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中国美术观”到“重返中国”——简论作为文化策略的中国美术价值观 |
于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
|
系统思维:设计及其他 |
德博拉.霍兰
樊雯
于洋
|
《艺术设计研究》
|
2010 |
0 |
|
3
|
美术史论学科“财经学转向”来临了吗? |
于洋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4
|
明代丝绸对藏区的输入及其影响 |
吴明娣
|
《中国藏学》
CSSCI
|
2007 |
6
|
|
5
|
地域美术史研究的价值、方法与问题意识——中国地域美术史研究暨《北京美术史》学术研讨会 |
莫艾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6
|
民国前期(1911-1927)北京画坛传统派社会交往关系考察 |
莫艾
|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7
|
“执拗”的卫天霖和他笔下“美术的北京” |
张鹏
|
《荣宝斋》
|
2020 |
0 |
|
8
|
多向路口的选择——后新生代学院雕塑毕业作品观察 |
于洋
|
《雕塑》
|
2011 |
0 |
|
9
|
走进学院的实验艺术 |
祝帅
于洋
萧声
元音
胡艳玮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四时佳兴 文画相生——从齐白石、汪曾祺的艺术创作看文与画之关系 |
任俊颖
|
《艺术品》
|
2019 |
0 |
|
11
|
论民国前期徐悲鸿“写实”主张的内涵、现实指向与实践形态 |
莫艾
|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2
|
痛苦中的执著与蜕变——论林风眠1926—1935年形式探索历程 |
莫艾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 |
于洋
|
《雕塑》
|
2011 |
1
|
|
14
|
积极“求异”的审思:从潘天寿早期画论看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策略 |
于洋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德国高校本科艺术史教育特色及相关思考 |
莫艾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革命理想与时代印迹——诸家谈江丰的艺术思想与教育理念 |
于洋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七十年来关于傅抱石人物画研究述评 |
张鹏
|
《荣宝斋》
|
2016 |
0 |
|
18
|
清末民初北京的艺术品拍卖行 |
戴婷婷
|
《中国拍卖》
|
2019 |
0 |
|
19
|
重识汉代说唱俑 |
王翠萍
|
《艺术教育》
|
2009 |
1
|
|
20
|
秋风嘉穆 海派一格——吴待秋与许孙穆之佛画探微 |
韦惠欢
|
《荣宝斋》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