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1
作者 赵敏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2期470-494,共25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校落实“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2019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校落实“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2019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双一流 中国诗歌研究 党的十九大 三中全会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稳中求进 不俗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8年工作总结
2
作者 赵敏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年第2期-,共13页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8年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9年。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校落实"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2018...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8年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9年。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校落实"十三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2018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入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挑战。在此,我谨代表诗歌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双一流 中国诗歌研究 十九大 不忘初心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不俗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
3
作者 赵敏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年第2期446-455,共10页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1999年12月正式成立,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考察,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全力以赴进行诗歌中心的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1999年12月正式成立,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考察,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全力以赴进行诗歌中心的建设,2009年以来有了更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还是在人才培养、文献资料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举办第十七位驻校诗人林珊入校仪式
4
作者 彭杰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年第1期377-378,共2页
2020年10月9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的“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七位驻校诗人入校仪式”于线上线下同时举行。赵敏俐、吴思敬、李少君、徐可、林莽、刘福春、孙晓娅、张立群、王巨川、冯雷、安琪、王朝... 2020年10月9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的“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七位驻校诗人入校仪式”于线上线下同时举行。赵敏俐、吴思敬、李少君、徐可、林莽、刘福春、孙晓娅、张立群、王巨川、冯雷、安琪、王朝军、谈雅丽、陈亮、彭鸣、叶德庆、傅菲、简心、范剑鸣等数十位著名学者、诗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吴思敬 李少君 雅丽 张立群 线上线下 刘福春 中国诗歌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敏俐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7-99,共3页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4 0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诗歌音乐本质问题、历代诗歌发展与音乐之关系、乐...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4 0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诗歌音乐本质问题、历代诗歌发展与音乐之关系、乐舞诗的产生与社会活动、诗词曲的内在联系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讨论中 ,来自诗歌理论界、音乐理论界的学者打破学科界限 ,各自从诗、乐角度对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及中外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及个案介绍。大家共同认为 ,这种边缘与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极为宝贵 ,值得重视。在文学艺术研究中 ,既包含学科的本质问题又与相关学科关系密切 ;在研究方法上 ,既保持学术传统 ,又有创新精神 ,从诗歌的角度研究音乐 ,从音乐的角度研究诗歌 ,会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艺术本质及相关性方面对各艺术门类进行理论思考与研究值得关注。本期特编发此组短文 ,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诗歌发展 诗歌理论 文学艺术 学科界限 艺术门类 艺术本质 音乐理论 词曲 乐舞
下载PDF
拆解悬置的历史——关于90年代诗歌研究几个热点话题的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立群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诗歌 90年代 热点话题 历史发展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诗人与校园--《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研究论集》序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思敬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5,共9页
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公寓的窗外,有一株高大的白杨树。白天,浓密的枝叶为诗人遮蔽住阳光,晚上风动树叶的飒飒声则给诗人带来诗意的联想。几乎每位驻校诗人都被这株高大的白杨触发了诗情。十年了,随着白杨树年轮的扩大,它迎来和... 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公寓的窗外,有一株高大的白杨树。白天,浓密的枝叶为诗人遮蔽住阳光,晚上风动树叶的飒飒声则给诗人带来诗意的联想。几乎每位驻校诗人都被这株高大的白杨触发了诗情。十年了,随着白杨树年轮的扩大,它迎来和送走了一位位驻校诗人,成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制度的一个美好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诗人 校园 杨树 联想 诗情
原文传递
梦想的维度与诗意的空间——傅天虹诗歌研究
8
作者 孙晓娅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4,共5页
傅天虹在诗歌创作中极为重视人生经历的诗意捕捉,他运用多重视角展开丰富的个性化形象,深化苦难的意味,通过烙印着生命记忆的意象打开梦想维度,运用多重视角丰富苦难的意味,在诗性的空间中寄寓主体的艺术追求与生活的况味。
关键词 梦想 诗意 空间
下载PDF
互动中拓展诗韵——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制度研究
9
作者 孙晓娅 《诗探索》 2015年第1期64-72,共9页
驻校作家制度在国外早已有之,它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教育领域中创造的一种模式,旨在把作家和高校联结起来,让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先设立驻校诗人制度的高校,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刊》... 驻校作家制度在国外早已有之,它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教育领域中创造的一种模式,旨在把作家和高校联结起来,让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先设立驻校诗人制度的高校,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刊》社设立的“华文青年诗人奖”。从2002年的首届到2003年的第二届,《诗刊》一直在探讨怎样切实地提升这些获奖诗人,给予他们更多发展空间,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青年诗人 制度研究 诗韵 《诗刊》 教育领域 著名大学 教育沟通
原文传递
装置的内外——朱涛诗歌研究
10
作者 孙晓娅 朱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22-130,共9页
朱涛重返诗坛以来的诗歌,善于从“个人情绪”出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窥探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本文将从朱涛诗歌的“装置”出发,以形成诗歌的外部语境和诗歌的内部特色为视点,将朱涛诗歌的“个人性... 朱涛重返诗坛以来的诗歌,善于从“个人情绪”出发,以独特的诗歌形式,窥探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本文将从朱涛诗歌的“装置”出发,以形成诗歌的外部语境和诗歌的内部特色为视点,将朱涛诗歌的“个人性”表达、以“死亡”为中心探索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戏剧化”特征、“反讽”手法和“片段化”书写作为研究路径,进入朱涛的诗歌世界,探索朱涛诗歌的风格个性与精神走向,以此来透视朱涛对世界的深度思索以及对诗歌的实验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涛 死亡美学 戏剧化 反讽 片段化
下载PDF
《大众诗歌》与《人民诗歌》
11
作者 吴思敬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4,共8页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与解放区的长期被分割开的两支文艺大军胜利会师了。朱德代表党中央致词,周恩来在大会上做了政治报告,毛泽东也亲临会场向与会者致意:“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与解放区的长期被分割开的两支文艺大军胜利会师了。朱德代表党中央致词,周恩来在大会上做了政治报告,毛泽东也亲临会场向与会者致意:“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再讲一声,我们欢迎你们。” 毛泽东:《毛主席讲话》,《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第3页,北京,新华书店,1950。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确定为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国民党统治区 艺术工作者 纪念文集 大众诗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的文学 胜利会师
下载PDF
“爱的哲学”与“五四”新女性——以冰心的诗歌为例
12
作者 孙晓娅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的疆域;其次,洋溢着纯净灵魂和天真气质的儿童情感与置身新旧“旋涡”中不断进取的青年的反抗精神丰盈了“爱的哲学”内涵;最后,大自然的神秘与宗教崇高的神性打开了“爱的哲学”维度。此外,因个人经验的局限,“爱的哲学”的虚无感伤倾向曾遭到社会的批判,作为最早一批登上文坛的“五四”新女性,冰心对此亦有警觉和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爱的哲学 诗歌 “五四”时期 新女性
下载PDF
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综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东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91,共15页
本文对20世纪的明诗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包括对明诗价值的探索,对明诗整体格局与发展过程的阐述,对明诗研究各阶段不同学术观念及其成果的评价。最后对明诗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新的学术增长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明诗价值 整体格局 研究阶段 学术展望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与边界——关于古今文学观念的差异与整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5,共5页
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立以来,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就是古代的文学创作实践与现代研究中文学观念的差异问题。本文从古今文学观念的同异辨析入手,认为可以采用“文学性”此一具有弹性的概念,从审美性与文体两方面来确立古代文学研究的中... 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立以来,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就是古代的文学创作实践与现代研究中文学观念的差异问题。本文从古今文学观念的同异辨析入手,认为可以采用“文学性”此一具有弹性的概念,从审美性与文体两方面来确立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要素,同时可以向各个领域无限延伸,从而形成一个既包容广泛,又中心明确的学科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审美性 诗体 中心 边界
下载PDF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单单诗歌创作研讨会”会议综述
15
作者 寇硕恒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7年第1期213-218,共6页
2017年7月5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单单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诗歌中心主任赵敏俐、副主任吴思敬、孙晓娅、《诗刊》副主编商震、李... 2017年7月5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单单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诗歌中心主任赵敏俐、副主任吴思敬、孙晓娅、《诗刊》副主编商震、李少君、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雷平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文艺报》副主编胡军、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单单以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获奖者彭敏等数十位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雷平阳 首都师范大学 诗歌语言 苦难书写 研讨会 会议综述
原文传递
晚清同文书局石印本《三国演义》小说人物绣像对戏曲的接受研究
16
作者 周羿彤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3-101,共9页
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藏同文书局石印本《三国演义》的卷首人物绣像,体现了戏曲人物装扮与舞台表演对小说人物图像的塑造功能。三国人物绣像的戏曲化,是技术与观念共同作用、文化与商业紧密关联所促成的。以同文书局本《三国演义》为代表... 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藏同文书局石印本《三国演义》的卷首人物绣像,体现了戏曲人物装扮与舞台表演对小说人物图像的塑造功能。三国人物绣像的戏曲化,是技术与观念共同作用、文化与商业紧密关联所促成的。以同文书局本《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一批小说人物绣像出现,使得人物图像在晚清焕发新的生机,并且成为研究小说与戏曲互动关系的新的形态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书局本《三国演义》 小说人物绣像 戏曲元素
下载PDF
《礼记·礼运》:先秦儒家礼学思想的理论奠基
17
作者 赵敏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3,共15页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则,它源于最初的食品献祭,来自于自然,是人的生存需要,所依据的是天理和人情,是道与义的统一,故礼与义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礼之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重新回归“大同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先秦儒家对“礼”的认识的最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此文为纲,可以深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精髓,也为当下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运》 大同 孔子 礼学
下载PDF
《山海经》名物书写的基本样式和运思机制
18
作者 李炳海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山海经》之中的名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富,是构成全书的基本骨架。其中名物的含义有显豁与隐晦之分,还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造成含义隐晦的原因,是名物所用词语往往取其原始本义、特殊义,而不是常见用法;还有的文字属于多音、多义词。名... 《山海经》之中的名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富,是构成全书的基本骨架。其中名物的含义有显豁与隐晦之分,还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造成含义隐晦的原因,是名物所用词语往往取其原始本义、特殊义,而不是常见用法;还有的文字属于多音、多义词。名物指称对象有的是一种物,有的则是一个类别,后者运用的是综合思维。《山海经》以各个条目为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各条目之间不存在意义的直接关联,呈现的是间断性。而在条目内部出现的名物,往往存在意义上的关联,是以条目标题名物所承载的理念统辖其他名物,连续出现的名物呈链状或网状。中国古代神话的片断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书写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名物书写 隐与显 同与异 断与续
下载PDF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论析
19
作者 李炳海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93-106,共14页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的生成,以祖先崇拜和师法先公先王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性。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使家国情怀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抛舍自我的牺... 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的生成,以祖先崇拜和师法先公先王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性。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使家国情怀具有广阔的覆盖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早期楚文化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抛舍自我的牺牲精神和心怀大局的坦荡胸襟。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家国情怀把公忠作为基本取向。深重的忧患意识,使得家国情怀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睿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楚文化 家国情怀 血缘纽带 群体价值 忧患意识
下载PDF
《周南·芣苢》艺术解读——兼谈《国风》的艺术特质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冬珍 赵敏俐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1-71,共11页
本文以《周南.芣苢》为例,从“歌”的角度,对《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质及其艺术成就作出分析。文中认为,《诗经.国风》从本质上是用来演唱的“歌”而不是用来在案头阅读的“诗”,它与传统的文人诗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在长久的艺术实践中... 本文以《周南.芣苢》为例,从“歌”的角度,对《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质及其艺术成就作出分析。文中认为,《诗经.国风》从本质上是用来演唱的“歌”而不是用来在案头阅读的“诗”,它与传统的文人诗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在长久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诸如章句的重复,套式、套语的使用,中心词语的锤炼,情景的推进等一系列“歌”的写作(演唱)技巧。从“歌”的角度来研究《诗经.国风》,可以更好地认识其艺术本质,解释其艺术审美的奥秘,探索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国风 芣苢 套式 套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