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的英国中小学优秀本土中文教师胜任力特征及模型构建
1
作者 史金生 李琦 汪怡帆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T/ISCLT 001-2022)的发布,为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评估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本研究考察了15名英国中小学优秀本土中文教师所拥有的胜任力特征,构建了由4个模块、15项特征构成的英国中...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T/ISCLT 001-2022)的发布,为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评估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本研究考察了15名英国中小学优秀本土中文教师所拥有的胜任力特征,构建了由4个模块、15项特征构成的英国中小学优秀本土中文教师胜任力模型。英国中小学优秀本土中文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沟通协调能力、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自我反思与调整能力、活动策划与执行、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国际视野、文化应对、有效参与、价值取向、人格魅力、科研能力、职业规划。本模型的教师胜任力特征群与《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高度契合,本土优秀中文教师在“多元文化适应能力”上的特征较凸显,但在“科研能力”和“职业规划”特征上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未来本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英国 本土中文教师 胜任力
下载PDF
坚持诗学本位,拓展研究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访谈
2
作者 张桃洲 钟世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34,共7页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张桃洲 访谈
下载PDF
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李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9月2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的近20位专家... 9月2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学校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缪劲翔出席会议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文化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文化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 师范大学学报 会议综述 服务首都
下载PDF
2023网络文艺:以磅礴的想象力致敬未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疆锋 赵世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32-44,I0001,I0002,共15页
2023年是中国网络文艺聚力奋发的一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放异彩,奇点将至,未来已来,网络文艺跃入智能传播时代(智媒时代),网络科幻进入主赛道,“国潮热”涌动,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阵地,微短剧积微成著,展现出磅礴的想象力。网络文... 2023年是中国网络文艺聚力奋发的一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放异彩,奇点将至,未来已来,网络文艺跃入智能传播时代(智媒时代),网络科幻进入主赛道,“国潮热”涌动,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阵地,微短剧积微成著,展现出磅礴的想象力。网络文艺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和综合治理,在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用优质内容化解网生代的数字化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人工智能 科幻 想象力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国权 赵屹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是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大动能。通过回顾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发展历程可见,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建设经历了初创布局、创新巩固和跨越升级3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具有规范化、国际化、...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是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大动能。通过回顾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发展历程可见,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建设经历了初创布局、创新巩固和跨越升级3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具有规范化、国际化、专业化、纵深化的建设特点。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服务力亟待提升,国际化仍需加强的问题。因此,未来应把握好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整体性,强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政策供给能力,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研究的服务能力,提高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化发展的理论探索,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标准建设 标准化 语言文字
下载PDF
景观书写与文学中城市形象生成再探析——以巴尔扎克小说《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为例
6
作者 吴康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些景观描绘涉及巴黎城市空间各个角落和场所,从现代商店、议会大厦、戏院、报社等商业、政治和文化景观再到妓女私密空间和吉普赛人算命屋等异质空间。国内外学界对该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均有过研究,但是对都市景观书写与城市形象生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阐释。本文力图从法国经典叙述学及空间理论等批评视角,依据作家在文本中所绘制的分层明确的都市景观地图,对这些景观符号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关系及意义进行再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景观 热奈特叙述理论 空间理论 城市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艺术化与美育功能的实现
7
作者 王德胜 宋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学术的改造,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理想的现代诗性批评范式,为作为美育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能性。重建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批评指向及其有效性问题,在于通过反思文学批评的知识化维度,在新的操作平台上重建文学批评的艺术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发挥其作为美育的制度化保障及其“以美化人”的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知识化 艺术化 诗性批评 美育功能
下载PDF
俯仰无愧煮字为文——《百部经典·西厢记》解读人张燕瑾先生访谈录
8
作者 徐慧 张燕瑾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8-133,F0003,共7页
访谈者: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承担《百部经典·西厢记》的解读工作,为读者又提供了一版《西厢记》精彩的导读和点评。非常欢迎您今天来接受我们的访谈,为我们讲述关于《西厢记》相关整理研究和自己治学、生活的一些经历。听说您小时... 访谈者: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承担《百部经典·西厢记》的解读工作,为读者又提供了一版《西厢记》精彩的导读和点评。非常欢迎您今天来接受我们的访谈,为我们讲述关于《西厢记》相关整理研究和自己治学、生活的一些经历。听说您小时候就很爱听戏,还练就了一手好快板儿,常常在开戏前登台暖场,这些爱好与您后来在戏曲研究方面的学术兴趣有直接关联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戏曲研究 张燕瑾 张老师 访谈者 学术兴趣 直接关联
下载PDF
关于文学地理学的三种误解辨正及其传统与方法新论
9
作者 陶礼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文学地理学是系统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科学基础是人地关系原理。但从学术史和当前学界研究看,对什么是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存在地理要素说、文地交融说和地理诗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片面理解。对此现象应作扼要辨... 文学地理学是系统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科学基础是人地关系原理。但从学术史和当前学界研究看,对什么是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存在地理要素说、文地交融说和地理诗学说这三种主要的片面理解。对此现象应作扼要辨析,并进一步强调两点:一是就中国而言,文学地理批评是在以先秦两汉《诗经》《楚辞》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重要传统,具有丰富的辩证的理论与批评内涵,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二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要把大地理研究与文学微地理(小地理)以及文学空间批评研究结合起来,丰富文学大地理与文学微地理的研究方法。此外,应特别强调文学地理学要注重地方文学的研究,但不能陷入“地方主义”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地理批评 地理要素说 文地交融说 地理诗学说
下载PDF
《外国文学史》编写与东西方文学的“融合”倾向
10
作者 冯新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6,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主要有三种编写模式:东西方文学两分法模式,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俄苏文学三分法模式,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在编写方式上与前两种明显不同。它打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主要有三种编写模式:东西方文学两分法模式,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俄苏文学三分法模式,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在编写方式上与前两种明显不同。它打破了二分法或者三分法的做法,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合并为一个整体,按照东西合一结构体系,用历史发展的线索把西方和东方的文学连接起来,体现出将东西方文学融合的倾向。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的思路是立足“文学史”这一中心概念,对中国文学之外的外国文学进行总体研究。它既注重提炼东西方文学的共通特点,又注重将东西方经典作家作品并置讲述,还注重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更能体现“外国文学史”的内涵与外延,也能让读者更迅速地形成比较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东西方文学 融合 交流互鉴
下载PDF
刘勰文体论对《翰林论》的因革
11
作者 贾奋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文心雕龙》文体论极大地受惠于李充《翰林论》所建构的关于各类文体的经典秩序、论文体例和简略评说;又充实、丰富、发展了《翰林论》“成文”“德音”“体要”等文体学思想,并探讨“深极骨髓”的文学根本问题,建构了完善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文体论极大地受惠于李充《翰林论》所建构的关于各类文体的经典秩序、论文体例和简略评说;又充实、丰富、发展了《翰林论》“成文”“德音”“体要”等文体学思想,并探讨“深极骨髓”的文学根本问题,建构了完善的文学理论体系。其视野之开阔、思想之精深、方法之自觉、理论之完善远超出了李充论文水平。刘勰评《翰林论》“浅而寡要”大体合乎事实,“浅而寡要”之“浅”指精省浅近的措辞风格,未必贬辞;“寡要”为少要,亦并非完全否定判断。相较钟嵘贬之“疏而不切”,刘勰批评态度相对温和,且更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翰林论》 吸纳超越 浅而寡要 精省浅近
下载PDF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12
作者 陈亚丽 王静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66-172,176,共8页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界的渴望;在“情”的表达中,体现了王兆胜对“人间大爱”的肯定与坚持。而在由“物”及“情”的书写路径中,王兆胜的散文以平淡自然的风格、优雅闲逸的文化修养实现了“心散”的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散文的书写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哲学 老庄之道 “物性”书写 “人间大爱”
下载PDF
创造出文化研究的悠远回声——读《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
13
作者 胡疆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随着文化研究在全球的迅速扩张,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授予学位的教学活动,成为学院式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成果虽然被泛泛地冠以“文化研究”的名号,却偏离了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丧失了批判的动力。在这样的时刻,阅读《重建“文... 随着文化研究在全球的迅速扩张,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授予学位的教学活动,成为学院式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成果虽然被泛泛地冠以“文化研究”的名号,却偏离了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丧失了批判的动力。在这样的时刻,阅读《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从最基本的概念和话题着手勾勒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可以帮助我们重返文化研究的现场,听到对话的喧声,重新燃起文化研究的创造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学院式 重建“文化”的维度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能否成为欧美-俄国对话通道:认识西方斯拉夫学难题
14
作者 林精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90-107,共18页
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各因与帝俄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关系,分别发展出各自的斯拉夫学,十月革命建立反西方的苏维埃国家,意外促成大西洋两岸斯拉夫学科趋同并加速扩大,而冷战进程推动斯拉夫学超常发展,使其敏锐地关注到苏联官方制造出又极... 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各因与帝俄有不同的地缘政治关系,分别发展出各自的斯拉夫学,十月革命建立反西方的苏维埃国家,意外促成大西洋两岸斯拉夫学科趋同并加速扩大,而冷战进程推动斯拉夫学超常发展,使其敏锐地关注到苏联官方制造出又极力掩饰的境外俄罗斯文学和地下文学,严肃正视苏联官方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在“俄罗斯文学史”编纂上比苏俄本土学界更稳妥、中立,率先建构“白银时代”概念、发掘俄国大众文学和俄国女性文学等。这些在人文学科框架下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成果,成为西方左翼思潮不被苏俄话语同化的力量,又助力苏俄改革、重建“俄罗斯文学史”。如是一来,认真探讨西方斯拉夫学如何从地缘政治上发掘重大论题,在人文学科框架下解释俄罗斯文学,对我们重新认识俄罗斯问题,是具有重大现实价值的学术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斯拉夫学 地缘政治 人文科学
下载PDF
现代文化视域中新旧博弈的《文艺会刊》——兼论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自我认同
15
作者 孙晓娅 彭杰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涌现出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庐隐、石评梅、陆晶清、苏雪林等知识女性。她们正式走上文坛之前,有着迥异的文学经历,但无一例外,她们均是从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获取并增进了现代写作的意识与资源,这期间或多或少受制于... 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涌现出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庐隐、石评梅、陆晶清、苏雪林等知识女性。她们正式走上文坛之前,有着迥异的文学经历,但无一例外,她们均是从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获取并增进了现代写作的意识与资源,这期间或多或少受制于早年家庭文化环境与正在发展的高校女子教育机制的牵制与影响,导致她们的“理论构想”与“文本实践”之间存在着文化张力与精神裂隙。基于此,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文艺研究会会刊《文艺会刊》及其刊发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文化视域中现代女性诗歌话语如何在教育场域内发生,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局限,进而考察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自我认同,寻觅她们的新旧文化选择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会刊》 知识女性 女性诗歌 自我认同
下载PDF
《太平广记》:文言小说的渊薮
16
作者 侯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龙年来临,假如有人邀你以《龙》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你该到哪儿去搜寻素材、引发灵感呢?一—建议你不妨翻翻《太平广记》一类的大部头类书;该书第418一425卷,收录了有关“龙”的笔记故事近百则,足供参考利用。
关键词 《太平广记》 文言小说 小作文
下载PDF
论公文的结构与语境的关系
17
作者 杨霞 《秘书之友》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公文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实践活动,在其文本建构和被受众解读时总会受到社会环境、管理场景、管理事件以及其他相关语境要素的制约。关于公文的结构与语境的关系,学界已有共识,即公文结构反馈和强化了语境,语境对公文结构有塑造作用。不过... 公文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实践活动,在其文本建构和被受众解读时总会受到社会环境、管理场景、管理事件以及其他相关语境要素的制约。关于公文的结构与语境的关系,学界已有共识,即公文结构反馈和强化了语境,语境对公文结构有塑造作用。不过,对于公文结构系统与语境系统内部究竟是如何进行投射和塑造的深层运作机制,既有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拟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公文结构的内部构成,揭示其与多重语境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以期为公文的高效写作和准确理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结构 话语实践 实践指导 受众解读 文本建构 语境要素 内部构成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公文结构的理论研究述评与前瞻
18
作者 杨霞 《秘书》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当前的公文结构研究在形式要素结构、写作思维结构、写作结构模式、整体篇章结构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由于多数研究集中在形式的静态考察和表层的宏观描写,导致结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有限。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内容信息结构... 当前的公文结构研究在形式要素结构、写作思维结构、写作结构模式、整体篇章结构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由于多数研究集中在形式的静态考察和表层的宏观描写,导致结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有限。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内容信息结构,在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结合中国文件制度语境,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公文结构的语言表达、话语结构、信息组织模式以及篇章结构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将有助于形成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社会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和交流沟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文本 公文结构 信息结构 语言结构体 篇章语言学
下载PDF
“当代诗的文化趋向:个体性与公共性”主题论坛实录
19
作者 王东东 一行 +2 位作者 姜涛 西渡 张桃洲 《江汉学术》 2024年第1期69-82,共14页
2023年8月15日—17日,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暨“21世纪现当代诗学的探索进路”主题论坛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江汉大学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 2023年8月15日—17日,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暨“21世纪现当代诗学的探索进路”主题论坛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江汉大学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和上海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袂承办。“当代诗的文化趋向:个体性与公共性”是论坛分主题之一。与会专家围绕“有机诗人”与“共同体诗学”、“90年代诗歌”与“未来诗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当代诗从个体性到公共性这一文化趋向,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诗歌自1990年代尤其21世纪以来试图完成的历史转向:从“弱普遍主义”的角度提出了共同体诗学的必要性,强调了诗歌与人文思想的关联以及共同体的多样性,倡导在警惕文学史权力膜拜的同时探索一种个体的“有限的公共性”,还从生活实践和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写作意识。与会学者和诗人同时就诗教问题、“大诗人”标准、诗与媒介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提出了反思和重构90年代诗歌的设想,并试图在新的历史处境和文明条件下建构具有未来性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东东 一行 姜涛 西渡 张桃洲 个体性 公共性 诗歌共同体 未来诗学 90年代诗歌
下载PDF
场景传播视域下中文国际传播媒介使用路径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少帅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中文国际传播的主旋律。场景传播赋能中文国际传播“内容—媒介—场景—传播”的运行机理,对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介使用提出了要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媒介经历了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中文国际传播的主旋律。场景传播赋能中文国际传播“内容—媒介—场景—传播”的运行机理,对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介使用提出了要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媒介经历了从“话语认同”到“场景认同”的转变。结合中文国际传播的发展,尝试提出优化纸质媒介形式,继续发挥传统媒介优势;加强媒介融合使用,提高中文国际传播效率;重视中文学习产品的场景媒介研发,助力中文国际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相互促进;打造虚实结合的媒介体系,推动中文国际传播新发展等四大中文国际传播媒介使用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传播 中文国际传播 媒介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