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留成 蔡军委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胫腓骨骨折手...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中16例(26.67%)发生下肢DVT。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卧床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是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卧床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是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留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11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法分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11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法分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微创组,30例)和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传统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其间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微创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后1周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良好效果,但前者微创性更为显著,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TOS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留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应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Cobb角度。结果疼痛评分...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应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Cobb角度。结果疼痛评分降低4.72分,Cobb角度纠正32.1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可明显提高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 脊柱后凸畸形
下载PDF
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对桡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张留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骨折患者选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观察两组治疗效... 目的:探讨桡骨骨折患者选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观察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后6个月,两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在桡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但手法复位愈合时间较短,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