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护齿器咬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丽 张兴 +1 位作者 聂小汉 杨晓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护齿器建立平衡咬合的方法,以及咬合平衡对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名大学篮球校队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为每一位受试者定制一个运动护齿器。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咬合纸法对受试者的运动护齿器进行调(牙合)... 目的:探讨运动护齿器建立平衡咬合的方法,以及咬合平衡对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名大学篮球校队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为每一位受试者定制一个运动护齿器。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咬合纸法对受试者的运动护齿器进行调(牙合),为常规调(牙合)组;在T-scan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调磨运动护齿器的咬合,为T-scan调(牙合)组;受试者未佩戴运动护齿器时天然牙咬合,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采集常规调(牙合)组、T-scan调(牙合)组及空白对照组的咬合数据,比较三组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结果:(1)咬合接触点总数、总咬合力、前牙区咬合力比率: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咬合力不对称指数:对照组最高,而常规调(牙合)组低于T-scan调(牙合)组,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咬合时间:T-scan调(牙合)组咬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P<0.05),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指导运动护齿器的调(牙合)。平衡的咬合能提高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及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护齿器 T-scan 咬合
下载PDF
头颈部放射治疗对咀嚼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2
作者 陈成 潘华 +1 位作者 任卫红 黄欣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放疗后开口受限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放射治疗后开口受限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以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健、患侧咬肌、翼内肌与翼外肌进行同心圆针肌电图(EMG)检查,同时测量患者... 目的:探讨放疗后开口受限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放射治疗后开口受限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以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健、患侧咬肌、翼内肌与翼外肌进行同心圆针肌电图(EMG)检查,同时测量患者开口度。对受照射侧与未受照射侧咀嚼肌静息状态下出现失神经电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区域涉及咬肌有4例患者:肌肉静息状态下2例患者患侧咬肌出现失神经电位;肌肉大力收缩状态下2例患者患侧咬肌无募集电位;该4例患者开口度分别为16mm、31mm、15mm和9mm。放射区域涉及咬肌、翼内肌与翼外肌的有3例患者:肌肉静息状态下1例患者患侧翼外肌、咬肌出现失神经电位,1例患者患侧咬肌、翼内肌与翼外肌均出现失神经电位;肌肉大力收缩状态下,1例患者患侧咬肌、翼内肌与翼外肌均无募集电位。该3例患者开口度为39mm、17mm、5mm。受照射侧与未受照射侧出现失神经电位咀嚼肌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颈部放射治疗可引起放射区域咀嚼肌神经电生理异常改变,造成放射性周围神经病理性损伤;咀嚼肌神经肌肉系统的放射损伤是放射治疗后开口受限的发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咀嚼肌 开口受限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