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郭海斌 马红珍 +7 位作者 张军刚 王文文 冯晓曦 薛志伟 许海涛 许波 杨永乾 王成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8-107,共10页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 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深松耕作下增密对夏玉米根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提密抗衰增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2种耕作方式,副区设置4.5万~10.5万株/hm 25个密度梯度,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下根系干重、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深松耕作后,15~45 cm土壤紧实度下降了13.6%,0~10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了5.8%,根系干重增加了21.3%,根系长度增加了19.7%,叶面积指数增加了7.9%,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了4.7%,净光合速率增加了9.4%,蒸腾速率增加了4.7%,气孔导度增加了13.9%,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1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了4.8%,丙二醛含量下降了11.4%;开花期至乳熟期根系干重由15.5%变为13.1%,根系长度由32.4%变为27.8%,叶面积指数由10.5%变为9.1%,叶绿素相对含量由11.0%变为9.5%,净光合速率由20.5%变为19.9%,蒸腾速率由26.4%变为25.1%,气孔导度由27.1%变为25.6%,过氧化物酶活性由49.2%变为47.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17.3%变为15.7%,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至乳熟期的上升幅度由56.0%变为52.2%。2种耕作方式下,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提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常规旋耕在8.28万株/hm 2种植密度下获得最大籽粒产量,深松耕作在9.09万株/hm 2种植密度下籽粒产量最佳,最适种植密度增加了9.7%,5个种植密度平均增产8.4%。因此黄淮海地区可以通过深松耕作缓解增密带来的衰老负效应,促进植株生长,延长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实现增密进一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深松耕作 衰老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于生殖性状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分析
2
作者 郭海斌 景颖 +2 位作者 冯晓曦 许海涛 张军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雄穗分枝数、苞叶重、雄穗长、轴粗、秃尖长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丰富度高,粒长、穗行数、最长苞叶长、穗长、穗粗变异系数均小于2%,稳定性相对较高;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8~2.09,平均值为1.51,百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苞叶层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变异系数越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越高。主成分分析得出,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77.39%;以主成分得分值为坐标的二维排序图可得出,自交系7922、驻136、ZM7211、H1613、驻85、21H86、浚92-8、Mo17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自交系间欧式距离变化范围为0.002~0.161,平均欧式距离0.031;在欧式距离为0.03时可将30个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在欧式距离0.01处则可进一步将其分成13个亚类,亚类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10。综上可知,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相应的杂优模式可以提高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玉米品种的培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生殖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指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驻马店市段木熟料灵芝栽培的关键技术
3
作者 魏银初 班新河 魏晓春 《食药用菌》 2010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灵芝 段木 熟料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品种数量性状的多元综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晗 许海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期99-105,共7页
以河南省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为1.08%~87.06%,变异系数秃尖长最高为87.06%,生育期最低为1.08%;相关分析表明穗粗(r=0.4... 以河南省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为1.08%~87.06%,变异系数秃尖长最高为87.06%,生育期最低为1.08%;相关分析表明穗粗(r=0.4877**)、出籽率(r=0.4752**)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r=-0.4356**)、秃尖长(r=-0.7922**)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集中所有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1.33%,对小区产量贡献大小次序为秃尖长因子>百粒质量因子>轴粗因子>生育期因子>穗长;通径分析表明百粒质量、穗行数、穗位高、穗粗、出籽率、行粒数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百粒质量(p=0.6970)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穗行数(p=0.4981),而生育期、穗长、轴粗、秃尖长、株高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品种时首先选择遗传变异较大的数量性状是十分重要的,并注重各数量性状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便选育出性状优异的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NaCl对热诱导牛肉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及消化率的影响
5
作者 祝超智 陈画 +4 位作者 张秋会 许龙 余小领 赵改名 祁兴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7-84,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盐浓度下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消化率变化规律。方法以加热后的牛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0、0.2、0.4、0.6、0.8 mol/L)对其氧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分析不同NaCl浓度对热诱导牛肉肌原纤... 目的分析不同盐浓度下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消化率变化规律。方法以加热后的牛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NaCl浓度(0、0.2、0.4、0.6、0.8 mol/L)对其氧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分析不同NaCl浓度对热诱导牛肉肌原纤维蛋白(85℃水浴)消化率的影响。结果NaCl会造成肌原纤维蛋白氧化且可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消化率。当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0.8mol/L时,肌原纤维蛋白消化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达到0.4 mol/L时其消化率达到最高的79.78%,较0 mol/L的55.37%提高了0.45倍。羰基、活性巯基、多肽释放量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保持相同趋势,在NaCl浓度达到0.4 mol/L时,羰基含量高达7.95 nmol/mg prot,活性巯基含量高达0.42 mmol/g,多肽含量达到最高3.475 mg/mL,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4740.23μg/mL。结论NaCl会造成蛋白质氧化,适度的NaCl可以促进热诱导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消化吸收,NaCl浓度为0.4 mol/L时消化率达到最高。该结果对研究低钠肉制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质氧化 体外模拟消化 蛋白质消化率
下载PDF
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田间测评浅议
6
作者 张伟强 张海申 +4 位作者 许波 冯晓曦 许海涛 王友华 王成业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杂交新组合的鉴定试验在玉米新品种选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新组合田间评测项目、标准、时间以及次数进行论述,以期为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玉米 鉴定 田间评测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夏玉米增密增产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3 位作者 王文文 薛志伟 王成业 许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6,共9页
为探明深松耕作对黄淮海南部砂浆黑土夏玉米增密增产的调控机制,以驻玉21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种耕作方式(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副区为5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研究了2种耕作方... 为探明深松耕作对黄淮海南部砂浆黑土夏玉米增密增产的调控机制,以驻玉21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种耕作方式(常规旋耕和深松耕作),副区为5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2种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玉米植株根干质量、根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常规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后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8.0%(2020年)和10.4%(2021年),土壤容重降低了3.2%(2020年)和4.2%(2021年),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8%(2020年)和6.1%(2021年),全氮含量增加了9.0%(2020年)和12.1%(2021年),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7.0%(2020年)和15.9%(2021年),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9%(2020年)和6.4%(2021年);深松耕作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与常规旋耕处理相比,深松耕作的单株根干质量、单株根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深松耕作显著增加了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且延缓了它们后期的下降幅度,与常规旋耕处理相比,深松耕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增加了4.3%、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了9.0%,开花期至乳熟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低幅度由常规旋耕处理的6.72~9.35变为6.55~8.38,叶面积指数的降低幅度由常规旋耕处理的0.37~0.82变为0.36~0.67。2种耕作方式下,除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单株根干质量、单株根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常规旋耕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825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为9.26 t/hm^(2);深松耕作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90000株/hm^(2)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为10.14 t/hm^(2)。本试验条件下,通过深松耕作可以增密7500株/hm^(2),最佳产量提高9.5%。因此,黄淮海南部砂浆黑土可以通过深松耕作提高夏玉米的耐密性,进一步提高产量,从而充分挖掘夏玉米的增密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深松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水分变化及其叶片、茎秆特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5 位作者 王文文 薛志伟 许海涛 冯晓曦 王斌功 王成业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以郑单958、先玉335、庐玉9105、中玉303为材料,设置早播、晚播2个播期,通过2020、2021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下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水分变化与其叶片和茎秆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早播的GY显著高于晚播,而GW早... 以郑单958、先玉335、庐玉9105、中玉303为材料,设置早播、晚播2个播期,通过2020、2021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下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水分变化与其叶片和茎秆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早播的GY显著高于晚播,而GW早播低于晚播。随着播期的推迟LAI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过程,维持较高的LAI。早播显著增加玉米品种茎秆的RPS和BS,提高茎秆的强度,增加茎秆抗倒能力,晚播则玉米的倒伏风险增加。灌浆期玉米品种间的平均HGW呈逐渐升高趋势,而GW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GY和GW之间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GY与LAS、GFR、BS呈显著正相关,LSR与GY呈负相关关系。GW与LAM、BS、GF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SR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强壮的茎秆可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但造成收获籽粒含水率较高。玉米品种要达到籽粒高产量与低水分协同共存必须具有籽粒灌浆快、灌浆期长及成熟时脱水快的特点,调整播期可使高GY和低GW有效协同,以适应籽粒机械收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籽粒产量 籽粒水分 叶片特性 茎秆强度
下载PDF
20份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刚 郭海斌 +4 位作者 冯晓曦 许海涛 许波 王友华 王成业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3,共8页
为筛选优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用20个玉米自交系按照12×8 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96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B4、A2、A5、B7、A3和B2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 为筛选优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用20个玉米自交系按照12×8 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96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B4、A2、A5、B7、A3和B2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组合A11×B2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有8个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对照优势超过15%,分别为A9×B4、A11×B2、A2×B6、A3×B7、A10×B4、A5×B7、A2×B4、A6×B1,可进一步鉴定;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籽粒含水量、穗粗、穗行数、秃尖长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3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适合在晚代选择;组合F 1的表型值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配合力贡献率因性状而异;组合的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更大;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玉米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正茂 许海涛 赵雪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最关键的生态因子,高温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高温胁迫对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籽粒发育与品质、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玉米生长发育期内高温天气发生频率增多、胁迫持续时间延长,对玉...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最关键的生态因子,高温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高温胁迫对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籽粒发育与品质、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玉米生长发育期内高温天气发生频率增多、胁迫持续时间延长,对玉米的影响日渐严重,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机理,制定相应的防御技术措施,对玉米的高质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玉米叶片、雌雄穗发育、根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籽粒发育与品质的影响,深入探索高温胁迫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机制,为玉米耐高温研究及制定相应的高温胁迫缓解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军刚 郭海斌 +3 位作者 许海涛 冯晓曦 许波 王成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4,共8页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活体营养型真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侵染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该病害可引起玉米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近年来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和南方玉米种植区呈现大面积流行趋势,直接造成玉...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活体营养型真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侵染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该病害可引起玉米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近年来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和南方玉米种植区呈现大面积流行趋势,直接造成玉米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已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南方锈病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防治非常困难,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目前,虽然审定了一些对南方锈病抗性较好的新品种,但成功用于生产实践的却很少,生产上仍缺乏抗南方锈病且高产优质的品种。因此,深入了解南方锈病暴发流行成灾机制和玉米对南方锈病抗性机制对有效防控该病害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玉米南方锈病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生物学与病害流行学,对南方锈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抗性基因/QTL定位、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南方锈病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南方锈病 病原菌 种质资源 抗病基因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氮肥对夏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氮素运移效率及碳氮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海斌 石媛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6-86,共11页
探明不同氮肥水平对夏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过程、氮素运移效率及碳氮比(C/N)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不同氮肥水平叶片衰老差异产生的机制,为玉米叶片衰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品种和氮肥2个因素,4个氮肥水平为N_(0)(0 kg/h... 探明不同氮肥水平对夏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过程、氮素运移效率及碳氮比(C/N)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不同氮肥水平叶片衰老差异产生的机制,为玉米叶片衰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品种和氮肥2个因素,4个氮肥水平为N_(0)(0 kg/hm~2)、N_(1)(150 kg/hm~2)、N_(2)(250 kg/hm~2)、N_(3)(30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相对持绿叶面积、最大叶片衰老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叶片氮素累积量、氮素运移效率及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N_(2)施氮量(250 kg/hm~2)提高了相对持绿叶面积,延缓了叶片衰老,降低了叶片的最大衰老速率,延长了最大衰老速率出现的时间。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氮素累积量不施氮处理呈单调递减趋势,施氮处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氮素累积量有升高趋势。施氮显著提高了叶片氮素运移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郑单958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庐玉9105基本呈单调递增趋势。叶片C/N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单调递增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氮素运移效率与叶片氮素累积量、相对持绿叶面积、叶片C/N、T_(max)呈正相关性,而叶片氮素累积量、相对持绿叶面积与V_(max)、叶片C/N呈负相关关系。从整体看,施氮量250 kg/hm~2可维持较高的相对持绿叶面积,降低叶片最大衰老速率及延长其出现的时间,提高叶片氮素累积量及运移效率,协调碳氮代谢使碳氮比(C/N)维持在合理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粒期 叶片衰老 氮素运移效率 碳氮比(C/N)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文 郭海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45-49,共5页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和有效穗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透光率、茎粗、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迪卡517的冠层透光率、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6.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均小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相邻密度间的变化幅度不同,迪卡517有效穗数相邻密度间的增幅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相邻密度间幅度的变化均小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高。由此可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株型更为紧凑,耐密性较强,在高密度下易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冠层透光率:干物质积累量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花丝与穗轴发育动态研究
14
作者 施立善 马红珍 +6 位作者 许海涛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许波 袁亮 王红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本试验以3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ZM027、ZM7211、昌7-2)为材料,研究玉米自交系花丝鲜重、穗轴伸长、穗轴直径、穗轴鲜重、穗轴体积的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各类型玉米自交系的花丝鲜重变化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第1~3天为渐增期,... 本试验以3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ZM027、ZM7211、昌7-2)为材料,研究玉米自交系花丝鲜重、穗轴伸长、穗轴直径、穗轴鲜重、穗轴体积的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各类型玉米自交系的花丝鲜重变化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第1~3天为渐增期,花丝鲜重缓慢增加,第3~9天为速增期,花丝鲜重急剧增加;穗轴伸长整体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第1~7天3个自交系的变化幅度一致,之后,ZM7211的穗轴伸长速度明显快于ZM027和昌7-2;利用Logistic模型量化穗轴伸长发育动态得出,3个自交系的穗轴伸长速度表现为昌7-2>ZM7211>ZM027;穗轴直径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与生育日数呈乘幂方程关系;穗轴鲜重在第1~7天缓慢增加,之后,不同自交系间的穗轴鲜重变化差异明显;ZM7211的穗轴体积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ZM027、昌7-2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对不同自交系而言,花丝鲜重与穗轴长度、穗轴直径、穗轴鲜重、穗轴体积均呈正相关,且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花丝与穗轴性状间可保持同步发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花丝 穗轴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热带生态区玉米自交系离体花粉活性的变化特征
15
作者 王斌功 许海涛 +3 位作者 葛凤梅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56-66,共11页
2020、2021年在海南热带生态区以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ZM4321、驻136、驻54、ZM3358、H1269、ZM027为材料,离体花粉在4℃冷藏、‒7℃冷冻、室温条件下贮存一定时间,授粉后通过田间结实率,研究了Reid类和Lancaster类自交系离体花粉不... 2020、2021年在海南热带生态区以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ZM4321、驻136、驻54、ZM3358、H1269、ZM027为材料,离体花粉在4℃冷藏、‒7℃冷冻、室温条件下贮存一定时间,授粉后通过田间结实率,研究了Reid类和Lancaster类自交系离体花粉不同温度贮存条件下其活性持续时间,通过TTC染色率鉴定离体花粉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贮存条件下,自交系离体花粉的活性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而离体花粉活性衰减变化在自交系间存在差异。4℃贮存条件下,ZM4321、H1269离体花粉活性持续长达54 h,而驻136在10 h后结实率急剧降低,驻54、ZM3358花粉活性主要集中于8 h内,ZM027贮存48 h结实率约20%。‒7℃贮存1 h时,ZM3358结实率超85%,2 h时结实率2020、2021年分别下降至2.64%、1.18%;ZM3358离体花粉对‒7℃贮存极度敏感,而WS2-4321、H1269、ZM027花粉高结实率持续时间最长,为12 h,明显高于驻136、驻54。室温贮存条件下,ZM4321、H1269离体花粉高结实率的维持时间高达30 h;ZM3358、ZM027离体花粉高结实率维持时间为10~11 h,但11 h后ZM027结实率下降幅度远大于ZM3358;驻136离体花粉高结实率维持时间为11 h;驻54离体花粉高结实率维持不超过3 h。ZM4321在4℃贮存,驻136、驻54在‒7℃贮存,ZM3358在室温贮存更有利于离体花粉活性的保持,而H1269、ZM027在3种温度贮存条件下离体花粉活性差异不大。离体花粉TTC染色率与田间结实率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生态区 自交系 离体花粉 TTC染色率
下载PDF
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研究
16
作者 许海涛 彭舜磊 +5 位作者 王文文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许波 王成业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1-18,56,共9页
为探明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KWS2-4321、13H6、10H9、KWS2-2220、11H37、PHHJC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雄穗体积发育动态,雄穗逐日开花与逐时开花规律及雄穗逐日散粉特点。结果... 为探明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KWS2-4321、13H6、10H9、KWS2-2220、11H37、PHHJC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雄穗体积发育动态,雄穗逐日开花与逐时开花规律及雄穗逐日散粉特点。结果表明:雄穗鲜重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雄穗发育第1~4 d鲜重变化不大,第7~10天鲜重迅速增加,第13~16天稍有下降,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与发育日数间经拟合附合二次多项式数量关系;雄穗体积与雄穗鲜重变化趋势不同,随雄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雄穗开花可持续6~8 d,第2~4 d为盛花期,超过开花总量50%,第1 d开花较少,第2~4天开花数急剧增加,第7~8天开花数显著降低;{07∶00}、08∶00雄穗开花数量较少,09∶00、10∶00雄穗开花数量迅速增加,其开花数超过当日总开花数40%,11∶00开花数有所下降,12∶00之后开花数显著减少;逐日散粉量随散粉日数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散粉后2~4 d达最大峰值,散粉持续5~8 d,与逐日开花规律基本一致。雄穗鲜重第7~10天增加快,雄穗体积与雄穗鲜重变化趋势不同,开花可持续6~8 d,第2~4天为盛花期,09:00、10:00开花数量较多,逐日散粉量随散粉日数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散粉后2~4 d达最大峰值,散粉持续5~8 d,与逐日开花规律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雄穗 雄穗鲜重 雄穗体积 逐日开花 逐日散粉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冠层光分布和干物质转运的变化特征研究
17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2 位作者 王文文 许波 王成业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12,69,共8页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0、2021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两品种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分布和干物质转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0、2021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两品种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分布和干物质转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密度下,迪卡517的透光率、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移率、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迪卡517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千粒重低于郑单958。在75000株/hm^(2)、9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迪卡517的花后干物质积累率和籽粒产量高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由此可见,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冠层光分布合理,干物质转运和分配特性较好,耐密性较强,高密度下易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透光率 干物质转运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于极差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型牛肉薄饼加工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改名 焦阳阳 +4 位作者 祝超智 李珊珊 李佳麒 银峰 祁兴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4-151,共8页
为研究新型牛肉薄饼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讨论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磷酸盐、卡拉胶对牛肉薄饼剪切力、水分含量、感官评分的影响。以剪切力、水分含量、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牛肉薄饼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极... 为研究新型牛肉薄饼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讨论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磷酸盐、卡拉胶对牛肉薄饼剪切力、水分含量、感官评分的影响。以剪切力、水分含量、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牛肉薄饼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极差法、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试验方案牛肉薄饼品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综合考虑两种评价方法可提高结果的合理性。经过综合分析,最佳方案为A1B2C2,即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2.00%、复合磷酸盐添加量为0.30%、卡拉胶添加量为0.10%,为牛肉薄饼最佳加工工艺。该最佳生产工艺下生产的牛肉薄饼水分含量为43.61、剪切力为7.70、感官总分为84.90。本研究为生产高档牛肉肉糜制品,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食用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薄饼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磷酸盐 卡拉胶 归一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驻玉216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波 许海涛 +5 位作者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张海申 王友华 王成业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33,共3页
驻玉216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9058 by×驻16。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的平均产量10 293.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在2016年的生... 驻玉216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9058 by×驻16。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的平均产量10 293.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在201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391.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0%。表现籽粒品质优、高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选育 驻玉216 杂交种
下载PDF
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长红 许海涛 孙联合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70,共8页
旨在明确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为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合理的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驻玉216、郑单958为材料,2019年和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3种种植密度(6... 旨在明确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为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合理的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驻玉216、郑单958为材料,2019年和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3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分别以D1、D2、D3表示)与3种氮肥施用量(0、150、300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试验结合2个品种、3种密度、3种氮肥水平,研究了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D1密度条件下,施氮提高2个品种的茎粗,过度施氮反而显著降低了郑单958的株高(P<0.05);D3密度条件下,施氮降低了驻玉216的株高和茎粗,而郑单958的茎粗差异不显著。驻玉216的LAI以D2N2处理最大,郑单958以D2N3、D3N3较大。密度与氮肥耦合下,驻玉216的穗上叶、穗位叶叶倾角在D3N2处理最大,穗下叶叶倾角在D1N1处理最大,而郑单958穗三叶叶倾角均在D2N2处理达到最大值,在适宜密度下适当增加氮肥可降低叶倾角,利于植株获得更多光能。N2施氮条件下适当增加密度能够有效增加氮肥偏生产力,而施氮量过多即使提高密度氮肥偏生产力也不能有效提高;过量使用氮肥显著降低了氮肥农学效率,密度调控未能弥补氮肥农学效率的降低;D2密度与N2氮肥耦合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密度与氮肥耦合可显著提高驻玉216和郑单958品种的抗倒伏特性,2个品种在D2N2处理压碎强度和抗折力最大,与多数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密度D2(7.50万株/hm^(2))、氮肥N2(150 kg/hm^(2))耦合有利于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抗倒特性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氮肥 形态指标 氮肥利用 抗倒特性 耦合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