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比较
1
作者 张尤佳 王焕勇 +3 位作者 刘宇毅 姜霄鹰 马雪原 彭如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并分析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A组)、Ⅲ~Ⅳ级(B组),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根据心衰特点,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功能下降心衰组(C组)、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组(D组)、收缩功能不全心衰组(E组)、混合性心衰组(F组),比较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MRI参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EF与MRI相近(P>0.05);B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均大于A组(P<0.05),EF均小于A组(P<0.05)。四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RI参数中,EDV、ESV、SV、EF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中的EDV、ESV、SV、EF与MRI参数中的EDV、ESV、SV、EF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RI均能有效评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二者的左心功能参数存在明显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优化辐射剂量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床旁胸部摄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广民 彭如臣 +1 位作者 张迪 郭红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辐射剂量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摄影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胸部DR检查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曝光,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曝光参数设置:次高千伏(90kV)、AEC自动曝光控制,基于患儿... 目的探讨优化辐射剂量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摄影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胸部DR检查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曝光,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曝光参数设置:次高千伏(90kV)、AEC自动曝光控制,基于患儿年龄明确曝光体位,借助于甲级片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DR胸片情况进行评价,对两组患儿DR胸片质量和患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级片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辐射剂量[(0.102±0.018)mGy]低于对照组[(0.303±0.087)mGy],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床旁DR胸部检查中予以有效的影像质量控制,能提高DR胸片一级片率,可减少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摄影 辐射剂量 数字化X射线 床旁
下载PDF
小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源像距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广民 彭如臣 +1 位作者 张迪 郭红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影源像距(SID)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1次到本院进行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患儿40例,予以仿真胸部体模试验性曝光,借助于统一光电压与不同SID予以曝光组合,对每次曝光的mAs以... 目的分析小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影源像距(SID)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1次到本院进行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患儿40例,予以仿真胸部体模试验性曝光,借助于统一光电压与不同SID予以曝光组合,对每次曝光的mAs以及单位面积剂量进行记录。将入组研究对象住院过程中复查1次当做对照,其中初检组患儿采取110cm SID,而复检组采取90cm SID实施DR胸部摄影,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小儿胸部DR摄影SID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初检患儿和复检患儿所获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SID曝光面积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摄影SID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质量存在着相关性。结论在小儿胸部DR摄影中,SID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不同SID下的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提倡在DR摄影检查中以90cm SID进行摄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小儿胸部 辐射剂量 DR摄影 源像距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植入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精准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利宾 袁鑫 +3 位作者 许崧杰 张衍军 张志鹏 陈学明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149-2152,共4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制备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导板并辅助置钉,评价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上胸椎(T1~T4)尸体标本,行CT扫描获取相关数据后以DICOM格式存储,将相关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构建三维模型并通过逆向工...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制备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导板并辅助置钉,评价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上胸椎(T1~T4)尸体标本,行CT扫描获取相关数据后以DICOM格式存储,将相关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构建三维模型并通过逆向工程原理设计理想的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及钉道方向,根据胸椎附件的解剖形态设计与之契合的反向模块,然后结合进针点与最佳钉道设计导板,最终3D打印成型,利用该导板辅助完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对实际进针点和理想进针点的位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Kawaguchi等级评价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每具上胸椎标本左右侧各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6具标本共置入48枚椎弓根螺钉。48枚螺钉中有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壁,优良率为95%。椎弓根螺钉实际进针点与理想进针点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能获得满意的置钉精准度,操作简便可行,能够实现置钉的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航模板 上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老年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梅 王艳玲 +4 位作者 石逸杰 张洪鹏 冀旗玲 耿晓坤 杜会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不同形态BMMI老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査确诊,4例行CT血管成像(CTA)及血管超声检查,4例行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不同形态BMMI老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査确诊,4例行CT血管成像(CTA)及血管超声检查,4例行血管超声检查。结果8例(100.0%)患者均急性起病,呈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7/8,87.5%)、头晕(5/8,62.5%)、构音障碍(6/8,80.0%)、吞咽困难(3/8,37.5%)、感觉障碍(5/8,62.5%)、复视(2/8,25.0%)、意识障碍(2/8,25.0%)、耳鸣(1/8,12.5%);病灶多位于延髓中上段(7/8,87.5%),横轴位DWI病灶呈倒"八”型3例(37.5%〉,"V”型1例(12.5%),“Y”型3例(37.5%),"心”型1例(12.5%);8例(100.0%)均合并后循环血管多发狭窄或闭塞;其中病灶“心”型、“Y”型患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治疗后基本痊愈4例(50.0%),好转3例(37.5%),1例未愈出院(12.5%)。结论BMMI老年患者多合并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DWI呈“心”型及“Y”型患者病情易进展,预后差。头颅核磁结合DWI检查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预判病情演变,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肿瘤术前风险评估及手术策略制定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信瑞强 刘彤 +1 位作者 张双 彭如臣 《现代医学》 2016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影像融合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手术策略及术中导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行CT、MRI、MRA、MRV等影像学扫描,将影像学资料导入Brain Lab进行影像重建和融合,模拟病变和周围组织的...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影像融合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手术策略及术中导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行CT、MRI、MRA、MRV等影像学扫描,将影像学资料导入Brain Lab进行影像重建和融合,模拟病变和周围组织的三维模型。术前依据重建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术中通过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比较术前与术中所见的肿瘤、神经、血管、骨骼、脑组织等重要标记点。结果:95例患者颅脑解剖三维影像结构均重建融合成功,符合率极高,与术前原始图像及术中解剖所见吻合很好。在三维重建系统的导航下成功识别了重要的标记点及肿瘤边界,术中未出现因手术入路选择而产生的并发症。术后61例(64.2%)患者症状缓解,32例(33.7%)患者症状无变化,其余2例(2.1%)患者由于病变解剖位置原因导致症状加重,但出院时明显改善。结论:三维多重影像数字化融合技术能准确显示肿瘤组织解剖位置,多角度、动态地呈现其与周围组织的立体关系,在颅内肿瘤术前风险评估及手术策略制定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三维数字影像融合 风险评估 手术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