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利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33-40,共8页
法律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特征 ,呈现出极端国家主义的公法文化和私法规范极度落后的特征。可资借鉴的经验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互补”、“德法兼治” ;立足于社会总体利... 法律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特征 ,呈现出极端国家主义的公法文化和私法规范极度落后的特征。可资借鉴的经验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互补”、“德法兼治” ;立足于社会总体利益的“集体本位”精神 ;“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礼法互补 德法兼治 集体本位 混合法
下载PDF
从妇女个性视角看贞操观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安云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贞操作为一种性道德观念是人类两种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远古蒙昧时期,并无后来那种专门针对女性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贞操涵义。封建贞操观是一种歧视妇女,压迫妇女的性道德观。对贞操的蔑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两性关系的一个特... 贞操作为一种性道德观念是人类两种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远古蒙昧时期,并无后来那种专门针对女性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贞操涵义。封建贞操观是一种歧视妇女,压迫妇女的性道德观。对贞操的蔑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两性关系的一个特点,表现为性关系的商业化和“性解放”口号下的“性放纵”、“性自由”。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贞操内涵,是男女双方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妇女在两性交往中的自尊、自爱、自重;正确对待失身女子,不重陷封建贞操观的巢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操 妇女个性 性道德 历史发展
下载PDF
论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11
3
作者 黎德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形态的广泛存在,使得人类文化的冲突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化冲突从空间方面看,有地域文化、职业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家庭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从时间方面看,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也经常...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形态的广泛存在,使得人类文化的冲突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化冲突从空间方面看,有地域文化、职业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家庭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从时间方面看,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文化冲突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从文化冲突中寻求文化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是理解文化冲突及解决文化冲突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冲突 协调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被引量:5
4
作者 嵇立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55-62,共8页
现代化推进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革命以及随后而出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战后以来的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 ,最终将催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关联从来就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新的产业或升级后的传统产业越来越以知识作为主... 现代化推进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革命以及随后而出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战后以来的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 ,最终将催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关联从来就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新的产业或升级后的传统产业越来越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将更多地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多少 ,更多地依赖于国家范围内求知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面对严峻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强行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产业结构 知识经济
下载PDF
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燕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11,共7页
现代西方哲学不仅是“当代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而且也是对现代社会全球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映。其研究对象经历了从科学与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多元交织”状态转化的历史过程。当前,西方... 现代西方哲学不仅是“当代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而且也是对现代社会全球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映。其研究对象经历了从科学与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多元交织”状态转化的历史过程。当前,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方面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要求观察者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研究视角和方法,并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相应改革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研究对象 基本特征 发展态势
下载PDF
试论社会规范教育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兰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98-103,共6页
社会规范教育有其社会作用和个体作用。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强调社会规范教育是由德育和德育课程的本质决定的。建立以社会规范为核心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可以使德育课程走出学科本位的局限,使德育课程体系具有贯通性、稳定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教育 德育课程
下载PDF
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7
作者 杨芷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52-54,共3页
推进素质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基础教育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面向少数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统一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知识 智力 能力 分数
下载PDF
浅议50年代中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8
作者 姚洪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5-72,共8页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铺开,怎样合理安排,使用知识分子就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重要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统一全党认识,实现党的思政工作重心的转移开了个好头.“双百” 方针打开了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双百” 方针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铺开,怎样合理安排,使用知识分子就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重要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统一全党认识,实现党的思政工作重心的转移开了个好头.“双百” 方针打开了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双百” 方针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思政工作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彩结合,产生了十分丰富的成果.造成遗憾的教训是:思政工作的急躁情绪;对知识分子思政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知识分子群体的复杂性造成了党识别的困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中期 党对知识分子思政工作 “双百”方针 反右斗争
下载PDF
论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战略
9
作者 嵇立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18,共7页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欲发展科学技术,总体上说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立足自身,基本上由本国独立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开发,或积极、直接地和大量地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的已...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欲发展科学技术,总体上说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立足自身,基本上由本国独立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开发,或积极、直接地和大量地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日本选择了后者。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同时,科研确立了“吸收性战略”。日本科技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立国 吸收性战略 科技立国
下载PDF
道德建设与价值导向——兼论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道德观
10
作者 蔡清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它是在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它对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行调节、引导和限制,使之趋同。中国过去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它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它是在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它对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行调节、引导和限制,使之趋同。中国过去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它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它所提倡的注重道德义务、在获取物质利益之前应首先考虑其是否正当的原则,即使在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传统道德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11
作者 杨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47-52,共6页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由法律调控人们的行为是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由法律调控人们的行为是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主要方式,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是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需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端正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法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下载PDF
山水以形媚道——论中国古代山水画与道家美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泓 《美术观察》 1997年第4期44-47,共4页
一 乐山悦水 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山水画是画家们乐山悦水的美感愉悦反映,他们把山水当作自然美的象征,而沉缅于山水流连忘返。宗炳“每游山水,往辄忘归,”李成怡情自然,自言“惟爱山水,弄笔自遣”,渐江自治一印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一 乐山悦水 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山水画是画家们乐山悦水的美感愉悦反映,他们把山水当作自然美的象征,而沉缅于山水流连忘返。宗炳“每游山水,往辄忘归,”李成怡情自然,自言“惟爱山水,弄笔自遣”,渐江自治一印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他自己“岁必数游黄山”。他们“游山泽,观鱼鸟”,陶醉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溪,饮石泉之滴沥”的山林之乐中。因此可能有人就认为山水画是画家们“模山范水”的美的写照,但是我国山水画不是西方“模仿说”所能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古代山水 以形媚道 解衣般礴 国画家 庄子 道家美学 阴阳 黄公望 中国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