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永存左上腔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特点
1
作者 梁卓 王云龙 +2 位作者 韩智红 张俊蒙 任学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55-859,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合并永存左上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本中心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375例,其中有9例(2.4%)患者合并有永存左上腔,分... 目的:回顾总结合并永存左上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本中心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375例,其中有9例(2.4%)患者合并有永存左上腔,分析其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的特点。结果:9例合并有永存左上腔的患者中,女性8例(88.9%),平均年龄(62.3±7.2)岁,平均发病年龄(35.6±5.8)岁。其中仅2例在常规的慢径靶点位置消融成功,其余7例需要在冠状窦前缘距离窦口1cm以内位置才能消融成功。成功消融靶点为相对复杂的心房电位和大的心室电位(心房电位/心室电位振幅比值>1∶3),和常规靶点位置相比阻抗升高大约20Ω。结论:对于合并永存左上腔的AVNRT患者,射频消融是安全和可行的,大部分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冠状窦前缘距离窦口1cm以内的非常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永存左上腔
下载PDF
时间药理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
2
作者 孔羽 李全 +2 位作者 杜鹃 潘晓冬 马会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药理学降压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中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PCI术后患者85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传统方法服...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药理学降压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中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PCI术后患者85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传统方法服药组和时间药理学服药组,分别是43例和42例。传统方法服药组[晨起6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时间药理学服药组(晨起6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晚间5时服用ACEI)共治疗4周。在基线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年龄43~78岁,4周规范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分别在在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患者中进行比较,时间药理学服药组24h平均血压水平和夜间血压下降率方面均较传统方法服药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升高,依据降压药物时间药理学原则给予治疗能更有效控制患者夜间血压,恢复正常心血管生理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冠状动脉介入术 时间药理学 夜间血压下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