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咏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2,共9页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异质性文化因素 鲁迅 师陀 《果园城记》
下载PDF
道德教化在现代史学的角色——以柳诒徵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传承关系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区志坚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6,共10页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者如胡适等人多提倡新文化运动,其后更带动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史学风气,许多批评"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被视为"保守"的学者,尤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以柳诒徵为首的学者,...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者如胡适等人多提倡新文化运动,其后更带动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史学风气,许多批评"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被视为"保守"的学者,尤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以柳诒徵为首的学者,因他们被后世视为"保守",故忽视了他们史学的观点,本文便研究柳氏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史学观点,藉此以见他们提倡道德教化史学在现在史学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缪凤林 郑鹤声 吾国以礼为核心之史
下载PDF
张贵兴的南洋“神话”——阅读《顽皮家族》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咏冰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顽皮家族》中,旅台马华小说家张贵兴以轻松戏谑的笔调书写南洋华人移民的欢乐传奇,其家族神话的寓意、魔幻写实的手法等,均构成了对权威历史论述的对抗叙事。小说通过传奇内容和叙事策略同时解构了华人移民及其南洋殖民者的刻板形... 在《顽皮家族》中,旅台马华小说家张贵兴以轻松戏谑的笔调书写南洋华人移民的欢乐传奇,其家族神话的寓意、魔幻写实的手法等,均构成了对权威历史论述的对抗叙事。小说通过传奇内容和叙事策略同时解构了华人移民及其南洋殖民者的刻板形象。《顽皮家族》中的南洋对于张贵兴来说便是他想象中的故国,也是他个人文化认同之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贵兴 《顽皮家族》 华人移民 对抗记忆 想象南洋
下载PDF
在台湾的马华文学——以李永平、张贵兴、黄锦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咏冰 《华文文学》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三位在台湾的马华作家李永平、张贵兴和黄锦树,在后殖民之马来(西)亚及当代台湾的语境中,代表着留台的三代马华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上呈现出不同方式:李永平执着于其想象的中国性之纯粹,张贵兴则乐干做一个马来华人,黄锦树集学... 三位在台湾的马华作家李永平、张贵兴和黄锦树,在后殖民之马来(西)亚及当代台湾的语境中,代表着留台的三代马华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上呈现出不同方式:李永平执着于其想象的中国性之纯粹,张贵兴则乐干做一个马来华人,黄锦树集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对马华人之混杂性有着最清晰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永平 张贵兴 黄锦树 散居族裔 文化身份
下载PDF
高等院校与中学协作的体验:以香港田野考察及光盘制作为例
5
作者 区志坚 《中学历史教学》 2006年第3期4-8,共5页
香港于2004至05年间,历史教育面对多方面的改革,中国历史科的知识传播从昔日单向的课本教授走向自学、全方位学习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强调知识、能力、价值观及态度的培养,着重跨学科知识的应用,风气一开,整体国史教学随即转变。
关键词 光盘制作 田野考察 高等院校 香港 协作 中学 知识传播 课堂教学 跨学科知识 历史教育
原文传递
戏仿,抵抗与传媒:平襟亚的战时喜剧想象
6
作者 张俭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通过分析平襟亚的"故事新编",本文探讨战时资本主义城市印刷传媒中喜剧文化实践的意义及其复杂性。在沦陷上海,平襟亚的"故事新编"延续了晚清以来印刷传媒中"时政滑稽"的文学传统,试探政治讽刺边界和开... 通过分析平襟亚的"故事新编",本文探讨战时资本主义城市印刷传媒中喜剧文化实践的意义及其复杂性。在沦陷上海,平襟亚的"故事新编"延续了晚清以来印刷传媒中"时政滑稽"的文学传统,试探政治讽刺边界和开拓文化抵抗的空间,它既是政治高压下的书写策略,也是自觉的美学和话语实践。嬉戏性的语言表演,挑战了强调模仿/写实的"讽刺现实主义''的主流喜剧模式。古代文本和城市文化文本被转化为大众娱乐商业的文化资本,以传媒的立场戏仿,也戏仿城市传媒文化自身,这种双重戏仿自反性地呈现了城市大众传媒资本文化自身操作的商业逻辑,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历史物质语境、传媒文化生产机制,也再现了战时城市大众的日常文化经验和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襟亚 战争 戏仿 传媒 故事新编 油滑 文学消费
下载PDF
《上博七·郑子家丧》“■”字补释
7
作者 李咏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10,共6页
《上博七·郑子家丧》有"■"字,对此字之释读,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分析了此字的结构,认为其字乃从厂、从心,丙声,在简文中读为"变"。笔者此读法于音义皆通,在字形上则可解决诸家释为"病"的... 《上博七·郑子家丧》有"■"字,对此字之释读,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分析了此字的结构,认为其字乃从厂、从心,丙声,在简文中读为"变"。笔者此读法于音义皆通,在字形上则可解决诸家释为"病"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楚简 《郑子家丧》 考释 假借
下载PDF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的编辑者及其审美倾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颖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9-94,共6页
明末周珽编纂的《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是一部大型唐诗选本。根据陈继儒为此书所作的序和明代的《海宁县志》可知周珽生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卒于顺治二年(1645);从编纂者对唐诗的取舍和评点可以看出他对抒发真性情诗歌的独... 明末周珽编纂的《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是一部大型唐诗选本。根据陈继儒为此书所作的序和明代的《海宁县志》可知周珽生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卒于顺治二年(1645);从编纂者对唐诗的取舍和评点可以看出他对抒发真性情诗歌的独特喜爱;安徽省图书馆所藏此书,学界认为是清康熙间再刻本,其实也是明崇祯八年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珽 唐诗 编辑 刻本
下载PDF
文道與文法:汪琬古文理論再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向昇 《人文中国学报》 2015年第1期531-564,共34页
汪琬的古文理論,最核心的部分是文道與文法之間的關係,然而學界對此尚未有全面的梳理。論者或以汪琬與陳僖的論爭爲據,如青木正兒,以爲其文論主法;或以其散見觀點爲據,如郭預衡,則以爲其文論主道,未有客觀的總結。即便二者兼而論之,如... 汪琬的古文理論,最核心的部分是文道與文法之間的關係,然而學界對此尚未有全面的梳理。論者或以汪琬與陳僖的論爭爲據,如青木正兒,以爲其文論主法;或以其散見觀點爲據,如郭預衡,則以爲其文論主道,未有客觀的總結。即便二者兼而論之,如郭紹虞、王運熙、顧易生諸位,則以爲汪琬既主文道又主文法的古文理論是自相矛盾的。然本文以爲,汪琬主文又主道的古文理論不僅不矛盾,並且是其古文理論的一大特點。本文將首先從汪琬與陳僖的論爭切入,還原這場論爭之始末,並旁及汪琬其他的文章,提出從道、經、文不同層次來理解汪琬的古文理論,認爲道仍然是其古文理論的核心,而文是其從創作的角度來探討古文的面向,仍然在道的統轄之下,消解其矛盾。其次,結合明末清初文學思潮的綫索,揭示汪琬的古文理論在廣受性靈文學思潮影響的時代,對回歸古文傳統、追溯唐宋文脈的清初古文所産生的重要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古文 汪琬 陳僖 文道關係
下载PDF
对胡应麟宋诗观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颖聪 《嘉应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明代诗坛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环绕着对宋诗的讨论而展开的。嘉靖至万历年间,雄踞诗坛的复古诗派抛出"宋无诗”的说法,对宋诗作出了全盘否定。在这个理论氛围下,胡应麟对历代诗歌的发生、发展、体裁、风格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 明代诗坛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环绕着对宋诗的讨论而展开的。嘉靖至万历年间,雄踞诗坛的复古诗派抛出"宋无诗”的说法,对宋诗作出了全盘否定。在这个理论氛围下,胡应麟对历代诗歌的发生、发展、体裁、风格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诗歌的发展中,“体裁”是有限的,至唐已大备;"风格”则是无限的,并非完备于唐。在对诗歌“风格”的鉴识中,他推崇盛唐,欣赏盛唐,甚至以盛唐诗歌的风格为标准衡量、要求各个时期的诗歌,并认为宋诗往往缺失了唐诗风格,因而接受“宋无诗”的说法,但其结论仅是相对于盛唐风格而言。然而,他在对宋诗研究当中,则又发现宋诗虽有缺失唐诗风格的现象,但亦有不少具有独特的、超越前人而又可足欣赏的风格,并且给予这类作品热情的肯定。胡应麟在回应其时诗坛对宋诗的讨论中,牢牢抓住“风格”这个关键,正确处理了其时诗坛上的论争。他从唐人"风格”上看宋诗的“有”与“无”;又从独特的"风格”上欣赏着宋诗的创新,表现出了独立于时人的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无诗 风格 宋诗 唐诗
下载PDF
唐诗的用韵与李杜的优劣——康麟对高棅的认同与修正
11
作者 陈颖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明代康麟的《雅音会编》是一部为学诗者提供唐人用韵、用律规范的选本。它沿着《唐诗品汇》的思路,坚持"声律纯正"的选诗标准,将高棅关于"声律"是诗的本质的看法,具体化为三十个韵部的选诗框架。康麟通过这个选本... 明代康麟的《雅音会编》是一部为学诗者提供唐人用韵、用律规范的选本。它沿着《唐诗品汇》的思路,坚持"声律纯正"的选诗标准,将高棅关于"声律"是诗的本质的看法,具体化为三十个韵部的选诗框架。康麟通过这个选本的编辑,表明了在李杜优劣的问题上,接受了明初诗坛的主流意识,弥补了高棅的尴尬,对杜甫作出了积极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音会编》 《唐诗品汇》 声律 李白 杜甫
下载PDF
宋诗风格的创新与复古诗论的误判
12
作者 陈颖聪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6-42,共7页
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承继唐诗又弥补唐诗的不足,创造了具有宋代特色的诗歌风格。在宋诗中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士人精神、文人意识,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宋人把传统的抒情风格成功运用到对家国之情... 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承继唐诗又弥补唐诗的不足,创造了具有宋代特色的诗歌风格。在宋诗中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士人精神、文人意识,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宋人把传统的抒情风格成功运用到对家国之情的表达中,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诗歌语言更是朝着口语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宋诗的这些风格特点被明代复古诗论者视为有悖于唐诗给予否定,而明代诗歌主要就是在对这种否定的反省中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宋诗 风格 发展
下载PDF
也论经古今与汉代阶级关系
13
作者 陈颖聪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周谷城先生认为,经今古文的分歧,主要是主张"统一"与"分封"的对立,经今文学代表的是汉代工商业者的利益,在汉代取得了尊显的社会地位。笔者则认为,汉代中央政权对工商业者一直都是采取打击的政策,中央政权与工商业... 周谷城先生认为,经今古文的分歧,主要是主张"统一"与"分封"的对立,经今文学代表的是汉代工商业者的利益,在汉代取得了尊显的社会地位。笔者则认为,汉代中央政权对工商业者一直都是采取打击的政策,中央政权与工商业者的矛盾斗争,一直未有停止过。经今文学是汉代中央政权的官方哲学,并不完全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经今古文学的分歧,主要是学术取向上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今古文 工商业者 汉中央统治集团 统一 分立
下载PDF
《上博七·武王踐阼》“寧溺於汬”試説
14
作者 李詠健 《中国经学》 2013年第1期67-76,共10页
《上博七·武王踐阼》“寧溺於■”,今本《大戴禮記》作“寧溺於淵”。對“■”字之釋讀,學者頗有異辭。本文從形、音、義三方面提出論證,認爲“■”即“井(■)”之訛字。“井”與“淵”同有“深”義,簡本“■”與今本“淵”字爲義... 《上博七·武王踐阼》“寧溺於■”,今本《大戴禮記》作“寧溺於淵”。對“■”字之釋讀,學者頗有異辭。本文從形、音、義三方面提出論證,認爲“■”即“井(■)”之訛字。“井”與“淵”同有“深”義,簡本“■”與今本“淵”字爲義近换用之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書 《大戴禮記》 《武王踐阼》 訛字
下载PDF
中文版晚期老年痴呆症疼痛评估量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9
15
作者 彭美慈 锺佩雯 +6 位作者 梁颖琴 白彼德 徐德义 何丽娟 陈慧燕 锺英明 吕秀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对中文版晚期老年痴呆症疼痛评估量表(C-PAINAD)作出初步的评价,探讨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反复对照评核,将量表翻译成中文版,然后对11例认知能力严重受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观察评估。评估工具包括C-PAINAD、不舒服视觉... 目的对中文版晚期老年痴呆症疼痛评估量表(C-PAINAD)作出初步的评价,探讨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反复对照评核,将量表翻译成中文版,然后对11例认知能力严重受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观察评估。评估工具包括C-PAINAD、不舒服视觉模拟量表(DVA)及费城老年学中心情感量表(PGCAR)。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检验及因子分析检验C-PAINAD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结果C-PAINAD的评分集中于0分附近。其与DVA及负面情感均有良好及显著的相关性,但与正面情感的相关程度较差,能够有效测评不同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因子分析的贡献率是51.20%(CronbachUs α=0.66),显示PAINAD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结论C-PAINAD能够可靠并有效地评估晚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建议在进行进一步信度及效度分析研究时,可给予止痛药进行前后对照比较,以确定C-PAINAD在临床及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疼痛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山西晋城话的结构助词“这”和“那”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妮娜 《中国方言学报》 2015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本文主要介绍晋城话中的结构助词'这[爟tia]'和'那[爟nia]',不仅详细描写它们各自的分布,还将分析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以及另一个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结构助词与它们在分布上的不同。在简单介绍晋城话指示代词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晋城话中的结构助词'这[爟tia]'和'那[爟nia]',不仅详细描写它们各自的分布,还将分析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以及另一个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结构助词与它们在分布上的不同。在简单介绍晋城话指示代词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晋城话的结构助词'这'和'那'来源于该方言中的指示代词'这1'和'那1'的结论。最后论证为什么晋城话的结构助词'这'和'那'是结构助词而并非指示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话 结构助词 指示代词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