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心血管和介入学会休克分级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氧合辅助预后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瑜 李呈龙 +7 位作者 谢海秀 杨峰 王晓朦 庄晓莉 杨晓芳 关明 黑飞龙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目的:分析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SCAI)休克分级与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支持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efractory ca... 目的:分析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SCAI)休克分级与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支持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RCS)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安贞医院VA ECMO支持的RCS患者,根据心源性休克工作组(cardiogenic shock working group,CSWG)共识制定的SCAI休克分级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就患者的基本信息、ECMO前基线条件和临床结局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出院死亡率,次要终点为ECMO撤除率和30d死亡率。结果:39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年龄62(54,67)岁,男性占71.9%。在VA ECMO辅助前,处在SCIA休克分级B级的患者有49例(12.4%),C级78例(19.7%),D级65例(16.5%),E级203例(51.4%)。SCAI休克分级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死亡率随分级的升高逐级递增,以SCAI B级为参考,C级:OR=1.509,95%CI:0.703~3.238;D级:OR=2.752,95%CI:1.233~6.142;E级:OR=3.271,95%CI:1.653~6.474,P<0.001;ECMO前心功能NYHA III级以上也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538,95%CI:1.564~4.119,P<0.001);相反,罹患心肌炎则是此类患者住院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0.133,95%CI:1.564~4.119,P=0.012)。SCAI E级患者的ECMO撤除率和住院死亡率均高于B、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SCAI休克分级的升高,连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的使用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在C级患者的ECMO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最长,其次是D级,ICU时间从C级到E级逐渐减少(P<0.001)。结论:SCAI休克分级是VA ECMO支持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休克分级 缩血管药 体外膜氧合 机械循环辅助
下载PDF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仲维佳 刘张章 +1 位作者 徐博 张京岚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8期658-661,691,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均为患侧小腿肿胀、组织张力高,...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均为患侧小腿肿胀、组织张力高,伴有皮肤发花、发绀等肢体缺血表现。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术组患者术后症状出现早。患者普遍预后差。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多,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诊断、改善患肢循环、及时行手术减压,对患者的临床预后、生活质量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筋膜室内压 体外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晓芳 付琳 +4 位作者 赵雪婷 关明 邢家林 侯晓彤 黑飞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心脏外科术后短期预后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心脏外科术后短期预后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和术后结局,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其中院内死亡组6例(8.3%),生存组66例(91.7%)。单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既往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术前更低的HGB、更高的肌酸激酶、未行药物溶栓、术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KilliP≥Ⅲ级、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体外循环时间、更长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联合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是院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值<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LT(OR=-0.106,95%CI:-0.10~0.14,P=0.042)、HGB(OR=0.52,95%CI:0.29~0.94,P=0.029)、联合二尖瓣/三尖瓣手术(OR=0.034,95%CI:0.002~0.59,P=0.02)是MI后VSR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术前状态更差、血流动力学更不稳定、心功能受损更严重、更长的手术时间与外科术后死亡相关。PLT、HGB、联合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