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处于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快速进展,发生股骨头的塌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微观结构,研究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指导。...背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处于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快速进展,发生股骨头的塌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微观结构,研究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月因股骨头坏死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10个股骨头标本,其中女性5例,男性5例,年龄41~66岁,平均52岁。术前起病时间3~24个月,平均9.5个月。根据改良的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标准,放射学分期均为Ⅱ期。将骨坏死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约2 mm切片,采用micro-CT、高精度X线检查、病理学等方法研究股骨头坏死不同区域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结果通过micro-CT及病理切片染色发现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正常的屏障作用减退或消失,部分区域有新生血管侵入,坏死区骨小梁结构完整性消失,骨小梁表面新生骨较少,且存在大量空骨陷窝。硬化区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明显增加,新生类骨质较多,硬化区成骨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更为活跃。骨计量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硬化区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g/cc)(202.83±38.95 vs 79.00±24.50和102.12±17.44)、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50.35%±7.40%vs 29.14%±8.80%和33.68%±5.70%)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坏死修复反应区血管面积也较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已发生软骨下骨屏障作用减退。坏死区保留死骨,改变成骨方式,对于早中期骨坏死的治疗及塌陷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展开更多
背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结构与天然肌腱组织细胞外基质相似,并具有纳米纤维本身的固有特性。目的:综述各类静电纺丝支架的构成方式及其在肌腱和肩袖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背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结构与天然肌腱组织细胞外基质相似,并具有纳米纤维本身的固有特性。目的:综述各类静电纺丝支架的构成方式及其在肌腱和肩袖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在线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0年。中、英文关键词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肌腱,肩袖,组织工程;electrospun or electrospinning,nanofibers,tendon,rotator cuff,tissue engineering",纳入与静电纺丝、肩袖、肌腱及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章,最终对6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静电纺丝的支架构建在材料选择、纤维构成及改性与载药上的策略多种多样。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各有优势,两种及以上材料的混合电纺能产生独特的性质。非取向纤维具有更好的拉伸长度,取向纤维在弹性模量、断裂强度及生物相容性上均具有优势。改性、载药等手段均能使纳米纤维支架获得特殊的性质,有助于肩袖和肌腱损伤修复。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处于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快速进展,发生股骨头的塌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微观结构,研究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月因股骨头坏死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10个股骨头标本,其中女性5例,男性5例,年龄41~66岁,平均52岁。术前起病时间3~24个月,平均9.5个月。根据改良的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标准,放射学分期均为Ⅱ期。将骨坏死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约2 mm切片,采用micro-CT、高精度X线检查、病理学等方法研究股骨头坏死不同区域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结果通过micro-CT及病理切片染色发现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正常的屏障作用减退或消失,部分区域有新生血管侵入,坏死区骨小梁结构完整性消失,骨小梁表面新生骨较少,且存在大量空骨陷窝。硬化区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明显增加,新生类骨质较多,硬化区成骨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更为活跃。骨计量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硬化区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g/cc)(202.83±38.95 vs 79.00±24.50和102.12±17.44)、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50.35%±7.40%vs 29.14%±8.80%和33.68%±5.70%)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坏死修复反应区血管面积也较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已发生软骨下骨屏障作用减退。坏死区保留死骨,改变成骨方式,对于早中期骨坏死的治疗及塌陷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文摘背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结构与天然肌腱组织细胞外基质相似,并具有纳米纤维本身的固有特性。目的:综述各类静电纺丝支架的构成方式及其在肌腱和肩袖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在线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0年。中、英文关键词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肌腱,肩袖,组织工程;electrospun or electrospinning,nanofibers,tendon,rotator cuff,tissue engineering",纳入与静电纺丝、肩袖、肌腱及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章,最终对6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静电纺丝的支架构建在材料选择、纤维构成及改性与载药上的策略多种多样。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各有优势,两种及以上材料的混合电纺能产生独特的性质。非取向纤维具有更好的拉伸长度,取向纤维在弹性模量、断裂强度及生物相容性上均具有优势。改性、载药等手段均能使纳米纤维支架获得特殊的性质,有助于肩袖和肌腱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