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1
作者 袁勤 樊绮诗 +1 位作者 CHANG Alexander Russell 吴浩强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建立全国范围的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初步探讨远程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13所医院或医学院建立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60份细胞学标本的数码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参加单位。参加者根据屏幕图像作... 目的:建立全国范围的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初步探讨远程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13所医院或医学院建立远程细胞学诊断网络,60份细胞学标本的数码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参加单位。参加者根据屏幕图像作出远程诊断。结果:共收到456份远程诊断报告,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相比,符合率达86%~97%,平均94%。远程诊断自信度达96%,图像满意度达98%。结论:利用互联网传送细胞学图像,其诊断的准确度与光学显微镜相似,这种模式还可应用到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和形态学诊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细胞学 互联网 数码图像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癌基因PIN1的鼻咽上皮细胞株
2
作者 李五一 徐萌 +1 位作者 刘建国 罗国炜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癌基因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的鼻咽上皮细胞株,用于后续生物学功能方面研究。方法将病毒载体p CDH-PIN1用Lipofectamine转染到293TN细胞,收集含有PIN1病毒颗粒的培养液加入NP69细胞进行培养。荧光显微...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癌基因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的鼻咽上皮细胞株,用于后续生物学功能方面研究。方法将病毒载体p CDH-PIN1用Lipofectamine转染到293TN细胞,收集含有PIN1病毒颗粒的培养液加入NP69细胞进行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载体GFP发光率、RT-q PCR、Westernblot验证PIN1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PIN1基因已整合到94%±2.09%的NP69细胞中,转染效果稳定。RT-q PCR、Westernblot检测发现NP69-PIN1组中PIN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课题组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成功在鼻咽上皮细胞构建PIN1过表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PIN1 NP69细胞 鼻咽癌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SLIT2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桂银 钱叶本 +3 位作者 耿小平 李晓明 熊奇如 朱立新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SLIT2基因甲基化已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我们拟了解肝细胞癌(HCC)中SLI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 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 目的 SLIT2基因甲基化已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我们拟了解肝细胞癌(HCC)中SLI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 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SLIT2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 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4个HCC细胞系有3个出现甲基化。50例HCC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分别检测到39例(78%)和26例(52%)发生甲基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TNM Ⅲ期组SLIT2甲基化率高于TNM Ⅰ/Ⅱ期组(P=0.035);甲基化阳性组的半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8)。结论 SLIT2基因甲基化是HCC中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H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DNA甲基化 基因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BLU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桂银 钱叶本 +4 位作者 朱立新 耿小平 李晓明 熊奇如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中BLU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BLU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中BLU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BLU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4例供肝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8例肝血管瘤旁组织有1例发生甲基化,4个HCC细胞系有3个出现甲基化。50例HCC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分别检测到33例(66%)、18例(36%)发生甲基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肝功能ChildB级患者甲基化率高于ChildA级患者(P=0.041);甲基化阳性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阴性患者(P=0.004);甲基化阳性患者的半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8)。结论BLU基因甲基化是HCC中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H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DNA甲基化 基因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9号染色体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21例 GBM 9号染色体上 2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21例 GBM中,在14例的9号染色体上检测到LOH,33.0%(93/2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在9p和9q上存在LOH的GBM分别有14例和10例。在位于9p21-23的D9S286位电以及9p21的D95285s~D9S157位点间区域检测到较高LOH率,分别为52.6%、43.8%~46.7%.结论 染色体9p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9p21-23的D9S286位点、9p21的D9S285~D9S157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多个TSG,可能包括位于9p21上的p16和p15基因,在pl6、p15所在染色体区域的远端9p21-23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FHIT、SLI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宗淑 耿小平 +3 位作者 孙昀 朱立新 彭晓春 李晓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6例HCC患者血浆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FHIT和SLIT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6例HCC患者血浆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FHIT和SLIT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36例HCC患者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0.0%(18/36)和27.8%(10/36);1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改变。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性别、年龄、HBV感染、肝硬化、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无癌栓及是否为复发病例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联合AFP和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HCC敏感性达86.1%,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61.1%)(P〈0.05,x2=5.79)。结论HCC患者外周血浆中可检测到FHIT、SLIT2基因甲基化改变,与临床参数无相关性。联合AFP及血浆DNA甲基化检测可提高HCC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DNA甲基化 FHIT基因 SLIT2基因 血浆
下载PDF
鼻咽上皮细胞中过表达PIN1激活JNK信号通路上调CyclinD1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萌 李五一 罗国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研究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prolylisomerase,PIN1)可能影响的肿瘤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探讨鼻咽癌早期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运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在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建立PIN1过表达细胞克隆株,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PIN... 目的:研究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prolylisomerase,PIN1)可能影响的肿瘤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探讨鼻咽癌早期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运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在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建立PIN1过表达细胞克隆株,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PIN1表达情况;肿瘤信号通路阵列荧光素酶实验筛选PIN1可能影响的细胞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加以验证。结果:稳定表达PIN1的NP69细胞可激活一系列肿瘤信号通路其中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MAPK/JNK)信号通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转录因子-κB(P=0.036)、癌基因Myc(P=0.048)信号通路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PIN1的NP69实验组可明显上调JN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转录因子cJun、c-Jun Ser63、c-Jun Ser73的表达量,最终上调下游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t=-7.295,P=0.002)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PIN1的NP69细胞可激活MAPK/JNK信号通路,明显上调JN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转录因子c-Jun、c-Jun Ser63、c-Jun Ser73的表达量,最终上调下游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PIN1与鼻咽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PIN1 NP69细胞 JNK信号通路 CYCLIND1 鼻咽癌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3q上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可能性
8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6 0 %GBM的 1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45 .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13q的LOH率明显高于 13p ,13q和 13p的LOH率分别为 6 0 %、2 7%。在 13q上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13q14.1 14.3上D13S15 3,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结论  1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3q14.1 14.3上的D13S15 3位点、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和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间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LOH TSG GBM
下载PDF
10号染色体可能含有多个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9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0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 )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先进的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0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 )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先进的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 GBM10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 L OH。结果 在85 .7% (18/ 2 1例 ) GBM的 10号染色体上观察到 L OH,在 5 7.7% (16 2 / 2 81)可提供信息位点上存在 L OH。 10 q的L OH率高于 10 p,分别是 81.0 % (17/ 2 1)、6 6 .7% (14/ 2 1)。在下列位点或区域检测到较高的 L OH率 (>6 0 % ) :10 q2 2 .3~ 2 3.3上的 D10 s185~ D10 s192间区域 ,10 p14~ 15 .1上的 D10 s5 91~ D10 s2 49间区域 ,10 q2 4.2~ 2 6 .3上的 D10 s16 93~ D10 s2 12间区域 ,10 p12 .2~ 14上的 D10 s5 47位点 ,10 q2 1.3上的 D10 s5 37位点。结论  10号染色体可能在 GBM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上面的多个染色体区域可能存在与 GBM相关的多个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染色体 DNA 卫生不稳定性 GBM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3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10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3号染色体上 2 3个微...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3号染色体上 2 3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50 % (1 0 / 2 0例 )GBM的 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2 5 .6 % (88/ 344)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3q的LOH率明显高于 3p ,3q和 3p的LOH率分别为 50 % (1 0 / 2 0 )、35 % (7/ 2 0 )。在 3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3q2 2 2 3上的微卫星位点D3s1 569(35 .3 % )、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42 .9% ) D3s1 565(35 .3 % ) ;在3p1 4 .1 1 4 .3上D3s1 2 89的LOH率也较高 (33 .3 % )。 结论  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p1 4 .1 1 4 .3上的D3s1 2 89和 3q2 2 2 3上的D3s1 569位点、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D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原发性脑肿瘤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4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11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吴浩强 陈商群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例GBM 4号染色体上 2 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2 0例GBM中 ,8例存在 4号染色体的LOH ,在 2 1 8% ( 6 1/2 8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4q和 4p的LOH分别出现 8例和 5例。GBM中在 4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4q35上的D4s4 2 6 ( 55 6 % ) ,4q31 1- 33上的D4s4 13( 41 6 % )~D4s1597( 40 0 % ) ,4q2 4 - 2 8上的D4s4 0 2 ( 38 5% )~D4s1575( 33 3% )。结论  4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4q35上的D4s4 2 6位点、4q31 1- 33上的D4s4 13~D4s1597、4q2 4 -2 8上的D4s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4号染色体 GBM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陈商群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GBM患者 6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总的LOH检出率为 47.6 % (10 2 1) ,在 2 8.1% (81 2 88)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 ,6p和 6q的LOH检出率分别是 2 8.6 % (6 2 1)、38.1% (8 2 1) ,在 6qtel上距短臂端粒 2 0 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 81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6q1 6 .3上D6S2 87的LOH率也高达 5 0 % ,另外 ,6p2 1 .1 2 1 .3上D6S2 76的LOH率也较高 (35 .3% )。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可能在GB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 6qtel上的D6S2 81位点、6q1 6 .3上的D6S2 87和 6p2 1 .1 2 1 .3的D6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8号、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13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陈商群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别分析了 2 1例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 14个、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本组病例 8号染色体LOH率为 2 3.8% ,在 16 .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 8p的LOH率明显高于 8q ,分别为 2 3.8% ,14.3% ,8q上所有位点的LOH率都在 15 %以下 ,以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的LOH率较高 ,分别是 2 7.8% ,30 .0 %。染色体 2 2q的LOH率为 47.6 % ,在 30 .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以 2 2 q13.2~ 13.3上D2 2S2 74的LOH率最高 (4 1.2 % )。结论 :8号、2 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位点间区域以及 2 2q13.2~ 13.3上D2 2S2 74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照权 Allen,PW 《铁道医学》 1998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认识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男10例,女7例,年龄3~72岁(平均43.2岁)。病变部位:下肢10例(其... 目的认识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男10例,女7例,年龄3~72岁(平均43.2岁)。病变部位:下肢10例(其中大腿9例),背部2例,肘部、胸部、颈部、腹股沟和腹膜后各1例。肿瘤直径2.1~13.5cm不等,平均7.6cm。光镜下:瘤细胞小,梭形或星形,核深染有轻度异形,核分裂不常见。组织学特征为:轻至中度丰富细胞的纤维粘液样区和呈漩涡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区在同一肿瘤中交替出现。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波形蛋白阳性。7例有随访结果。结论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是一种独立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粘液样肉瘤 鉴别诊断 软组织肿瘤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6号、8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江澄川 胡杰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07-209,212,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 抑制剂
下载PDF
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状况的研究
16
作者 胡杰 周良辅 +3 位作者 江澄川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7号染色体上的2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50%(10例)存在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在可提供信息的位点中37.8%(126/333)存在等位基因失平衡。其中7q和7p的等位基因失平衡率分别为50%(10/20)和45%(9/20)。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等位基因失平衡检出率高达50%~58.3%。结论7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染色体缺失 胶质母细胞瘤 染色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8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照明 黎永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28,31,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 8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经显微切割获取前列腺癌及PIN各 10个样本DNA ,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对 8号染色体上的 14个微卫星位点LOH进... 目的 :分析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 8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经显微切割获取前列腺癌及PIN各 10个样本DNA ,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对 8号染色体上的 14个微卫星位点LOH进行检测。 结果 :10个原发性前列腺癌样本在 8号染色体有不同LOH的频率 ,8p 2 3.1 p2 3.2及 8p2 1 p2 2为两个高频LOH区。 10个高级别PIN样本检测 8号染色体 14个微卫星位点 ,有 5个样本至少有一个位点检测到LOH。 结论 :前列腺癌中存在 8号染色体的高频LOH区 ,分别位于 8p 2 3.1 p 2 3.2 ,8p2 1 p2 2区 ,高级别PIN出现LOH的位点与前列腺癌相同 ,位于 8p 2 3.1 p 2 3.2及 8p2 1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杂合性缺失 8号染色体 肿瘤抑制基因 PCR 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下载PDF
前列腺肿瘤高密度allelotype初步分析
18
作者 王照明 黎永祥 +1 位作者 张建民 姚青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 )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技术提取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各 10例的DNA ,然后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对 2 2条常染色体上...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PIN )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技术提取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各 10例的DNA ,然后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对 2 2条常染色体上的 382个微卫星标志位点进行高密度allelotype分析。 结果  10例原发性前列腺癌在染色体 1p、1q、2 p、2 q、6q、8p、8q、10q、11q、13q、16p、17p等部位存在高频杂合性缺失 (LOH )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则在染色体 2 p、2q、6q、8p、10q、1q等区易检测到LOH。结论前列腺癌患者 2 q14、8p12~ 2 1、10 q2 3~ 2 4、13q14等区域存在高频的LOH ,位于这些区域的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杂合性缺失 抑癌基因 aaelotype分
下载PDF
两对鼻咽癌患者及其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分析
19
作者 方嬿 黄潘慧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F08期9-11,8,F004,共5页
本文分析了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同卵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结果显示: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脆性部位3p14检出率远远超出正常人群,提示了她们具有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遗传基础,3... 本文分析了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同卵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结果显示:两例鼻咽癌患者及其孪生姐妹的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脆性部位3p14检出率远远超出正常人群,提示了她们具有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遗传基础,3p14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和3p14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对这孪生姐妹作长期观察和特殊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姐妹 鼻咽癌 患者 部位 正常人群 染色体不稳定性 长期观察 表达率 遗传基础
下载PDF
鼻咽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浆DNA的快速变化
20
作者 陈君赐 张军 +6 位作者 杜伟希 梁承晖 陈婉珊 杜家辉 陈德章 庄立信 卢煜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4期20-22,共3页
目的 监测鼻咽癌病人于肿瘤切除手术期间和术后 ,其血浆DNA浓度的变化 ,以了解血浆DNA在体内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静脉抗凝血分离血浆 ,从血浆中提取DNA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手术前、后鼻咽癌病人血浆DNA的浓度。结果 肿瘤... 目的 监测鼻咽癌病人于肿瘤切除手术期间和术后 ,其血浆DNA浓度的变化 ,以了解血浆DNA在体内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静脉抗凝血分离血浆 ,从血浆中提取DNA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手术前、后鼻咽癌病人血浆DNA的浓度。结果 肿瘤手术初期 ,病人血浆DNA的浓度会快速升高 ,随后其水平会迅速下降 ,DNA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 12 6min ;当血浆DNA水平降到最低时 ,其水平又会再次升高 ,至 2 385min后出现第二个峰值。结论 癌症病人游离DNA可以极其迅速地从血循环中被清除 ,第二个峰值的水平可能对评估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外科手术 术后 血浆 DNA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