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展览 听故事——观香港历史博物馆常设展“香港故事”
1
作者 刘莉 《中国博物馆》 201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香港故事"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展览从筹划至开幕用时6年,于2001年8月对外开放。通过对展览的实地访问、聆听该展览策展人的导览,梳理了展览内容和策展思路,以期对人们借助展览了解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香港有所助益。
关键词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故事
下载PDF
把记忆收藏起来——香港海事博物馆介绍
2
作者 邝咏诗 《中国远洋航务》 2007年第7期84-85,共2页
就找一个炙热的午后吧,到赤柱去。到赤柱的海边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美利楼就这么安静地出现在你眼里,安静于赤柱一隅。距今已160余年的美利楼是香港仅存的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建筑,以当年英国大臣美利爵士命名。美利楼原建于中西区... 就找一个炙热的午后吧,到赤柱去。到赤柱的海边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美利楼就这么安静地出现在你眼里,安静于赤柱一隅。距今已160余年的美利楼是香港仅存的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建筑,以当年英国大臣美利爵士命名。美利楼原建于中西区,1982年为腾出地方兴建中银大厦而拆卸,砖块逐一封存,其后于赤柱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博物馆 海事 收藏 记忆 维多利亚 中银大厦 安静
下载PDF
博物馆如何推动香港时装设计
3
作者 陈嘉然 《创意设计源》 2015年第6期10-17,共8页
香港的时装设计发展有大概五十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天已成为香港的重要创意产业之一。香港文化博物馆为香港首家收藏及推广设计的博物馆,而其中时装设计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文章将介绍香港文化博物馆透过其举办的时装设计展览、馆藏,以... 香港的时装设计发展有大概五十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天已成为香港的重要创意产业之一。香港文化博物馆为香港首家收藏及推广设计的博物馆,而其中时装设计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文章将介绍香港文化博物馆透过其举办的时装设计展览、馆藏,以及各类型的教育活动,不断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体验,让大家对香港时装设计有更多的认识,提升年青人的兴趣,藉以推动这门创意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时装设计 香港 展览 观众拓展
下载PDF
香港海防博物馆
4
《科学中国》 2007年第12期52-53,共2页
香港海防博物馆的建造.曾耗资3亿港元,经过7年时间的筹备和施工,并于2000年7月25日正式开放。
关键词 博物馆 海防 香港
下载PDF
香港文物保护法浅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叶祖康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119-121,共3页
本文对香港文物古迹条例的六部分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台湾地区的《文化资产保存法》及外国等相关法律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香港 文物保护
下载PDF
22位“侠士”香港文化馆上演快意恩仇
6
作者 晨文 《中国收藏》 2024年第4期122-123,共2页
少年郭靖左手持弓右臂张弦,眼神瞄准天空中的大雕;断臂杨过以帽遮面,将佩剑自然环抱在侧;小龙女头戴帽,侧靠在绳索之上这一件件雕塑作品以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为蓝本,在80后知名雕塑家任哲的雕刻刀之下,他们似乎“活”了起来。
关键词 小龙女 侠士 杨过 金庸 张弦 雕塑作品 文化馆 80后
原文传递
面向未来的博物馆定位与职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秀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26,共1页
为各博物馆打造独有的品牌,因应不同的主题去塑造自己的个性、亮点,建立鲜明的形象,令人一想起某个主题,便会联想到某所博物馆。博物馆无论以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军事为主题,在带出不同信息的背后,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 为各博物馆打造独有的品牌,因应不同的主题去塑造自己的个性、亮点,建立鲜明的形象,令人一想起某个主题,便会联想到某所博物馆。博物馆无论以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军事为主题,在带出不同信息的背后,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公众以现在为立足点,认识、重温、反思过去,加强市民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将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续至将来;就个人层面而言,透过博物馆,希望可以启发思考、提升创意、激发想象力,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面向未来 职能 文化遗产 个人层面 认同感 归属感 想象力
原文传递
金庸小说:从文字到文创 被引量:5
8
作者 邱健恩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25,共14页
文章从销售与推广模式总述六十多年来金庸小说如何一步一步发展为“金庸现象”,兼论其意义。简要言之,旧版金庸小说以“比快更快”的出版方式,“异国多边”“连环绵密”的连载方式,以及“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环环相扣”的衍生模式... 文章从销售与推广模式总述六十多年来金庸小说如何一步一步发展为“金庸现象”,兼论其意义。简要言之,旧版金庸小说以“比快更快”的出版方式,“异国多边”“连环绵密”的连载方式,以及“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环环相扣”的衍生模式,在不同时代与地域抢占读者,从而建立起比小说更庞大的文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小说 改编 文创
下载PDF
海外来信(七)
9
作者 叶祖康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11-211,共1页
《农业考古》编辑先生: 贵刊能集中讨论农业起源、发展,的是国内外考古界喜见乐闻盛事。我虽于前年已略闻贵刊创办一事,方欲拜读,苦无门路。去年在港订阅,惜书贾误事,自82年2期始见。今特函汇款补购贵刊总一至三期,俾得睹全豹,幸甚。
关键词 农业考古 农业起源 编辑 国内外 书贾 前年 发展 订阅 创办 海外
下载PDF
中国近海人——以上海、香港以及新兴国际航运中心的相关出版物为视角(英文)
10
作者 戴伟思 《国家航海》 2012年第2期11-43,共33页
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扩张使本已是通商口岸的上海和殖民属地的香港一跃成为重要的国际港口。作为当时主要的国际交流带,上海、香港各自具备"理想型"国际航运中心特征。上海不仅是一个较大的港口,还由于其国际大都会背景,享有... 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扩张使本已是通商口岸的上海和殖民属地的香港一跃成为重要的国际港口。作为当时主要的国际交流带,上海、香港各自具备"理想型"国际航运中心特征。上海不仅是一个较大的港口,还由于其国际大都会背景,享有更多"非正式"优势。香港,则由于英国的管治法规及其在世界海事中的领导地位而享有更多"正式"优势。这两个港口城市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口岸。作为一个具有潜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一个重要"软件"优势在于其繁荣发达的出版业,相关出版物极大满足了国内外航运人士的需求。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三个例子:第一部《英中航海词典》、清代海关总税务司的出版刊物以及《中国航运潮汐与船舶操纵手册》年刊。1940年代国内战争的动乱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使上海失去上述航运优势;反观香港,由于40年代末上海航运业人才和资金往香港迁移,以及英国殖民统治逐渐放宽,香港得以充分利用已拥有的优势,并建设之前所匮乏的航运软件。到了21世纪初期,香港已成为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者。上海若想重建早年的航运辉煌事业,须重视"理想型"国际航运中心软件建设,打造一个面向世界、顺畅而开放的东方国际交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香港 港口城市 国际航运中心 交流带 理想型 航海交流 通用语 出版物 中国近海人
原文传递
“明代海洋贸易、航海术和水下考古研究新进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宛清 《国家航海》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2014年6月7日至8日,香港海事博物馆主办了一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明代海洋贸易、航海术和水下考古研究新进展'国际会议。该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19位学者,同时也允许公众参与。这次... 2014年6月7日至8日,香港海事博物馆主办了一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明代海洋贸易、航海术和水下考古研究新进展'国际会议。该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19位学者,同时也允许公众参与。这次会议的举办主要是为配合2014年3月中旬至6月底香港海事博物馆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合办的特别展《针路蓝缕:牛津大学珍藏明代海图及外销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海事博物馆 针路 顺风相送 特别展 日至 西南边缘 航海博物馆 近代人类 南澳
原文传递
洪氏卷轴: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图像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丽碧 黄醒佳 《美成在久》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是声名在外的广州十三行曾享有的美誉。繁荣的海上贸易,不仅为珠江北岸的这片区域带来了异国珍宝和无尽财富,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相遇,成为一座城市的印记。这些珍贵的雪泥鸿爪,被记录在一幅水粉画中,通过画面,人... “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是声名在外的广州十三行曾享有的美誉。繁荣的海上贸易,不仅为珠江北岸的这片区域带来了异国珍宝和无尽财富,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相遇,成为一座城市的印记。这些珍贵的雪泥鸿爪,被记录在一幅水粉画中,通过画面,人们得以重新领略那个时代十三行的熠熠风采与其中的人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图像 历史 卷轴 海上贸易 中西文化 水粉画
原文传递
评《清代四大女词人——转型中的清代知识女性》
13
作者 吴国樑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清代四大女词人——转型中的清代知识女性》 黄嫣梨 女性解放 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视而不见:“耆英”号木帆船在西方的境遇(1848~1855)(英文)
14
作者 戴伟思 《国家航海》 2013年第2期31-55,共25页
"耆英"号于1846~1855年的航行经历证实了中国传统风格木帆船远洋航行的能力以及局限性。然而,西方世界对该船持排斥态度,对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技术不以为然,对其评价也有失公允。这些从现存的该船图片资料中均可考证。我们的... "耆英"号于1846~1855年的航行经历证实了中国传统风格木帆船远洋航行的能力以及局限性。然而,西方世界对该船持排斥态度,对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技术不以为然,对其评价也有失公允。这些从现存的该船图片资料中均可考证。我们的研究发现,西方人对这艘船的认识并非源于实物,很可能是来自船上一位名叫Sam Sing的中国船画家。由船及人及文化,正是由于对"所见"的视而不见,几乎使西方世界的"中国印象"从一开始就处于消极状态。这样的排斥与拒绝反映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自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帆船 “耆英”号 航行 大众杂志 广告画
原文传递
战国遣策与楚地墓葬所见的赗赙现象新探
15
作者 谢雅妍 《古代文明辑刊》 2021年第1期122-159,共38页
两周时期葬礼所体现的礼制,既是当时身份等级秩序的反映,也对后世葬制产生深远影响,意义极为重要。但两周墓葬中,随葬品来源实际上十分复杂,既有墓主生前所制作或拥有之物,同时也有亲友同僚所赠送的物品。后人利用文献记录,一般将他人... 两周时期葬礼所体现的礼制,既是当时身份等级秩序的反映,也对后世葬制产生深远影响,意义极为重要。但两周墓葬中,随葬品来源实际上十分复杂,既有墓主生前所制作或拥有之物,同时也有亲友同僚所赠送的物品。后人利用文献记录,一般将他人送葬的现象称作"赗赙"。自1953年起楚地先后出土了20批与随葬品相关的简牍,学界概称为"遣策",大大补充了"赗赙"在传世文献中的朦胧记载。目前学界利用战国楚墓的出土资料研究文献中的赗赙现象也取得一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资料 两周时期 赗赙 身份等级 随葬品 文献记录 遣策 简牍
原文传递
时间游人
16
作者 Frank Qian 《艺术界》 2015年第5期185-185,共1页
“时间游人”是寄生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形式上承接去年“很久不见了维多利亚”.但“时间游人”使用空间不限于一楼回廊,还包括新界文物馆、粤剧文物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及二楼回廊.而作品均为对应馆内文物的委约作品。
关键词 展览会 香港文化博物馆 艺术欣赏 绘画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