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VR)模式立体医学影像解剖教学实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高红 尹竹萍 +4 位作者 陈礼林 谢丽君 何蕊 王浩 杨洪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VR模式下立体医学影像教学方法,探讨VR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象与方法:昆明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6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VR设备采用mobile VR(VRG-pro),显示源为学生自带的手机,VR图像为GE公司AW工作站获得三维重... 目的:研究VR模式下立体医学影像教学方法,探讨VR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象与方法:昆明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6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VR设备采用mobile VR(VRG-pro),显示源为学生自带的手机,VR图像为GE公司AW工作站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教学方法:分a、b两组,a组34名学生,b组33名学生,a组先用VR眼镜观看3D立体图像自学15分钟,再观看2D图像自学15分钟,b组顺序相反,然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比VR图像与2D图像的教学效果。结果:100%的学生认为VR图像主观图像清晰度上优于2D图像,并认为VR图像对辨识复杂解剖结构的难度小于2D图像,97%的学生更喜欢观看VR 3D图像,P<0.01。结论:VR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互动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立体 教学 解剖
下载PDF
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1 位作者 董宇 匡玉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 目的:探讨扁骨发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3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单发骨质吸收为主,其中2例患者病变发生于髂骨,1例病变位于肩胛骨。结论: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发病率较低,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一定的特征可循,在排除常见肿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扁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施豪波 赵闽宁 +5 位作者 余一凡 虞祝娟 史达 丘清 全显跃 梁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例,最终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7岁,其中<10岁的患者7例,>50岁...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例,最终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7岁,其中<10岁的患者7例,>50岁的患者7例,呈两极分布;主要收集病例的颅脑MSCT平扫、MRI的T1WI、T2WI、FLA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幕上16例,幕下1例;形态分2型,囊实性11例,实质性6例。囊实性肿瘤形状多不规则,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比例差别较大,肿瘤边界不清或欠清,瘤周水肿较轻;实质性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多伴有轻或中度瘤周水肿。MSCT平扫示囊实性肿瘤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主要呈等或稍高密度,而囊实性肿瘤囊性成分呈脑脊液样密度改变;MRI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于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肿瘤的囊壁明显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S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病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室管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计算机辅助痛风诊断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颜民 李彬 +1 位作者 柏瑞 田联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5,共7页
为方便骨科医生更为准确地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诊断,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计算机辅助痛风诊断方法,实现区域分割、三维重建及指标评估分析三大功能。以双能量CT序列为输入,利用阈值分割、区域增长及逻辑回归等算法对骨质和尿酸盐结晶... 为方便骨科医生更为准确地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诊断,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计算机辅助痛风诊断方法,实现区域分割、三维重建及指标评估分析三大功能。以双能量CT序列为输入,利用阈值分割、区域增长及逻辑回归等算法对骨质和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MSU)区域进行分割,以统计相应指标和对分割后区域进行三维重建的方式进行辅助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地统计痛风诊断相应指标,并可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显示定位相应的骨质及尿酸盐结晶区域,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诊断 计算机辅助 逻辑回归 三维重建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低剂量双能量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柏瑞 黄俊成 +3 位作者 何小华 黄文健 郭元星 李凭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对象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损者,探究低剂量双能量CT诊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以膝关节损伤者35例为对象,通过对所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双能量CT扫描时,将低剂量参数作为数据,诊断标准是“双能染色减少征”,对比关节镜... 目的研究对象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损者,探究低剂量双能量CT诊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以膝关节损伤者35例为对象,通过对所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双能量CT扫描时,将低剂量参数作为数据,诊断标准是“双能染色减少征”,对比关节镜、MRI检查和CT诊断结果。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经“双能染色减少征”诊断,有22例伴前交叉韧带受损,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相符共计18例;有13例为正常前交叉韧带,和关节镜检查结果相符共计12例。该征象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在低剂量成像下分别是94.7%、75%、81.8%,阴性预测值为92.3%。Kappa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在临床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损中,双能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开展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与双能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膝关节 韧带损伤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发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柳伟坤 周旋 +3 位作者 彭李 王鹏龙 段玉姣 成蕾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发癌(CUP)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经临床诊断为CUP的121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42例,年龄30~86岁(63±12岁),回顾性分析其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本研究的最终诊断...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发癌(CUP)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经临床诊断为CUP的121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42例,年龄30~86岁(63±12岁),回顾性分析其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本研究的最终诊断均通过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成功在121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肿瘤59例(49%)。18F-FDG PET/CT显像检测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n=31)。1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发现两种原发性肿瘤(前列腺癌和结肠癌),肺活检显示此患者为前列腺癌,结肠癌被认为是同步的第二原发肿瘤。11例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为假阳性。51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未能检测到任何原发肿瘤病灶,其中有11例患者在临床随访中检测到原发肿瘤病灶,因此认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测原发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78%和82%。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是检测CUP病灶原发肿瘤的可靠方法。除了发现原发性肿瘤外,还可帮助确定疾病的程度,并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转移 不明原发癌
下载PDF
MRI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评估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2 位作者 程静 杨旭 韩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3DV)重建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46例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图像分为2D-MRI组和3DV-MRI组,分别观察内口、瘘管... 目的探讨MRI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3DV)重建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46例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图像分为2D-MRI组和3DV-MRI组,分别观察内口、瘘管及脓腔的检出数量,以及根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从临床比较关注的4个方面对2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2组分别检出内口64个(检出率81.0%)、70个(88.6%),瘘管82条(85.4%)、84条(87.5%),脓腔33个(91.7%)、32个(88.9%)。2组对内口、瘘管及脓腔的检出准确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V-MRI组检出内口、瘘管较2D-MRI组的数量分别多6个、2条。3DV-MRI组在临床关注的4个方面评分结果均高于2D-MRI组,2组对比4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MRI图像及3DV-MRI重建图像对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均具有较高检出率及准确性;3DV-MRI图像较常规2D-MRI能够为临床医生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治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增加临床医生对病变程度、范围及邻近结构的认识,对减少术后复发及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二维 三维可视化 复杂性肛瘘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测量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桂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9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PASP)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5)与中重度组(n=29)。对超...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PASP)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5)与中重度组(n=29)。对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术(RHC)测得结果进行比较,并就两组患者的血液学、影像学、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测定PASP小于RHC,两种检测方式的PASP呈正相关(P<0.001)。中重度组的血红蛋白低于轻度组(P<0.05),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心电图异常占比、左室舒末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宽度大于轻度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小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PASP能够较好地反映APE患者肺动脉压的变化趋势,可将其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霞 黄小波 游钰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CT及X线检查资料,使用CT常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X线诊断结果。结果:68例患者CT图像准确显示各种骨折、脱位损伤情况,X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腕关节骨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CT及X线检查资料,使用CT常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X线诊断结果。结果:68例患者CT图像准确显示各种骨折、脱位损伤情况,X线显示骨折53例,14例可疑骨折,1例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多层螺旋CT骨质损伤诊断准确性(100%,68/68)明显高于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78%,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腕关节损伤中能够准确显示关节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重建 腕关节 损伤
下载PDF
EOS 2D与3D测量双下肢各参数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小颜 陈琳 +1 位作者 柏瑞 邱迎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EOS 2D与3D测量在双下肢冠、矢状面各参数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搜集2019-2020年1年内于本影像中心行双下肢或全身EOS检查的50例患者,两位医师对50例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2D和3D测量,保存所得数据,生成Excel表格并进行... 目的:对比研究EOS 2D与3D测量在双下肢冠、矢状面各参数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搜集2019-2020年1年内于本影像中心行双下肢或全身EOS检查的50例患者,两位医师对50例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2D和3D测量,保存所得数据,生成Excel表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一致性检验对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组内相关系数和组间一致性相关系数。结果:除股骨外翻角外,EOS 2D与3D测量各组的组内相关系数与组间一致性相关系数均>0.9,表示两者一致性极佳;股骨外翻角的组内相关系数和组间一致性相关系数亦均>0.6;进一步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也显示各测量参数的2D与3D测量之间显著相关(皮尔森系数r>0.80);Bland-Altman图显示大于92%(4/50)的点在均值为±1.96标准差范围内,显示两种测量方式具备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论:EOS常规2D与3D两种测量方式结果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两者都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成像系统 2D测量 3D测量 双下肢 可靠性 稳定性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外Paget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伟坤 周旋 +4 位作者 彭李 王鹏龙 段玉姣 成蕾 尹吉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88-591,60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诊断、分期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新诊断或可疑复发的EMPD患者全身18F-FDG PET/CT图像。18F-FDG摄取增加的病灶为阳性,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诊断、分期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新诊断或可疑复发的EMPD患者全身18F-FDG PET/CT图像。18F-FDG摄取增加的病灶为阳性,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13例EMPD患者中,11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2例术后接受18F-FDG PET/CT检查。13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皮肤病变,所有皮肤病变18F-FDG摄取均可见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介于1.4~15.9之间。其中,皮肤病变的厚度≥1 cm的有4例(4/11),SUVmax介于4.6~15.9之间;<1 cm的有7例(7/11),SUVmax介于1.4~3.9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皮肤病变的SUVmax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t=2.821,P=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EMPD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7例(7/13),SUVmax介于3.4~15.1之间,其中包含1例EMPD术后及放疗后疑似复发的患者。13例EMPD患者发现远处转移2例(1例为单发骨转移,1例为肺、肝、骨多发转移),所有病灶均表现为18F-FDG不同程度摄取增高,SUVmax介于3.8~14.0之间。同时发现2例EMPD患者合并有肺癌或结肠癌。结论:18F-FDG PET/CT对EMP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变的厚度,对转移的诊断更为敏感,因此有助于EMPD的术前分期及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12
作者 卜鹏飞 徐永清 +4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浦路桥 江剑飞 李川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并根据其大小将所有样本分为正常组、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再测量每个样本的IMA、MAA、MCA、DMCA等,最后对2组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679例足负重正位片,左足330例(49%)、右足349例(51%),男足262例(39%),女足417例(61%);总患者数为538例,其中男性222例(41%),女性316例(59%);患者平均年龄38(18~82)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28(18~73)岁、女性平均年龄42(18~82)岁。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拇外翻组IMA和MCA均大于轻中度拇外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CA在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均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与拇外翻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其中MCA与拇外翻之间存在关系、而DMCA与拇外翻的关系则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负重位片 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 第一跖楔夹角
下载PDF
单纯性踇外翻患者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与踇外翻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卜鹏飞 李川 +5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张晓燕 江剑飞 李军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内收角(metatarsus adductus angle,MAA)、第1跖楔夹角(metatarsus cuneiform angle,MCA)、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角(distal medial cuneiform angle,DMCA)、第1跖骨近端关节倾斜角(proxim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PMAA);记录第1跖楔关节(first tarsometatarsal,TMT)关节面形态。根据HVA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5°)与踇外翻组(≥15°),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IMA、MAA、MCA、DMCA、PMAA以及TMT关节面形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VA、IMA的影响因素。结果 534例(679足)患者X线片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220例,女314例;年龄18~82岁,平均36岁。根据HVA分组,正常组154例(168足),踇外翻组403例(511足)。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踇外翻组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P<0.05),DMC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T关节面形态均以曲面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测量PMAA发现第1跖骨存在内收型、中立型和外展型3种形态,组间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外展型PMAA大于踇外翻组(P<0.05),内收型PM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679足资料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CA、DMCA为HVA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MAA、MCA、DMCA为IM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程度相对恒定,DMCA不能作为量化踇外翻的特征性角度,TMT关节面形态与踇外翻无明显关系;MAA、MCA、PMAA参与了踇外翻形成,而且MCA可以作为量化踇外翻程度的特征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内侧楔骨 负重位X线片 影像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