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槟城闽南社群的神农信仰:从集体祖神到海疆守护神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30-40,共11页
19世纪,槟城许多闽南宗族互认异姓同源,同奉神农为集体祖神,并结社维护马六甲海峡北方闽人实力。当地神农信仰因此综合了中国原来祖先神、农业神或药神形象,又通过闽南群体建构各种南洋传说,说明神农领导众神由海而陆,镇妖押邪,反映闽... 19世纪,槟城许多闽南宗族互认异姓同源,同奉神农为集体祖神,并结社维护马六甲海峡北方闽人实力。当地神农信仰因此综合了中国原来祖先神、农业神或药神形象,又通过闽南群体建构各种南洋传说,说明神农领导众神由海而陆,镇妖押邪,反映闽人在海域的开拓主权。可是,神灵印象紧密联系闽人自我叙述,也会阻碍信仰在其他方言群的传播。尤其闽南会党规限少数上层有资格接受"神农祖"以灵乩神谕,尚且据此操作全体事务,久之信众也会感受互相不平等。整个华人社会因此既感神明位尊权高,庙祀反而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德堂 福建公司 五大姓 港口 城隍庙
下载PDF
台湾与南洋华人的民间神道信仰:同源、在地分流与互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40-48,共9页
台湾与南洋华人民间共通的信仰文化现象,表现在地方居民的崇德报功、慎终追远,就是闽粤祖籍地神明经常会被转化成为地方上的集体祖神兼所开拓土地保护神。先辈可说是延续原乡民俗化《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理念,以&q... 台湾与南洋华人民间共通的信仰文化现象,表现在地方居民的崇德报功、慎终追远,就是闽粤祖籍地神明经常会被转化成为地方上的集体祖神兼所开拓土地保护神。先辈可说是延续原乡民俗化《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理念,以"祖"象征家族/民系文化走入具体时空,结合"社"象征土地与资源神圣,通过神庙、神明、节日、仪式内涵,内化大众神人同在感受,转化原乡伦理为地方经验,完成群体地方上开枝散叶的主权认知。各地华人信仰既然重视对己对人正心诚意,遵循导人向善的义务,既能认祖归宗又重视本身主权意识,华人信仰团体也因此较能成为各国多边交往的公道聆听者、转述者、诉求者,有利多边往来所需的真诚、客观、包容、善意与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与文化 地方经验 “祖”与“社” 公共交往
下载PDF
盛德世祀:南洋开漳圣王信仰文化——落地生根、跨海互动与慎终追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19-27,共9页
开漳圣王信俗自明清播迁南海,兼及外族,内涵依旧不离唐朝以"盛德世祀"定位圣王之传统。其神道设教是以陈元光事迹为主,继承先民开漳事功,于崇德报功与慎终追远当中贯彻传统,并信仰此精神能落地生根转化为保佑大众之当地文化... 开漳圣王信俗自明清播迁南海,兼及外族,内涵依旧不离唐朝以"盛德世祀"定位圣王之传统。其神道设教是以陈元光事迹为主,继承先民开漳事功,于崇德报功与慎终追远当中贯彻传统,并信仰此精神能落地生根转化为保佑大众之当地文化。历代信众因此依据祖先文化创化在地资源,开垦与建构社会经济,完成与脚下土地生命交融。陈元光在南洋的香火跨海跨境,由历史渊源而交集形成互动网络,亦保障更大范围的共同体能够照应与保障养生送死等等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德 日新 宗祠/宫庙 跨海跨境
下载PDF
哥打丁宜客家开漳圣王信仰:社区化与国际化的双向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29-36,共8页
马来西亚哥打丁宜开漳圣王信仰,延续华南客家地区尊称陈元光"陈圣大王公"的习俗,最初兴盛于客家矿区,以后影响矿镇。主要原籍两粤的民众借鉴开漳历史,咸信圣王开荒精神能保护大众垦殖南洋,并且杜绝虎患。当地信众是长期集体... 马来西亚哥打丁宜开漳圣王信仰,延续华南客家地区尊称陈元光"陈圣大王公"的习俗,最初兴盛于客家矿区,以后影响矿镇。主要原籍两粤的民众借鉴开漳历史,咸信圣王开荒精神能保护大众垦殖南洋,并且杜绝虎患。当地信众是长期集体自居子孙,共称圣王"阿公",塑造圣王脚踩黑虎形像以为信仰象征。随着市镇演变,原来矿区河港香火也分香到县城和邻近村镇,出现了以圣王集体祖神的社区公庙,注重支持地方福利。而民众咸认圣王功业出发点在仁民爱物,其中又有庙宇位处旧矿区下游河边,因应旅游潜能,吸引国内外放生,无形中亦促进信众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保护神 社区公庙 神圣形象
下载PDF
槟榔屿姓陈桥:海上宗族聚落与开漳圣王信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1786年槟榔屿开发自由港,成为马六甲海峡出入印度洋的要冲,吸引更多来自清代福建省同安县丙洲社陈姓宗族村落的渔民集体南下当地。他们在海港岸边伸延到海上的俗称"桥"的木构码头,转业为依托国际海贸的船户,最初是以单身汉在... 1786年槟榔屿开发自由港,成为马六甲海峡出入印度洋的要冲,吸引更多来自清代福建省同安县丙洲社陈姓宗族村落的渔民集体南下当地。他们在海港岸边伸延到海上的俗称"桥"的木构码头,转业为依托国际海贸的船户,最初是以单身汉在码头附近组织"公司屋",聚族而居,而随着一些族亲陆续挨着码头边在水上安家,"姓陈桥"也就成为海上宗族聚落。这个船户社区以开漳圣王为集体祖神,结合血缘、业缘、祖乡地缘、当地地缘多重凝聚,既延续中国闽南宗族村落传统,又因国际港口连接世界前线呈现在地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洲社 船户 公司屋 渡头 自由港 开漳圣王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