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
青少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
2
作者
张慧慧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良知
德性
德行
“知行合一”
德育过程
王阳明
过程论
“致良知”
思想道德建设
原文传递
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3
作者
宋菊芳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群众观点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学习、研究几代领导人的群众观。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积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群众观
为人民服务
根本利益
原文传递
“道法自然”与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宗丽京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本文略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其生态哲学层面上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类背离“道法自然”的准则后所导致的精神及自然的异化,得出如何改变当今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的启示。
关键词
老子
生态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为什么15个苹果比3个好
5
作者
Kelly Devine Thomas
王淑娟(译)
《美苑》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在拍卖会上为什么一件艺术作品比另外一件能卖得更高的价格,这是长期以来无须费力就能得来的结论。专家认为:对于同样的作品,收藏者愿意花钱收藏有魅力的年轻女人的肖像而不是上年纪的妇女和男人的肖像。水平纹理的画布比垂直纹理的...
在拍卖会上为什么一件艺术作品比另外一件能卖得更高的价格,这是长期以来无须费力就能得来的结论。专家认为:对于同样的作品,收藏者愿意花钱收藏有魅力的年轻女人的肖像而不是上年纪的妇女和男人的肖像。水平纹理的画布比垂直纹理的画布更吸引买者;有水的风景画比没有水的风景画卖得要好;裸体的作品优于穿衣的;色彩明亮的作品胜于暗淡的。纽约画商大口·纳什(David Nash)提出另外一个观察到的现象“带牛的画不能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苹果
收藏者
风景画
拍卖会
肖像
纹理
画商
原文传递
题名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睿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
学院
硕士
研究生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3,共6页
文摘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关键词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
青少年
分类号
D432.6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
2
作者
张慧慧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出处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摘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良知
德性
德行
“知行合一”
德育过程
王阳明
过程论
“致良知”
思想道德建设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3
作者
宋菊芳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出处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文摘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群众观点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学习、研究几代领导人的群众观。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积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群众观
为人民服务
根本利益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道法自然”与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宗丽京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出处
《青年学研究》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文摘
本文略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其生态哲学层面上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类背离“道法自然”的准则后所导致的精神及自然的异化,得出如何改变当今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的启示。
关键词
老子
生态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为什么15个苹果比3个好
5
作者
Kelly Devine Thomas
王淑娟(译)
机构
不详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出处
《美苑》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文摘
在拍卖会上为什么一件艺术作品比另外一件能卖得更高的价格,这是长期以来无须费力就能得来的结论。专家认为:对于同样的作品,收藏者愿意花钱收藏有魅力的年轻女人的肖像而不是上年纪的妇女和男人的肖像。水平纹理的画布比垂直纹理的画布更吸引买者;有水的风景画比没有水的风景画卖得要好;裸体的作品优于穿衣的;色彩明亮的作品胜于暗淡的。纽约画商大口·纳什(David Nash)提出另外一个观察到的现象“带牛的画不能卖”。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苹果
收藏者
风景画
拍卖会
肖像
纹理
画商
分类号
J114 [艺术—艺术理论]
F713.35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李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
张慧慧
《青年学研究》
2005
0
原文传递
3
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宋菊芳
《青年学研究》
2005
0
原文传递
4
“道法自然”与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宗丽京
《青年学研究》
2005
1
原文传递
5
为什么15个苹果比3个好
Kelly Devine Thomas
王淑娟(译)
《美苑》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