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宗教与香港社会:个案与理论的反思 |
吴梓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香港新左翼文化运动:艺术与政治的可能 |
彭丽君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2
|
|
3
|
利他主义与比较宗教学: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
赖品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4
|
作为共同体的香港电影——曾志伟个案研究 |
彭丽君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2 |
0 |
|
5
|
人在异乡为异客:香港客家文化之保育——以新界粉岭地区为例 |
李丹舟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
杨明晨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9 |
2
|
|
7
|
从基要主义到恐怖主义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政治 |
刘义
陶飞亚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思考 |
陈功
陈颖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8
|
|
9
|
“文化转向”:都市空间治理的斡旋逻辑与民间路径——基于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的对岸视角 |
李丹舟
|
《上海城市管理》
|
2015 |
9
|
|
10
|
文化实践式的现代主义——关于施蛰存及“现代主义”的答问 |
李欧梵
王宇平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9 |
1
|
|
11
|
晚清跨文化翻译与帝制末文化心态——以林纾为例 |
李欧梵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寓教于乐:天主教圣经戏剧《古圣若瑟白话演义》研究 |
黎子鹏
|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
2017 |
2
|
|
13
|
罗曼·罗兰与文化世界主义 |
李欧梵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1
|
|
14
|
后人类时代的“灵韵”:论《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复制技术 |
朱梦梦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 |
陈喆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6
|
唐代虐婢故事的宗教观念发展与女性声音发露 |
谢健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艺术与宗教的交界:北朝道教造像碑的空间建构与信仰表达 |
张媛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民国时期上海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主体性及他们的咖啡文化 |
彭丽君
|
《励耘学刊》
|
2007 |
2
|
|
19
|
作为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 |
杨明晨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暂时性的生育延迟:适龄婚育青年对于女性冻卵的认知研究 |
张文婷
谭璇璇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