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3
1
作者 赵阳 李建瑞 +5 位作者 王利伟 魏永祥 付春华 杨非衡 肖明明 林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7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4岁以上居民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朝阳区两医院职工及14岁以上家属进行打鼾问卷调查,计算人群中打鼾发病率,分析其危...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4岁以上居民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朝阳区两医院职工及14岁以上家属进行打鼾问卷调查,计算人群中打鼾发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数据表随机抽取200例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推算人群中OSAHS的患病率。结果共发放调查表5090份,有效问卷4988份,有效率为97.9%。打鼾1585人,发病率为31.8%,男性打鼾发病率为38.7%,高于女性(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打鼾发病率逐渐增加,56~<66岁达高峰。脑力劳动、体重指数超标者打鼾及OSAHS的发病率增高。打鼾患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根据症状、体征,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诊断标准,在抽取的200例打鼾患者中共确诊OSAHS 63例,推算人群OSAHS患病人数为481例,发病率为9.6%(481/4988)。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人群中打鼾和OSAHS的发病率较高,打鼾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打鼾人群。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降低该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欣 闫晓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方法选取中晚期鼻咽癌患者70例,根据患者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21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人群50例,观察患者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结果 (1)死亡组和生存... 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方法选取中晚期鼻咽癌患者70例,根据患者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21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人群50例,观察患者FIB和D-二聚体变化趋势。结果 (1)死亡组和生存组D-二聚体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和FIB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在住院前4dFIB明显高于存活组,在入院后第6d和第7d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在入院后FIB开始上升,至入院3d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7d;死亡组在入院后FIB同样上升,并至第3d达到最高值后开始骤降,下降至第7d,并于第6d开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3)死亡组在住院前3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在入院后第5d、6d和7d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在入院后FIB开始上升,至入院3d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一直下降至第7d;死亡组在入院后FIB同样上升,并至第3d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在第6d下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体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对D-二聚体与FIB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状态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鼻咽癌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改良Mallampati分级预防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术后出血
3
作者 闫晓娟 李希平 +1 位作者 朱延玲 牟文清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应用改良Mallampati分级(MMC)对UPPP手术术中、术后出血进行预测和预防。方法选择全麻下行UPPP手术成年病人160例,其中MMC Ⅰ~Ⅳ级,每级各40例,其中20例病人术前给予预防性止血治疗。统计术中出血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术后出血并发... 目的应用改良Mallampati分级(MMC)对UPPP手术术中、术后出血进行预测和预防。方法选择全麻下行UPPP手术成年病人160例,其中MMC Ⅰ~Ⅳ级,每级各40例,其中20例病人术前给予预防性止血治疗。统计术中出血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术后出血并发症。结果在无预防性止血治疗的病人,MMCⅢ级和Ⅳ级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的病人;预防性止血治疗的病人,MMCⅢ级和Ⅳ级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Ⅰ级和Ⅱ级病人无明显改善;无预防和给予预防止血MMCⅢ级和Ⅳ级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比Ⅰ级和Ⅱ级病人高;与无预防止血发生术后出血病例(11/60)相比,预防止血MMCⅢ级和Ⅳ级的病人术后出血病例数减少(6/40),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PPP术前对成年病人进行改良Mallampati分级(MMC),对Ⅲ级和Ⅳ级的病人给予预防性止血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allampati分级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出血
下载PDF
局部给药途径对内耳耳蜗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海丽 于湛 魏永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耳后给药和鼓室给药对内耳耳蜗作用靶点间的区别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耳后给药组、鼓室内给药组,所有小鼠注射0.1ml的亚甲蓝后2小时,处死动物经耳后进路,耳蜗中阶侧壁开孔,取耳蜗,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在内耳的... 目的探讨耳后给药和鼓室给药对内耳耳蜗作用靶点间的区别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耳后给药组、鼓室内给药组,所有小鼠注射0.1ml的亚甲蓝后2小时,处死动物经耳后进路,耳蜗中阶侧壁开孔,取耳蜗,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在内耳的分布状况。结果耳后注射组亚甲蓝分布以耳蜗蜗顶最强,其次为中转,底转微弱,药物可能沿神经鞘膜逆行进入内耳。鼓室内注射组可见亚甲蓝优先进入耳蜗底转,顶回基底膜、血管纹蓝染,中回、低回也有轻微染色,但明显少于耳蜗底回,亚甲蓝可能通过圆窗膜渗透入内耳,通过内淋巴液传导至耳蜗内基底膜的毛细胞。结论耳后给药同步联合鼓室给药可以精确有效地治疗各种内耳疾病,药物可有效渗透到内耳各个部位,具有非侵入性、微创性特点,是一种新的内耳疾病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给药 鼓室给药 全身给药 糖皮质激素 内耳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晓峰 李希平 田璟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805-1806,共2页
目的总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BG)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CABG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综合护理。结果全组65例手术患者,1例死亡,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 目的总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BG)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CABG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综合护理。结果全组65例手术患者,1例死亡,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针对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ABG术后不仅要加强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的护理,更要严密监护睡眠呼吸暂停,对术后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
下载PDF
耳部常见疾病和治疗
6
作者 李希平 《医药与保健》 2007年第12期10-10,共1页
振动的声波经外耳的集音和传音到达鼓膜及中耳,经声能转换和增益后,通过镫骨振动使前庭窗阶的外淋巴液振动,然后变成液波而使基底膜振动。通过毛细胞的电位变化及化学介质释放,神经冲动的产生开始,然后进入到生理性感音过程。人耳... 振动的声波经外耳的集音和传音到达鼓膜及中耳,经声能转换和增益后,通过镫骨振动使前庭窗阶的外淋巴液振动,然后变成液波而使基底膜振动。通过毛细胞的电位变化及化学介质释放,神经冲动的产生开始,然后进入到生理性感音过程。人耳听觉系统的功能就是感受颌辨别声音信息。也就是说听觉生理活动涉及到对声音频率、强度、方位、时间等过程的分析和综合。这一分析综合过程相当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疾病 耳部 治疗 听觉系统 声音频率 外淋巴液 介质释放 电位变化
下载PDF
磷酸克林霉素与青霉素G钾治疗副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萍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5期372-372,376,共2页
目的:观察克林霉素治疗急性副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副鼻窦炎患者予以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1.35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日。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血象变化、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青霉素G钾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观察克林霉素治疗急性副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副鼻窦炎患者予以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1.35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日。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血象变化、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青霉素G钾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86%,有效率达94%。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与青霉素G钾比较治疗急性副鼻窦炎的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副鼻窦炎 克林霉素 临床疗效 急性 注射用 对照组 症状 治愈率 有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