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孔超 鲁世保 +5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康南 藏磊 王宇 袁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Activ L假体对3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30例患者共36个假体获得12~46个月(平均28.8个月)... 目的:探讨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Activ L假体对3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30例患者共36个假体获得12~46个月(平均28.8个月)的随访,随访2年以上者20例(其中随访3年以上15例)。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以每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为应变量,以末次随访时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而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节段及其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2138,P>0.05)。结论: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近中期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位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疗效 影像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文志 鲁世保 +6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康南 藏磊 王宇 刘铁 梁得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对于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ADR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1...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对于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ADR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5.6岁(35—60岁);手术节段:L3-42例,L4-515例,L5/S15例,L3-4+L4-5,3例,L4~5 +L5/S17例;随访时间15~63个月(平均32.0个月)。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前凸角(LL)、病变节段前凸角(SL)、骶骨倾斜角(S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测量参数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统计学差异;使用偏相关分别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LL较术前平均减少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L较术后1个月平均增加6.8°(P〈0.05),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自术前至末次随访时SL呈递增趋势(P〈0.05);SS亦呈递增趋势,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LL与SL均无相关性(P〉0.05),LL与SS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腰椎ADR有助于维持、改善腰椎近中期矢状面序列。单、双节段ADR对LL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LL始终与SS呈正相关,未发现LL与SL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假体和置入物 矢状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