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桦木科一新种——香港鹅耳枥(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童毅华 彭权森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 insularis N. H. Xia, K. S. Pang & Y. H. 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 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 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 insularis N. H. Xia, K. S. Pang & Y. H. 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 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 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习性灌木状,叶具13 ~ 16 对侧脉,先端锐尖,边缘锯齿的芒尖较短,果苞宽半卵形或半卵形,长8 ~ 14 mm,小坚果顶端密被长柔毛且疏具树脂状腺体,与后两者易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科 鹅耳枥属 香港鹅耳枥 香港 新种
下载PDF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晚侏罗世荔枝庄组岩石组合及其成岩地质过程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杨 杨家明 +7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马雪 陈羽岚 钱迈平 邢光福 余明刚 段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9-769,共11页
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 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型沉积构造,是香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晚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系。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研究,确定其成岩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早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中期破火山口湖相沉积和晚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三个阶段,以湖相沉积作用为主、火山喷发作用为辅;受晚期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沉积岩层普遍发生硅化或炭化。荔枝庄组独特的岩石组合与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为探讨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活动—沉积作用方式与成岩过程,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火山口湖相沉积 岩石组合 成岩地质过程 晚侏罗世 荔枝庄组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国产樟科一新种―香港油果樟(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念和 邓云飞 叶国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报道樟科油果樟属一新种,香港油果樟SyndiclishongkongensisN.H.Xia,Y.F.Deng&K.L.Yip。它以小枝红褐色,花被片6,能育雄蕊6,无腺体,而明显区别于近缘种油果樟S.chinensisAllen。
关键词 樟科 油果樟属 香港油果樟 香港 中国 新种
下载PDF
香港鹅耳枥(桦木科)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覃俏梅 童毅华 +6 位作者 彭权森 区伟臻 汤浩德 张咏愉 吴林芳 叶幸儿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保护香港特有植物香港鹅耳枥,基于典型样地调查,对香港鹅耳枥所在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25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科66属68种。建群种为香港鹅耳枥,个体高度最高3 m,所在群落植株平均高度0.92 m,分层不明显。位于中国香港岛... 为保护香港特有植物香港鹅耳枥,基于典型样地调查,对香港鹅耳枥所在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25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科66属68种。建群种为香港鹅耳枥,个体高度最高3 m,所在群落植株平均高度0.92 m,分层不明显。位于中国香港岛的香港鹅耳枥处于衰退状态,小个体极少。因此,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以重建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鹅耳枥 群落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基于海龟洄游卫星追踪的生物遥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华接 王东晓 +4 位作者 王文质 宋晓军 刘斌 陈坚峰 古河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2-86,共5页
实施了旨在了解南海绿海龟洄游习性并获取物理环境数据的生物遥测试验。其方法是在海龟背上粘附卫星链接发报器并通过全球Argos卫星信号传输系统追踪南海绿海龟产卵后的洄游路径。结果获得了三只绿海龟海上迁徙过程实时定位及其环境测... 实施了旨在了解南海绿海龟洄游习性并获取物理环境数据的生物遥测试验。其方法是在海龟背上粘附卫星链接发报器并通过全球Argos卫星信号传输系统追踪南海绿海龟产卵后的洄游路径。结果获得了三只绿海龟海上迁徙过程实时定位及其环境测量数据 ,这对于制订海龟保护策略和物理海洋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此外 ,基于海龟卫星追踪阐述了现代生物遥测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今后发展的途径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卫星追踪 绿海龟 南海 生物遥测 洄游习性 物理海洋学
下载PDF
霉草科(Triuridaceae)-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科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德邻 李泽贤 林英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7-158,共2页
报道中国大陆霉草科(Triuridaceae) 2种分布新记录植物:大柱霉草(Sciaphila megastylaFukuydma et Suzuki)和多枝霉草( 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et... 报道中国大陆霉草科(Triuridaceae) 2种分布新记录植物:大柱霉草(Sciaphila megastylaFukuydma et Suzuki)和多枝霉草( 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et Suzu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草科 大柱霉草 多枝霉草 新记录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三种被动式采集方法对甲虫收集效果的比较研究:以香港城门样地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滕备 杨海东 +5 位作者 佟一杰 梁敏轩 张嘉康 李英铭 Benoit Guénard 白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86-1395,共10页
标本标准化采集是昆虫多样性研究的根本。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复杂、分布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昆虫学家会选用不同的采集方法。由于主动式采集方法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和重现性差等问题,以飞行阻隔器(flight interception trap,FIT)、... 标本标准化采集是昆虫多样性研究的根本。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复杂、分布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昆虫学家会选用不同的采集方法。由于主动式采集方法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和重现性差等问题,以飞行阻隔器(flight interception trap,FIT)、马氏网(Malaise trap,MT)和罐诱(pitfall trap,PT)为代表的被动式采集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在昆虫多样性研究中展现独特的优势。然而关于这些被动式采集方法的收集特点和采集效果等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选取香港城门13个样点,利用上述3种被动式采集方法共156个采集装备开展为期24天的鞘翅目昆虫采集工作,并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多度分析、体型与食性相关分析、相似性分析以及物种累积曲线分析评估了不同采集方法对甲虫的收集效果。本研究共采集甲虫6,380头,涉及40科197种,分析结果显示:(1)采用不同采集方法获得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异。从科级和种级的数量来看,FIT(36科,149种)>MT(24科,79种)>PT(17科,60种);在物种组成方面,FIT与PT之间、MT与PT之间区别较大,FIT与MT对应的物种相似度稍高于前两组。(2)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度分布分析显示:丰富度指数为FIT>MT>PT,优势度指数为FIT>PT>MT,多样性指数为MT>FIT>PT,均匀度指数为MT>PT>FIT。3种方法采集到的甲虫个体数为1头的种较多,个体数超过1头的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分布较广,优势科的种类较少,但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较高。(3)FIT和PT均采集到了6类食性的甲虫,其中藻食性的缨甲科甲虫仅见于FIT和PT采集方法。(4)物种累积曲线的结果表明3种采集方法效果均较好。3种采集方法各有特点,但FIT采集的综合效果最优。FIT和MT两种方法的结合提升了采集甲虫的种类、食性和体型等方面的覆盖度,更利于对甲虫多样性及类群与生态环境功能互作的研究。3种方法所收集到的甲虫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取适宜的采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 多样性 飞行阻隔器 马氏网 罐诱 城门
原文传递
红树重要害虫——斑点广翅蜡蝉 被引量:2
8
作者 余道坚 刘绍基 张润志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0-1130,共1页
斑点广翅蜡蝉Ricaniaguttata(Walker)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蜡蝉总科Fulgoroidea,是近年来发生在广东、香港等地的红树林湿地及周边公园绿地、严重危害红树林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白骨壤Avicenniamarina... 斑点广翅蜡蝉Ricaniaguttata(Walker)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蜡蝉总科Fulgoroidea,是近年来发生在广东、香港等地的红树林湿地及周边公园绿地、严重危害红树林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obovat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蜡蝉总科 斑点 害虫 公园绿地 半翅目 白骨壤 危害
原文传递
一种椰子新毁灭性害虫——硬圆盾蚧
9
作者 焦懿 徐浪 +4 位作者 向才玉 李秋枫 刘新娇 余道坚 刘绍基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6,共5页
硬圆盾蚧(Aspidiotus rigidus Reyne)在印度尼西亚广泛分布,为害棕榈科(Palmae)、巴蕉属(Musa spp.)和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该虫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省首次发现严重为害椰子,之后传播迅速,至2014年1月,已传播到菲律宾... 硬圆盾蚧(Aspidiotus rigidus Reyne)在印度尼西亚广泛分布,为害棕榈科(Palmae)、巴蕉属(Musa spp.)和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该虫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省首次发现严重为害椰子,之后传播迅速,至2014年1月,已传播到菲律宾的多个省份并对当地椰子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硬圆盾蚧与椰圆盾蚧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区分。本文对硬圆盾蚧的暴发情况、鉴定、寄主、分布和防治进行了综述,并对加强该虫检疫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圆盾蚧 椰子 毁灭性害虫 形态特征 分布 寄主 检疫
原文传递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概述
10
作者 秦萌 张宏军 +6 位作者 任彬元 黄静 王金利 陈益民 郭菲力 余洪军 魏启文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6,共3页
介绍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和中国代表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从亚太植保植检履约、中国优势技术和产品输出、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亚太区域植保委员会第31届会议 会议概况 成果 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