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弱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杨赓 梁颖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观察合并衰弱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HFpEF)患者随访3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风险,并分析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 目的:观察合并衰弱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HFpEF)患者随访3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风险,并分析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HFpEF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选择合并衰弱的140例患者为衰弱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入院、年龄、BMI和心功能(LVEF)类似的未合并衰弱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3年期间22例失访,最终衰弱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30例和128例。记录MACE发生情况(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入院和卒中的复合事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MACE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测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258例老年HFpEF患者中,平均年龄(70.5±11.1)岁。与对照组相比,衰弱组的HGB更低,空腹血糖和血肌酐更高,利尿剂应用率更高,ACEI/ARB应用率更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用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位随访时间(38.3±2.2)个月期间,共发生86例(33.3%)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11例(4.3%)全因死亡,24例(9.3%)心肌梗死,39例(15.1%)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2例(4.7%)卒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的心力衰竭入院(16.9%vs.13.3%,HR=1.293,95%CI:1.053~1.589,P=0.014)和MACE(36.9%vs. 29.7%,HR=1.242,95%CI:1.025~1.506,P=0.027)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但两组间的全因死亡(4.6%vs. 3.9%,HR=1.174,95%CI:0.950~1.451,P=0.138)、心肌梗死(10.0%vs. 8.6%,HR=1.171,95%CI:0.984~1.397,P=0.075)和卒中(5.4%vs. 3.9%,HR=1.382,95%CI:0.911~2.098,P=0.128)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年龄(HR=1.446)、HGB(HR=0.953)、血肌酐(HR=1.566)、BNP(HR=1.423)、衰弱(HR=1.242)和ACEI/ARB(HR=0.931)是MACE的相关因素(均为P <0.05)。结论:衰弱可显著增加老年HFpEF患者随访3年发生心力衰竭再入院和MAC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老年 心力衰竭再入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黎黎 陆艳辉 米玉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了解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我院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留置... 目的:了解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我院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1)研究连续监测1 240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21例,总计3 192导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率为17.8%。(2)留置中心静脉患者发生CRBSI 14例(15例次),感染率为6.3%,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4‰。(3)15例次CRBSI共检出1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株(63.2%),革兰阳性球菌7株(36.8%)。革兰阴性杆菌碳氢酶烯耐药率为50%;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占主体(71.4%),苯唑西林耐药率为71.4%。(4)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1例死亡,发生CRBSI患者死亡5例(35.7%)。调整年龄、性别,引入基础感染状态、是否合并器官衰竭等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BSI并未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OR=2.03,95%CI:0.619~6.651,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是发生CRBSI高危人群,置管时间延长显著增加CRBSI风险。CRBSI患者病原菌中,碳氢酶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分布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珊娟 吴学思 +1 位作者 王春梅 聂绍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三组:假手术组(n=8)、心肌(I/R)组(n=8)和NRG-1+I/R组(n=9)。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三组:假手术组(n=8)、心肌(I/R)组(n=8)和NRG-1+I/R组(n=9)。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用伊文氏蓝/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转位、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caspase 3试剂盒检测caspase 3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23.2±3.8)vs.(3.0±1.3)%,P<0.01],心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209.1±13.6)vs.(336.8±10.3)m V,P<0.05],细胞色素c向胞浆发生转位,caspase 3活性显著升高[(20.1±3.6)vs.(8,3±1.5),P<0.01]。与单纯I/R组比较,NRG-1给药显著降低I/R大鼠心肌的梗死面积/危险区面积[(28.6±9.2)vs.(51.7±7.8)%,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1.9±3.5)vs.(23.2±3.8)%,P<0.01],升高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1.647±0.172)vs.(0.490±0.080),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327.2±15.4)vs.(209.1±13.6)m V,P<0.05],抑制细胞色素c向胞浆的转位[(0.207±0.055)vs.(0.483±0.075),P<0.01],降低心肌caspase 3活性[(9.3±2.6)vs.(20.1±3.6),P<0.01],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结论:NRG-1具有抗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通过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心肌 凋亡
下载PDF
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对左心形态与收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信满坤 杨庚 +1 位作者 田轶伦 文勃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72-678,共7页
目的:长期慢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电极参数变化及左心室同步性、形态和收缩功能改变。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安贞医院接受永久... 目的:长期慢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电极参数变化及左心室同步性、形态和收缩功能改变。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安贞医院接受永久双腔起搏器置换术的183例成年患者(RVAp组)及匹配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RVAp组在置入时或置换术中的电极参数,以及置入前或置换前比较RVAp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基线数据、平均QRS间期/起搏QRS间期(QRSd/pQRSd)、二尖瓣反流程度(mitral regurgitation,MR)、三尖瓣反流程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和肺动脉收缩压程度(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sPAP)、LAD、LVEDD和LVEF方面。结果:更换时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显著升高(P<0.001)、电极阻抗明显下降(P<0.001),R波感知呈下降趋势,其中AVB亚组R波感知下降更显著。与固有房室传导完整组(即对照组或SSS亚组)相比,起搏百分比更高的AVB组的LVED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46)。基线时RVAp组的TR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恶化(P=0.002),而随访时,无论是TR、MR还是PAP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恶化(均P<0.05)。RVAp组的pQRS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QRSd(P<0.001),且SSS亚组和AVB亚组也显著长于对照组的QRSd(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RVAp组LVEF并无明显下降,但AVB组患者的LVEF较对照组或SSS组有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长期慢性RVAp的电极参数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人群,长期慢性RVAp组虽然存在显著不同步性,且MR、TR和PAP程度明显恶化,但左心房和左心室无形态学显著增大,更重要的是LVEF无明显下降。尤其是SSS亚组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电极参数 左心形态学 同步性 左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索旻 聂绍平 +4 位作者 赵雪东 艾辉 王梅 王春梅 阙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支架(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至2014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病例,并因再发症状于我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33例,男性270例(81. 1%),女性6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支架(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至2014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病例,并因再发症状于我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33例,男性270例(81. 1%),女性63例(18. 9%)。根据支架内狭窄是否≥50%,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平均复查时间25. 0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复查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组132例及无再狭窄组组201 例。再狭窄组年龄小于无再狭窄组组[(56.08±10. 10)队(58.40±10.42)岁,t =-2.032,P=0.043];再狭窄组 LDL-C 高于无再狭窄组组[(3. 17±0. 81)w.( 2.95±0.82) mmol/L,t= 2.404,P = 0.017];应用球囊后扩张比例再狭窄组低于无再狭窄组组(13. 6 %% 45. 3 %,X^2 = 36. 319,P<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0. 962,95%CI: 0. 934 ~ 0. 991,P = 0. 010)、CK-MB ( OR = 0. 998,95%CI: 0.996 ~1. 000,P = 0. 033)及使用球囊后扩张(OR= 0. 139,95%CI:0. 068-0. 284,P<0. 001)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糖尿病病史(OR= 1.902,95%CI: 1.036?3.492,P<0. 038)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结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行球囊后扩张术支架内再狭窄率较低,且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同时糖尿病病史显著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PCI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成钢 王春梅 +2 位作者 艾辉 阙宾 覃秀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旨在研究对预后的预测意义,以便于临床上识别高危患者,提高STEMI患者临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就诊的STEMI患者连续病例...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旨在研究对预后的预测意义,以便于临床上识别高危患者,提高STEMI患者临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就诊的STEMI患者连续病例,观察终点为患者进入导管室前出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分析MVA的发生相关因素及与hs-CRP的关系。结果:55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MVA组56例,非MVA组494例,平均年龄为(51.7±9.7)岁及(52.7±5.7)岁。入院时Killip分级MVA组与非M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后者更倾向处于Killip III、IV级(23.8%vs.5.0%,P<0.05);MVA组EF值低于非MVA组[(43.1±7.2)%vs.(59.3±8.5)%,P<0.05],LVEDD大于非MVA组[(58.3±5.2)vs.(48.6±6.72)mm,P<0.05]。MAV组入院时cTnI、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VA组(P<0.05)。应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EF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及hs-CRP是预测STEMI早期MV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ROC曲线判断预测MVA发生的最佳截点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7~0.854,P<0.001),并根据ROC曲线判断截点值为12.93,其敏感性为80. 2%,特异性为76.9%。结论:STEMI患者早期MVA失常的发生与入院时hs-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该指标对MVA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高敏C-反应蛋白 预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危险分层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屈超 李响 +3 位作者 蒲连美 刘飞 齐疏影 张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IABP-SHOCKⅡ)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27例AMI并发CS且置...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IABP-SHOCKⅡ)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27例AMI并发CS且置入IABP的患者。根据IABP-SHOCK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评分0~2分,132例)、中风险组(评分3~4分,55例)和高风险组(评分5~9分,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和预后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三组的随访30 d的病死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ABP-SHOCKⅡ评分对AMI并发CS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227例患者中,男性125例(55.1%),平均年龄为(58.7±17.2)岁。三组的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心肌型、NF-proBNP、血肌酐、乳酸、LVEF、LVESD、LVEDD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三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TIMI血流<3级、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率等均明显差异(均为P<0.05)。随访30 d,低风险组(20.5%)、中风险组(41.8%)和高风险组(82.5%)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且高风险和中风险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均为P<0.05),而高风险组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中风险组(P<0.001)。ROC曲线显示IABP-SHOCKⅡ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83.1%,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14~0.921,P=0.001)。结论:IABP-SHOCKⅡ≥5分的高风险患者预后差,IABP-SHOCKⅡ评分可用于国人AMI并发CS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评分 病死率 危险分层
下载PDF
残余血栓对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雅敏 米玉红 +6 位作者 陆艳辉 齐玥 孟晶晶 孙黎黎 闫树凤 许铭缨 张晓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首次确诊APE伴RVD患者129例。抗凝治疗6-12个月通过肺... 目的:分析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首次确诊APE伴RVD患者129例。抗凝治疗6-12个月通过肺通气/灌注显像(V/Q scan)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血栓,分为残余血栓组及非残余血栓组。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复发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通过Kaplan-Meier法描述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合并RVD的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9例患者,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63.3±13,3)岁,男性53例(41.1%),女性76例(58.9%),其中残余血栓组76例(58.9%),非残余血栓组53例(41.1%)。随访时间为(52.2士26.6)个月。据Kaplan-Meier法描述残余血栓组和非残余血栓组的总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无诱发因素(HR=3.325,95%CI:1.056-9.973,P=0.040)、残余血栓(HR=3.062,95%CI:1.035-9.061,P=0.043)。结论:残余血栓是合并RVD的AP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支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斯婷 艾辉 +5 位作者 郝鹏 索旻 白杉 范婧尧 王溪 聂绍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90-794,共5页
目的: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支为维持右心室功能的重要血管,本研究旨在评估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右心室支受累与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病历资料回顾的方法入选2011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北京... 目的: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支为维持右心室功能的重要血管,本研究旨在评估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右心室支受累与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病历资料回顾的方法入选2011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急诊综合病房的急性下RVMI患者111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资料中右心室支血运重建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术前术后右心室支血流均正常组(正常组)、术后右心室支血流改善组(改善组)和术后右心室支血流无改善或恶化组(受累组),比较三组间血运重建术后0、6及24 h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结果:RVMI患者的罪犯血管均为右冠状动脉(RCA),梗死相关病变部位在正常组主要为中段(64.5%)、改善组为近段(76.7%),而受累组病变部位无特异性。血运重建前,受累组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临时起搏器的使用比例最高(P=0.001)。右冠状动脉成功血运重建后,正常组和改善组血流动力学分别在术后0和24 h趋于稳定,受累组血流动力学受损程度更明显、且恢复速度更慢,24 h仍有更高比例的0.9%氯化钠溶液维持血压、药物和器械稳定心率/心律。结论:急性RVMI患者即使RCA主干成功血运重建,右心室支受累仍与早期右心功能受损的血流动力变化如低血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血运重建术中加强对右心室支的关注和保护可能有助于稳定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和促进右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右心室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长效硝酸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萌萌 李艳芳 彭余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酯(异乐定)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水平以及非梗死区左心室组织血管紧张素II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ATR)...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酯(异乐定)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水平以及非梗死区左心室组织血管紧张素II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AT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H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HF组)、硝酸酯小剂量组(LN组)、硝酸酯大剂量组(HN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奥美沙坦酯,OL组)及硝酸酯大剂量联合阳性药物组(HN+OL组),灌胃法给药6周。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心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RA、Ang II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AT1R及AT2R的表达水平。结果:1用药后,与HF组相比,HN组、OL组和HN+OL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与OL组相比,HN+OL组LVEF显著升高(P<0.05)。2与SH组相比,HF组PRA、Ang II水平显著升高(P<0.01),AT2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AT1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HF组相比,HN、OL和HN+OL组PRA、Ang II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AT2R表达明显下调(P<0.05),AT1R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OL组相比,HN+OL组AT1R显著上调,AT2R显著下调(P<0.05)。结论:应用长效硝酸酯能降低CHF循环中PRA、Ang II水平,同时使CHF心脏AT1R、AT2R的表达水平反向调节趋于正常,并提高LVEF,显著改善了心功能。大剂量硝酸酯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并可协同奥美沙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长效硝酸酯 血管紧张素受体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雪 邢欣悦 李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分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AMI患者,根据是否院内出现消化道出血分为院内消化道出血组和未消化道出血组,比较... 目的:分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AMI患者,根据是否院内出现消化道出血分为院内消化道出血组和未消化道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寻找可能影响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207例,204例(6.4%)AMI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低、肌酐升高,HGB降低,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及心肺复苏术后史,抗血小板+抗凝+院外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我院溶栓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n pump,IABP)及临时起搏器与院内消化道出血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血小板+抗凝+外院溶栓治疗、IABP、消化道出血史及肌酐升高是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血小板+抗凝+外院溶栓治疗、IABP、消化道出血史及肌酐升高是AMI患者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布楠 郑文 +1 位作者 赵冠棋 赵雪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院内及5年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至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032例,根据简化的肾脏病饮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院内及5年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至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032例,根据简化的肾脏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两组,其中eGFR<60 mL·min^-1·1.73m^-2患者96例,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 mL·min^-1·1.73m^-2患者936例,为肾功能代偿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基线特点,院内及5年随访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在1032例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组96例(9.3%)。其中肾功能不全组的年龄、女性占比、既往支架置入史、BNP和住院天数均高于肾功能代偿组(P<0.05),吸烟比例在肾功能不全组较低(P=0.002)。肾功能不全组的院内死亡率(4.2%vs.0.7%,P=0.002)、5年死亡率(12.5%vs.2.2%,P<0.001)及脑卒中发生率(4.2%vs.1.2%,P=0.039)均显著高于肾功能代偿组;而肾功能代偿组具有更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14.3%vs.7.3%,P=0.038)。慢性肾功能不全是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5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R=3.379,95%CI:1.200~9.516,P=0.02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使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是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长期MAC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肾功能不全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境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畅 张欣然 +4 位作者 陈隽雯 王博 郑淑娟 张银花 贺晓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人群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70例急诊NSTEMI患者,于入院后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心理测评,并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人群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70例急诊NSTEMI患者,于入院后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心理测评,并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既往慢性病史、TC、LDL-C、CK、BNP等。从多个方面对于患者术前心境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预测其高危因素。结果:NSTEMI患者PCI术前焦虑比例(69.2%)、抑郁比例(35.9%)、压力比例(23.2%)较常人均明显升高。性别、吸烟史、CK、LDL是影响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性别是影响NSTEMI患者PCI术前抑郁的相关因素;性别、吸烟史、TC、LDL是影响患者术前压力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有脑血管病史是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高龄是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TC升高、有陈旧心肌梗死史是患者压力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抑郁 焦虑 压力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5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尹娜 李雅敏 +1 位作者 闫树凤 米红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IL-5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表达及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170例CHF患者和60例非CHF患者血浆IL-5水平被检测。并对CHF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与IL-5水平关系。结果:与非CHF组相比,CHF... 目的:探讨IL-5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表达及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170例CHF患者和60例非CHF患者血浆IL-5水平被检测。并对CHF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与IL-5水平关系。结果:与非CHF组相比,CHF患者血浆IL-5水平显著降低[(75.9±11.9)vs.(46.2±11.1)ng/L,P<0.0001],且在NYHAⅡ组、NYHAⅢ组和NYHA IV组下降[(53.5±8.5)vs.(44.1±7.8)vs.(34.3±7.3)ng/L,P<0.0001]。在CHF患者中,IL-5水平和BNP水平呈负相关(r=-0.3783,P<0.0001),与LVEF正相关(r=0.3209,P<0.0001)。此外,IL-5水平在有合并心血管事件的CHF患者更低(50.8±9.5)vs.(37.7±18.8)ng/L,P<0.0001)。将CHF患者分成低、中、高IL-5水平组,多变量Cox危险分析结果显示,低IL-5水平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更高。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5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立负相关。结论:CHF患者IL-5水平显著下降,较低的IL-5水平提示CHF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5 心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索旻 赵冬 +4 位作者 刘静 王淼 孙佳艺 刘军 吴兆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20万自然人群中35 ~64岁的随机分层抽取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未服降压药物的1 021例进行分析,并于2004年对1999年调查人群中进行了... 目的:通过研究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20万自然人群中35 ~64岁的随机分层抽取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未服降压药物的1 021例进行分析,并于2004年对1999年调查人群中进行了复查,本研究通过对两次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尿酸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收缩压r =0.220,P<0.001;舒张压r=0.291,P<0.001),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的上升方向一致,血压水平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随着尿酸分层上升,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对危险呈上升趋势.调整了年龄、TC、TG、HDL-C和BMI后,其相关性及趋势依然存在.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5年间新发高血压相关,5年间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基线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关联,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血压水平 高血压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抗凝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悦 王志强 +7 位作者 刘倍倍 陈蕾蕾 田磊 张晓江 陈青 索旻 叶明 吴小凡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抗凝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03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后3个月复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替格瑞洛(90 mg/次,每...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抗凝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03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后3个月复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65例或小剂量替格瑞洛(45 mg/次,每日2次)65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治疗药物至分组后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分组后1、3、6和9个月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R)及高血小板反应性(HPR)、低血小板反应(LPR)和合适血小板反应性(OPR)发生率。观察两种剂量的替格瑞洛在PCI术后12个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总体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且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个时间点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组后各个时间点的HPR、LPR和OPR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BARC 3或5型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相比,小剂量替格瑞洛在BARC 1型出血和药物不耐受上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PCI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且有降低出血风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格瑞洛 剂量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8
17
作者 孟帅 李红 金泽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为目的,分析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120例STEMI患者,随机双盲将其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 目的:本研究以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为目的,分析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120例STEMI患者,随机双盲将其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早期应用组于术前30分钟给药,并维持至术后36-48小时。对术前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术后TIMI血流及心功能[术后即刻及术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进行评价。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TIMI 0级32(53.3%)vs.46(76.7%),3级15(25.0%)vs.6(10.0%),P〈0.05]。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功能显示,早期应用组LVEF及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58.63±6.78)vs.(51.72±8.34)%,P〈0.05;BNP 145(80,290)vs.210(90,480)ng/L,P〈0.05];术后30天两组LVEF及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MACE发生率早期应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3%vs.15%,P〈0.05);术后30天(5%vs.23.3%,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分级,及早恢复PCI术后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CD14^+单核细胞黏附能力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喜福 张晓岩 +1 位作者 叶明 米玉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CD14^+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黏附分子ICAM-1,及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CD14^+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黏附分子ICAM-1,及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Toll样受体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0例)和丹参多酚酸治疗组(15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并急诊行PCI治疗。而丹参多酚酸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点,每日1次,持续5d。入院时及治疗5d末取静脉血6m L分离单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ELISA等方法检测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ICAM-1、单核细胞Toll受体4(TOLR4)表达的变化。并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单核细胞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另取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5d末,两组患者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ICAM-1及TLR4水平均较人院前明显降低(P<0.01),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5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单核细胞CD11b/CD18、血浆ICAM-1及TLR4水平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盐能通过抑制CDl4^+单核细胞TLR4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这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Dl4^+单核细胞 黏附能力 TOLL 样受体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喜福 杨铎 曾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检测青年(≤40岁)和老年(60 ~ 8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及丙二酫(MDA)的变化,并分析炎性因子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青年(≤40岁)和老年(60 ~ 8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及丙二酫(MDA)的变化,并分析炎性因子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300例,其中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各1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5mL,通过生物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hs-CRP、Fib、IL-6、TNF-α及MDA的变化,并分析血浆炎性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急性心肌心肌梗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及陈旧性脑卒中比例更高(P<0.01);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比例更高(P<0.01);血浆hs-CRP、Fib、IL-6及TNF-α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更高(P<0.01).结论:血浆炎症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相关.其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累及病变血管多、血浆过氧化损伤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炎症因子 青年与老年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欣悦 田雪 李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院内非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院内非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心电图、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寻找可能影响院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84例,12例(14.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BV壳体抗原IgG浓度水平高、降钙素原水平高、CKMB峰值水平高、肌红蛋白(MYO)峰值水平高、肌钙蛋白(TNI)峰值水平高以及D-Dimer峰值水平高和合并心律失常与院内死亡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BV壳体抗原IgG、降钙素原、CKMB峰值、CMV抗体以及合并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EBV壳体抗原IgG、降钙素原、CKMB峰值、CMV抗体以及合并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危险因素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