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邬旺 郭丽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LEASO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案分成联合组(n=49)、单一组(n=...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LEASO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案分成联合组(n=49)、单一组(n=49)。单一组接受PTA治疗,联合组接受PTA联合PTS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术前、术后1d患肢循环情况(皮肤温度、周径增长长度、血流速度),术前及术后7、14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EEP)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脑出血、再狭窄等)。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96%)较单一组(81.63%)高(P<0.05);术后1d联合组患肢皮肤温度较单一组高,血流速度较单一组快,周径增长长度较对照短(P<0.05);联合组术后7、14dIMT、PWV、ABI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术后7、14dFugl-Meyer评分较单一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7、14dESR、EEP较单一组低(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4%)较单一组(16.33%)低(P<0.05)。结论PTA联合PTS治疗LEASO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侧肢体循环,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IMT,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疗效及对血清β2M、LDH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文豪 陈一 蔡亚征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498-1500,1508,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疗效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疗效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TA联合CDT组(n=51)和CDT组(n=73)。CDT组进行常规CDT治疗,PTA联合CDT组进行PTA联合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周径差和血栓清除分级、血栓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M、LDH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静脉损伤、小静脉破裂出血、穿刺点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A联合CDT组患者置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周径差显著低于CDT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清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联合CDT组血栓清除率(87.65±10.24)%显著高于CDT组(81.22±10.37)%(P<0.05);PTA联合CDT组血清β2M、LDH水平明显低于CDT组(P<0.05);PTA联合CDT组并发症发生率(13.73%)与CDT组(12.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可缩短置管溶栓时间,提高血栓清除率,调节血清β2M、LDH水平,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置管溶栓术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疗效 β2微球蛋白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祥波 贾浩 《临床研究》 2021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90例PA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组施行...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90例PA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组施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ABI、跛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PAD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缺血情况,增加跛行距离,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踝肱指数 跛行距离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蔡亚征 李祥波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0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抽...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VL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Aberdeen静脉曲张症状严重程度(AVVSS)评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患肢酸胀感消失时间、患肢沉重麻木感消失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VV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IVIQ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T联合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患肢酸胀感消失时间、患肢沉重麻木感消失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AVV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CIVI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闭合术 高位结扎抽剥术 Aberdeen静脉曲张症状严重程度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 并发症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内肝脏体积的影响
5
作者 崔奇 翟少博 +4 位作者 郑丽娟 董方 祖世龙 程晴灏 陈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内肝脏体积(LV)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TIPS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螺旋(CT)测量患者LV。术...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内肝脏体积(LV)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TIPS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螺旋(CT)测量患者LV。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比较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凝血指标(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LV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术前,56例患者门静脉压力为(31.77±0.83)mmHg,高于术后的(16.64±4.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小板计数外,不同时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1、6、12个月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术前,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LV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1个月LV大于术前,术后6、12个月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ild-Pugh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LV安全、可行,LV与肝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早期对肝硬化患者行TIPS治疗,可减小LV,使肝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脏体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功能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739-5741,共3页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ASO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10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Orem自理模式护理的38例AS...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ASO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10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Orem自理模式护理的38例ASO患者纳入观察组。从科学饮食、正确服药、锻炼身体、自我监护及定期复诊等方面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科学饮食、正确服药、锻炼身体、自我监护及定期复诊遵医行为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rem自理模式对ASO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OREM自理模式 遵医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的机制
7
作者 张林 郭田田 +2 位作者 王纵 李力 杨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在调控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Erastin诱导HT22细胞模型模拟铁死亡, 设置对照组、Erastin组、40、80 μm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在调控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Erastin诱导HT22细胞模型模拟铁死亡, 设置对照组、Erastin组、40、80 μmol/L RES处理组, 以及Erastin+RES+ML385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 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评估凋亡, 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铁和活性氧(ROS)含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Nrf2/NQO1信号通路。组间差异通过ANOVA和Tukey’s post hoc测试确定。结果 0.6 μmol/L的Erastin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40 μmol/L的RES组(51.00±2.90比68.12±2.24, t=2.902, P<0.05);RES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 80 μmol/L RES处理的HT2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Erastin组(6.12±0.93比18.21±2.05, t=3.858, P<0.05), 效果最佳。80 μmol/L的RES组细胞内活性铁和ROS含量显著低于Erastin组(活性铁:43.14±3.13比65.11±4.07, t=3.821, P<0.05;ROS:8.04±0.83比25.02±1.57, t=5.852, P<0.05)。RES预处理后Nrf2、NQO1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rastin组(NQO1 mRNA:0.32±0.04比1.01±0.07, t=3.928, P<0.05;Nrf2 mRNA:0.25±0.03比1.04±0.06, t=3.785, P<0.05;HO-1 mRNA:0.26±0.05比1.02±0.08, t=3.957, P<0.05;NQO1蛋白:0.96±0.04比0.45±0.07, t=3.792, P<0.05;Nrf2蛋白:0.91±0.07比0.32±0.05, t=3.957, P<0.05;HO-1蛋白:1.21±0.04比0.25±0.03, t=4.535, P<0.05), 而ML385逆转了RES的保护效果, 导致RES+Erastin+ML385组的NQO1、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少于RES+Erastin组(NQO1:0.67±0.05比0.92±0.08, t=4.276, P<0.05;Nrf2:0.71±0.05比0.94±0.07, t=4.121, P<0.05;HO-1:0.64±0.04比1.16±0.04, t=3.978, P<0.05)。结论 RES可能通过激活Nrf2/NQO1信号通路, 从而抑制Erastin诱导的神经元HT22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神经元 铁死亡
原文传递
HNF1A-AS1靶向miR-363-3p抑制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文豪 陶盛能 朱小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究HNF1A-AS1对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endothelial cells,HemE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T-qPCR法检测35例血管瘤患者的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HNF1A-AS1、miR-363-3p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分... 目的探究HNF1A-AS1对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endothelial cells,HemE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T-qPCR法检测35例血管瘤患者的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HNF1A-AS1、miR-363-3p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瘤组织中HNF1A-AS1和miR-363-3p表达的相关性。体外分离培养HemEC,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NF1A-AS1与miR-363-3p的调控关系。将IL-6分别作用于转染si-NC、si-HNF1A-AS1、si-HNF1A-AS1与anti-miR-NC、si-HNF1A-AS1与anti-miR-363-3p的HemEC后,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i67、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血管瘤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增生期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消退期(P<0.05)。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血管瘤组织中HNF1A-AS1的表达升高(P<0.05),miR-363-3p的表达降低(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8,P<0.05)。HNF1A-AS1在HemEC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363-3p的表达。IL-6可促进HemEC中HNF1A-AS1的表达、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数及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而降低miR-363-3p表达(P<0.05)。下调si-HNF1A-AS1降低了IL-6诱导的HemEC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数及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下调miR-363-3p降低了下调si-HNF1A-AS1对IL-6诱导的HemE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NF1A-AS1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363-3p抑制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HNF1A-AS1 miR-363-3p IL-6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食管癌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梅永成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治疗后复...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治疗后复发情况分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癌抗原724(CA724)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CA19-9、CEA、CA724及SC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准确率为89.84%(115/128)、灵敏性为83.08%(54/65)、特异性为96.83%(61/63),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联合检测误诊率为3.17%(2/63)、漏诊率为16.92%(11/65),均低于各单一检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血清CA19-9、CEA、CA724、SCC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癌抗原19-9、癌胚抗原、癌抗原724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及灵敏性、特异性高,漏诊、误诊率低,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食管癌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肿瘤标志物 食管癌 表达
原文传递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文豪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D-二聚体(D-dimer,D-D)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术后远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218例胸痛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Stanford A...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D-二聚体(D-dimer,D-D)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术后远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218例胸痛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12例为主动脉夹层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0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发生胸痛72 h内血清D-D、CRP水平。术后对主动脉夹层组患者随访3年,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分为死亡组37例和未死亡组7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D-D、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D-D、CRP水平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血清D-D[(1.47±0.23)μg/L]、CRP[(19.03±3.41)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4±0.04)、(7.11±1.15)μg/L](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D[(1.88±0.31)μg/L]、CRP[(31.22±5.63)μg/L]水平高于未死亡组[(1.27±0.21)、(13.01±2.17)μg/L](P<0.05),高血压、术前肾灌注不良比率(67.57%、48.65%)高于未死亡组(40.00%、8.00%)(P<0.05);血清D-D水平(OR=2.552,95%CI:1.490~3.615,P<0.001)、CRP水平(OR=2.502,95%CI:1.579~3.425,P<0.001)、高血压病(OR=2.413,95%CI:1.140~3.687,P<0.001)、术前肾灌注不良(OR=2.651,95%CI:2.038~3.264,P<0.001)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当血清D-D、CR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26.45μg/L时,其单独及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13~0.954,P<0.001)、0.741(95%CI:0.597~0.913,P<0.001)、0.812(95%CI:0.631~0.961,P<0.001),灵敏度分别为81.08%、75.68%、89.19%,特异度分别为66.67%、62.67%、68.00%,二者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AUC高于D-D、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D-D、CRP水平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有一定价值,其水平越高提示预后越差,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梅永成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疗效、可行性及对术后瘢痕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53例CHD患者,经术前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CHD,其中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1例,入院完成相...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疗效、可行性及对术后瘢痕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53例CHD患者,经术前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CHD,其中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1例,入院完成相关检查后均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统计本组手术一般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瘢痕满意度;并对比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右室内径(RVD)、左室内径(LVD)、右房内径(RA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组53例CHD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70.87±6.78)min,术中失血量为(103.58±10.29)ml,住院时间(10.23±1.08)d;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第1 d心包积液,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5.66%(3/53),其余病例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且术后随访(5.10±0.74)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术后3个月,房间隔缺损CHD患者RVD、RAD较术前明显减小,LVD、LVEF较术前显著增加,室间隔缺损CHD患者LVD、LAD较术前减小,RVD、LVEF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或家属)对术后瘢痕,十分满意25例,满意24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92.45%(49/53)。结论给予CHD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有利于满足其对术后瘢痕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微创封堵术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永成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5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观察其桥路总数、动脉桥数、机械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并随访观察其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改善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共做远端吻合口41个,同期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2.86±36.49)h,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9.34±7.56)min,住院时间为(15.24±3.57)d;术后平均随访(29.47±5.34)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9个月出现再发心绞痛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在末次随访时患者心功能Ⅰ级人数比例76.00%(19/25)与无肺动脉高压人数比例60.00%(15/25)较术前显著升高,心功能Ⅲ级人数比例4.00%(1/25)与肺动脉高压为中度人数比例12.00%(3/25)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其肺动脉高压症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