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恩波 郑振耀 +2 位作者 吴健华 林子平 谢永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各项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观察计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的真阳性率 ;根据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的有价值信息累计评分 ,推算出该项影像... 目的 :探讨各项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观察计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的真阳性率 ;根据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的有价值信息累计评分 ,推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所提供信息占所需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结果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及 3D -CT作为影像学诊断工具的真阳性率分别为 41.2 % ,77.8% ,0 ,10 0 % ;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 ,CT平扫结合X线片及 3D -CT为治疗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约为 5 2 .8% ,5 1.4% ,83 .8% ,10 0 %。结论 :( 1)正侧及斜位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三平面骨折常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单纯CT平扫不能作为诊断工具 ;( 2 ) 3D -CT不仅可以确定诊断 ,而且还可为治疗提供全部有价值信息 ;( 3 )提出针对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三平面骨折 影像学检查 诊断 治疗 骨折形式
下载PDF
冲击波由碎石到治疗骨科疾病基础研究概述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征 郭霞 +1 位作者 邝适存 郑振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11-713,共3页
关键词 冲击波 治疗 骨科疾病 基础研究 ESW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研究与进展(一) 被引量:29
3
作者 郑振耀 唐盛平 郭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病因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研究进展(二)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振耀 唐盛平 郭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因病理研究中,有学者对该病患者的肌肉组织、神经系统、脊柱生物力学等进行了研究,该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亦引起了重视.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病因 研究进展 AIS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中枢神经异常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霞 郑振耀 陈宇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检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与Cobb角的关系。方法 :用MRI探查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解剖结构 ,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体感传导通路功能 ,并对两者结果作相关性检... 目的 :检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与Cobb角的关系。方法 :用MRI探查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解剖结构 ,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体感传导通路功能 ,并对两者结果作相关性检验。结果 :MRI见小脑扁桃体脱垂或脊髓空洞和SEP显示体感传导通路功能异常病例在Cobb角 >45°患者中依次占 31%和 2 7 6 % ,而 <45°患者中分别只占 3 7%和 11 9% ,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严重脊柱侧凸或合并SEP异常患者应常规行全脊髓MRI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中枢神经异常 脊髓空洞
下载PDF
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被引量:8
6
作者 郑振耀 郭霞 余庆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本体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被认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有关。用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是否合并存在本体感觉传导通道的功能异常。研究包括14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31位同年龄分布正常对照。对每一位受试... 本体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被认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有关。用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是否合并存在本体感觉传导通道的功能异常。研究包括14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31位同年龄分布正常对照。对每一位受试者检查胜后神经体感皮质诱发电位,电信号缺失、传导时间延长或双侧传导时间不对称为本体感觉传导通道结构性异常诊断指标。在脊柱侧弯患者中有7人电信号单或双侧缺失,其余140例脊柱侧弯患者中10例传导时间延长,其中4例双侧延长,6例单侧延长。结果证实,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同时有本体感觉传导异常,提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进一步分为有本体感觉传导异常及无异常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
下载PDF
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盛辉 张戈 +5 位作者 张颖恺 陈俊伟 李广文 王洪复 梁国穗 秦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 目的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6)和激素处理组(n=16)。激素处理组动物接受1次耳静脉内毒素注射和连续3次肌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诱导骨坏死,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最后一次注射糖皮质激素2周(早期)和4周(晚期)以后分别处死8只动物,获取双侧近端股骨,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技术分别测定股骨髓内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同时进行骨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和54.4%,但是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激素处理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早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面积都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和83.6%,且晚期组亦显著高于早期组;脂肪细胞直径的频数分布显示,正常对照组峰值介于40-50μm,激素处理早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30-40μm,晚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50-60μm。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早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25%(2/8),晚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7.5%(7/8)。结论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大量生成的小脂肪细胞,后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细胞出现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脂肪细胞 脂肪生成 脂肪转运
下载PDF
规范化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孩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旭 邱勇 +5 位作者 郑振耀 朱泽章 朱锋 李卫国 俞杨 王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评估规范化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女孩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积累的影响,分析治疗期间影响BMD积累的可能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49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AIS女... 目的:评估规范化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女孩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积累的影响,分析治疗期间影响BMD积累的可能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49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AIS女孩,年龄为13.2±1.5岁,主弯Cobb角为27.8°±5.8°,均接受规范化支具治疗,平均随访1.1年。治疗前及支具治疗1年时测定患者腰椎(LS)和非优势侧股骨颈(FN)BMD,分析其积累速率与患者初诊时骨量状态、生长发育等指标和支具佩戴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支具治疗1年时,有46例(94%)和47例(96%)患者分别表现为LSBMD和FNBMD的正性积累,LSBMD和FNBMD均值均显著高于初诊时(P<0.001)。LSBMD和FNBMD的平均年积累速率分别为0.054g/(cm2·y)和0.076g/(cm2·y)。LSBMD和FNBMD的年积累速率与初诊时骨量状态和支具佩戴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而LSBMD年积累速率与初诊时年龄、月经状态、Risser征、身高和体重等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7,P=0.001;r=-0.295,P=0.032;r=-0.261,P=0.038;r=-0.276,P=0.039;r=-0.293,P=0.041),并与身高和体重的变化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11,P<0.001;r=0.380,P=0.007)。结论:在支具治疗期间绝大多数AIS女孩表现为BMD的正性积累,支具佩戴和初诊时骨量状态对AIS女孩支具治疗后的BMD积累均无显著影响,而患者的生长潜能可能是影响BMD积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密度 支具治疗 女孩
下载PDF
伴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评估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健华 王渭君 +5 位作者 付桂兵 廖敬乐 林子平 冯贵游 邱勇 郑振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伴综合征的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效果。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共对15例伴有综合征的脊柱侧凸(SS)患者实行手术矫治,同期手术治疗侧凸严重程度匹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12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情况... 目的:探讨伴综合征的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效果。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共对15例伴有综合征的脊柱侧凸(SS)患者实行手术矫治,同期手术治疗侧凸严重程度匹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12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情况、肺功能、骨密度,手术方法、时间、固定节段,侧凸矫正及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密度及胸主弯患者的肺功能均降低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S和IS分期手术者分别占40.0%和16.7%,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3min和508min(P<0.05),平均固定节段分别为12.9个和10.7个(P<0.05);胸主弯侧凸矫正率分别为49.4%和58.6%,两组无明显差异;腰主弯矫正率分别为48.8%和59.5%,后者高于前者(P<0.05);两组并发症及随访中的矫正丢失无明显差异。结论:SS患者和IS患者一样存在低骨密度,胸弯者也存在肺功能降低。SS患者的胸主弯矫正与IS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受到自身综合征的影响;腰主弯矫正较差,手术时间及融合节段均较IS患者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综合征 骨密度 肺功能 手术风险
下载PDF
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兔胫骨骨不连模型建立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征 郭霞 郑振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61-963,共3页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d,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隔离法 机械活动法 胫骨骨不连 动物模型 胫骨萎缩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骨-肌腱结合部纤维软骨带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红 陈鸿辉 +3 位作者 王文 梁佩红 谭见容 秦岭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部分髌骨切除模型,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BTJ)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部分髌骨切除模型,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估其疗效。结果①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而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②术后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三个时间点超声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U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软骨带 骨-肌腱结合部 低强度脉冲超声 生物力学试验
下载PDF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秉中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本世纪的医疗问题,若以普遍性考虑,肯定少不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随着治疗技术与条件的进步,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单以香港而论,再过两年超过六十五岁人口的数目将达100万,其中受骨质疏松影响的将占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本身毫无病征,待骨骼... 本世纪的医疗问题,若以普遍性考虑,肯定少不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随着治疗技术与条件的进步,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单以香港而论,再过两年超过六十五岁人口的数目将达100万,其中受骨质疏松影响的将占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本身毫无病征,待骨骼变化、容易折断之后才表现出来。 老年人骨折可给所有的政府带来极大的负担。公共卫生工作者,特别注视这个问题。因为受影响的范围广泛,仿似传染病,值得政府关注,布署好预防措施。 另一方面,骨科医生主要兴趣集中在一些技术考虑,对于常规性、治疗一般不出现难题的老年人骨折,历年来总是注视不够。其实,老年人骨折是否真的“常规”不构成难题,实在有待商榷。《中国创伤骨科杂志》给我讨论专题的机会,正好选此世纪流行病与同道研究。 骨质疏松的常见骨折 常见骨折主要有三:其一桡骨末端,其二股骨近端,其三脊柱骨折。三种骨折,诱因有异。 老年人行动倾向迟缓,容易摔倒,如触地之前用手支撑,桡骨末端因而折断。如来不及支撑,下肢倒地扭转,股骨近端因而发生折断。脊柱骨折与意外有直接关系的只属少数,其它大多数属于长年累月的负重微型骨折造成椎体高度塌陷、慢性背痛。遇意外可因轻微外力而转剧变,容后细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诊断 处理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骨盆骨折的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国穗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关键词 治疗原则 术后处理 并发症 骨盆骨折
下载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30年回顾
14
作者 熊良俭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8-399,共2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期,然后是组织皮瓣移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 显微外科 断肢(指)再植 组织皮瓣移植 微血管吻合 临床应用 国内外
原文传递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善正 王宸 芮云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7期5181-5184,共4页
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2]。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保守疗法,包括理疗及抗炎药物治疗。此外,对于中晚期退变椎间盘,临床主要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或椎间... 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2]。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保守疗法,包括理疗及抗炎药物治疗。此外,对于中晚期退变椎间盘,临床主要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或椎间盘置换等手术方式治疗,虽缓解症状却难以扭转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生物学治疗 退变椎间盘 髓核细胞 椎间融合 椎间盘置换 椎间盘细胞 下腰痛 临床应用 椎间盘组织
原文传递
用QCT对骨密质和骨松质矿物含量分别定量和预测其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岭 陈启明 +1 位作者 本彤朗 郭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实验旨在对长骨骨密质的矿物含量分别定量测量,并与其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Densiscan1000)对40根新鲜成年狗(雌雄各半)的右肱骨骨干和近侧骨骺分别进行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矿物质... 本实验旨在对长骨骨密质的矿物含量分别定量测量,并与其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Densiscan1000)对40根新鲜成年狗(雌雄各半)的右肱骨骨干和近侧骨骺分别进行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矿物质含量定量。在制备相应骨密度定量部位的骨小样本后,分别对骨干前壁、后壁进行三点弯曲测试和对近侧骨骺端骨松质进行压力实验。用QCT所测的肱骨骨干骨密质和骨骺端松质的矿物质含量分别为2.230±0.216g/cm3和0.399±0.048g/cm3,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值>0.05)。骨密质和骨松质矿物质含量与三点最大弯曲负荷和第一次最大压力负荷之间均无相关性;而骨松质矿物质含量与下压2mm位移所需的能量之间却显著相关(r=0.600,P=0.000)。QCT是一可对骨密质和骨松质矿物质含量分别定量的方法,而测定骨松质矿物质含量是估测其力学特性的最有效的无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骨密质 骨松质 力学实验
原文传递
物理疗法促进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早期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鸿辉 杨小红 +3 位作者 王文 梁佩红 徐钢 秦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 (BTJ)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周龄成年雌性新西兰兔63只,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组、复合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术后3 d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LIPU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 (BTJ)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周龄成年雌性新西兰兔63只,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随机分为超声组、复合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术后3 d开始为期6周的LIPUS治疗,复合组在术后1-4周给予LIPUS治疗,在 5-12周给予FES治疗。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BTJ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组织学结果显示,超声组和复合组术后6周在截骨界面均有大量新骨生成,BTJ可见大量新生软骨细胞;术后12周纤维软骨带初步形成;术后18周可见具有过渡结构的纤维软骨带。对照组术后6周纤维母细胞增生,无新骨形成;术后18周出现大量新生软骨细胞,但缺乏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2)术后 6,12和18周的力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BTJ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建,3个时间点超声组、复合组的极限拉应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PUS和FES可使骨、软骨等多种细胞增生,通过促进新骨形成及重建纤维软骨带的过渡结构,从而加快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 低强度脉冲超声 功能性电刺激
原文传递
应用透视图像导航(Fluoro-Navigation)进行Gamma-AP钉手术的早期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国穗 邓宁 余浩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报告在Gamma钉固定转子周围骨折手术中应用透视图像导航的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连接在标准Gamma钉器械上的新型适配器(adapters),透视图像导航可辅助完成手术中的髓内通道的入点选择、髓内针置入、头钉置入、还有远端锁钉的置入... 目的报告在Gamma钉固定转子周围骨折手术中应用透视图像导航的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连接在标准Gamma钉器械上的新型适配器(adapters),透视图像导航可辅助完成手术中的髓内通道的入点选择、髓内针置入、头钉置入、还有远端锁钉的置入。结果54例转子周围骨折的早期应用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1.7min,平均X线图像采集12.5次。平均切口长度为7.26cm。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肯定了透视图像导航在Gamma钉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它可以减少X线照射量和精确置入定位。通过更小的切口,使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小,对手术技术和预防方面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图像导航 微创手术 转子周围骨折 GAMMA钉 手术器械 手术方法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恩波 郑振耀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青少年 胫骨 三平面骨折 发病机制 分型
原文传递
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兔胫骨骨不连模型建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征 郭霞 郑振耀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重为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重为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天,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动物模型 胫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