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城志·我城05》的城市及身體空間書寫——兼論“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情感結構 被引量:1
1
作者 鄒文律 《人文中国学报》 2018年第1期193-229,共37页
西西《我城》面世30年後,潘國靈和謝曉虹以《我城05》寫出了一部新世紀的'i城'故事。小說通過再現發達資本主義香港的城市生活,寄寓了兩位作家對城市和身體空間的思考。本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細析《我城05》,探討潘國靈... 西西《我城》面世30年後,潘國靈和謝曉虹以《我城05》寫出了一部新世紀的'i城'故事。小說通過再現發達資本主義香港的城市生活,寄寓了兩位作家對城市和身體空間的思考。本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細析《我城05》,探討潘國靈和謝曉虹在書寫'i城'時,如何呈現香港那深受資本形塑的城市空間,揭示香港在21世紀初成爲發達資本主義都市後的諸種空間特質。資本主義不僅按其邏1塑造城市空間,身體空間亦在其支配之下,故第二部分聚焦於考察《我城05》中的'勞動身體'和'疾病身體'。潘、謝二人一方面批判資本主義通過教育把'勞動身體'物化,另一方面亦指出'疾病身體'藴含對資本主義的強大反思性/批判性力量。最後,本文把《我城05》與韓麗珠、李維怡、可洛等'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作品並讀,勾勒出他們的'情感結構'——抗拒資本在城市空間的無止境擴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 城市及身體空間 資本主義 情感結構
下载PDF
對消費文化的“模擬”、呈現與反思——論董啓章《The Catalog》的城市書寫
2
作者 鄒文律 《人文中国学报》 2015年第1期433-461,共29页
本文旨在探討董啓章如何以城市書寫的方式來模擬、呈現與反思1990年代香港文化的重要面向:消費文化。藉著考察董啓章小説譜系中被忽略,卻又異常獨特的一部作品——《The Catalog》(重新出版後名爲:《夢華録》Menghua lu),本文將會討論... 本文旨在探討董啓章如何以城市書寫的方式來模擬、呈現與反思1990年代香港文化的重要面向:消費文化。藉著考察董啓章小説譜系中被忽略,卻又異常獨特的一部作品——《The Catalog》(重新出版後名爲:《夢華録》Menghua lu),本文將會討論它的書籍設計怎樣既遵循消費文化的運作邏1,又在某些地方刻意反其道而行,從而達到模擬的效果。然後,本文會借用各種消費文化理論,探析《The Catalog》如何從'液態之愛'、'符號消費'和'物化人生'三方面來呈現城市人在消費社會的生存狀況,以及董啓章引出的反思。最後,本文總論《The Catalog》於董啓章創作歷程及香港文學中的特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啓章 城市書寫 1990年代香港文化 消費文化模擬
下载PDF
高樓與商場:可洛、陳志華、韓麗珠的超密度城市空間書寫 被引量:1
3
作者 鄒文律 《人文中国学报》 2021年第1期161-186,共26页
自從西西《我城》(1975)出版以來,以香港城市空間爲想象起點的作品漸次出現,當中不少出於"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之手。他們的創作風格多元,但自覺地以小説書寫1997年以後的香港城市空間,或從城市空間生發各種文學想象的取向,... 自從西西《我城》(1975)出版以來,以香港城市空間爲想象起點的作品漸次出現,當中不少出於"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之手。他們的創作風格多元,但自覺地以小説書寫1997年以後的香港城市空間,或從城市空間生發各種文學想象的取向,幾無二致。本文聚焦於三位"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可洛、陳志華,韓麗珠,以他們小説的城市空間想象爲切入點,考察他們筆下的超密度城市空間。本文發掘小説呈現的香港城市空間特色——首先是資本塑造而成的超密度,其次是全面商場化的空間運用。通過闡釋"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構築的各種文字城市("O城""幻城""H地"),本文繼而探討小説如何展現青年作家對香港的憂思,以及作家如何嘗試通過召唤想象力來重塑城市空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 城市空間 香港小説 摩天大廈 商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