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比较研究
1
作者 梁娟 常红婧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英译本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适应性选择
下载PDF
基于许渊冲翻译理论的中国古典诗歌译介策略分析——以李白《玉阶怨》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常红婧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9-104,共6页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古典诗歌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译介策略一直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本文基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通过对李白《玉阶怨》三种不同体裁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国古典诗歌译介策略。研究发...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古典诗歌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译介策略一直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本文基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通过对李白《玉阶怨》三种不同体裁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国古典诗歌译介策略。研究发现:许渊冲通过发挥译语优势,采用浅化、等化、深化手法翻译的韵体译诗,既尊重了中国古诗的语言文化规范和哲学传统,充分再现了中国古诗的全貌,又兼顾了译入语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程度,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诗歌文化。韵律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美的灵魂,在文体上采用韵体译诗的策略可以展示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理论 中国古典诗歌 译介策略 《玉阶怨》
下载PDF
“软硬皆施”:李白诗歌英译本在美国的译介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常红婧 梁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73-75,共3页
李白诗歌作为古典诗歌的代表,虽在英语世界广为译介,但其各英译本在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译介效果语焉不详。通过考察李白诗歌英译本在美国的“软效果”和“硬效果”,文章发现:李白诗歌获得了英美国际学术场域的认可,对美国文学选... 李白诗歌作为古典诗歌的代表,虽在英语世界广为译介,但其各英译本在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译介效果语焉不详。通过考察李白诗歌英译本在美国的“软效果”和“硬效果”,文章发现:李白诗歌获得了英美国际学术场域的认可,对美国文学选材、诗歌创作以及音乐艺术等产生深远影响。但其主要英译本销量排名总体靠后,在普通读者群中影响力有限在涉及影响李白诗歌译介效果的各要素中,译介控制和译介内容发挥了主要作用。中国古典诗歌译介应重视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差异化效果体现,通过助推译介各要素,合力促进李白诗歌在海外更好的译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效果 李白诗歌 影响因素 美国
下载PDF
语料库译学学科关联:门类、学理及趋势
4
作者 王翊 张瑞娥 韩名利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52-562,共11页
作为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语料库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是其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学界鲜有以其学科关联为对象的研究,且现有论述多罗列学科门类而疏于分析阐释。文章以1993—2021年间WoS刊载语料库译学研究文献为数据,通过绘制知... 作为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语料库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是其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学界鲜有以其学科关联为对象的研究,且现有论述多罗列学科门类而疏于分析阐释。文章以1993—2021年间WoS刊载语料库译学研究文献为数据,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结合WoS学科分类、引文统计,以及帕累托分析法,尝试厘清语料库译学学科关联的主要门类、亲疏关系、关联学理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语料库译学的学科关联内生于学科自身的继发性并在多个层面和维度展开;内部关联以“翻译学−语言学”为主要向度;外部关联延伸至计算机科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教育与教育研究等数十门边界学科;关联整体面向于人文社科,且呈现出多元化、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趋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译学 学科关联 知识图谱 量化分析
下载PDF
庞德创译李白诗歌的阐释学探析
5
作者 常红婧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4-41,共8页
1915年出版的《华夏集》共收录李白诗歌12首,该著作一经发表便震撼了整个英美诗坛,促进了李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译介。文章试图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再现庞德创译李白诗歌的整个过程。研究表明:... 1915年出版的《华夏集》共收录李白诗歌12首,该著作一经发表便震撼了整个英美诗坛,促进了李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译介。文章试图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再现庞德创译李白诗歌的整个过程。研究表明:庞德国际主义思想和共相历史观的诗学建构对其选择翻译李白诗歌有重要促进作用;庞德理解、移植李白诗歌时使用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引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庞德通过加注或归化的翻译策略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弥合以及其译本对美国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成为了庞德对李白诗歌原文最好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庞德 李白诗歌 创造性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