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与香港社会:个案与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梓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香港社会的宗教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香港社会宗教现象的一些个案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命题:一.宗教的社会功能,社会角色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二.同一地域不同宗教的社会功能和角色也不相同,并且可以互补;三.同一... 香港社会的宗教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香港社会宗教现象的一些个案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命题:一.宗教的社会功能,社会角色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二.同一地域不同宗教的社会功能和角色也不相同,并且可以互补;三.同一宗教在同一地域,其社会功能和角色因其时代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宗教 社会角色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香港新左翼文化运动:艺术与政治的可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彭丽君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2期72-76,共5页
本文用一个比较主观的角度去探讨今天香港正在发展的一个新左翼文化运动,特别关注通过艺术参与政治的可能和局限,也引用法国理论家朗西埃有关的讨论,带出如此一个运动可能拥有的巨大能量。
关键词 香港 左翼 艺术 政治 朗西埃
下载PDF
利他主义与比较宗教学: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3
作者 赖品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共8页
分析近年学界对世界宗教与利他主义的研究,可以尝试批判地反思宗教研究,尤其是比较宗教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宗教研究不必为求恪守一种以描述与比较为主导的研究,而自困于追寻一些对所有宗教传统来说是中立而普适的概念,这既非必需... 分析近年学界对世界宗教与利他主义的研究,可以尝试批判地反思宗教研究,尤其是比较宗教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宗教研究不必为求恪守一种以描述与比较为主导的研究,而自困于追寻一些对所有宗教传统来说是中立而普适的概念,这既非必需也不可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对宗教研究采取一种更宽广的理解,把批判、建构与对话的进路也包括进来,则可以对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对利他主义的研究,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对宗教研究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宗教研究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探索一些看似不太中立或普适的概念对宗教研究的用处,长远而言更有助于对利他主义的跨宗教、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比较宗教学 世界宗教 自然科学
下载PDF
作为共同体的香港电影——曾志伟个案研究
4
作者 彭丽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8-66,共9页
全球化在电影工业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电影制作的跨国合作,当中的资金和人员流动由晚期资本主义的逻辑所主导,因此可能牺牲了电影的文化面向。文章希望探讨传统香港电影工业制作模式的群体属性,聚焦于资深香港电影人曾志伟的个案之上,研... 全球化在电影工业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电影制作的跨国合作,当中的资金和人员流动由晚期资本主义的逻辑所主导,因此可能牺牲了电影的文化面向。文章希望探讨传统香港电影工业制作模式的群体属性,聚焦于资深香港电影人曾志伟的个案之上,研究他如何借由在本地,以至台湾和大陆内地广建网络,去建构他充满色彩的事业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今同样是高度网络化的世界电影,两者在网络组织上有何不同?而以消减风险为本的跨境合作,有没有泯灭了电影非常重要的人本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跨国化 全球化 共同体
下载PDF
人在异乡为异客:香港客家文化之保育——以新界粉岭地区为例
5
作者 李丹舟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文章选取香港新界北区的粉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追溯客家文化社群在粉岭的历史沿革,分析以崇谦堂、联合墟、粉岭戏院为代表的农村社区是如何实现公众民主参与和文化资源共享的,并考察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民间社团、科研机构合力传... 文章选取香港新界北区的粉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追溯客家文化社群在粉岭的历史沿革,分析以崇谦堂、联合墟、粉岭戏院为代表的农村社区是如何实现公众民主参与和文化资源共享的,并考察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民间社团、科研机构合力传承和推广客家文化的现有成果。透过全球化与都市化背景之下农村传统文化社区的转型,客观评价客家文化保育的当代价值,即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用以抵抗全球化带来的单一化与平面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香港粉岭 文化保育 全球化
下载PDF
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晨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学科化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他们试图以一种“知识”的方式... 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学科化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他们试图以一种“知识”的方式介入中国现代反迷信的文化政治,其中尤以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为代表。江绍原通过改写和挪用20世纪前后英美比较宗教学学科话语,确立了对迷信的认知和定义,并且以其学科知识重新结构和发明了中国所谓的迷信“传统”。他的迷信研究不仅关乎到科学思想史、学科史和知识史的建构与勾连,而且其中所涉及到的中西跨文化的话语实践,对于重新反思中国现代的科学启蒙话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绍原 迷信研究 比较宗教学 跨文化实践
下载PDF
从基要主义到恐怖主义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政治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义 陶飞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65,共19页
1970年代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和宗教政治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和表现。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宗教运动,反映了对主导性的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反抗,以及对全球化方案的替代性选择。这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文化政治或... 1970年代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和宗教政治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和表现。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宗教运动,反映了对主导性的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反抗,以及对全球化方案的替代性选择。这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文化政治或认同政治。政治伊斯兰作为当今最突出的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方面反映了全球社会运动和宗教运动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则也是美国霸权和意识形态人为制造的结果。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作者认为,当今的宗教与政治冲突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不同基要主义之间的冲突,而非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基要主义 恐怖主义 宗教政治
下载PDF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功 陈颖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4-111,共8页
文章以2002~2017年国内发表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推进过程和研究热点,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表、被引、作者... 文章以2002~2017年国内发表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推进过程和研究热点,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表、被引、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知识网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主要关注的是英译版《红楼梦》,及其文化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已出现,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跨学科合作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研究 CITESPACE
下载PDF
“文化转向”:都市空间治理的斡旋逻辑与民间路径——基于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的对岸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丹舟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第3期67-72,共6页
基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地方研究的描述取向、激进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建构取向、现象学取向均在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这一社区案例中得到体现。其一,通过厘清宝藏岩的历史缘起,其建筑形态、族群融合、居民回忆皆说明... 基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地方研究的描述取向、激进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建构取向、现象学取向均在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这一社区案例中得到体现。其一,通过厘清宝藏岩的历史缘起,其建筑形态、族群融合、居民回忆皆说明了这一聚落充满大陆移民在台湾落地生根的情感归属;其二,宝藏岩土地权属的历史脉络、台湾文化保存政策的上位指导、流通于官方部门之间的权力运作,皆解释了文化遗产保存实为一种社会建构;其三,通过比较OURs、GAPP和宝藏岩国际艺术村这三个民间社团所实践的"艺术介入社区",作为行动者的个体在社区活化工作上所呈现的能动性和后续潜在空间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藏岩 历史聚落 文化介入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文化实践式的现代主义——关于施蛰存及“现代主义”的答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欧梵 王宇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6期4-10,共7页
文化实践式的现代主义 王宇平(以下简称“王”):李欧梵老师,您好!施蛰存先生去世将近六年了,陈子善老师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筹备推出“施蛰存研究专辑”以为纪念。您跟施先生交往颇多,他所主编的《现代》杂志以及“色、幻、... 文化实践式的现代主义 王宇平(以下简称“王”):李欧梵老师,您好!施蛰存先生去世将近六年了,陈子善老师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筹备推出“施蛰存研究专辑”以为纪念。您跟施先生交往颇多,他所主编的《现代》杂志以及“色、幻、魔”的实验小说都是《上海摩登》一书中的重要内容,您今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开设的“现代主义”文学课程也专门讲到施蛰存的杂志编辑、翻译与创作。在您看来,怎么理解施先生对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文化实践 施蛰存 香港中文大学 答问 《现代》杂志 《上海摩登》 实验小说
下载PDF
晚清跨文化翻译与帝制末文化心态——以林纾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欧梵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3,共10页
我这次来交大,是陈建华教授帮了我很大的忙。这四个题目是我跟他商量以后决定的,这对我个人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很久了,有一百多年了,从晚清开始,题目这么多,怎么来讲呢?在我的研究过程里,这四个题目是有特别意义的... 我这次来交大,是陈建华教授帮了我很大的忙。这四个题目是我跟他商量以后决定的,这对我个人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很久了,有一百多年了,从晚清开始,题目这么多,怎么来讲呢?在我的研究过程里,这四个题目是有特别意义的,所以我借这个机会来重新思考和反省。我过去几十年做的学术活动,林纾是我的博士论文的一章;写博士论文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出了第一本书叫作《五四浪漫的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文 学术活动 文化心态 跨文化翻译 林纾 中国现代文学 晚清 重新思考
下载PDF
寓教于乐:天主教圣经戏剧《古圣若瑟白话演义》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子鹏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共26页
民国时期,在华的天主教印书馆出版了一批依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作品,其形式多样,有中国本土多种传统曲艺,也有现代话剧.这批剧作多次重版,部分还在重要节庆搬上舞台演出.戏剧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影响颇为深远,但至今仍鲜为学界关注... 民国时期,在华的天主教印书馆出版了一批依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作品,其形式多样,有中国本土多种传统曲艺,也有现代话剧.这批剧作多次重版,部分还在重要节庆搬上舞台演出.戏剧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影响颇为深远,但至今仍鲜为学界关注.本文以武国栋的《古圣若瑟白话演义》(1925)为个案,从人物冲突、若瑟形象、神学解读、道德教化、诙谐效果等方面,考察剧作者对圣经的改编策略.《古圣若瑟白话演义》的“演义”力求把“教”与“乐”的张力加以调和,除了强调其神学及道德教化的意义,亦在剧本写作上尽力追求文学性,以符合戏剧本身的要求,也刻意营造了诙谐效果,把信徒身心的消遣和宗教的潜移默化结合起来,达至“寓教于乐”的效果.本研究有助填补汉语天主教戏剧研究,以及圣经在华接受史的一大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天主教 圣经戏剧 《古圣若瑟白话演义》
下载PDF
罗曼·罗兰与文化世界主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欧梵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3期4-7,共4页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至今已快被人遗忘。在老一辈中国读者心中,他的名字和一本小说永远连在一起:《约翰·克里斯朵夫》(Jean-Christopher;共3部,10大卷)。然而在1930年代,他却是中国文坛最崇拜...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至今已快被人遗忘。在老一辈中国读者心中,他的名字和一本小说永远连在一起:《约翰·克里斯朵夫》(Jean-Christopher;共3部,10大卷)。然而在1930年代,他却是中国文坛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写给创造社作家敬隐渔的信,曾在《小说月报》公开发表;敬隐渔也自认是他的弟子和传人,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长篇大论的文章《罗曼罗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罗曼 罗兰 《小说月报》 创造社作家 文化 法国作家 中国读者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的“灵韵”:论《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复制技术
14
作者 朱梦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提出的“灵韵”这一概念对理解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所展现的技术、后人类身体及主体性具有重要启发。本雅明身处大规模机械复制的时代,在其中他意识到艺术品的本真性被复制所侵蚀;石黑...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提出的“灵韵”这一概念对理解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所展现的技术、后人类身体及主体性具有重要启发。本雅明身处大规模机械复制的时代,在其中他意识到艺术品的本真性被复制所侵蚀;石黑一雄所想象的也正是一个新的复制时代,即人类的复制成为可能的后人类未来。由此观之,石黑一雄探讨的已不仅是人类是否可以被机器替换的问题,更是人类是否可以被自身的复制所取代。通过克拉拉对于如何成为人的哲思,小说指出人的“灵韵”不全然来自其自身,更在于人类相互观看和理解的方式。此外,小说也触及了大规模复制带来的异化和废弃物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科幻 人工智能 灵韵
下载PDF
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9-124,共6页
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艾约瑟是19世纪后半期一位重要的汉学家,在中国的语言、历史和宗教等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本文以其中西语言比较研究为中心,通过分析艾约瑟本人的研究、其追随者的观点以及来自反对者的批判,再... 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艾约瑟是19世纪后半期一位重要的汉学家,在中国的语言、历史和宗教等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本文以其中西语言比较研究为中心,通过分析艾约瑟本人的研究、其追随者的观点以及来自反对者的批判,再现那个年代西方世界对汉语的认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约瑟 汉语 比较研究 影响
下载PDF
唐代虐婢故事的宗教观念发展与女性声音发露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0,157,共9页
唐代虐婢故事中的宗教观念经历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婢女强魂难抑,执意对施虐者索命,体现出中古时期的厉鬼信仰。这些亡婢魂魄在他界喊出了女性的声音,这样的女性声音在南北朝时期遭到佛教救赎的消解后一度处于失语的境地。入唐以后虐婢... 唐代虐婢故事中的宗教观念经历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婢女强魂难抑,执意对施虐者索命,体现出中古时期的厉鬼信仰。这些亡婢魂魄在他界喊出了女性的声音,这样的女性声音在南北朝时期遭到佛教救赎的消解后一度处于失语的境地。入唐以后虐婢故事极力否定了佛教的救赎功能,很大程度受了统治阶级在民间层面大肆打击佛教的影响。与此同时,超越一切宗教救赎的主宰"上帝"在虐婢故事中出现。"上帝"的出现首先与唐代郊祀仪式之争中昊天上帝成为主神有关;另一方面,"上帝"出现使得亡魂索报否定佛教向施虐者索命有了合法的理由。女性声音是妇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中国历史中,与女性有关的材料为数不多,若有女性自身之声音已属可贵,但是女性声音也并非尽然是心声之流露,这为妇女史的研究带来了限制。唐代虐婢故事是女性声音在他界发露的一个例子,女性本有的发声诉求经历了短暂的失语过程后,却发出了更加响亮的声音,这只能在他界的层面上得到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虐婢故事 宗教观念 女性声音
下载PDF
艺术与宗教的交界:北朝道教造像碑的空间建构与信仰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北朝道教造像碑是研究北朝美术史、道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前贤已做过诸多研究;而从空间及宗教现象学视角描述和解释造像碑仍有余地。本文认为:信众在造像碑上建构与表现空间的方式至少有五种;据此构筑出直接登升的空间及度人度己的空间... 北朝道教造像碑是研究北朝美术史、道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前贤已做过诸多研究;而从空间及宗教现象学视角描述和解释造像碑仍有余地。本文认为:信众在造像碑上建构与表现空间的方式至少有五种;据此构筑出直接登升的空间及度人度己的空间;信众渴望借助造像碑带来的特殊时空秩序以超越世俗生活,从而体验神圣、获得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造像碑 空间 早期道教 “神圣空间” “神圣时间”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主体性及他们的咖啡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丽君 《励耘学刊》 2007年第1期193-216,共24页
以一篇鲁迅对20年代上海兴盛的咖啡文化的批评作起点,本文旨在研究在20至30年代,男性知识分子如何建构咖啡文化、与之联系及参与其中。文章会先对上海咖啡店的情景作历史性的回顾,并探讨咖啡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探索民国时期的... 以一篇鲁迅对20年代上海兴盛的咖啡文化的批评作起点,本文旨在研究在20至30年代,男性知识分子如何建构咖啡文化、与之联系及参与其中。文章会先对上海咖啡店的情景作历史性的回顾,并探讨咖啡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探索民国时期的男性主体性的建构。文章显示出作为一个聚会的地方,在咖啡店里年青及有良好教育的都市男性既可以联谊,又能够和女侍调情;咖啡店以同性社群关系和异性冲动为基础,为这些男性提供了强烈的社群意识,因此能够吸引他们到访。咖啡店内的男性特征(maleness)令这个地方能够兼容中国现代性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消费主义及革命这两个看来似乎互相矛盾的话语。文章最后部分,讨论米歇尔·德·塞尔托对"可居住的"(habitable)这一个概念之分析,指出因为上海的咖啡店同时承诺及拒绝成就力必多(libido),就如它既承诺复排拒现代性,因此对男性知识分子来说,咖啡店是可居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知识分子 上海 咖啡 主观性
下载PDF
作为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明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2,共8页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在美国民权运动语境下兴起以来,中美两国学者的批评研究集中呈现出一种"国家/族裔"视角与"世界"想象之间的矛盾。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在美国民权运动语境下兴起以来,中美两国学者的批评研究集中呈现出一种"国家/族裔"视角与"世界"想象之间的矛盾。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由此渐成气候的世界文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启发美华英语文学批评的新资源借鉴,从而使得美华英语文学的世界性文化潜质得以更加充分发挥,并由此解决国族与世界两种话语逻辑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族裔文学 国家文学 世界文学
下载PDF
暂时性的生育延迟:适龄婚育青年对于女性冻卵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文婷 谭璇璇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9-45,共7页
冷冻卵子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正成为国内外适龄婚育女性解决生育问题的选择之一,但对于女性跨境冻卵的实践、冻卵的动机及影响还缺乏研究。根据在线社区56位女性书写的“冻卵笔记”和15位适龄婚育青年的深度访谈发现:大多数用户将冻... 冷冻卵子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正成为国内外适龄婚育女性解决生育问题的选择之一,但对于女性跨境冻卵的实践、冻卵的动机及影响还缺乏研究。根据在线社区56位女性书写的“冻卵笔记”和15位适龄婚育青年的深度访谈发现:大多数用户将冻卵描述为一种都市中产的“身体消费”,象征着女性能重建主体意识并获得更大的生育自主权;女性选择冻卵的动机多元,冻卵能满足她们进行管理时间、平衡家庭与事业的意愿,缓解大龄单身、家长催婚等特定的个人危机,具有解决社会非常态现象的“异托邦”功能;冻卵决策依旧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和异性配偶的影响,指向女性身体所需要承担的生育责任。冻卵并不能真正应对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应重视当下社会中传统时间与现代社会时间并存且相互抗争的事实,关注女性在事业、婚恋与家庭中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冻卵 生育延迟 辅助生殖技术 生育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