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眸与反思:中国女性文学六十年(1949—2009)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年之际,立足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回眸与反思194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历史,检阅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以自己的灵魂与血脉,"抟字"创造的女性精神生命历史画卷,分析中国女性文学与社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年之际,立足文学"她世纪"的起点上,回眸与反思194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历史,检阅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以自己的灵魂与血脉,"抟字"创造的女性精神生命历史画卷,分析中国女性文学与社会、性别、政治、革命、经济、商业、消费等等多重复杂关系,审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造成的身体与心灵的羁绊,反思"拿来主义"造成的文化迷失、断裂、错位与遮蔽,发现其文化深层的精神互动与审美个性的新生态、新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女性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的重构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性别平等
下载PDF
携带着未来的女性历史缔造——21世纪海内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2
作者 王红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7-72,共6页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自我性别的姿态在世界文学建构中确立华文女性文学的位置,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史 个体生命 女性 人类 共时性 纵深与延续 缔造
下载PDF
以家族伦理重释性别文化——严歌苓《妈阁是座城》与张翎《阵痛》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红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7,共9页
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与张翎的《阵痛》两部小说以家族伦理寓言神话,女性情感体验与历史记忆,对两性个体人性的复杂嬗变进行批判与反思;两部小说诠释纯洁的母性关爱伦理是人类"完整的人"的人性善根,男性"大我"赌... 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与张翎的《阵痛》两部小说以家族伦理寓言神话,女性情感体验与历史记忆,对两性个体人性的复杂嬗变进行批判与反思;两部小说诠释纯洁的母性关爱伦理是人类"完整的人"的人性善根,男性"大我"赌性顽疾和着金钱物欲的变异对现世代人性的破坏力。从家族基因遗传对民族性与人类性进行开掘,呼唤现世代人类心性的"母性归属"。以母亲强大自我内在性的、超验性的人性张力,揭示母亲以大地般的坚韧与顽强、博爱和圆融,迸发出的母爱精神的"永恒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经验 性别对比 男性“大我” 母性归属
下载PDF
历史重构与“自我”超越——21世纪女性写作十年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红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1,共4页
21世纪的女性写作,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吸收本土与异质文化的精髓,重新探索"人—女人—个人"的书写之路,在理性的反思中走向超越"自我"和"他者",显示出了卓越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女作家们改善女性现... 21世纪的女性写作,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吸收本土与异质文化的精髓,重新探索"人—女人—个人"的书写之路,在理性的反思中走向超越"自我"和"他者",显示出了卓越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女作家们改善女性现实生存和文化处境、建构一种基于新型性别关系的人类生态叙事的强烈诉求。21世纪女性写作的突出特点是三个"走进",即走进家族与时代历史,走进民间灵魂乡土,走进人格成长世界。这标志着女性写作在全球文化语境下发展到了一个"她世纪"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历史重构 自我超越 她世纪
下载PDF
反城市的空间地理学与超性别的生命救赎--论安妮宝贝《莲花》及其女性主义写作的突围 被引量:4
5
作者 江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莲花》是安妮宝贝女性主义小说写作中的一次突围。小说中的"墨脱"象征着女性空间,对"墨脱"的朝圣之旅,体现了安妮宝贝的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朴素原始的母性主义,回到生命的原点便能实现自我救赎。
关键词 《莲花》 女性空间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当代新闻出版业中的“女性塑造”
6
作者 王红旗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9,共4页
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出版业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关注到,女性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一些忧虑的声音开始出现,认为女性从业者将把新闻出版业带向阴柔,或者因为女性成为最... 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出版业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关注到,女性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一些忧虑的声音开始出现,认为女性从业者将把新闻出版业带向阴柔,或者因为女性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对象,将导致新闻出版业越来越走向清浅和娱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出版业 女性 文化“软实力” 当代 历史进程 消费对象 从业者 娱乐化
下载PDF
“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涛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5,共4页
2015年6月26-2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海外... 2015年6月26-2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海外的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己见,在多个视阈与问题中对"女性文学经典化与跨界书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解析。一本次会议总论坛的议题是女性文学经典化与跨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化 文学世界 经典化 世界华文文学 文化研究中心 女性文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科研机构 迟子建 女性写作
原文传递
“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红旗 《华文文学》 2007年第2期94-99,共6页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 林湄长篇小说《天望》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其独有的文学世界,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中心论,试图建构人类共同文明的希望。对话以谈《天望》为纽带,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及当下的女性生存热点话题,揭示中华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遭际与坚韧。特别是作者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飘”着的脊梁,对民族性格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梦想 坚韧 博爱 精神 救赎
下载PDF
用爱“缝合”被撕裂的“家国痛史”——谈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戴小华的“非虚构”长篇新作《忽如归》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戴小华的"非虚构"长篇新作《忽如归》,是以随国民党从中国大陆迁徙台湾地区的一个家庭为原型而书写的一部用爱缝合被撕裂的"家国痛史"。作品重要特点是,把那个被政治撕裂的年代,给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造... 戴小华的"非虚构"长篇新作《忽如归》,是以随国民党从中国大陆迁徙台湾地区的一个家庭为原型而书写的一部用爱缝合被撕裂的"家国痛史"。作品重要特点是,把那个被政治撕裂的年代,给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造成的无休止创痛,愈化成一种更加忠贞不渝的家国信仰,"回归式"的反思与拯救。尤其作者在"非虚构"之上创造的历史的别样在场,将"众所周知"的历史铸就成一部人类、宗教与家国之爱的精神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小华 缝合 家国痛史 《忽如归》
下载PDF
以社会众生灵魂相探究“人类精神”生态嬗变——荷兰华裔女作家林湄长篇小说《天望》《天外》的世界性价值
10
作者 王红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1-59,共9页
《天望》《天外》是荷兰华裔女作家林湄,运用俯仰天地的特殊"边缘"视角,超越时空与文化的跨国界、跨宗教、跨文体的写作方式,以隐喻的诗哲性语言、博爱的性别关怀伦理,书写曾经领跑世界现代文明的欧洲这一片人文沃土,华丽表... 《天望》《天外》是荷兰华裔女作家林湄,运用俯仰天地的特殊"边缘"视角,超越时空与文化的跨国界、跨宗教、跨文体的写作方式,以隐喻的诗哲性语言、博爱的性别关怀伦理,书写曾经领跑世界现代文明的欧洲这一片人文沃土,华丽表层之下弥漫着自然与精神的重重雾霾,导致生存与此的人类患上极度的恐惧焦虑症。在这两部作品里,林湄关于灵魂与人性、时空与存在、家国与宗教、钱权与欲望、有限与无限等等哲学问题的沉思,以东西方人性的情感世界内核、婚姻家庭物象的文学叙事,走进了社会众生的一个个灵魂的秘境深处。并以一代代人的灵魂镜像群,寻找人类之爱的心性同构,探究"人类精神"生态之嬗变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湄 人类精神 世界性价值 《天望》 《天外》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研究的疑问及学术突围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如何看待"十七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以"现代性"理论衡量"十七年文学"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命题,但从中也衍生出了难以调和的争论之声。一方面,各自观点的内部均存在无法解决的"漏洞",另... 如何看待"十七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以"现代性"理论衡量"十七年文学"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命题,但从中也衍生出了难以调和的争论之声。一方面,各自观点的内部均存在无法解决的"漏洞",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对"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本文在梳理现有的"十七年文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发掘出新的学术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自由派 新左派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