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输血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输血后第1、3、7天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升高,FIB及PLT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第3天,观察组与输血前、输血后第1天及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LT明显升高(P<0.05);输血后第7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及对照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后第1天、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虽是救治创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可能会使患者凝血功能发生紊乱。因此需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量<1 500 m L的65例创伤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输血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输血后第1、3、7天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升高,FIB及PLT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第3天,观察组与输血前、输血后第1天及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LT明显升高(P<0.05);输血后第7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及对照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后第1天、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虽是救治创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可能会使患者凝血功能发生紊乱。因此需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