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一个后殖民理论的视点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晓莺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作为张爱玲中晚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中英自译可视为张爱玲为打入英语主流作家行列的另一种努力。和她的源文本相比,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出现了大量删除、增加以及改写...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作为张爱玲中晚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中英自译可视为张爱玲为打入英语主流作家行列的另一种努力。和她的源文本相比,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出现了大量删除、增加以及改写等不符合翻译常规的现象。这后殖民的语境中,如何解读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呢?在张爱玲的英译过程是否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如果有的话,那东方主义在她的英译本中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如果没有的话,译者如何采取策略来抵抗东方主义的影响?在象征着男性秩序的东方主义的凝视下,张爱玲的女性译者的身份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本文将带着上述问题,试图对张爱玲的中英自译进行后殖民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 东方主义 女性译者的身份
下载PDF
翻译的阴阳诗学——太极推手、浩然之气、纯语言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纯深 薛嘉琛(翻译)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190,共13页
本文首先评述翻译作为“功夫”或者太极推手的本质,让一组中文和非中文的哲学及翻译话语中具代表性的有关语言和写作/阅读/翻译的观念形成对话,互为犄角地构成一个连贯的理论论述,以揭示翻译的阴阳诗学。从这一角度观照,翻译就成了两个... 本文首先评述翻译作为“功夫”或者太极推手的本质,让一组中文和非中文的哲学及翻译话语中具代表性的有关语言和写作/阅读/翻译的观念形成对话,互为犄角地构成一个连贯的理论论述,以揭示翻译的阴阳诗学。从这一角度观照,翻译就成了两个语言的言说能量互补互济的转化,来创作一个节奏与源文呼应互映的译文。在这样的能量转化中,译入语要“舍己”地放弃其先入的评判假定来取得最大限度的放松、灵活与警觉,以便对来自源文的能量流做出“稍触即应”的反应,如同追求"不丢不顶"的太极推手。论文认为,如此的翻译,可以砥砺一个译入文化对自身及源文化在场的敏感,并能扩大该文化在创作译文中对源文言说能量"引进落空”的化解和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 节奏 信息焦点 巴什拉 本雅明 海德格尔 系统功能语言学
原文传递
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69
3
作者 张佩瑶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共7页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何谓理论,讨论应该怎样界定中国有关翻译的讨论,并提出建立“翻译话语系统”,以推动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话语 米歇·傅柯 知识与权力 概念与认知模式 中国翻译史 翻译话语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