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腔内强回声灶与胎儿心脏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勇 何怡华 +4 位作者 张烨 孙琳 谷孝艳 刘晓伟 赵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腔内强回声灶(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EIF)对胎儿心脏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2 204例EIF胎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IF发生位置不同分为3组(左心室组、右心室组及双侧心室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的差异.... 目的 探讨心腔内强回声灶(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EIF)对胎儿心脏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2 204例EIF胎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IF发生位置不同分为3组(左心室组、右心室组及双侧心室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胎儿心脏畸形的差异.结果 2 083例左心室EIF胎儿中检出心脏畸形98例(4.7%),83例双侧心室EIF胎儿中检出心脏畸形1例(1.2%),38例右心室EIF胎儿中检出心脏畸形5例(13.2%).右心室EIF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均<0.05);双侧心室EIF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与左心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室EIF可能会给胎儿带来更高心脏畸形发生率,因此,临床工作中发现右心室EIF,应对胎儿进行详细心脏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心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腔内强回声灶
原文传递
单纯永存左上腔静脉对胎儿心脏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晓伟 何怡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评价存在单纯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连接至冠状静脉窦的胎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单纯PLSVC对胎儿心脏结构发育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单纯PLSVC的中孕期(23-27“周)胎儿22例,晚孕期(28-39“周... 目的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评价存在单纯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连接至冠状静脉窦的胎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单纯PLSVC对胎儿心脏结构发育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单纯PLSVC的中孕期(23-27“周)胎儿22例,晚孕期(28-39“周)胎儿20例;孕期相匹配的心脏结构正常的中孕期胎儿25例,晚孕期胎儿24例;测量4组胎儿的心脏结构大小参数:左、右心大小,卵圆孔直径,主动脉内径,主动脉峡部内径,肺动脉内径;计算右心/左心比例、肺动脉/主动脉内径比例;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二尖瓣血流速度、三尖瓣血流速度、卵圆孔血流速度,将PLSVC组胎儿分别与正常心脏组胎儿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孕期PLSVC组胎儿的右室/左室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比值明显大于正常组;主动脉及主动脉峡部内径则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晚孕期PLSVC组胎儿的肺动脉/主动脉比值大于正常组,主动脉峡部内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胎儿期单纯PLSVC连接冠状静脉窦时其心脏结构与正常胎儿存在一定不同;PLSVC导致的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对胎儿心脏结构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永存左上腔静脉
原文传递
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谷孝艳 何怡华 +3 位作者 栾姝蓉 赵映 孙琳 苟中山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2-935,共4页
目的总结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特征,并对其病因进行研究。方法对13例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自右冠窦部位破入室间隔11例:5例为... 目的总结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特征,并对其病因进行研究。方法对13例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自右冠窦部位破入室间隔11例:5例为单纯右冠窦瘤破入室间隔,1例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并右冠窦瘤破人室间隔,4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或瓣周感染所致,1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瓣环撕脱所致,其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室间隔基底部夹层瘤,将室间隔分为两层形成中间的囊腔,破口均起源于右冠窦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室间隔夹层瘤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室间隔夹层作出准确诊断,并对其病因学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夹层瘤 病因学
原文传递
超声测量对合高度指数和对合面积指数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勇 何怡华 +5 位作者 张烨 孙琳 刘文旭 韩建成 谷孝艳 刘晓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前后瓣叶对合高度指数和对合面积指数变化及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成形术前后行二维及三维经食管超声检查,测量分析二尖瓣对合高度、对合高度指数、对合面积及对合面积指数...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前后瓣叶对合高度指数和对合面积指数变化及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成形术前后行二维及三维经食管超声检查,测量分析二尖瓣对合高度、对合高度指数、对合面积及对合面积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对合高度、对合高度指数、对合面积、对合面积指数均明显大于术前[(47±07)mm 对(94±11)mm,91±33对385±41,(1489±653) mm2对(3719±1443) mm2,93±31对359±75,P 均〈005];手术前后二尖瓣对合高度指数与对合面积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术前 r =0770,P 〈001;术后 r =0771,P 〈001),且两者与瓣膜反流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 =-0897, P 〈001;r =-0886,P 〈00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瓣膜对合有明显改善,二维超声测量对合高度指数与三维超声测量对合面积指数相关,均能有效评价瓣膜对合程度,而前者操作简便快捷,更有利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对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