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及中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慕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08-1814,共7页
对渤海的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共 9个站位的海洋线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于比较的海域和站位还包括 1 995年胶州湾的 95 B2站和 1 988年湄州湾的 A0 1站。以上 1 1个站位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1 5 4种 ,分属于... 对渤海的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共 9个站位的海洋线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于比较的海域和站位还包括 1 995年胶州湾的 95 B2站和 1 988年湄州湾的 A0 1站。以上 1 1个站位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1 5 4种 ,分属于 1 0 7属 2 9个科。使用种丰度 (SR) ,香农 -维弗指数 (H′)和均衡度 (J)用来比较不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生境和站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 :渤海中部 (9761、DA1 8、DA1 9和 DA2 0 ,SR=8.60± 0 .84 ,H′=4 .94±0 .2 3 )、莱州湾 (9762、DA2和 DA4 ,SR=6.4 8± 0 .4 0 ,H′=3 .95± 3 .0 )和黄河口水下三角洲 (E9和 E1 1 ,SR=4 .1 8±0 .5 6,H′=3 .60± 0 .2 4 )。线虫生物多样性与海水的盐度和沉积物的异质性指数 (h)呈显著的负相关 (P≤ 0 .0 1 )。Caswell中性模型分析指明 ,大部分研究站位的“V”值为“-2~ +2”,说明未受到显著外界因子的扰动。渤海中部的 9761站的“V”值为 2 .0 5 4 ,暗示环境稳定性的增强 ,而莱州湾的 DA4站“V”值为 -2 .62 4指明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中性模型 渤海
下载PDF
胶州湾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65
2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1 位作者 于子山 韩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7,共9页
1995年 5月— 1 996年 1月 ,在胶州湾北部软底水域进行每 2月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 1 .51× 1 0 6ind/m2 ,最高值出现在 95B1和 95B2站 ,分别为 2 .73× 1 0 6 和 2 .75× 1 0 6ind/m2 ,最低... 1995年 5月— 1 996年 1月 ,在胶州湾北部软底水域进行每 2月一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 1 .51× 1 0 6ind/m2 ,最高值出现在 95B1和 95B2站 ,分别为 2 .73× 1 0 6 和 2 .75× 1 0 6ind/m2 ,最低值出现在 95B3站 ,数量为 0 .46× 1 0 6ind/m2 。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 1 .32 g/m2 (干重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 ,小型生物的数量与以碳和氮表示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9和 - 0 .947(P <0 .0 5)。共鉴定出 1 4个小型生物类群。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占总数量的 86.6% ,底栖桡足类居第 2位 ,占总数量的 5.7%。按生物量 ,海洋线虫 (35.9% )、介形类 (32 .6% )、多毛类 (1 3.7% )和桡足类 (8.3% )共同构成小型动物的优势类群 ,80 %以上的小型生物分布在 0— 2cm以浅表层内。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底栖桡足类 丰度 生物量 胶州湾
下载PDF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的有效性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树培 于洪峰 +6 位作者 孙石磊 张力 张徐祥 朱程军 卫立 李多松 顾继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XZEH公司原有处理方法的出水COD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其原因是缺少 2 8%的曝气反应池体积 .如果应用工程菌株Xhhh和Ebis信息软件的双重优化技术 ,可使生物负荷效率提高1 2 8% ,所需曝...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XZEH公司原有处理方法的出水COD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其原因是缺少 2 8%的曝气反应池体积 .如果应用工程菌株Xhhh和Ebis信息软件的双重优化技术 ,可使生物负荷效率提高1 2 8% ,所需曝气池体积可降低 5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生物处理 有效性 工程菌株 信息软件
下载PDF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线虫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1 位作者 郭玉清 慕芳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6-444,共9页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 ,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渤海莱洲湾和渤海中部的线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与 1 0年前相比 ,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有了显著的变化。渤海中部的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 (1B型 )增加了 1倍 ,莱洲湾则增加...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 ,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渤海莱洲湾和渤海中部的线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与 1 0年前相比 ,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有了显著的变化。渤海中部的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 (1B型 )增加了 1倍 ,莱洲湾则增加了 5倍 ,表明该海域有机碎屑沉降量的显著增加 .线虫群落在物种、属和科的水平上所作的多元统计图形比较表明 ,在物种和属水平上的图形无显著差异。这说明 ,就线虫而言 ,鉴定到属的样品分析 ,减少了鉴定到种的分类负担 ,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海洋线虫 群落结构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 莱洲湾 渤海 多元统计分析法
下载PDF
环境蛋白组学及污染物分子毒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兵 张徐祥 +1 位作者 顾继东 程树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环境蛋白组学是蛋白组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污染环境与蛋白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检测技术方法.环境蛋白组学的发展,取决于双向凝胶电泳、质谱、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完善与应用.综述环境蛋白组学的主流技术... 环境蛋白组学是蛋白组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污染环境与蛋白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检测技术方法.环境蛋白组学的发展,取决于双向凝胶电泳、质谱、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完善与应用.综述环境蛋白组学的主流技术,介绍环境蛋白组学技术在污染物分子毒性检测中的应用,探索污染物与蛋白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是人体与环境健康科技发展的起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蛋白组学 分子毒性 检测技术 环境健康
下载PDF
硝酸盐浓度对南极亚历山大藻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突 陈荔 +1 位作者 洪华生 王大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15-119,共5页
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50~250μmol/L)对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Polar(ATP)麻痹性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TP所产毒素主要为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2毒素),占细胞毒素总量的9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膝沟藻毒素(G... 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50~250μmol/L)对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Polar(ATP)麻痹性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TP所产毒素主要为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2毒素),占细胞毒素总量的9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膝沟藻毒素(GTXs),如GTX5和GTX3,但未检出到其它麻痹性毒素.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对ATP的细胞密度和生长率影响不大,但对GTXs和C毒素的单细胞毒素含量(fmol/cell)和毒素产量(μmol/L)均有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后期(第5天起),高硝氮浓度组(150μmol/L及以上)单细胞毒素含量比低硝氮浓度组(100μmol/L及以下)单细胞毒素含量增加了2~3倍,毒素产量提高20%~60%.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ATP的毒素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均以C2为主要毒素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洋环境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毒素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其潜在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硝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