄率低于单纯造影引导组[(17±7)%比(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VUS可精准引导冠状动脉DCB治疗,与单纯造影引导相比,IVUS引导下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顾伟 林运 +3 位作者 王苏 程宇彤 张京梅 李志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重庆维普数数据库(VIP),收集满足我们要求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重庆维普数数据库(VIP),收集满足我们要求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在2017年10月31日之前。然后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一系列综合定量分析,包括计算合并的比值比(OR)、95%的可信区间(CI)、异质性的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通过Stata 10.0软件来检测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37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73例正常血压者。在中国汉族人群的总体分析和按照地域划分的亚组分析中,没有发现T174M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另外一个亚组中,在显性基因模型下,我们发现T174M位点多态性与较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收缩压≥160 mm Hg,舒张压≥95 mm Hg)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MM+MT vs.TT:OR=1.82,95%CI:1.20~2.76,P=0.005)。结论尚无足够证据去证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原发性高血压 多态性 汉族 中国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振娴 周玉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429-432,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较困难,临床上一直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房颤发生基质为靶点的新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最近一些临床试验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在高血压、左...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较困难,临床上一直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房颤发生基质为靶点的新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最近一些临床试验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电复律的患者中预防新发房颤的发生和房颤的复发,但这种作用的具体机制还未得到深入的探讨。一些实验性研究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能在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现对RAS在房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及ACEI和ARB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作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房颤动 电重构 结构重构
下载PDF
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有效性与安全性
9
作者 张明多 周渊 +6 位作者 张闽 宋现涛 乔树宾 王乐丰 佟倩 张立 石蓓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六家医院心内科收入的冠脉病变血管<2.0 mm且接受DCB治疗的原位病变患者29例,在术后9...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六家医院心内科收入的冠脉病变血管<2.0 mm且接受DCB治疗的原位病变患者29例,在术后9个月有18例(56.25%)患者行随访冠脉造影检查和定量分析。观察入组患者DCB治疗前后血管腔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终点是随访时冠脉造影的晚期管腔丢失(LLL)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死亡、心肌梗死及复合终点。结果 纳入病例靶病变参考血管平均直径为(1.71±0.27) mm,靶病变术前最小管腔直径(MLD)为(0.31±0.24) mm,靶病变LLL平均为(0.13±0.28) mm,术后即刻MLD(1.19±0.20) mm及术后9个月靶血管MLD (1.06±0.31) mm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1例患者(5.56%)进行了再次血运重建,DCB处理后随访期间,无心梗或死亡发生。结论 DCB治疗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犬体内带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移植可行性及心功能的评估分析
10
作者 郭建中 杨传瑞 缪卫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 探讨带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将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合为一体进行移植的可行性及移植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对心力衰竭的预判价值。方... 目的 探讨带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将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合为一体进行移植的可行性及移植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对心力衰竭的预判价值。方法 选取23只15 kg以上的成年杂种犬,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及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条件下进行全胸主动脉带钛镍记忆合金支架人工血管移植,记录犬术中生理参数、手术时间、生存期、分析死亡原因。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血浆NT-pro BNP、血清AST、CK浓度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 全组23条成年杂种犬30 d总生存率为65.2%(15/23);手术时间约(174.6±27.0)min;生存期在30 d之内的犬,自开胸后至人工血管吻合完成所需时间明显长于生存期超过30 d的犬;人工血管移植术后24~48 h,NT-pro BNP、AST、CK的浓度平均达到高峰,随着生存期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但在犬死亡前1~3 d各指标的浓度达到最高值。结论 带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进行全胸主动脉移植的方法可行;人工血管吻合时间越短,对生理参数及心、肝肾功能影响越小;检测NT-pro BNP、AST、CK的浓度变化可预判犬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心力衰竭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全科医师进行高血压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雨菲 周玉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社区全科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与规范化药物治疗,患者血压达标率以及血压分级变化。方法对参加本课题的全科医师进行正规的高血压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培训。将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 目的探讨通过社区全科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与规范化药物治疗,患者血压达标率以及血压分级变化。方法对参加本课题的全科医师进行正规的高血压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培训。将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92例作为入组人群,向高血压患者宣传高血压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内容,将实施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的50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8例,女性274例。未实施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的39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77例。向观察组患者详细讲解综合管理内容并发放高血压管理手册,按规定的时间随访,采集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血压分级情况,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减少,以及患者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肌酐、尿酸。结果经过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比例大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血脂较对照组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社区全科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及规范化药物治疗是一个合理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全科医师 达标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的血管炎性疾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杨 孙立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12-413,共2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治,24 h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50%在48 h内死亡,90%在一周内死亡。其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脑梗死、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率约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治,24 h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2%,50%在48 h内死亡,90%在一周内死亡。其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脑梗死、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率约0.05‰~0.03‰,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3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改善,近年来AD的患病率及检出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然而,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了一些可引起动脉壁损伤导致A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主动脉二瓣化畸形、医源性损伤等。此外,AD形成与血管炎性疾病也密切相关。血管炎性疾病破坏主动脉壁的中层,导致主动脉壁变薄、扩张及夹层形成。另外,血管壁的自身免疫过程也影响动脉壁滋养血管功能,引起血管壁的营养缺失,为夹层形成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性疾病 主动脉夹层 年发病率 EHLERS-DANLOS Marfan综合症 动脉壁损伤 AORTIC 主动脉二瓣化
下载PDF
血管炎的冠状动脉风险及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一博 孙莉萍 董建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821-825,共5页
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血管及血管周围组织,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损伤的疾病,可引起周围脏器继发损害.目前已知血管炎可影响心脏,并成为血管炎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针对血管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已趋成熟,但是对于其造成的严重心血... 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血管及血管周围组织,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损伤的疾病,可引起周围脏器继发损害.目前已知血管炎可影响心脏,并成为血管炎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针对血管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已趋成熟,但是对于其造成的严重心血管风险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尚无明确指导意见.现主要从几种常见造成冠状动脉受损的血管炎类型入手,对目前手术治疗这类血管炎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冠状动脉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白雪洋 魏华 +4 位作者 白中乐 王琎 陈晓伟 李凌 董建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试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延长(P<0.05),但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降低(P<0.05)。两组各出现1例心包积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窦房结及膈神经损伤。结论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的,且与单纯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相比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术后1年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电隔离 上腔静脉电隔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年第5期81-83,共3页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员人数多、层次参差不齐、来源复杂的特点。同时,心血管外科学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心血管外科学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而学员的基础相对较差,对心血管外科学的理...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员人数多、层次参差不齐、来源复杂的特点。同时,心血管外科学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心血管外科学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而学员的基础相对较差,对心血管外科学的理篇不容易深入。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采取分层化教学管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学 临床教学 难点 对策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李军山 余力 +7 位作者 宋耀明 马剑英 栾波 张明多 董勇 荣晶晶 潘宏伟 王长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5,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9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64,73)岁,男性13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13例,11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1个旋磨头,6例患者使用2个旋磨头,2例患者使用3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3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旋磨 安全性
下载PDF
血尿素氮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高晓倩 于华惠 +4 位作者 刘圣 焦晓璐 吕倩雯 张铭 秦彦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经过36个月的随访,本研究共纳入了487例患者,包括114例发生MACE的受试者和373例没有发生MACE的受试者。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UN与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比及其95%CI,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变化来评估BUN的预测效果。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水平BUN组相比,高水平BUN组发生MACE风险增加约4倍(OR=4.722,95%CI 1.716~12.993)。将BUN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基本预测模型及SCORE模型后,AUC面积显著提高(P<0.001)。结论血BUN可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的MAC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血尿素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瑞 张臣 +2 位作者 于薇 雒芳芳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CTCA)判断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092例接受64-CTCA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A结果,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住院接受经...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CTCA)判断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092例接受64-CTCA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A结果,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溶栓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失访,14例患者因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评价而被排除。平均随访(22.74±7.27)个月。764例检查正常者中,1例死亡,4例发生心脏事件;174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7例发生心脏事件;101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4例死亡,62例发生心脏事件;三者年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5%,4.02%和65.3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及斑块类型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HR=14.586,95%CI=8.751~24.313;HR=2.624,95%CI=2.275~3.027;HR=1.648,95%CI=1.204~2.257;P均〈0.001)。结论 64-CTCA能够为可疑冠心病患者提供预后参考信息,64-CTCA检查正常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后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晓玲 陈方 +2 位作者 张维东 高阅春 任学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NM1组患者男性比例多,平均年龄相对偏小,典型胸痛症状比例高,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EMI组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90%严重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比例、IRA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P<0.01);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住院期间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类似。结论老年NSTEMI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血运重建比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痛 肌酸激酶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三种生物标志物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时亚丽 康俊萍 +7 位作者 罗太阳 张崟 吕强 刘新民 戴天医 张子川 王溪 刘小慧 《中国医药》 2017年第7期970-974,共5页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3例,...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3例,检测入院时sST2、NT-proBNP与hs-cTnI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sST2、NT-proBNP与hs-cTnI水平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根据随访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52例)与非MACE组(121例)。MACE组入院时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41.2(25.5,62.8)μg/L比29.1(21.6,38.8)μg/L、4 758(1 978,9 000)ng/L比2 799(1 446,6 073)ng/L、0.05(0.02,0.09)μg/L比0.03(0.01,0.06)μg/L](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sST2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2.133,置信区间:1.011~4.502,P=0.047),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均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644和0.659),而三者联合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705)明显高于单用sST2(P=0.013)、NT-proBNP(P=0.008)或hs-cTnI(P=0.031)。sST2≥39.393 μg/L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sST2<39.393 μg/L患者(P<0.05)。结论 入院时sST2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与NT-proBNP、hs-cTnI联合可提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N末端B型脑钠肽原 超敏肌钙蛋白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